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观察奥曲肽联合多巴胺对肝癌晚期肝肾综合征(HRS)的疗效。方法将32例肝癌晚期HRS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采用多巴胺单独和联合奥曲肽进行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尿量和肾功能。结果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治疗后尿量均增加(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肌酐、尿素氮降低(P〈0.05),而对照组无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肌酐、尿素氮较对照组降低(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7.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5.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曲肽联合多巴胺治疗能使患者HRS逆转,对改善HRS患者预后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特利加压素对肝移植受者术后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改良背驮式原位肝移植受者35例,术后16例接受特利加压素治疗(特利加压素组),术后立即给予特利加压素1mg,持续泵入,每天2次,持续使用3~4 d;19例接受多巴胺+普鲁卡因治疗(多巴胺组),术后立即给予多巴胺40 mg+普鲁卡因0.5 g,持续泵入,每天2次,持续使用3~5 d.两组受者术前血肌酐和尿素氮正常.术后观察血肌酐、尿素氮、β2微球蛋白β2-MG)及尿量等指标.结果 两组术后第5天时血肌酐、尿素氮、β2-MG及尿量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但特利加压素组的血尿素氮和β2-MG均明显低于多巴胺组,而尿量多于多巴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利加压素组有3例(18.8%)而多巴胺组有10例(52.6%)发生肝移植相关性肾功能衰竭(P<0.05).结论 肝移植术后适时应用特利加压素,对肾脏具有保护作用,能为术后发生肝移植相关性肾功能衰竭者提供良好的恢复条件.  相似文献   

3.
肝移植围手术期肝肾综合征的综合治疗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移植围手术期以特利加压素(terlipressin)为基础的综合治疗措施对改善HRS病人肾功能及提高术后生存率的作用。方法对术前16例及术后15例HRS病人采用以terlipressin为基础的综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Cr及24h尿量的变化以及术后ICU时间、感染率、急性肾衰发生率、死亡率等各项指标。结果单纯使用terlipressin治疗的病人,治疗前后的血Cr及24h尿量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RT的使用能明显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与同期行肝移植的非HRS病人相比,经综合治疗的HRS病人的ICU治疗时间较长、感染率较高(P〈0.05),但ARF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肝移植围手术期的HRS病人采用terlipressin结合CRRT及2剂赛尼哌诱导疗法的综合治疗可以明显改善病人的肾功能,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联合内分泌治疗晚期前列腺癌伴膀胱出口梗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2012年5月采用TURP联合内分泌治疗拟或单纯内分泌治疗晚期前列腺癌伴膀胱出口梗阻患者32例,其中13例行单纯行内分泌治疗,19例行TURP联合内分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剩余尿量、最大尿流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及5年生存率。结果:术后3个月,TURP+内分泌治疗组血PSA、剩余尿量及IPSS分别由术前的(35.7±12.1)ng/ml、(145.0±65.8)ml、(21.4±5.1)分降至(4.9±1.9)ng/ml、(27.0±15.2)ml、(8.7±2.6)分(P〈0.05),最大尿流率由(4.3±1.6)ml/S增至(11.7±3.7)ml/s(P〈0.05);治疗12个月后差异仍有显著性(P〈0.05)。单纯内分泌组术后3个月血PSA由(31.4±10.7)ng/ml降至(5.6±2.2)ng/ml,两组比较,血PS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剩余尿量、最大尿流率及IPS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分泌组5年生存率为50%,TURP+内分泌组为51.5%,总体生存率差异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919)。结论:TURP+内分泌治疗能够显著缓解晚期前列腺癌患者膀胱出口梗阻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不影响生存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血管加压素对合并肝肾综合征(HRS)病人肝移植后肾功能不全的治疗效果。方法 13例合并HRS的肝移植受体,I型行肝肾联合移植。Ⅱ型根据尿量、血肌酐水平等情况选择是否使用三甘氨酰基赖氨酸加压素(terlipressin)或辅助持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观察病人每日尿量、血肌酐水平变化、要后院内病死率和可能出现的副作用。结果 13例HRS病人中Ⅰ型2例。Ⅱ型11例,其中7例术后单独使用Trelipressin,3例使用Terlipressin辅助充CRRT治疗。病人用药前后尿量、血肌酐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1)。使用Terlipressin后合并HRS病人的肝移植术后院内病死率(15.3%)与未合并HRS病人(14.8%)无显著性差异(P>0.05)。使用该药可引起高血压、腹泻等副作用,停药后可好转。