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内科常见病,病情凶险,病死率高。近20a来,由于监护技术和抢救水平的提高,AMI的病死率已明显降低,从30%降到10%左右,但再次梗死及多次梗死患有所增加。因此,做好AMI后期康复护理,是减少心肌梗死(MI)的再次发作、预防心脏猝死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血运重建后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70年代中西医结合以活血化瘀为主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可使急性心肌梗死病死率较单纯西医内科保守治疗的30%下降至13%~16%,但80年代以后,进入梗死相关动脉血运重建、溶栓或经皮冠脉介入(PCI)使闭塞冠脉再通,恢复心肌肌灌注,从而挽救缺血心肌,缩小梗死面积,保护心室功能,改善患者近远期预后,已成为当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最有效的方法,AMI的病死率已下降5%~7%,中西医结合治疗AMI的许多优势已风光不在。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AMI)在发达国家仍是影响公众健康的主要问题。在美国,每年有近150万人患AMI.虽然AMI的死亡率在最近10年来下降了约30%,但是仍然有1/3左右的病人不治而亡。50%的死亡发生在发病后1h内,其原因为心律失常,最多见的是室颤。因此,降低AMI病人的病死率对人类的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临床特征。方法:选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45例病人与同期非糖尿病患急性心肌梗死病人45例的临床特征做对照。结果:2型糖尿病病人发生并发症及病死率明显高于AMI组(P<0.05),主要死因为泵衰竭、室颤。结论:DM合并AMI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易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等并发症,病死率高。应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以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在心血管病中病死率最高。近年来随着溶栓和介入技术的广泛开展,以及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应用,病死率由上世纪60年代前的30%~35%降至现在的10%~15%。我院自2001年1月~2004年12月住院的268例AMI中住院死亡49例,现对49例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期间的死亡原因,以完善治疗措施,降低病死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由于对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监护的完善化以及合理有效的治疗心律失常,心律失常不再是AMI的主要死因,而泵衰竭则是影响病死率的重要因素,AMI合并心源性休克药物治疗的病死率达80%左右,合并较重的急性左心衰病死率可达30%左右。本目的有在探索防治泵衰竭的方法及疗效机制。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脏破裂(CR)是一种致命性的并发症,心脏破裂包括心室游离壁破裂、室间隔穿孔和乳头肌断裂,占急性心肌梗死总病死率的15%左右。在AMI后,它是仅次于心衰的第二大死亡原因。本研究目的在于观察再灌注治疗对CR发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对于心肌梗死,不仅应加强急性期治疗。对心脏康复也应予以重视。70年代后,欧美国家对无合并症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实行早期活动出院的康复方案,不但不增加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相反能加快体力和心理状况的康复。因此,探讨AMI的治疗与康复护理进程,对缩短住院曰数、减少住院费用、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总结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糖尿病(DM)患者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护理对策。从而为这类患者提出更好的护理模式。方法:回顾性地查阅1996年1月至2006年1月我院住院患者中AMI合并DM患者及单纯AMI患者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及预后,对比患者发病时的主要临床表现、部分患者经溶栓抢救度过危险期后因并发症而死亡的死亡原因及病死率,同时对比2001年后改进AMI合并DM患者的护理方法后患者的病死率与1996年1月至2001年1月AMI合并DM患者的病死率。结果:DM患者有高的AMI发生率且发病年龄较轻,合并DM组患者其非典型胸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意识障碍、胃肠道反应均高于对照组。AMI合并DM时极易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并发症,使其病死率增高。经改进AMI合并DM患者的护理方法后,其住院病死率下降。结论:DM患者有较高的AMI发生率和病死率,而合并DM的心肌梗死患者有一系列的临床特点。依据其特点,改进护理方式和方法,可以使合并DM的AMI患者获益,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疾病之一。在过去的15年间,AMI的治疗取得重大的进展,平均住院病死率已经由80年代的15%下降到目前的8%左右。便秘是AMI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有报道称40%~72%的AMI患者伴有便秘。AMI患者发生便秘时,患者用力排便使腹腔内压力和心内压增高,导致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和心肌耗氧量增加,增加心脏负荷,加重心肌缺血,使梗死范围扩大,常导致心衰、严重心律失常、甚至猝死。因此,保持大便通畅对于AMI患者的治疗及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阅读近年来有关文献,现将AMI患者便秘的原因分析及护理进展综诛如下。  相似文献   

11.
