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分析脑梗死后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住我院的43例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咳嗽、咳痰和发热,胸部X线检查见点片状阴影。治疗后36例存活,7例死亡。结论脑梗死后合并肺部感染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防治肺部感染是治疗脑梗死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抗感染药学》2018,(2):279-281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其预防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2月间收治的脑梗死并发肺部感染患者78例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法,统计和分析脑梗死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对策。结果:78例脑梗死并发肺部感染患者中,其中41例为胃管留置、28例为意识障碍、3例为呼吸机辅助呼吸和气管切开和6例为既有肺部疾病者;肺部感染多发生于脑梗死后14 d内。结论:脑梗死患者诱发肺部感染与患者胃管留置、意识障碍、呼吸机辅助呼吸和气管切开有关,临床上应尽早准确诊断,及时地采取预防措施,以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将35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是否存在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及非感染组。对比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史、GCS评分、吸烟史、是否存在低蛋白血症、长期卧床史等情况,分析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与非感染组相比较,感染组患者在年龄、糖尿病史、GCS评分、吸烟史、长期卧床史等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而经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GCS评分、吸烟史、长期卧床史为急性脑梗死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年龄、GCS评分、吸烟史、长期卧床史是合并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应进行早期有效的干预,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研究肝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选取在我院门诊就诊并住院的108例经手术治疗的肝癌患者,收集肝癌患者术后感染情况的临床资料,研究影响肝癌患者术后导致其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术后发生感染15例,感染率13.89%;非感染93例,非感染率86.1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吸烟史、糖尿病史、术中输血量和腹腔引流留置管时间是肝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肝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是:年龄≥60岁、术前有吸烟史和糖尿病史、术中输血量≥1000 ml、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14 d(P<0.05)。高龄、吸烟史、糖尿病史、术中输血量较多、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长是肝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治疗的50例脑梗死患者,按照是否发生肺部感染的标准进行分组,其中25例合并肺部感染作为感染组,25例未发生感染作为非感染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结果感染组中吸烟史、意识的障碍、癌症、侵入操作、大面积的脑梗死、年龄等指标,与非感染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感染组病死率明显要比非感染组高,住院时间要比非感染组长,NIHSS评分的降低幅度明显要比非感染组低,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吸烟史、70岁以上、大面积的脑梗死、意识的障碍、癌症、侵入操作属于肺部感染发生的主要因素,因此,为了对肺部感染进行控制,需要针对性的进行干预处理。  相似文献   

6.
脑梗死是一种由于脑血管内发生血栓、栓塞或其他原因导致脑供血不足而引起的疾病,是神经科最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1]。肺部感染是脑梗死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的原因有患者高龄、意识障碍、球麻痹、长期卧床等,不仅影响疾病的康复,甚至是导致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护理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抢救治疗的成效乃至疾病的转归。2012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并发肺部感染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1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肺部感染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吸烟、球麻痹、意识障碍、大面积脑梗死、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慢性肺病,采用Logid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其独立危险因素,记录治疗前后NIHSS神经功能评分、住院时间及病死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年龄、意识障碍、大面积脑梗死、球麻痹、慢性肺病比例明显增高(P<0.05),Logid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示,年龄、意识障碍、大面积脑梗死、球麻痹、慢性肺病与老年急性脑梗死并发肺部感染有关(P<0.05),观察组NIHSS神经功能评分减少,住院时间延长,病死率明显增加。结论年龄、入院时NIHSS评分、意识障碍、大面积脑梗死、球麻痹、慢性肺病是老年急性脑梗死并发肺部感染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的高危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38例,将肺部感染患者69例设为实验组,将非感染患者69例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肺部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结果实验组患者年龄(71.3±3.6)岁、意识障碍患者26例、吞咽异常患者13例、侵入操作患者25例、脑梗死较大患者15例;对照组患者年龄(61.8±3.4)岁、意识障碍患者1例、吞咽异常患者3例、侵入操作患者1、脑梗死较大患者1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并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主要有年龄、吞咽异常、意识障碍等,因此临床治疗对危险因素进行预防,才能有效提升临床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及相关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2年8月该院收治的52例的脑梗死患者并发肺部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并总结相对应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积极的临床治疗及有效护理,治愈40例,好转11例,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呼吸衰竭。结论及时准确地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分析,尽早预防,去除诱发因素,在治疗基础上给予相应的护理对策,对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甘新华 《江西医药》2022,(9):1117-1120
目的 探究老年脑梗死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性研究,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老年急性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574例,观察其临床表现,收集其深部痰液,做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574例患者临床表现出现高热的最多,占比为42.86%,影像学表现中双肺渗出性改变最多,占比为65.68%。从574例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中共分离出病原菌75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84株,占64.19%;革兰阳性菌205株,占27.17%;真菌65株,占8.62%。主要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氨曲南、头孢呋辛、环丙沙星、头孢曲松的耐药率均>40.00%,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20%。主要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G、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庆大霉素、头孢唑林、头孢西丁、左氧氟沙星、红霉素、四环素的耐药率均>40%,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耐药率均<20%。主要真菌对伊曲康唑、氟康唑及两性霉素B均具有一定耐药性(32.65%),对伏立康唑、酮康唑、氟胞嘧啶及制霉菌素耐药率均<20.00%。结论 老年脑梗死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青岛市区内脑梗塞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病例一一对照研究与多因素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了108例脑梗塞患者和52例对照者,研究脑梗塞的危险因素,其结果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结果 脑梗塞发生与高血压史(P<0.01)、短暂性缺血性发作(TIA)病史(P<0.05)和家族史(P<0.05)相关。结论 青岛市区内脑硬塞的危险因素主要为高血压史、TIA史和家族史,控制高血压,可有效预防脑梗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李明军  李谧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585-586