结论 肝移植术后使用血管加压素可降低合并HRS病人的肝移植术后院内病死率,为治疗合并HRS的肝移植病人术后肾功能不全提供了新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特利加压素对肝硬化患者肝部分切除术后肝肾功能保护作用的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对57例行非规则性肝切除术的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按照其手术后是否应用特利加压素,将其分为试验组(A组)27例和对照组(B组)30例,试验组术后当天开始应用特利加压素,对照组术后不使用特利加压素,观察两组手术前后肝功能指标(ALT、AST、TB)、腹腔引流液、尿量及肾功能指标(Cr、BUN)的变化.结果 与术后第1天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3、5、7天血ALT、AST及腹腔引流液均有显著降低(P<0.05),尿量均有显著增加(P<0.05),术后第7天肌酐均显著降低(P<0.05),但对照组上述观察指标改善不如试验组明显.组间比较,试验组患者的血ALT于术后第5天、第7大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44.9±76.3)U/L、(100.5±61.5) U/L和(267.2 ±91.2) U/L、(199.3 ±70.5) 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第3、5、7天AST(211.1 ±99.8) U/L、(80.4±54.6) U/L、(50.6±46.5) U/L、尿素氮(6.6±1.9) mmol/L、(6.5±1.7) mmol/L、(6.3 ±2.1)mmol/L、肌酐(74.3±10.9) μmol/L、(71.5±8.9)μmol/L、(58.7±4.1) μmol/L、腹腔引流液(247.6±60.3) ml、(58.8±54.3) ml、(40.2±31.8) ml低于对照组AST(298.7±131.2) U/L、(201.1 ±93.4) U/L、(114.7±70.3) U/L、尿素氮(7.3±1.9) mmol/L、(7.2±1.8) mmol/L、(7.1±1.7) mmol/L、肌酐(79.5 ±15.1)μmol/L、(76.9±16.2) μmol/L、(69.4 ±11.4) μmol/L、腹腔引流液(275.2±88.1) ml、(191.7±71.6) ml、(93.2±50.2) ml,尿量(2232.3±409.8) ml、(2270.5±395.8)ml、(2179.0 ±301.4)ml多于对照组尿量(1921 ±510.4) ml、(2019.1±411.2) ml、(1978.7±323.7) ml,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有2例(7.4%)患者并发肝肾功能不全、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而对照组有11例(36.7%).结论 应用特利加压素对肝硬化肝部分切除术患者的肝肾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并可减少术后腹腔积液及预防肝肾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苯那普利小剂量渐增的方法治疗肝硬化腹水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72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常规给予限制钠水的摄入、保肝、利尿、补充白蛋白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苯那普利(起始剂量为2.5nag,每周增加剂量一次,2.5mg/次,直至10.0mg)。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浆肾素活性(PRA)、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Ⅱ)、腹水消退时间、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及尿量、24h尿钠(UNa^+)。结果治疗组用药后PRA、血浆AⅡ较治疗前无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CCr均无明显变化。腹水消退时间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32.0±7.6)、(44.2±9.3)d(P〈0.05);治疗显效率分别为72.22%和44.44%(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3d的平均UNa^+分别为(121.2±32.4)、(84.8±23.6)mmol/L,平均尿量分别为(1954.8±345.4)、(1202.2±321.5)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那普利小剂量渐增能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使尿钠排出增加,有利于肝硬化腹水患者的腹水消退。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肝移植术中应用手术床旁连续静脉一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diafiltration, CVVHDF)替代治疗的麻醉管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至2012年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接受肝移植且术中应用CVVHDF替代治疗肝衰竭合并急性肾衰竭的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出血量、尿量、补液量、CVVHDF替代治疗时间及手术情况等。测定CVVHDF替代治疗前后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及血清总胆红素等,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术后2周观察转归。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或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治疗前后两组Ser、Ccr、BUN和血清总胆红素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CVVHDF治疗时间(415±197)min,脱水量为50—200ml/h。手术期间总尿量116(60,437)ml,尿量0.18(0.07,0.78)ml/(kg·h)。出血量3950(2200,5225)ml,补液量8837(7690,10012)ml。CVVHDF替代治疗后,Scr和BUN有下降趋势,Ccr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CVVHDF替代治疗前相比,治疗后的血清总胆红素下降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6,P〈0.05)。2例患者分别于CVVHDF替代治疗2d及6d后,肾功能逐渐恢复;2例死亡,分别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和原发性移植物失功所致肾衰竭;4例术后继续CVVHDF替代治疗及综合支持治疗。结论对于肝衰竭合并急性肾衰的肝移植手术患者,应用CVVHDF替代治疗,有助于平稳渡过手术期,减轻。肾功能损害,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陈涛  全凯  蔡菁 《浙江创伤外科》2011,16(4):433-436
