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青杰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17):65-66
对野菊花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首先,采用95%乙醇组织破碎提取得到野菊花总提取物,然后用石油醚、石油醚:乙酸乙酯(80:20,v/v)、乙酸乙酯、乙酸乙酯:95%乙醇(80:20,v/v)梯度萃取,再利用硅胶、ODS、Sephadex-LH-20等色谱层析方法对石油醚:乙酸乙酯(80:20,v/v)部位进行了分离、纯化,得到3个化合物单体,并通过NMR、MS、IR、UV等手段鉴定其结构分别为:5,7,4'-二羟基-3',5'-二甲氧基黄酮(1,小麦黄素);5,7,4'-三羟基黄酮(2,芹菜素);5,3',4'-三羟基-6,7-二甲氧基黄酮(3)。其中化合物3为首次从野菊花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野菊花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菊科菊属植物野菊花(Chrysanthemum indicum L.)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与纯化,并运用核磁共振、质谱等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13个化合物:其中黄酮类9个,分别为金合欢素(acacetin,1)、木犀草素(luteolin,2)、芹菜素(apigenin,3)、异泽兰黄素(eupatilin,4)、麦黄酮(tricin,5)、5,7,3',4'-Tetrahydroxy-6,5'-dime-thoxyflavone(6)、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apigenin-7-O-β-D-glucopyranoside,7)、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luteolin-7-O-β-D-glucopyranoside,8)、蒙花苷(linarin,9);倍半萜类成分3个:cumambrin-A(10)、野菊花内酯(yejuhualactone,11)、7-(2-hydroxy-2-propyl)-10-methyl-4-methyleneperhydro-naphthalene-3,5,6-triol(12);甾体类成分1个:β-胡萝卜苷(β-daucosterol,13).结论:化合物4~7为该植物中首次分得,其中化合物5,6为该属植物中首次分得.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野菊花乙醇提取物中乙酸乙酯层化学成分. 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制备液相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并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 结果 从野菊花中分离得到10种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 7, 4’-三羟基-3’, 5’-二甲氧基黄酮 (1)、5, 7, 3’, 4’-四羟基-6, 5’-二甲氧基黄酮(2)、槲皮素(3)、木犀草素(4)、槲皮素-7-O-β-D-葡萄糖(5)、刺槐素-7-O-β-D-葡萄糖(6)、香叶木素-7-O-β-D-葡萄糖苷(7)、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8)、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9)、蒙花苷(10). 结论 槲皮素-7-O-β-D-葡萄糖首次从野菊花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野菊花挥发油化学成分的质谱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研究贵州和广东产野菊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CO2超临界萃取法分别提取两省产的野菊花挥发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进行分离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铎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份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贵州产野菊花得率3.4%,鉴定出60个化学成分;广东产野菊花得率3.0%,鉴定出61个化学成份。结论:野菊花挥发性成分主要为单萜烯类、倍半萜烯类及其含氧衍生物、三萜类化合物和脂肪族化合物等。证明不同产地的野菊花,其挥发油含量及有效成分有区别。 相似文献
5.
野菊花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报告自菊科植物野菊(Chrysanthemum indicum L.)的头状花序中分得六种结晶性成分,经光谱(IR,UV,MS,1H-NMR,13C-NMR)分析和衍生物制备证明五种为已知成分。胡萌卜甙、豚草素·金合欢素·1-单山萮酸甘油酯及棕榈酸。另一种为新倍半萜成分,命名为野菊花醇。并确定其化学结构。 相似文献
6.
中药野菊花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性味功能、形态特征、地理分布及资源状况,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等四个方面对野菊花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为野菊花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野菊花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野菊花的化学成分。方法用80%乙醇提取野菊花化学成分,通过硅胶反复柱层析、纯化,用各种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野菊花头状花序中的乙酸乙酯提取物、氯仿提取物及正丁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香叶木素(Ⅰ),木犀草素(Ⅱ),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Ⅲ),芹菜素(Ⅳ),β-谷甾醇(Ⅴ),山奈酚(Ⅵ),大黄酚(Ⅶ),蒙花苷(Ⅷ),金合欢素(Ⅸ),金合欢素-7-O-(6″-O-乙酰基)-β-D-葡萄糖苷(Ⅹ)和金合欢素-7-O-β-D-芦丁糖苷(Ⅺ)。结论其中化合物Ⅹ~Ⅺ为首次从野菊花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9.
野菊花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测定野菊花不同部位中总黄酮的含量。方法选用山东蒙山产野菊花,采用比色法进行测定。结果叶中总黄酮含量最高。结论野菊花不同部位中总黄酮的含量有较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四川野菊花挥发油化学成分GC-MS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GC-MS联用分析四川野菊花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色谱条件:戴气:高纯氮气;流速:1.0mL·min^-1;进样量:1μL;分流比:10:1。质谱条件:接口温度:230℃;电离方式:EI(70eV);质量扫描范围:33—500。结果取1μL进样分析。分离得到58个色谱峰,鉴定出40个化学成分。结‘论采用GC-MS对四川野菊花挥发油进行分析,从中鉴定出40个化学成分,其中樟脑和龙脑为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11.
