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成熟NK/T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瘤的临床特点,提高其诊断率。方法:对3例确诊为成熟NK/T细胞淋巴瘤/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临床表现、血常规、骨髓细胞学、外周血或骨髓细胞流式免疫分型及TCR、IgH基因重排的特点。结果:3例均有不同程度乏力、发热、浅表淋巴结和脾肿大、贫血。血常规淋巴细胞比例(2例为62%、69%)或单核细胞比例(1例,25%)增高。白细胞计数(WBC)减少2例,正常1例,外周血细胞流式免疫分型+TCR、IgH基因重排,2例呈成熟T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呈异常NK细胞性。骨髓象及骨髓活检发现白血病/淋巴瘤细胞侵润。结论:对临床表现乏力、发热,白细胞计数减少或正常,而淋巴细胞或单核细胞比例增高的患者,除注意检查皮疹、结节,淋巴结、脾、肝肿大,骨髓象及骨髓活检外,检测外周血细胞或骨髓细胞的流式免疫表型、TCR及IgH基因重排,有助于成熟NK/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对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转化的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的认识水平。方法:报告1例MDS转化为CMML后继发脾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为诊断和治疗提供思路。结果:患者诊断MDS 11个月余后转化为CMML,再11个月后出现脾梗死,后死亡。结论:由MDS转化的CMML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3.
三色荧光标记抗体在急性白血病免疫分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参数分析流式细胞术白血病免疫分型的方法。方法:用自行设计的七组三色荧光标记抗体组合,共含15种抗体,对20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或外周血进行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结果:应用本组抗体组合可对T-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1-M7患者作出免疫学诊断,并可诊断形态学难以辨认的及一般免疫分型法较难诊断的单核细胞白血病。结论:三色荧光标记抗体组合可用较少的抗体,特异地对急性白血病各亚型进行多参数免疫表型分析,提高了免疫分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简称MDS)是一组以难治性贫血和伴有其他血细胞减少而骨髓增生和细胞形态异常的多相性骨髓病。部分MDS可最终演变为急性白血病。细胞形态学检查是该综合征诊断和分型的重要依据,并有可能预示其转归。现将部分病例的血象和骨髓象特征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粒单细胞性白血病(MML)系累及粒和单核两系列的骨髓增生性疾病。在MML患者,全骨髓细胞均增生,提示骨髓多能干细胞受累。由于红细胞出现形态和生化的异常,故有“红单核细胞性白血病”之称。在急性MML中有骨髓原始细胞数较低及病程较长的病例。通过27例的研究,提出亚急性MML病例,具有特殊的临床、形态学表现及较长病程,并常见于老年人。亚急性或慢性MML的许多血液学表现既往已有察觉。有些病例是包括在白血病前期、难治性贫血、不典型白血病或慢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内。临床症状:主要老年罹病,平均约65岁,男女之  相似文献   

6.
大多数急性白血病患者都有染色体异常,Ph'染色体阳性见于>90%的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而急性白血病出现Ph’染色体则较少见。我院自开展形态学、免疫学和细胞遗传学的MIC分型以来,有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染色体检查出现Ph'阳性,现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例1男,37岁,干部。因头晕、乏力伴低热半月余于1995年11月9日入院。体检:轻度贫血貌,全身皮肤及粘膜无出血点及紫级,全身残表淋巴结无肿大,肝右助下3cm,脾左肋下5cm。例2女,58岁,农民。因头晕、乏力伴牙龈出血1个月于1996年4月4日入院。体检:中度贫血貌,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相似文献   

7.
以骨量低下、多发骨破坏为首发临床表现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少见。本文报道1例17岁男性患者,临床表现为多发骨痛,双能X线吸收法骨密度测量提示骨量低下、骨质疏松,骨X线片发现全身多发骨质破坏及第1腰椎压缩骨折,最终依靠骨髓涂片诊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以不能解释的骨量低下、多发骨破坏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儿童和青少年患者,应考虑到急性白血病可能性,需完善骨髓涂片检查以避免漏诊。  相似文献   