目的探讨3%高渗盐水(HS)不同给药方式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及副作用。方法将53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高渗盐水治疗组(A、B组)和甘露醇治疗组(C组),A组采用静脉单次熏复给药,输注剂量为4ml/kgq6h徊组采用静脉持续滴注,维持速度为lml/kg/h;C组为20%甘露醇125ml静脉快速滴注q6h。监测患者ICP、CVP及第三天电解质和肾功能情况。结果与用药前相比,用药后12小时3组患者的ICP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HS组患者中心静脉压在用药后明显升高(P〈0.05)。用药后3天A、B组患者血钠、尿素氮、肌酐均无显著改变(P〉0.05);C组血尿素氮、肌酐值较同期HS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3%高渗盐水降低颅脑外伤后颅内压效果显著,副作用小,建议使用快速滴注的给药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臭氧、玻璃酸钠以及二者联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43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A组(48例)、B组(48例)和C组(47例),分别以玻璃酸钠20mg、30μg/ml浓度的医用臭氧30ml和同剂量臭氧+同剂量玻璃酸钠作患膝关节腔注射,每周1次,5次为一疗程。比较治疗前与治疗后3d、30d、60d、90d膝关节VAS疼痛评分和膝关节功能Lysaholm评分。治疗后90d,比较膝关节Leguesne评分有效率。结果VAS评分:A组治疗后30、60、90d较术前明显改善,B、C组治疗后3、30、60、90d均较术前明显改善;B组治疗后3、30d改善程度较A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60、90d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后3、30、60、90d均较A、B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A、C组治疗后30、60、90d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治疗后30、60d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但治疗后90d时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90d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后30、60、90d均明显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Leguesne疗效评分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Leguesne疗效评分有效率明显较A、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臭氧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能减轻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而单用玻璃酸钠则疗效起效慢,但较单用臭氧稳定;二者联用不仅起效快、效果好,而且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与持续循环腹膜透析(con-tinuous cyclic peritoneal dialysis,CCPD)对钙、磷、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及血肌酐、尿素氮转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腹透中心常规CAPD治疗透析不充分并伴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腹透患者20例,行腹膜平衡试验(peritoneal equilibration test,PET)了解腹膜转运特性,并计算基础Kt/V,然后给予CCPD治疗10d,检测CCPD治疗前后血及腹透液肌酐、尿素氮、Ca2+、P3-、Ca×P、iPTH,记录患者每日超滤量和尿量;比较CAPD与CCPD两种透析模式对上述指标影响。结果:CCPD治疗10d后总Kt/V由基线的1.73±0.33升高至2.30±0.37(P<0.05),Ccr/w由(47.43±7.61)L·wk-1·1.73m-2升高(61.69±10.52)L·wk-1·1.73m-2(P<0.05);血磷由(2.39±0.52)mmol/L降至(2.03±0.43)mmol/L(P<0.01);钙磷乘积由(66.73±15.84)mg2/dl2降至(58.81±13.64)mg2/dl2(P<0.05);iPTH由(84.85±15.84)pmol/L降至(58.81±13.64)p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期CCPD能增加腹膜对小分子毒素(Cr、BUN)的清除,提高Kt/V和CCr值,并能降低血磷、iPTH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照性研究前路和后路手术治疗青少年胸腰段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手术效果。方法:按照同一标准,从1998年1月~2006年1月手术治疗的231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中选出胸腰段脊柱侧凸61例。