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拓展新药源.方法 野外调查和采集.结果 对采自四川省会理县龙帚山的乌头属标本与其近缘种进行对比鉴别,认定1新种1新变种.结论 龙帚山乌头Aconitum longzhoushanense W.J.Zhang et G.H.Chen,sp.nov.为一个新种;长柄铁棒锤Aconitum flavum Hand.-Mazz.vat.longipetiolatum W.J.Zhang et G.H.Chen,var.nov.为一个新变种.  相似文献   

2.
四川乌头属两个新变种张文锦,陈光后(四川省彭州市药品检验所)(成都市第二药品检验所)TWONEWVARIETESOFACONITUMFROMSICHUAN¥ZhangWenjin;ChenGuanghou(PengzhouInstituteforPh...  相似文献   

3.
报道了四川乌头属3个新变种区别于原变种的特征集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新疆乌头属植物中双酯型生物碱(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的含量。方法:采用X Bridge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甲醇-水-三氯甲烷(浓氨水调节pH为10.62)(70∶30∶2)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1,进样量10μL,检测波长为235 nm。结果:(1)HPLC法测定乌头碱在0.020 1~2.012 0 m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06%,RSD为0.60%;新乌头碱在0.002 2~0.086 4 m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69%,RSD为1.04%;次乌头碱在0.002 1~0.084 0 m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68%,RSD为1.08%。样品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新疆乌头属植物含有双酯型生物碱,但不同种之间含量和成分有一定的差异。(2)新疆乌头属植物中含有乌头碱、新乌头碱和次乌头碱,但不同种植物之间,成分和含量有一定差异,准噶尔乌头、白喉乌头中双酯型生物碱含量较高。结论:本实验建立了新疆乌头属植物中双酯型生物碱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本法方便、准确,为进一步研究和利用新疆乌头属植物奠定了基础。新疆乌头属植物中准噶尔乌头和白喉乌头双酯型含量较高,具有潜在药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乌头属植物二萜生物碱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乌头属植物中含有的特征成份二萜生物碱具有较强的毒性和广泛生物活性,多年以来一直是药物学家寻找新药和先导化合物的一个重要来源.也是植物化学分类学家研究的热点。本文从乌头属植物中二萜生物碱的来源,结构及其特点等方面,综述了1998-2008年从乌头属植物中分得的新的二萜生物碱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 验证中毒事件病因判定模型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发生的一起乌头属植物中毒事件病因判定中的作用. 方法 中毒事件病因判定模型的要点是根据现场、病例和实验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判定.接到中毒事件报告后,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专业人员迅速赶往现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了解中毒患者临床情况,采集中毒患者的血液、呕吐物样本及可疑有毒植物新鲜样本,国家CDC组织相关专业机构进行可疑有毒植物的形态学鉴定、DNA分子鉴定和毒素检验,并按照中毒病因判定模型,综合3方面的结果进行病因判定,指导临床诊断和救治. 结果 2010年5月30日,新疆塔城地区某县某矿业金属有限公司13名员工食用在附近山上采集的“野芹菜”后15 ~ 30 min内陆续出现口唇及四肢麻木、全身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立即被送往当地医院,运送途中死亡4人,9人送到医院进行抢救,其中2人抢救无效均于中毒后4h左右死亡.可疑有毒植物新鲜样本形态学鉴定确认为毛茛科乌头属植物.1例呕吐物样品和3例血液样品中检测出乌头碱,血液样品中乌头碱含量分别为0.17、0.25和0.48μg/L.DNA分子鉴定结果显示现场采集的可疑有毒植物新鲜叶片与乌头属植物属于同一类.综合上述结果,明确该起事件为误采误食乌头属植物茎叶所致突发中毒事件. 结论 中毒事件病因判定模型在中毒事件病因判定中可起到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新疆乌头属6种植物药及川乌花粉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分析,为地产乌头属植物药快速鉴别提供孢粉学依据。方法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花粉粒进行观察摄像。结果乌头属6种植物花粉形态的一般特征为:花粉粒椭圆形至细椭圆形,极面观三裂三角圆形至三角形,但川乌极面观呈三裂带帽三角圆形。6种植物的花粉粒可分为2种类型:花粉粒椭圆形,点状纹饰,三沟;花粉粒细椭圆形,点状纹饰,三沟。结论极面观可作为地产乌头与川乌的鉴别依据,但地产乌头属植物之间花粉粒形态没有明显不同之处,所以不宜单独以花粉形态特征作为区分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毛茛科和睡莲科的药用植物。方法野外调查。结果对采自陕西省太白山的翠雀属Dielphinium L.标本鉴定,其与秦岭翠雀花D.giraldii Diels极相似,但心皮、瞢葖有较多的短柔色夹稀疏的白色长柔毛。采自四川省彭州市的睡莲属Nymphaea L.标本与原变种睡莲N.tetragona Ceorgi vat.tetragona的区别在于叶面疏被短柔毛,叶背密被短柔毛,桨果椭圆形。结论两个新变种,即生长在陕西省眉县太白山的毛茛科植物眉县翠雀花Delphinium giraldii Diels vat.meixianense W.J.Zhang et G.H.chen.Var.nov.和生长在四川省彭州市睡莲科植物彭州睡莲Nymphaea tetragona Ceorgi vat.pengzhouensis W.J.Zhang et G.H.chen.Var.nov.的形态特征与其原变种有区别。  相似文献   

