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2.
耐药基因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P 糖蛋白 (P gp)、谷胱甘肽 S 转移酶 (GST π)、拓扑异构酶Ⅱ (TopoⅡ )和胸苷酸合成酶(TS)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65例随访 10年以上患者的结直肠癌组织中P gp、GST π、TopoⅡ和TS的表达 ,并分析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 GST π的表达与UICC分期有关 (P =0 .0 2 18) ,与肿瘤组织类型、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无关 ;P gp、TopoⅡ和TS的表达与上述参数均无关 (P >0 .0 5 )。经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 ,UICC分期、肿瘤组织类型及GST π、TopoⅡ的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生存率有关 (P <0 .0 5 )。 结论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P gp、GST π、TopoⅡ和TS的表达 ,对肿瘤化疗药物的选择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UICC分期、组织类型及GST π、TopoⅡ的表达可作为结直肠癌患者独立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MMP-7、MMP-9在结直肠癌腹腔微转移中的作用以及相关性。方法:收集98例结直肠癌患者手术中腹腔冲洗液,进行CEA、CK20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确定腹腔微转移。使用组织阵列仪制作组织芯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SP),检测MMP-7、MMP-9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腹腔微转移的关系。结果:CEA、CK20联合检测腹腔微转移率为32.7%(32/98)。MMP-7、MMP-9在伴有腹腔微转移的结直肠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75%和96.88%,明显高于无腹腔微转移结直肠癌表达率72.73%和68.18%(P〈0.05,P〈0.01)。结论:MMP-7、MMP-9可能在结直肠癌腹腔微转移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MP-7、MMP-9在结直肠癌腹腔微转移中的作用以及相关性。方法:收集98例结直肠癌患者手术中腹腔冲洗液,进行CEA、CK20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确定腹腔微转移。使用组织阵列仪制作组织芯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SP),检测MMP-7、MMP-9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腹腔微转移的关系。结果:CEA、CK20联合检测腹腔微转移率为32.7%(32/98)。MMP-7、MMP-9在伴有腹腔微转移的结直肠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75%和96.88%,明显高于无腹腔微转移结直肠癌表达率72.73%和68.18%(P<0.05,P<0.01)。结论:MMP-7、MMP-9可能在结直肠癌腹腔微转移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E-钙粘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64例结直肠癌组织,27例远离肿瘤的正常大肠组织中E-钙粘蛋白的表达。结果结直肠癌组织及正常大肠组织中E-钙粘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4.38%及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E-钙粘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组织的分化程度、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而与胜别、年龄及肿瘤部位无关(P〉0.05)。结论E-钙粘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其可作为评估结直肠癌浸润、转移能力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结直肠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p53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TM plus法,检测40例结直肠癌、20例结直肠腺瘤和20例正常结直肠组织中MMP-2和p5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4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MMP-2和p5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0%(32/40)和82.5%(33/40),明显高于正常结直肠组织、结直肠腺瘤组织中的阳性率(均为0、30.0%)。MMP-2和p53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发生部位均无相关性(P〉0.05),与组织学分化程度呈负相关,分化程度越差,蛋白阳性表达率越高,有淋巴结转移组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与TNM分期呈正相关(P〈0.05)。MMP-2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有关(P〈0.05),有远处转移组MMP-2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远处转移组(P〈0.05),p53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以及远处转移均无相关性(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MMP-2表达与p53蛋白表达呈正相关(γs’=0.3742,P=0.0069)。结论MMP-2表达与结直肠癌淋巴结侵袭转移有关,p53基因突变后MMP-2表达增强。联合检测MMP-2和p53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对评估结直肠癌病情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中B7-H4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2例结直肠癌组织中B7-H4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8例结直肠癌组织中B7-H4蛋白表达。双抗体夹心间接ELISA法检测91例结直肠癌患者血清B7-H4水平,采用51例健康体检者血清B7-H4水平作为对照。[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结直肠癌组织中B7-H4蛋白阳性率为90.6%(29/32),正常结直肠组织中B7-H4均阴性表达。健康体检者和结直肠癌患者血清B7-H4浓度分别为32.67±12.28μg/L和52.14±24.65μg/L,结直肠癌患者血清B7-H4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P<0.01)。[结论]B7-H4在结直肠癌中高表达,可能是结直肠癌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9.
MMP-9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研究骨肉瘤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肿瘤细胞核增殖抗原(MMP-9、Ki-67)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与骨肉瘤侵袭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对70例骨肉瘤、15例骨软骨瘤和15例正常骨组织行MMP-9和Ki-67免疫组化染色;对60例病例随访资料进行生存分析。结果:MMP-9在骨肉瘤中呈普遍阳性表达,明显高于骨软骨瘤及正常骨组织,与软组织浸润、Ki-67呈正相关,与预后有一定的关系。结论:1)MMP-9可作为骨肿瘤恶性表型的标志,可作为骨肉瘤诊断的辅助指标。2)MMP-9是骨肉瘤细胞增殖、侵袭的标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MMP13在肺鳞癌和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浸润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8例肺鳞癌和42例肺腺癌组织中MMP13蛋白的表达.结果 MMP13在肺鳞癌和肺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8%(33/42)和64.3% (27/42) (P=0.654).MMP13蛋白的表达与肺癌的T分期、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相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吸烟、组织学类型及分化程度等无关(P>0.05).Kaplan-Meier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MMP13蛋白的表达(P=0.001)、TNM分期(P<0.001)、淋巴结转移(P<0.001)和T分期(P=0.018)对生存期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Cox多因素分析显示,MMP13蛋白的表达(P=0.017)和淋巴结转移(P=0.001)是肺癌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结论 MMP13在肺癌的浸润和转移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可能是肺癌的一项重要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直肠癌淋巴结转移规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探讨直肠癌区域淋巴结转移规律及术中判断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80例根治性手术后的直肠癌临床资料,分析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患者的性别、年龄和肿瘤的大小与淋巴结转移无明显关系,肿瘤浸润肠壁的深度及肿瘤的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有关。T3~T4时,其淋巴结阳性率和转移度显著高于T1~T2者(P<0.05),低分化肿瘤的淋巴结阳性率和转移度明显高于高分化肿瘤(P<0.05)。51例术中发现淋巴结肿大,129例未发现淋巴结肿大,术后病理证实分别有31例和77例淋巴结转移阳性。结论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与肿瘤浸润肠壁的深度及分化程度有关,手术中淋巴结是否转移不准确,因此应彻底切除直肠区域淋巴结。 相似文献
12.