符晓冰 《当代医学》2013,(17):48-49
目的探讨社区糖尿病(DM)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治疗。方法收集社区2007年5月-2012年4月诊治的43例AMI合并DM患者为观察组(DM组),与同期43例AMI非糖尿病患者(NDM组)进行临床资料比较分析,总结社区诊疗效果及临床体会。结果较NDM组,DM组的AMI发生率、并发症和病死率均显著高于NDM组(P<0.05),且DM组的AMI症状不典型,易发生并发症如严重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胃肠道反应及休克等,预后较差,病死率高。DM组的7例仍在社区接受溶栓治疗,其余转入住院部接受进一步治疗,死亡9例。结论对社区糖尿病(DM)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进行全面的临床资料分析,DM组患者AMI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加之病情重、症状杂、预后差、病死率高,故而社区有责任对患者施以全面的预防性护理治疗,并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尤其重要,如此才能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而致心肌坏死。其治疗在过去数十年发生了很重要的变化,改善了病人的近期和远期愈后。20世纪60年代CCU的建立,能早期检出致死性心律失常,并立即给予除颤,使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病死率从原来的30%降到15%;溶栓治疗的开展,改变了AMI的病程,冠状动脉内血栓的溶解,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MS)对急性心肌梗死(AMI)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94例初发AMI患者分为AMI+MS组(43例)和AMI+非MS组(51例),比较2组患者心功能、左心室重构、心肌梗死后的心绞痛发作率和心性病死率。结果 AMI+MS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均较非MS组明显增加,左心室射血分数较AMI+非MS组明显减少。AMI+非MS组心肌梗死后的心绞痛发作率和心源性死亡率分别为17.6%和9.8%,AMI+MS组分别为34.8%和30.2%,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AMI并有MS的患者左心室重构和心功能损害更明显,心肌梗死后的心绞痛发作率和心源性死亡的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合燕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珮仪  李燕屏 《广东医学》2001,22(5):406-407
目的 探讨糖尿病 (DM)合并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2 6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 ,比较DM并AMI(DM组 )和非DM的AMI(非DM组 )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结果 DM组发生多部位梗死明显多于非DM组 (P <0 .0 5 ) ,DM组患者无痛性AMI发生率高 (占 32 .6 % ) ,DM组发生AMI时并发症及病死率明显高于非DM组 (P <0 .0 5 ) ,主要死亡原因为泵衰竭、室颤。早期溶栓治疗病死率降低。结论 DM合并AMI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 ,以无痛性多见 ,易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感染等并发症 ,病死率高。及时治疗 ,积极控制血压、血脂、血糖 ,及早进行溶栓治疗或PTCA ,以减少并发症 ,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才通 《中原医刊》2007,34(2):71-72
急性心肌梗死(AMI)具有典型胸前疼痛、异常Q波伴STT的演变和血清酶学曲线变化,诊断并不困难,但典型者仅占AMI的70%-80%,仍有20%-30%的病人,尤其老年人和少见特殊心肌梗死,缺乏典型临床表现,容易误诊,耽误治疗,造成死亡。因此,提高对不典型心肌梗死认识,对降低AMI病死率有重要意义。现将常见不典型心肌梗死资料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 九十年代以来,随着诊疗技术的发展,全国对急性心肌梗塞(AMI)的治疗好转率大大提高,病死率大大下降,住院病死率由25—30%下降为14%左右。我院心内科采取了联合用药的治疗方案,使病死率下降为8.4%,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现将1994年1月至1997年10月住院的154例AMI患者进行临床药物治疗疗效分析,以期进一步减少病死率。 1 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肌缺血性坏死,病死率很高。近年来国内外有文献报道,早期康复活动可降低病死率、致残率,缩短住院日,提高生活质量,使病人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参照国内外经验,我科自2002年以来,对收治无并发症的AMI患者30例,根据个体化原则,采取不同的康复护理措施,取得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溶栓治疗使血管再通,可明显降低病死率并改善生存者左心室功能。但溶栓治疗有许多限制:仅有约1/3的AMI患者适宜接受溶栓治疗,而不适宜溶栓治疗者的病死率大大高于适宜溶栓治疗者;不论何种溶栓剂、采用何种给药方法,用药后90分钟的血管通畅率最高为85%,达到TIMI3级血流者至多为50%~55%;由于溶栓治疗后存在残余狭窄,约15%~30%患者缺血复发,且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合并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住院病死率,分析影响AMI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07~2010年126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发症及预后。按是否合并DM,分为DM组与非DM组,其中DM患者38例(30%),回顾性比较DM组与非DM组临床特征。结果与非DM组(14.8%)相比,DM组女性较多(21%)(P<0.01),DM发生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的构成比(29.5%)较非糖尿病者发生的构成比(19%)高(P<0.01);发生大面积梗死的构成比(36%)比对照组的发生构成比(16.9%)明显升高(P<0.05);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构成比(36%)及死亡构成比(21%)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者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构成比(16%)及死亡构成比(13%)。结论 DM合并AMI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以无痛性AMI多见,易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等并发症,病死率高,及时治疗、积极控制血糖等以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内传导阻滞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仁斌  何月光  李祖祥 《海南医学》2004,15(9):75-75,77
目的 评价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并发室内传导阻滞 (IVCB)的临床意义和预后。方法 回顾 170例AMI住院患者病历资料予以总结 ,分为室内传导阻滞 (IVCB)和无室内传导阻滞 (NIVCB)两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IVCB的发生率为 2 9.4%,病死率为 40 .0 %(P <0 .0 1) ,前壁、多壁梗死、室性心律失常、泵衰竭在IVCB组中构成比较高 (P <0 .0 5 ) ,住院病死率亦高 (P <0 .0 1)。结论 AMI并发IVCB患者多提示有大面积心肌梗死 ,常伴各种严重并发症和高病死率 ,必须高度重视 ,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