A组前路手术,28例。B组后路手术,33例。结果:随访2~6年(平均3.5年)。手术时间A组4.5h±0.8h,B组3.1h±1.0h(P〈0.01)。出血量A组1400ml±350ml,B组1100ml±230ml(P〈0.05)。术后引流量A组380m1±190ml,B组250ml±150ml(P〈0.05)。固定节段A组4.5±0.6个椎体,B组7.1±1.2个椎体(P〈0.01)。平均矫正率A组75%,B组74%(JD〉0.05)。剃刀背矫正度A组3.8°±2.4°,B组4.1°±2.6°(P〉0.05)。2年后矫正度甲均丢失A组4.3°±1.4°,B组5.4°±2.1°(p〉0.05)。随访2年尢假关节及内固定失败病例。术后交界性后凸角B组发生率高(P〈0.01)。结论:畸形的矫正、剃刀背的改善、矫正度的丢失前路和后路相当。后路手术有损伤小、出血少,术后引流量少。后路手术容易产生PJK。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肾脏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mRNA表达及细胞外基质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采用STZ腹腔注射法建立糖尿病动物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糖尿病组(B组),来氟米特干预组(C组)。第4、8、12周末各组随机选取4只大鼠处死并收集标本,记录体重、右肾重、检测血糖、血肌酐、血尿素氮、血胆固醇、血三酰甘油、24h尿蛋白排泄量。用RT-PCR方法检测肾皮质GLUT-1 mRNA表达水平。肾组织行HE、PAS染色,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层黏连蛋白及Ⅳ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与A组相比,B组大鼠造模成功后0周,血糖明显增高(P〈0.01),但24h尿蛋白排泄量无明显增高(P〉0.05);4周时体重明显降低(P〈0.01),肾重指数、尿素氮、肌酐、胆固醇、三酰甘油、24h尿蛋白排泄量、肾皮质GLUT-1 mRNA表达明显增加(P均〈0.01);C组12周时肾皮质GLUT-1 mRNA表达量,肾重指数、肌酐已无明显增加(P〉0.05)。(2)与B组相比,C组8周时尿素氮、肌酐降低(P均〈0.05),胆固醇、24h尿蛋白排泄量和肾皮质GLUT-1 mRNA表达量均明显下降(P均〈0.01);12周时体重增加(P〈0.05),肾重指数、三酰甘油明显下降(P〈0.01)。肾组织HE、PAS染色病理学观察:B组光镜下肾小球肥大,系膜细胞增生,系膜基质弥漫性的或结节性的增多,肾小球、肾小管基底膜增厚,而C组这些病理改变明显减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B组可见系膜区Ⅳ型胶原蛋白和层黏连蛋白的大量沉积,C组也可见Ⅳ型胶原蛋白和层黏连蛋白的沉积,但较B组明显减轻。结论:来氟米特能减少糖尿病大鼠尿蛋白排泄量,纠正糖尿病大鼠的脂代谢紊乱,抑制肾脏肥大、减轻肾脏的纤维化硬化程度。其机制可能与下调系膜细胞上GLUT-1 mRNA的表达量及功能活性有关,最终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肾康注射液联合缬沙坦对慢性肾脏病(CKD)〉3期糖尿病。肾脏病(diabetickidneydisease,DKD)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80例DKD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组(对照组)和缬沙坦联合肾康注射液组(治疗组),每组40例。2组均行常规治疗2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浆白蛋白(Alb)和体质量指数(BMI)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24h尿蛋白定量、SCr、BUN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P〈0.01),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Alb和BMI较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肾康注射液联合缬沙坦治疗CKD〉3期DKD患者能够显著改善肾功能,可以延缓或逆转早期DKD进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感染性畸形中央尖应用3种不同糊剂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50例(161颗)感染性畸形中央尖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以接受氢氧化钙糊剂治疗者为A组(54颗患牙),以接受抗生素糊剂治疗者为B组(55颗患牙),以接受Vitapex糊剂治疗者为C组(52颗患牙)。对比3组感染治疗情况及感染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红肿消退、咀嚼功能正常及牙周病变消失时间B组为(4.22±1.15)天、(7.11±1.62)天及(8.12±2.17)天,C组为(4.16±1.11)天、(6.92±1.06)天及(8.15±2.11)天,均低于A组的为(7.25±2.16)天、(9.26±2.71)天及(10.16±3.25)天(P0.05),而B组与C组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B组及C组感染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8.00%及94.00%明显优于A组的64.00%(P0.05),B组与C组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1年随访显示,B组及C组龋齿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抗生素糊剂及Vitapex糊剂均可显著提高感染性畸形中央尖患牙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可降低患者龋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食管癌手术后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两种不同的营养方式对手术后患者肝功能、肾功能及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124例食管癌手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1例、女53例,年龄31~85岁,平均年龄59.7岁。