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尿道膀胱内超声在膀胱癌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5例膀胱癌患者应用经尿道膀胱内超声检查与常规经腹超声、CT、膀胱镜检对比其优缺点,并应用膀胱癌电切手术.结果 经尿道膀胱内超声对膀胱结构的显示明显优于常规经腹超声;经尿道膀胱内超声不仅能发现常规经腹超声发现不了的小肿瘤,还能清晰显示肿瘤对膀胱壁的浸润,利于较准确的分期;经尿道膀胱内超声在膀胱癌电切手术时既可协助外科医师避免肿瘤残留,又可避免电切过深导致膀胱穿孔.结论 经尿道膀胱内超声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对膀胱癌诊断及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从1996年7月至1998年3月,对30例膀胱肿瘤患者术前经尿道膀胱腔内超声判断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结果对比,符合率为:T1期100%,T2期100%,T3期80%,T4期为0。经尿道腔内超声能清楚显示肿瘤浸润膀胱壁的深度,所以它被推荐为术前膀胱肿瘤分期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3.
经尿道诊断性膀胱肿瘤电切在膀胱癌分期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经尿道诊断性膀胱肿瘤电切在膀胱癌准确分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1995年3月至2005年3月期间收治的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经典术式)的199例膀胱癌患者,与在2006年5月-2009年1月期间收治的行经尿道诊断性膀胱肿瘤电切术的82例膀胱癌患者临床随访资料。结果①在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膀胱癌患者中,术后两内年膀胱癌原位复发6例,术后5年、7年膀胱内无肿瘤复发,而出现盆腔淋巴结转移及全身骨转移2例。②在行经尿道诊断性膀胱肿瘤电切的膀胱癌患者中,有8例证实肿瘤基底部肌层可见癌组织浸润,根据患者个人一般状况,采取膀胱全切或其他治疗方案。结论经尿道诊断性膀胱肿瘤电切术能够准确的对膀胱肿瘤进行分期,对指导膀胱癌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经直肠超声在诊断膀胱肿瘤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经直肠超声在诊断膀胱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经直肠超声及经腹壁超声对103例生长于膀胱三角区及颈部的膀胱肿瘤进行对比观察并分期。结果 经直肠超声对膀胱肿瘤分期的总准确率为94.1%(97/103),经腹壁超声对膀胱肿瘤分期总的准确率为80.6%(83/103),二者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对于三角区及颈部的膀胱肿瘤,经直肠超声对肿瘤的分期更准确,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膀胱疾病的可行性。方法 对419例有膀胱刺激征的已婚女性进行经阴道超声检查膀胱及尿道。结果 419例患者中,发现膀胱肿瘤2例,急性膀胱炎123例,慢性膀胱炎36例。结论 在不充盈膀胱的条件下,经阴道检查,一样可以对膀胱疾病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8):1483-1484
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膀胱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膀胱部分切除手术治疗,观察组应用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手术(Ho LRBT)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术后复发情况等。观察组手术时间(52.2±2.8)min、术中出血量(51.5±6.2)ml、膀胱冲洗时间(15.6±2.5)min、留置导尿管时间(6.2±1.5)d、住院时间(8.5±3.1)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3.33%明显低于对照组3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术后18个月内复发率10.00%页明显低于对照组,但两组复发率相比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在膀胱癌治疗中应用效果显著,而且手术创伤小,手术后能快速恢复,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我院于1991年起对96例膀胱癌患者经尿道膀胱黏膜下注射噻替哌,获得满意的治疗和预防效果,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本组男78例,女18例,年龄35~82(平均59.2)岁。首发病例64例,复发24例,膀胱癌术后复查8例,88例膀胱癌均是经膀胱B超,经膀胱CT发现占位病变,经膀胱镜检查并活检而确诊。其中单发47例,多发35例,最多7处,瘤体最大直径3.5 cm×3.0 cm,浸润性肿瘤6例。病理分期T1~T2期74例,T3~T46例,记录不详8例。病理分级Ⅰ级25例,Ⅱ级47例,Ⅲ级8例,记录不详8例。全部病例均在膀胱镜检查同时,T uRB t前、后行经尿道膀胱黏膜下噻替哌注射。(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尿道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e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及术后使用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膀胱内灌注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46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均采用TURBT,术后使用MMC膀胱内灌注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均一次完整切除。随访2年,37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无复发,7例分别于1年内复发,2例2年内复发。复发病例均再行TURBT并继续MMC膀胱内灌注。结论TURBT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具有手术简单、损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和疗效好等优点。MMC膀胱内灌注能明显减少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复发。  相似文献   

