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性早熟儿童IGF—Ⅰ和IGFBP—3水平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胰岛素生长因子-Ⅰ(IGF-Ⅰ)、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生长激素(GH)及雌二醇(E2)的检测,观察性早熟儿童的生长发育轴系发育情况及与性激素的关系。方法:分别对42例真性性早熟、14例正常儿童用放射免疫及免疫放射法检测GH、IGF-Ⅰ、IGFBP-3及E2水平。结果:真性性早熟组IGF-Ⅰ、IGFBP-3及E2水平与对照组7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性意义(P<0.01);GH水平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观察组IGF-Ⅰ、IGFBP-3、GH与E2值行相关分析,结果E2与IGF-Ⅰ及IGFBP-3均有非常显的相关性(P<0.01),E2与GH无相关关系(P>0.05),IGF-Ⅰ与IGFBP-3比较有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性早熟儿童生长激素介质IGF-Ⅰ、IGFBP-3水平显升高,IGF-Ⅰ、IGFBP-3的升高与E2水平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与膀胱肿瘤恶性程度及浸润深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酶陕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51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病人术前、术后静脉血及肿瘤组织uPA含量。结果:G3级肿瘤组织uPA含量明显高于G1和G2组(P均〈0.01),G1与G2间的uPA无显著性差异;浸润肿瘤瘤组织uPA含量明显高于表浅肿瘤细胞(P〈0.05)。病人术前及术后静脉血uPA含量与正常人静脉血u  相似文献   

3.
目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IGF binding protein 3,IGFBP3)在肾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索位于IGF1和IGFBP3基因功能区具有潜在功能学的基因遗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肾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 1 027例肾癌患者和1 094例健康对照,应用 TaqMan 探针分型法对位于IGF1和IGFBP3基因功能区9个基因遗传多态性位点进行分型。控制混杂因素,应用非条件逻辑回归,评价基因多态性与肾癌易感性之间的关系。结果:在9个基因多态性位点中,通过校正后的多因素分析发现位于IGF1 3′-UTR区域的rs5742714多态性和中国人群肾癌发病风险明显相关。与携带IGF1 rs5742714 GG基因型的个体相比,IGF1 rs5742714 GC/CC基因型携带者的肾癌发病风险明显增高(OR=0.82; 95% CI=0.68~0.98, P=0.002)。此外,IGF1 rs5742714 GC/CC基因型癌旁组织中IGF1 mRNA含量明显降低。结论:位于IGF1 3′-UTR区域的rs5742714多态性可能通过调控IGF1基因的表达而影响中国人群肾癌发病易感性。  相似文献   

4.
房小龙 《医学动物防制》2004,20(12):776-777
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现已成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死因。肿瘤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已成为全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近年来,有关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GFBP2)与肿瘤关系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测定并分析了多种恶性肿瘤患者血清IGFBP2含量,并与健康对照者和良性肿瘤血清IGFBP2的含量进行了比较,以探讨其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血液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促红素(EPO)的水平以及患者对促红素的反应。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吸附方法分别检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正常人、非癌性贫血患者的血清EPO水平,同时检测各组血红蛋白(Hb)、网织红细胞数。分析各组EPO水平差异及其与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数的相关性。结果血液恶性肿瘤患者血清EPO为(2.72±1.50)μg/L,网织红细胞为(2.60±0.98)%;正常对照组患者血清EPO为(1.59±0.69)μg/L,网织红细胞(1.17±0.35)%;非癌性贫血组患者血清EPO为(2.78±1.53)μg/L,网织红细胞为(5.46±2.12)%;血液肿瘤组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患者比较,其血清EPO、Hb、网织红细胞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液肿瘤患者与非癌性贫血组患者比较,网织红细胞检测结果、EPO和网织红细胞值的相关系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液肿瘤患者血清EPO水平较正常人高,但机体对EPO反应性弱,血液肿瘤患者的贫血可能与此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结合蛋白2(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2 binding protein2 IGF2BP2)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状况。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47例不同病理级别(9例Ⅱ级,21例Ⅲ级,17例Ⅳ级)胶质瘤组织IGF2BP2表达情况,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7例肿瘤组织中IGF2BP2的表达情况。结果Ⅱ级胶质瘤IGF2BP2蛋白阳性表达率阳性率(100%)明显高于胶质瘤Ⅲ级(52.38%)(P=0.013)和Ⅳ级(11.76%)(P=0.000)胶质瘤Ⅲ级高于Ⅳ级(P=0.015);Ⅱ级胶质瘤IGF2BP2的基因表达量(0.075±0.020)高于Ⅲ级(0.047±0.011)(P=0.016)和Ⅳ级胶质瘤(0.026±0.004)(P=0.000),Ⅲ级胶质瘤IGF2BP2的基因表达量高于Ⅳ级胶质瘤(P=0.000)。结论在Ⅱ级胶质瘤组织中IGF2BP2的表达水平高,并且随着病理级别的增高表达减弱,推测IGF2BP2可能在胶质瘤的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7.