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及其外科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原因及治疗问题。方法对41例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作回顾性研究。分析了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时间,局部复发部位,治疗情况和预后。结果本组患者中24例首次手术为直肠经腹低位切除术(Dixon's术),其中18例为吻合口复发,6例为盆腔复发。17例首次手术为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Miles'术),均为会阴部复发。32例(78.0%)于术后2年内复发。本组32例再次行根治性手术,术后无瘤生存1年内11例,2年内6例,5例无瘤生存3年以上。结论外科手术仍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erbB-2及PCNA的表达与大肠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利用微波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c-erbB-2及PCNA在42例大肠癌中的表达,并对数据进行χ2检验。结果c-erbB-2与大肠癌的分化程度有关(P<0.05),PCNA在低分化腺癌及淋巴结有转移的大肠癌中有增高趋势,另外,c-erbB-与PCNA两者表达一致性占66.7%(P<0.05),表明在细胞增殖旺盛过程中,癌基因可能容易被激活。结论c-erbB-与PCNA一起可作为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及评价预后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细胞粘附分子 CD6 2 P在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与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 SP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了 CD6 2 P在 40例直肠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非癌肠组织未见 CD6 2 P表达 ,直肠癌组织中 CD6 2 P阳性表达率为 6 5 % (2 6 / 40 )。在浸润型直肠癌 ,浸透浆膜及发生淋巴转移直肠癌中 CD6 2 P表达显著增强 (P<0 .0 1)。结论 :CD6 2 P与直肠癌的浸润及淋巴转移关系密切 ,其表达的检测对评估直肠癌的浸润及淋巴转移程度和分析病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粘附分子CD44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LSAN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5例原发性胃癌标本中CD44的表达。结果CD44的阳性表达率为60%。染色特征为细胞膜着色。CD44的表达强度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无相关性(P>0.05),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earson列联系数P=0.79,P<0.05)。结论粘附分子CD44在胃癌的淋巴结转移中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对CD44的检测可以成为预测肿瘤转移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17.
同步或序贯放化疗治疗进展期直肠癌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采用同步或序贯放化疗的模式作为进展期直肠癌根治性手术后的辅助治疗,并分析评价治疗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36例Ⅰ期患者和56例Ⅲ期患者随机分为ⅡA组、ⅡB组和ⅢA组、ⅢB组,其中ⅡA和ⅢA接受序贯放化疗模式(Dr45Gy/25次。共35天后休息2周~4周接受LV 5-Fu4疗程),ⅡB和ⅢB接受同步放化疗模式(Dr45Gy/25次,共35天同步LV 5-Fu3疗程。休息1周~2周后接受LV 5-Fu3疗程)。结果:两种治疗模式对Ⅱ期患者的治疗疗效无明显差异。对于Ⅲ期患者,除1年总生存率无差异外。同步治疗模式明显延长了1年、3年无进展生存期和3年总生存率。同步治疗模式的毒副作用虽有一定提高,但无明显差异,大部分均可耐受。结论:同步放化疗作为Ⅲ期直肠癌根治性手术后较为理想的辅助治疗模式,明显改善生存质量。延长长期生存期。 相似文献
18.
CD44v6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 CD4 4v6 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 S- P法分别检测 CD4 4v6 在 5例正常乳腺组织和 6 4例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 ,分析它的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CD4 4v6 在正常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和腺泡上皮细胞呈阴性表达 ,而在肌上皮细胞呈强阳性表达 ;CD4 4v6 表达和淋巴结有无转移、ER、PR有关 (P<0 .0 0 1和 P<0 .0 5 ) ,CD4 4v6 表达阴性患者 5年生存率高于阳性者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 .0 5 ) ,而与患者年龄、月经状态、肿瘤大小、TNM分期、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无关。结论 :CD4 4v6 在乳腺癌浸润和转移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可作为一个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9.
b-catenin is a 92kDa soluble protein and arecognized component of a cell-cell adhesion regulator when coupled with cadherin[1] and is also considered t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as a member in the Wingless/Wnt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2]. Combined type b-catenin combines with plasma zone of E-cad and mediatehomotypic cell-cell adhesion; free cytoplasmic typeb-catenin, Wnt protein, GSK-3b, APC and Axin etc.form Wnt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 Cytoplasmic type b-catenin forms multiprotein …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