应用抽签法将124例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术后采用经鼻肠管+胃管行肠内营养,对照组:术后采取静脉滴注营养液。于术前、术后第1 d、第3 d、第7 d晨起未输液前检测外周静脉血丙氨酸转移酶、天冬氨酸转移酶、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总蛋白、白蛋白等肝功能指标,检测尿素氮、血肌酐等肾功能指标,以及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第一次排气时间、第一次排便时间等胃肠功能恢复指标。结果肝功能主要指标中丙氨酸转移酶、天冬氨酸转移酶、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术前及术后第1d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 d及第7 d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总蛋白、白蛋白等指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静脉血尿素氮、肌酐等肾功能指标术前、术后第1d、第3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 d试验组低于对照组[术后第7 d试验组与对照组尿素氮比较:(4.94±1.07)mmol/L vs.(6.67±2.88)mmol/L;术后第7 d试验组与对照组肌酐比较:(52.50±12.46)μmol/L vs.(68.23±7.61)μmol/L;P〈0.05]。试验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42.00±1.68)h vs.(50.00±1.54)h]、第一次排气时间[(64.15±10.35)h vs.(70.64±14.73)h]、第一次排便时间[(4.20±1.50)d vs.(5.20±1.40)d]等胃肠功能指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食管癌手术后肠内营养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荷瘤裸鼠模型研究辛二酰苯胺异羟肟酸(SAHA)联合顺铂对肾上腺皮质癌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建立肾上腺皮质癌裸鼠荷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顺铂组、SAHA组和SAHA联合顺铂组(联合组)4组,连续21天经腹腔注射药物后处死裸鼠,测定瘤体直径、瘤重,计算移植瘤的体积及肿瘤生长抑制率,同时检测裸鼠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清总胆固醇、谷丙转氨酶、尿素氮、肌酐含量,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治疗组均显示出肿瘤体积缩小及肿瘤生长抑制率增加(P〈0.05);治疗组间两两相比,联合组显示出最明显的肿瘤体积缩小及肿瘤生长抑制率增加(P〈0.05)。顺铂组、联合组较对照组均出现白细胞计数下降,血清谷丙转氨酶、尿素氮及肌酐水平升高(P〈0.05);而在顺铂组与联合组的比较中,上述四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AHA组与对照组相比较,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升高,但白细胞及尿素氮、肌酐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荷瘤裸鼠模型实验中,sAHA可增强顺铂对肾上腺皮质癌疗效而毒副作用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部分切除术在胆囊复杂疾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80例胆囊复杂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A组行腹腔镜胆囊部分切除术,B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中出血量[(86.4±11.6)ml]显著高于A组[(44.9±16.1)ml](P<0.05)。B组7例中转开腹,8例术后发生并发症;A组1例中转开腹,术后1例发生并发症,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慢性萎缩性胆囊炎患者间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中转开腹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部分切除术治疗复杂胆囊病变可减少术中出血,有效避免中转开腹,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对5/6肾切除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12只和手术组24只,术后3d再将手术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B组)12只和来氟米特组(C组)12只。第4,9周末各组随机选取6只大鼠处死并收集标本,记录血肌酐、尿素氮、胆固醇、三酰甘油、白蛋白及24h尿蛋白排泄量;取肾组织做病理检查,用RT-PCR方法测定肾皮质TGF-β1 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SP法)检测TGF-β1在肾脏的表达。结果:(1)与A组相比,B组和C组大鼠造模成功后4周末尿素氮、肌酐、血脂等无明显变化(P〉0.05);B组24h尿蛋白排泄量明显增加(P〈0.01),血白蛋白下降(P〈0.01),肾皮质TGF-β1 mRNA表达明显增加(P均〈0.05)。9周末B组肾皮质TGF-β1 mRNA表达量、尿素氮、肌酐、胆固醇明显增加(P〈0.05),24h尿蛋白排泄量增加更为明显(P〈0.05)。(2)与B组相比,C组24h尿蛋白排泄量明显下降(P均〈0.01);于9周末尿素氮、肌酐、胆固醇明显降低(P〈0.05);血白蛋白升高(P〈0.05),肾小球硬化指数下降(P〈0.01),肾皮质TGF-β1 mRNA表达量明显下降(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B组可见系膜区TGF-β1大量沉积,C组也可见TGF-β1沉积,但较B组明显减轻。结论:来氟米特能减少5/6肾切除大鼠尿蛋白排泄量,纠正其脂代谢紊乱,减轻肾脏的硬化程度,其机制可能与下调系膜细胞上TGF-β1 mRNA的表达量及功能活性有关,最终延缓慢性肾脏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