目的观察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7d和30d内进展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以79例TIA为观察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并按Johnston提出的7分"ABCD2"评分法给予评分,随方TIA患者7d和30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 TIA发生后29例(36.7%)患者于30d内发生脑梗死,其中18例(22.8%)发生于7d内。"ABCD2"评分≥4分是TIA后发生脑梗死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BCD2"评分多的TIA患者短期内脑梗死的发生危险性较高,抗凝治疗可使TIA患者降低脑梗死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浅谈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特征与危险因素的关系,并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某院2016年8月~2017年5月收治的43例急性脑梗死作为研究对象,同期选取非脑梗死住院患者43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探究患者颈动脉斑块性质、部位以及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颈动脉彩超检查共有34例患者查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照组12例,两组斑块查出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扁平斑6.98%、软斑13.95%、硬斑62.79%、混合斑13.95%及总斑块个数97.67%,均较对照组数量多(0、2.33%、25.58%、4.65%、32.56%)(P0.05);研究组吸烟85.29%、酗酒73.53%、高血压91.18%、糖尿病58.82%,均高于对照组(41.67%、33.33%、41.67%、25.00%)(P0.05)。结论:高血压、吸烟、酗酒、糖尿病可能是诱发颈动脉血管粥样硬化形成,导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治疗的药学监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临床团队治疗进程中发挥的作用。方法:对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治疗的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案例进行分析。结果:临床药师在临床疾病治疗进程中协助医生合理用药发挥了一定作用,临床药学是医院未来的工作方向,也是医院综合发展的关键。结论:临床药师需要掌握必需的医学、药学理论基础知识,在实践中强化药物应用的临床思维能力,才能提高药学服务质量,提高合理用药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老年无症状性脑梗死危险因素及影像学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无症状性脑梗死(asymptomatical cerebral infarction,ACI)的危险因素及影像学特点。方法收集180例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根据无症状性脑梗死的定义将其分为ACI组和非ACI组,对两组的危险因素和影像学特征加以分析。结果ACI的危险因素为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冠心病、吸烟、年龄,其中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HHcy与非ACI组比有显著差异(P<0.05);ACI的好发部位依次为基底节区、内囊、丘脑、放射冠、额叶、枕叶。结论ACI在老年人中常见,发病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并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HHcy有关,影像学检查特别是头颅MRI是确诊ACI的重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8例,使用MRI的自旋回波序列(SE)、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SE)、场回波序列(FE)、梯度回波(GRE)对患者进行扫描,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经分析,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梗死次数、饮浓茶、心力衰竭、年龄、慢阻肺、高血压史、平均动脉压、腔隙性脑梗死、脑白质稀疏是引发脑微出血的因素,其中APTT、心衰、平均动脉压是脑微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腔隙性脑梗死或脑白质稀疏严重程度增加,将提高脑微出血的发生率.结论 APTT、心衰、平均动脉压是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脑微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且腔隙性脑梗死或脑白质稀疏严重程度将对脑微出血的发生率产生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影响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VD)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对3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随访研究,于发病第10天及第90天进行2次神经心理学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及美国国立神经系统疾病与卒中研究所和瑞士神经科学研究国际协会(NINDS-AIREN)VD诊断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VD组和脑梗死后非痴呆组.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血脂水平及影像学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脑梗死后VD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84例患者诊断为VD(21.4%).单因素分析中,VD组与非痴呆组病灶的数目、部位、脑萎缩及脑白质病变(WML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中发现有左侧或双侧大脑半球病变、病灶的数目多和有脑萎缩为V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8.958、1.375和2.297.2组间年龄、性别、文化程度、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冠心病病史、吸烟及饮酒史及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后VD很常见,小血管病变是VD的主要类型,应早期进行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以减少和延缓V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继发创伤性脑梗死(TCI)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40例的临床资料,通过对患者的性别、年龄、GCS评分、颅底骨折、脑疝、蛛网膜下腔出血、低血压、糖尿病等因素进行对比以,分析各类因素对继发创伤性脑梗死的影响。结果 340例患者中继发创伤性脑梗死62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GCS、颅底骨折、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疝、糖尿病和低血压与发生TCI存在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生TCI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脑疝和低血压,P<0.05。结论 TCI相关危险因素有年龄、GCS、颅底骨折、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疝、糖尿病和低血压,独立危险因素有脑疝和低血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并发肺动脉高压(PH)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例BPD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并发PH分为并发PH组(n=79)和未并发PH组(n=123),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总结BPD并发PH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在小于胎龄儿(SGA)、...  相似文献   

20.
摘 要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合并肺感染患者的抗感染药物的临床合理使用。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临床药师2013年2月~2015年11月会诊的86例老年脑梗死合并肺感染患者的抗感染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肺部感染主要致病菌为鲍曼不动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达48.89%;会诊后联合用药比例由20.23%升至61.63%;患者经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舒巴坦及阿米卡星等敏感抗菌药足量治疗后感染指标较会诊前明显恢复(P<0.05)。27例合并肾功不全病例中有17例(62.9%)尿素氮肌酐比值>20,患者抗菌药未减量,但感染指标与肾功能均有好转(P<0.05)。45例(53.49%)患者合并低蛋白血症,会诊后感染指标均有所下降,蛋白水平有所升高(P<0.05)。结论: :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的老年患者应选择耐药率低的敏感抗菌药单药或联合应用;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要明确肾衰性质,适当调整抗菌药用量;合并营养不良的患者,及时增加蛋白的摄入可促进感染的控制。老年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应结合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合理制定抗感染药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