8.
宁敏  张民  杜宇虹 《山东医药》2001,41(16):73-73
患者男 ,72岁 ,因患结核病在外院治疗后白细胞显著增高 ,于 2 0 0 0年 9月 11日来我院检查。查体 :肺陈旧结核灶 ,心脏无异常 ,肝、脾、淋巴结均不大。 T37.0℃~ 37.5℃ ,血 WBC32 .9× 10 9/ L,Hb10 7g/ L,PC90× 10 9/ L,原始单核细胞 幼稚单核细胞 11% ,成熟单核细胞 45 %。骨髓穿刺涂片示 :原始 幼稚单核细胞 35 ,单核细胞 30 %。因临床表现不典型 ,于是 2天后再行骨髓穿刺 ,结果示与第 1次基本一致 ,根据细胞形态学诊为M5b。由于临床症状不支持急性白血病 ,未给予化疗 ,仅予以抗炎治疗。12天以后 ,骨髓穿刺显示 :原始 幼稚单…  相似文献   

9.
FAB 协作组制定了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断标准。MDS 是根据骨髓(BM)或外周血的原始细胞百分率以及循环血中的单核细胞数分类的。例如转化型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RAEBT)5%,是指有下列一种情况即可诊断:外周血原始细胞≥  相似文献   

10.
1 引言白血病是白细胞的恶性血液病,其特点是血液和骨髓中自细胞数量和质量发生异常,异常的白血病细胞浸润全身组织和器官。各类白血病的共同临床表现,按发生的机理可由于正常造血细胞生成减少。导致发热感染、出血和贫血;也可由于白血病细胞浸润导致肝脾淋巴结肿大及其他器官病变。常见的首发症状包括:发热、  相似文献   

11.
老年男性患者,临床表现肾病综合征,血清单克隆游离轻链比例异常,免疫固定电泳见κ型Ig G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条带,肾活检病理提示肾淀粉样变性合并C3肾小球病,间质大量CD20+细胞浸润。骨髓穿刺及活检提示淋巴浆细胞高度增生。结合临床、病理最终诊断慢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肾淀粉样变性合并C3肾小球病。  相似文献   

12.
<正>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61岁,因"反复皮肤红斑伴瘙痒,肝功能异常1年余"于2015年10月21日至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住院治疗。2014年8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皮肤瘙痒、发红,斑丘疹,自颜面开始,渐至背部及双侧上肢,额部满布皮屑(图1),遂就诊于他院皮肤科,行皮肤活组织检查示:(背部)真皮内胶原增殖,上中部细血管周围小片状淋巴结细胞浸润。结合患者异色病样斑疹、丘疹等临床表现,诊断  相似文献   

13.
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有刺激前期中性粒细胞生长和激活已产生的中性粒细胞的潜能。本文报告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化疗后引起中性粒细胞极度减少且并发感染。用 GM-CSF治疗获得成功。并证明使用 GM-CSF 不会刺激白血病细胞的生长。病例报告例1:男,23岁,因发热、淋巴结增大、脾大、白细胞150 000/mm~3、骨髓活检及涂片检查诊断 ALL。免疫分型属前 B 细胞。化疗后骨髓增生极度低下,出现软颚糜烂,活检证实为念珠菌感染。用两性霉素0.6mg/kg/d,,持  相似文献   