IGF—I和IGFBP—3在诊断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IGF—I和IGFBP—3在诊断GHD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60例青春发育前期矮小儿童的血清生长激素(GH),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IGF—I和IGFBP—3。根据GH峰值≤5μg/L为完全性生长激素缺乏(CGHD),>5μg/L-10μg/L为部分性生长激素缺乏,>10μg/L为特发性矮身材(ISS),并与20例健康儿童对照。德果:CGHD组IGF—I和IGFBP—3值较其它三组明显降低(P<0.05)。CGHD患儿IGF—I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65.6%,试验正确性80%;IGFBP—3的敏感性为96.4%,特异性71.8%,试验正确性83.3%,IGF—I和IGFBP—3同时检测,其敏感性为96.4%,特异性75%,试验正确性85%。结论:GHD者IGF—I低于正常,尤以IGFBP—3为著,两者同步检测较单独检测更具诊断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Ⅲ(IGFBP3)及骨钙素(OST)在性早熟儿童骨骼发育异常严重程度的判断及疗效考核上的价值.方法对117例特发性性早熟女孩,采用双抗体夹心免疫放射分析法测定血清IGF1及IGFBP3含量,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OST含量.患儿按年龄分组,各项测定值与同龄儿正常值对比;再将患儿按青春发育分期(病情严重程度)分组,各项测定值与青春发育分期水平之间行相关分析.并对骨龄提前程度与血清IGF1含量间行相关分析.其中38例患儿于治疗6个月后重复测定各项指标,作治疗前后对比.结果①性早熟女孩血清IGF1及OST浓度均较同龄儿明显增高,而血清IGFBP3浓度较同龄儿明显降低.②血清IGF1浓度与青春发育分期水平呈正相关(r=0.489,P<0.05),与骨龄提前程度亦呈正相关(r=0.411,P<0.05).③治疗后IGF1浓度从(445.52±119.45)μg/L降为(284.55±99.52)μg/L(P<0.001),血清OST浓度从(29.82±10.62)μg/L降为(14.07±4.71)μg/L(P<0.001),表明随病情缓解,血清IGF1及OST均明显下降.结论血清IGF1及OST可作为判断特发性真性性早熟女孩骨骼生长加速、成熟提前严重程度的定量指标及疗效考核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血液肿瘤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水平,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42例血液肿瘤患者采用E-LASA法测定血清EPO水平。结果40例血液肿瘤患者血清EPO水平高于正常,2例在正常范围内。血清EPO水平与Hb水平呈现明显负相关关系。结论血液肿瘤患者的血清EPO水平正常或高于正常,说明EPO合成机制完整,但EPO反应的敏感性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胶质瘤患者血浆及肿瘤组织IGFBP-2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92例胶质瘤患者(38例Ⅱ级、24例Ⅲ级和30例Ⅳ级)及18例健康者(对照组)血浆IGFBP-2表达情况;应用单克隆抗体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上述受试者组织IGFBP-2表达情况。结果血浆IGFBP-2表达Ⅲ级明显高于Ⅱ级(P<0.001)和正常人(P<0.001),Ⅳ级明显高于Ⅱ级(P<0.001)和正常人(P=0.001),Ⅲ级与Ⅳ级(P=0.562)、Ⅱ级与正常人(P=0.821)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肿瘤组织中IGFBP-2表达Ⅳ级明显高于Ⅲ级(P=0.006)和Ⅱ级(P<0.001),Ⅲ级明显高于Ⅱ级(P=0.022)。肿瘤组织IGFBP-2阳性表达的患者血浆IGFBP-2水平明显高于组织IGFBP-2阴性表达的患者(P=0.017)和正常人(P=0.003),而后两者血浆IGFBP-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2)。结论胶质瘤患者血浆和肿瘤组织IGFBP-2表达可作为胶质瘤患者预后判断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测定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IGFBP -1及IGFBP -3水平 ,了解其变化特点及其与胰岛素 (Ins)、生长激素 (GH)的关系。方法 以IRMA及RIA测定 13 5例患者空腹血清IGFBP -1,IGFBP -3 ,Ins和GH水平 ,并与正常人对照。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IGFBP -1水平明显升高 [DM组 ( 77 19± 3 7 89)ng/ml,对照组 ( 4 9 42± 3 2 0 3 )ng/ml ,P =0 0 0 0 1] ,与Ins水平呈负相关 (r=-0 2 4,P =0 0 2 ) ,但与GH相关不显著 ;IGFBP -3水平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与Ins及GH无线性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IGFBP -1水平升高 ,与Ins呈负线性相关。IGFBP -3水平无明显变化 ,与Ins及GH没有明显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13.