9.
乌头属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介绍乌头属植物的研究概况和研究进展。方法以近年来发表的国内外文献为依据.从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等方面对乌头属植物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乌头属植物的研究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赵翡翠  李杰 《中国现代医药》2010,27(13):1177-1182
目的 综述乌头属药用植物中生物碱的国内研究进展。方法 对近十几年来国内发表的具有代表性的相关文章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结果 乌头属药用植物主要成分为生物碱,现已从多种乌头属药用植物中分离鉴定出各种生物碱单体。综述了生物碱的各种含量测定方法。结论 应加强对乌头属植物中有效成分和毒性成分的分析,以加大这类植物的开发利用,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翠雀属植物,拓展新药源。方法野外调查。结果对采自四川省彭州市天台山的翠雀属Delphinium L.标本与其近缘种进行对比鉴别,认定它是一个新种。结论天台山翠雀花Delphinium tiantaishanenseW.J.Zhang et G.H.Chen,sp.nov.为一个新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林地乌头的生药特征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采用性状鉴别、组织横切面及粉末显微鉴别方法对林地乌头的根、茎和叶分别进行研究。结果林地乌头根呈棕褐色,6~10个小瘤状侧根成链状相连;根木质部导管4~5束,呈放射状;具多角形金黄色的石细胞和螺纹导管;淀粉粒较小,直径2~8μm;根中木质部占大部分。结论林地乌头与新疆地产其他乌头相比,具有明显的生药学差异,可作为其鉴别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大黄-附子药对中5个蒽醌成分——大黄酚、大黄素、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的含量,探讨在不同配伍比例下大黄中化学成分的总体变化。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DiamonsibC18色谱柱(4.6mm×200mm,5μm),流动相:甲醇-水(含1.0%醋酸)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430nm。结果大黄酚、大黄素、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106~0.2120、0.00272~0.0544、0.002520~0.05040、0.002560~0.05120、0.002760~0.05520mg·mL^-1,井日关系数分别为0.9995、0.9993、0.9996、0.9997、0.9993。平均加样回收率(n=5)分别为:(101.1%±1.8%)、(102.8%±2.6%)、(96.7%±1.5%)、(100.9%±2.1%)、(99.6%±2.4%)。通过欧式距离(又称二阶Minkowski)比较,大黄附子配伍比例1:1时与单味大黄的化学成分含量总体差异最大。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重复性好,为研究大黄配伍附子增效减毒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4.
宁夏贝母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宁夏贝母(Frdillapia taipaiensis P. Y. Li var. ningxiaensis Y. K. Yang et. J. K. Wu)的鳞茎中分得六个异甾体生物碱成分,鉴定为宁贝素(taipaienine,Ⅰ)、川贝酮(chuanbeinone,Ⅱ)、西贝素(imperialine,Ⅲ)、贝母乙素(verticinone,Ⅳ)、贝母辛(peimissine,Ⅴ)和异贝母甲素(isoverticine,Ⅵ).其中T为一新C-去甲-D-高甾生物碱。应用波谱分析(IR,MS,1HNMR和13CNMR)等确定了它们的化学结构。  相似文献   

15.
A new C19-diterpenoid alkaloid, lasiansine (1), was isolated from the roots of Aconitu nagarum var. lasiandrum (Ranunculaceae) together with six known diterpenoid alkaloids. The structure of 1 was elucidated by spectral methods (1H-NMR, 13C-NMR, 2D-NMR, HRMS, IR), and the 13C-NMR spectrum of 16-epipyroaconine (3) and the single-crystal X-ray analysis of its derivative (5) are reported for the first time.  相似文献   

16.
Three new triterpenes, lantabetulal (1), lantanolal (2), and lantanolol (3) along with lantabetulic acid (4) and lantanolic acid (5) were isolated from the roots of Rhus javanica L. var. roxburghiana. The structural assignments of all these compounds were carried out by their spectroscopic analysis.  相似文献   

17.
Two new furostanol saponins, tribufurosides D (1) and E (2), were isolated from the fruits of Tribulus terrestris L. With the help of chemical and spectral analyses (IR, MS, 1D, and 2D NMR), the structures of the two new furostanol saponins were established as 26-O-β-d-glucopyranosyl-(25S)-5α-furost-12-one-2α,3β,22α,26-tetraol-3-O-β-d-glucopyranosyl-(1 → 4)-β-d-galactopyranoside (1) and 26-O-β-d-glucopyranosyl-(25R)-5α-furost-12-one-2α,3β,22α,26-tetraol-3-O-β-d-glucopyranosyl-(1 → 4)-β-d-galactopyranoside (2).  相似文献   

18.
孙放  于德泉 《药学学报》1985,20(12):913-917
从光叶粉花绣线菊(Spiraea Japonica L.f.var.fortunei(Phanchon) Rchd.)的根中共分出15个生物碱。其中绣线菊碱A(spiradine A)(1)是已知碱,本文报道新化合物碱Ⅳ(2)、碱Ⅸ(3)和碱Ⅺ(4)的结构测定。  相似文献   

19.
丹参与白花丹参产量及有效成分含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丹参与白花丹参在产量及有效成分含量方面的差异。方法同条件栽种丹参和白花丹参,比较二者产量,HPLC法测定二者丹参酮ⅡA、丹酚酸B的含量。结果丹参产量要比白花丹参高的多,但二者在成分含量上无明显差异。结论二者药材质量无明显差异,生产中以种植丹参收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