金荞麦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蓼科荞麦属植物金荞麦[Fagopyrumdibotrys(D. Don)Hara]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硅胶、seph-adexLH-20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通过理化方法和1H-NMR、13C-NMR、MS、UV等光谱分析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金荞麦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为红车轴草黄酮(Ⅰ)、木犀草素7,4'-二甲醚(Ⅱ)、大黄素(Ⅲ)、鼠李素(Ⅳ)、3,6,3',4'-四羟基-7-甲氧基黄酮(Ⅴ)、β-谷甾醇(Ⅵ)、β-胡萝卜苷(Ⅶ).结论:化合物Ⅰ、Ⅱ、Ⅳ、Ⅴ为首次从荞麦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野菊花中黄酮的提取工艺及软膏剂的质量检查.方法 采用水提取法从菊花中提取黄酮,经黄酮类化合物的鉴定,提取物为黄酮类物质.结果 所选提取工艺和该制剂制备工艺简单,合理,稳定性好.结论 野菊花活性成分多,药用价值高,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研究湖北羊蹄甲〔Bauhinia glauca subsp.hupehana(Craib)T.Chen〕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正向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等分离化学成分,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为3,5,7,3′,5′-五羟基二氢黄酮醇(1)、圣草酚(2)、3-O-甲基槲皮素(3)、木犀草素(4)和黄颜木素(5)。结论化合物2和4为湖北羊蹄甲植物中首次分离;化合物1、3和5是羊蹄甲属中首次分离。 相似文献
15.
16.
益母草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离、鉴定益母草(Leonurus japonicusHoutt.)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 20柱色谱法等分离,并通过1H NMR1、3C NMR等谱学技术确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得到了5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7,3,′4,′5′五甲氧基黄酮(5,7,3,′4,′5′pen-tamethoxy flavone,Ⅰ)、汉黄芩素(wogonin,Ⅱ)、洋芹素7O葡萄糖苷(apigenin 7Oglucopyra-noside,Ⅲ)、大豆素(daidzein,Ⅳ),槲皮素(quercetin,Ⅴ)。结论其中化合物Ⅰ、Ⅱ、Ⅳ为首次从益母草属中分离得到,Ⅲ、Ⅴ为首次从本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百蕊草亲水性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对百蕊草中亲水性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20凝胶柱色谱等分离手段,对百蕊草水提取物经AB-8大孔树脂吸附,50%乙醇洗脱的亲水性组分(TT50)进行分离纯化,应用核磁共振波谱分析、结合文献报道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TT50中分离纯化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奈酚(1),紫云英苷(2),山奈酚-3,7-二-O-β-D-吡喃葡萄糖苷(3),山奈酚-3-O-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4),山奈酚-3-O-L-吡喃鼠李糖基(1→2)-[6-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5),芸香苷(6)。结论 TT50中主要成分为以山奈酚为母核的黄酮苷类化合物,化合物4、5为首次从百蕊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水烛香蒲(Typha angustifolia L.)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分离并鉴定化合物。方法:采用现代色谱分离技术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运用光谱方法确定所分离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为槲皮素-3,3′-二甲醚-4′-O-β-D-吡喃葡萄糖苷(Ⅰ),异鼠李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Ⅱ),槲皮素-3,3′-二甲醚(Ⅲ),正二十六烷酸(Ⅳ),谷甾醇(Ⅴ),胡萝卜苷(Ⅵ)。结论:化合物Ⅰ、Ⅱ、Ⅳ均为首次从水烛香蒲叶中分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蒙古黄芪乙醇提取物石油醚、二氯甲烷、醋酸乙酯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红车轴草素(1)、芒柄花素(2)、芒柄花素-7-O-β-D-葡萄糖苷(3)、毛蕊异黄酮(4)、毛蕊异黄酮-7-O-β-D-葡萄糖苷(5)、(6aR,11 aR)-3-羟基-9,10-二甲氧基紫檀烷(6)、(6aR,11aR)9,10-二甲氧基紫檀烷-3-O-β-D-葡萄糖苷(7)、黄芪皂苷I(8)、乙酰黄芪皂苷I(9)、黄芪皂苷Ⅱ (10)、异黄芪皂苷Ⅱ (11)、腺嘌呤(12)、β-谷甾醇(13)、胡萝卜苷(14).结论 此次从蒙古黄芪中主要分离得到黄酮类和皂苷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20.
瓜蒌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瓜蒌(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的化学成分,利用D101大孔树脂、硅胶、SephadexLH-20、ODS等柱色谱和制备液相等各种色谱手段对其95%乙醇提取物进行系统的分离和纯化,共得到9个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1H-1H COSY、HSQC、HMBC、ESI-MS技术分别鉴定为1-羧丙基-5-乙氧甲基-1H-吡咯-2-醛-吡咯(5-ethoxymethyl-1-carboxyl propyl-1H-pyrrole-2-carbaldehyde,1)、5-羟甲基糠醛(5-hydroxymethyl-2-furfural,2)、金圣草黄素(chrysoeriol,3)、4’-羟基黄芩素(4’-hydroxyscutellarin,4)、香草酸(vanillic acid,5)、α-菠甾醇(α-spinasterol,6)、α-菠甾醇-β-D-葡萄糖苷(β-D-glucopyranosyl-α-spinasterol,7)、豆甾-7-烯-3β-醇(stigmast-7-en-3β-ol,8)和腺苷(adenosine,9)。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3、4、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