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血管病介入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使脑血管病的诊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领域。许多神经内科医师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成为脑血管病介入医师。在开展了脑血管病介入技术的各大型教学医院中,进修医师是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一线的中坚力量,进修医师脑血管病介入技术及综合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既影响进修效果,也影响着脑血管病介入的治疗效果及进一步开展。因此,如何完善和规范脑血管病介入进修医师的培训方法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颈动脉支架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92例分两组,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介入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颈动脉支架介入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介入组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介入组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NIHSS分值、血液黏度、基底动脉收缩期峰流速相似,P0.05;介入组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动脉支架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确切,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改善血液流变学和动力学,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神经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122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内科组(52例)和介入组(70例),内科组患者采取内科常规治疗,介入组患者采取神经介入治疗.比较2组患者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以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随访24个月后,介入组患者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再次发生率为1.4%,内科组为9.6%,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均低于内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陷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介入组患者神经功能缺陷评分高于内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可降低再次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病死率,且能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陕西医学杂志》2016,(5):539-540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全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效果。方法:对23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全脑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过程以及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组23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成功接受全脑血管造影229例,顺利完成介入治疗227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7%、18.5%,动脉狭窄情况基本得到控制,214例患者神经功能恢复,预后良好。结论: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严格遵循全脑血管造影术操作规范,掌握介入治疗适应证,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更好地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采用单纯脑血管造影、介入治疗术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6年5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7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观察,所有患者均给予单纯脑血管造影明确狭窄程度,然后给予介入治疗(PCI),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72例患者经过脑血管造影后有20例血管重度狭窄行介入治疗,并发症有1例,为一过性心动过缓。结论单纯脑血管造影可以明确患者的狭窄程度,合理选择介入材料,优化治疗效果,减少对患者神经功能的损伤,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是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显微外科技术、介入神经外科学以及神经外科学基础研究的发展和完善,脑血管病的诊断技术进展迅速,使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外科治疗有了很大的发展。文章就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血管内介入治疗术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是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显微外科技术、介入神经外科学以及神经外科学基础研究的发展和完善,脑血管病的诊断技术进展迅速,使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外科治疗有了很大的发展。文章就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血管内介入治疗术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周蜜 《重庆医学》2015,(4):539-541
脑血管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和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临床上脑血管病以缺血性脑血管病多见。选择合适的脑血管病动物模型,对于研究脑血管病的发病机制,评估医学影像技术对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和介入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脑血管动物模型及其在介入放射学的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采用阶梯培训法对神经介入医师进行培训,对其作用进行分析。针对神经介入医师成长的特点,探讨阶梯培训法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神经介入技术培训的有效性,证实阶梯培训法是培养神经介入医师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运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8年11月在我院接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治疗的患者11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参照组,参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血管内介入治疗法。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36%,远高于参照组90.90%;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率为5.45%,远低于对照组患者病发率18.18%,(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运用能够促进患者临床治疗有效性的提升,并降低患者并发症的概率,对患者康复帮助极大,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在神经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抽取我院接收并行神经介入术治疗的脑血管病患者86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对象,采用常规护理治疗。抽取2017年3月至2017年9月接收并行神经介入术治疗的脑血管病86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对象,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治疗。观察并分析神经介入治疗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与特点。结果抽取的两组脑血管病患者分别应用常规护理与临床护理路径护理,结果显示,研究组通过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后其生活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神经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建立和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较好,提高了对患者的服务质量,降低了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应用和选择。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介入神经放射医师陆续对一些手术难以治疗的疾病,如颅内动脉瘤、血管损伤、脑血管畸形、头面部血运丰富肿瘤及脊髓血管性病变等开展了血管内途径治疗,大大扩展了介入神经放射学的治疗范围,使脑血管病的治疗模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发达国家的一些脑血管病治疗中心,血管内介入治疗这一微创技术已成为最主要的治疗方法,在我国这项技术也正在逐步推广.  相似文献   

13.
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诊治医生的系统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诊断及治疗是近年来神经病学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怎样培养合格的神经介入医师是能否成功开展这一工作的关键。建立系统工程的观念、在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等先进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解决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诊治医生系统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支架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的疗效、并发症.方法 对10例适合介入治疗的患者行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 PTAS),术后即刻造影评价并随访1-21个月.结果 (1)10例患者的10支血管,均成功完成支架植入,即刻造影显示支架位置良好,支架植入技术成功率100%.即刻造影显示支架置人后6支血管无残余狭窄,4支血管残余狭窄10%-20%,10支血管平均残余狭窄<10%.(2)10例患者中1例发生了缺血性卒中和血压下降;1例发生了心率减慢、血压下降;1例发生了穿刺部位血肿.(3)10例患者术后随访1-21个月,均未出现与所治疗血管相关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颈部血管超声和TCD未发现治疗血管再狭窄.结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新方法,其安全、有效,近期疗效肯定,远期疗效有待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接受神经介入治疗后的近期远期疗效以及对其出现并发症的状况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8年5月期间苏州明基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样本,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接受介入治疗。观察分析在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病情,以及对两组患者并发症状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病情在治疗后好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并发症更少,两组患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效果比常规治疗要好,明显改善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way,CNP)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过程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12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患者予以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60例患者予以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介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护理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临床护理路径能显著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的并发症,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显著提高,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显著减少,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显著提高,值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随着溶栓治疗、介入治疗及卒中单元的开展,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对脑出血的治疗效果仍不尽人意.对脑出血治疗的探讨仍是目前脑血管病治疗的热点之一.本文回顾我科123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转归,旨在对本组脑出血的临床演变、治疗技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日趋成熟,心血管病介入检查及治疗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因其不开胸、损伤小、恢复快、效果明显等优点,患者易于接受.但值得注意的是:冠心病介入治疗其并发症发生率并不低.拔管反应(SPS)就是常见并发症之一.  相似文献   

19.
Apollo支架填补国内空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峰  杜彬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17):1221-1221
颅内脑动脉狭窄的治疗已成为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方面。传统的药物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近几年国际上开始应用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并取得良好疗效。但由于颅内动脉走行迂曲、管腔纤细、其周围缺乏支撑、承担着重要部位血液供应等因素,具有风险大、技术要求高等特点,目前国际上仅少数国家的高级别医院开展了此项技术。北京天坛医院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中心姜卫剑主任与微创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合作,设计和开发了国内第一个专用颅内支架“Apouo支架”,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7):138-140+144
目的观察精细化护理UI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介入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治疗的62例行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术患者,通过随机抽签方式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1例。观察组行精细化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77%)明显高于对照组(77.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9.68%)明显低于对照组(29.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术患者行精细化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积极的影响,值得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术患者中广泛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