14.
Castleman病属原因未明的反应性淋巴结疾病之一,临床较为少见。其病理特征为明显的淋巴滤泡、血管及浆细胞旱不同程度的增生,临床上以深部或浅表淋巴结显著肿大为特点,部分病例可伴全身症状和/或多系统损害,多数病例手术切除肿大的淋巴结后,效果良好。本研究报道1例Castleman病,并对该病的病理特征、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复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对粒细胞肉瘤(GS)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治疗的认识。方法:对4例GS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非白血性GS 1例,白血性GS 3例,均来源于急性髓系白血病,其中2例患者已死亡,生存时间分别为12个月和7个月。结论:GS诊断和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原发性GS预后差,早期确诊和早期采用急性髓系白血病方案全身化疗对控制疾病进展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细胞免疫表型在MDS诊断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用FCM分析44例初诊MDS患者骨髓细胞免疫表型,分析MDS患者免疫表型的表达及分布情况;建立流式积分系统(FCSS)分析其与WHO分型及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WHO分型预后积分系统(WPSS)积分的相关性。结果:MDS患者骨髓细胞免疫表型存在多种异常:①骨髓原始细胞表达成熟抗原CD11b、CD15,及淋巴细胞相关抗原CD2、CD5、CD7、CD19或CD56,原始、幼稚细胞比例增高。②成熟粒细胞CD13/CD16、CD11b/CD16关系模式异常,表达CD56,中性粒细胞颗粒性减低。③单核细胞有CD56和CD34异常表达,单核细胞比例增高等。④红系Gly表达减弱,CD71表达减少,有核红细胞比例增高。⑤MDS患者骨髓细胞FCSS积分与WHO分型、IPSS积分、WPSS积分呈正相关。结论:MDS患者骨髓细胞存在多种免疫表型异常,FCM分析MDS患者骨髓细胞免疫表型异常可以为MDS的诊断和预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monocytic leukemia,CMML)是一类具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和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id proliferative neoplasm,MPN)特征的恶性造血干细胞疾 病,是最具侵袭性的慢性白血病之一。CMML患者的预后表现出高度异质性,现有的多种疾病分型、预后评分系统对 患者的风险评估能的力仍不能令人满意。2016年版WHO指南推荐使用WHO或FAB分型系统区分患者亚型,欧洲 白血病网(European LeukemiaNet,ELN)和欧洲血液学协会European Hematology Association,EHA)建议优先使用 GFM、Mayo Molecular、CPSS-mol模型对患者预后风险进行评估。选择恰当的分型、预后系统对CMML患者的风险进 行评估仍是临床工作中面临的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18.
血液病150例染色体核型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液系统疾病的染色体核型异常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采用直接法和短期培养法制备骨髓及外周血细胞染色体 ,以R显带技术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本组 15 0例 ,急性白血病 5 3例 ,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2 2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30例 ,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 1例 ,有核型异常者各为 10例、16例及 1例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 (CML) 4 5例 ,4 1例有Ph染色体 ;CML急变期 9例中有 8例发现附加染色体异常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12例 ,仅 4例有核型异常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15例中 7例有核型异常 ;1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 ,8例骨髓增殖性疾病 ,4例淋巴瘤 ,3例多发性骨髓瘤 ,核型均正常。结论 :染色体核型分析是血液系统疾病诊断、分型、预后判断和随访监测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正急性白血病起病急,病情重,进展快,自然病程一般在半年内,其临床表现主要有骨髓组织受白血病细胞浸润所导致的造血功能障碍(如感染、贫血、出血等)以及白血病细胞浸润全身引起脏器的表现(如淋巴结、肝脾肿大等)。由肿瘤细胞浸润破坏血管壁并释放促凝物质,促进血栓形成导致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患者临床比较少见,现对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近期收治的1例急性髓系白血病合并ACS的患者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20.
作者叙述1例致命性毛霉菌病,造成治疗急性成髓细胞白血病复杂化。该病误诊为上腔静脉梗阻,其临床表现过去未见报道。病例报告:64岁,男性,因2周不适而住院。检查时面色苍白,有重度口腔念珠菌病,但无淋巴结病或肝脾大。化验结果显示:血红蛋白浓度9.1g/dl,血小板75×10~9/L,白细胞计数5×10~9/L。证实有奥尔氏杆(白血病患者成髓细胞浆中的小杆状体)。骨髓检查证明为急性成髓细胞白血病。病人开始使用正定霉素等化疗。4周后,病人发生右肺基底部肺炎,用庆大霉素、羧苄青霉素等治疗有效。此2疗程能成功地缓解,但不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