穿通支原体(mycoplasma penetrans,Mpe)是近年来新发现与艾滋病相关的致病性支原体。1986年Tsais和1987年Zhang等报道穿通支原体感染小鼠胚胎细胞C3H6周引起C3H细胞形态学改变,不伴有恶变特征,但至11周即出现恶性改变,18周之后转化不可逆转,并在裸鼠体内形成瘤,提示穿通支原体存在致癌潜能。近年来进一步证实支原体感染与肿瘤发生相关,但报道从肿瘤组织和血液中分离到穿通支原体尚少。为试图从肿瘤患者的血液和肿瘤组织中分离检出穿通支原体,我们随机选取2004年4月至2005年5月在浙江省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就治的经病理切片确诊的107例肿瘤患者,肿瘤组织和血液进行穿通支原体分离培养、聚合酶链反应(PCR)、序列分析,并取经序列证实穿通支原体检出阳性的血液和肿瘤组织标本在电镜下观察穿通支原体颗粒的存在以及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恶性肿瘤患者血NO和MAD水平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恶性肿瘤患者血一氧化氮(NO)及丙二醛(MDA)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以Green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了64例不同病期恶性肿瘤患者血NO及MDA含量。结果 恶性肿瘤患者血NO和MDA较对照组高(P〈0.01,P〈0.05),各肿瘤组间NO及MDA差异无显著性,而Ⅳ期肿瘤患者NO和MDA低于Ⅱ、Ⅲ期患者(P〈0.01)。结论 NO和MDA可能参与了肿瘤发生发展过程,而晚期肿瘤患者血NO和M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信使核糖核酸结合蛋白2(IGF2BP2)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 Vision法检测浙江省宁波市临床病理诊断中心收治的61例HCC及其配对的癌旁正常肝组织中IGF2BP2的表达,分析IGF2BP2与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免疫组化显示,HCC组织中IGF2BP2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IGF2BP2高表达与T分期(P=0.037)、AJCC分期(P=0.020)、病理分级(P=0.002)相关。结论 IGF2BP2在HCC中表达上调,提示IGF2BP2在HCC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有望成为HCC的新型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血液肿瘤患者霉菌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本文通过血液肿瘤患者化疗后并发感染、发热5天以上者咽喉部分泌物霉菌培养,以了解霉菌感染情况。为抗霉菌药物l临床应用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用灭菌的棉拭子在患者咽喉部涂擦后,即涂种于孟加拉红培养基表面,置25℃霉菌培养箱培养。结果 100例血液肿瘤并发感染患者中40例培养出霉菌。结论 血液肿瘤患者经多次化疗后,免疫力低下、中性粒细胞减少、并发感染发热、常规抗生素治疗5天以上无效者,大多伴有不同程度的霉菌感染。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血清中肺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55例肺癌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人血清中TNF-α和IL-6水平。结果:肺癌患者TNF-α和IL-6活性水平均高于健康组(P<0.01),肺癌未手术患者(伴淋巴结转移)TNF-α和IL-6水平无高于术后复发者(P<0.05)。结论:血清中TNF-α和IL-6活性水平可能与肺癌发生、发展有关。测定其水平可作为临床病情观察和监测疗效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9.
胸腹部肿瘤手术创伤大、手术时间长,出血量较多,术中需输血。但输血有感染病毒性肝炎等疾病的可能,2005年2月-2006年9月我们采取静注止血药(止血环酸、抑肽酶)、全麻辅以连续硬膜外(简称连硬)阻滞控制性降压、血液稀释等方法,均收到预期的血液保护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作者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50例正常人及48例恶性血液肿瘤患者血清甘胆酸(SCG)和血清透明质酸(HA)含量,藉以探讨SCG、HA在恶性血液肿瘤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