9.
对120例尿患者行膀胱肿瘤抗原试验,其中49例膀销癌患者中41例BTA试验阳性,BTA试验对于诊膀胱癌的敏感性83.7%特异性66.2%,准确性73.3%,阳性预测值63.1%;在膀胱癌患者中,BTA试验阳性率随肿瘤病理分级的增加而增高。BTA试验是一种简便,快速,无创伤性的检验方法,在膀胱癌诊一的监控中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经直肠腔内超声在诊断前列腺癌中的应用荣雪余,刘效慈,张岐山经直肠腔内超声(TRUS)作为现代医学影像技术,已逐渐广泛应用于泌尿临床。由于经直肠腔内检查,探头与前列腺的距离缩短,可应用分辨力高的高频探头,同时避免了骨骼及肠腔气体的影响,使得前列腺的内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通常无法保留膀胱的大面积膀胱癌,经TURBt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2008年收治的5例手术患者资料.结果 5例共计手术次数7次,其中1例2次复发再次电切,至今11个月未见复发,无死亡病例.结论 临床认为膀胱不能保留,但通过TURBt治疗能获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和较好的生活质量满意度,经过多次TURBt,膀胱癌的复发间隔时间有明显延长趋势,尤其适宜于高龄多发性膀胱癌患者.  相似文献   

12.
13.
三维超声成像在膀胱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运用三维重建模式及三维多普勒重建模式对膀胱癌进行了三维重建,以探讨三维及三维多普勒超声在膀胱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6例膀胱癌患,进行二维、三维及三维多普勒超声成像,并描述了膀胱癌的三维及三维多普勒超声图像特征。结果:三维及三维多普勒超声图像清晰、形态直观、立体感强、空间位置关系及血供状况明确,并可确定病变的部位、范围、表面结构和对膀胱壁的浸润及基底血管的情况,可以检出二维遗漏的微小病变。结论:在临床应用中,三维及三维多普勒超声成像对膀胱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着二维图像无法比拟的优点,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信息,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4.
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ultrasoundimaging,IVUS)对冠状动脉血管的管腔和各种病变的组织学方面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已成为指导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重要工具。对临界病变的评估,对易损斑块的诊断,血栓、钙化病变、夹层、内膜下血肿及壁下血肿的检测,病变狭窄程度及长度的诊断,血管管腔大小的判断,特别对一些病变的治疗上,如左主干病变、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支架贴壁不良及膨胀不良、真假腔的判断、支架大小及长度的选择、支架内再狭窄的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就IVUS在冠心病的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赵娟 《全科护理》2014,(23):2164-2165
[目的]探讨对膀胱癌病人采取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及术后膀胱灌注的护理。[方法]对120例膀胱癌病人采取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术后给予丝裂霉素灌注化疗,同时加强围术期心理护理及灌注前后护理。[结果]120例病人术后5d~7d内均康复出院,术后随访6个月~18个月,其中4例病人因癌灶转移死亡,其余116例随访期间无一例复发。[结论]加强术前心理护理及灌注期间护理对减少膀胱癌复发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13岁,因尿道下裂术后不能从正常尿道口排尿3年余,入我院泌外科.患者精神食欲好,大小便正常.查体:阴茎发育正常,阴茎头无红肿,于尿道阴茎体部距管状沟约2 cm处见一圆形直径约1 cm大小的瘘口,尿道口未见脓性分泌物.  相似文献   

17.
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118例膀胱癌患者分为研究中60例和对照组58例。研究组选择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选择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导尿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生存率及复发率均略高于对照组,但两组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膀胱癌,可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临床疗效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王国桥 《医学临床研究》2013,(10):2064-2065
【目的】探讨经尿道电切术术后早期膀胱灌注吡柔比星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6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31):术后24h内膀胱灌注吡柔比星,一周后常规灌注化疗;对照组(n=30):术后I周膀胱灌注吡柔比星后常规化疗,两组治疗均持续术后1.5年。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复发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复发率(12.9%)明显低于对照组复发率(30.0%)(P〈0.05)。对照组患者复发时间[(9.1±1.3)个月]明显早于观察组复发患者复发时间[(14.2±1.8)个月](P〈0.05)。两组白细胞计数和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早期膀胱灌注吡柔比星能降低浅表性膀胱癌的复发率,推迟复发时间,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9):3441-3442
目的分析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与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HOLRBT)治疗表浅层膀胱癌的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表浅层膀胱癌病患11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5例,对照组行TURBT手术,研究组行HOLRBT手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导尿管留置时间、术中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住院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表浅层膀胱癌应用HOLRBT手术治疗,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及缩短膀胱冲洗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9):2070-2071
观察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HOLRBT)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浅表层膀胱癌的疗效和安全性。选取80例浅表层膀胱癌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行TURBT术式治疗,观察组采取HOLRBT术式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情况,统计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观察组膀胱冲洗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P<0.05);观察组1年内复发率为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P<0.05)。在表浅层膀胱癌手术治疗方案中,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效果确切,安全性较高,复发率低,临床应予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