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目的观察血塞通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胶囊治疗,治疗组应用血塞通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均连续使用20d。观察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症状总有效率为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治疗组心电图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心绞痛发作频率比治疗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轻微,对治疗无影响。结论血塞通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傅嬿 《中国药业》2013,22(1):89-90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医院心内科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确诊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2例。两组患者均予吸氧、卧床休息、严密监护。对照组予硝酸盐、低分子肝素、β受体阻滞剂以及钙通道拮抗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阿托伐他汀8~10 mg/d,每日睡前1次,疗程8周,根据病情变化调整剂量。比较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组40例,显效22例,有效1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对照组40例,显效15例,有效16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1%;治疗组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有明显的调脂作用和广泛的非调脂作用,可以防止动脉粥样斑块的进展,可恢复血管内皮功能,可抑制斑块中炎症反应及稳定易损斑块,其显著的降低了患者的病死率及致残率,治疗效果确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阿托伐他汀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研究所选对象为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0例,按照数字随机方式将全部患者分成两组,40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抗心绞痛治疗,40例实验组患者则在常规抗心绞痛治疗的同时,给予阿托伐他汀口服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以及心电图改善有效率方面,实验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CRP值和血脂水平在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RP值和血脂水平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而且实验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治疗时,阿托伐他汀治疗具有比较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对心绞痛症状进行显著改善,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选取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8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两组各9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干预组总有效率为92.2%,高于对照组的85.6%(χ^2=32.94,P<0.05);干预组治疗后心绞痛持续时间和心绞痛发作频率分别为(3.5±1.9)min和(1.4±0.7)次/d,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5.5±3.2)min和(2.7±0.9)次/d(t=4.10、3.94,均P<0.05);干预组治疗后血清TC和LDL-C分别为(5.20±1.81) mmol/L和(3.01±1.02) mmol/L,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5.51±2.24) mmol/L和(3.01±1.02) mmol/L(t=3.90、4.17,均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血栓通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2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30例。对照组单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血脂水平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1%、85.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升高,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上述指标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栓通具有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环、稀释血液等疗效,血栓通联合阿托伐他汀可以提高降血脂作用,临床上两种药物联合使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安全、有效、相互协同作用,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2例UA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1例.对照组常规使用硝酸脂类、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及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0.4ml皮下注射,每天2次;阿托伐他汀每天10mg,晚间顿服.2组疗程均为1个月.比较2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7%高于对照组的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UA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小,患者易耐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2例UA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1例。对照组常规使用硝酸脂类、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及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0.4ml皮下注射,每天2次;阿托伐他汀每天10mg,晚间顿服。2组疗程均为1个月。比较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7%高于对照组的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UA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小,患者易耐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王玉霞  徐长波  李学强 《中国医药》2011,6(10):1165-1167
目的 评价早期阿托伐他汀强化疗法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疗效。方法 116例UA患者完全随机分为2组,阿托伐他汀40 mg/d组63例,给予阿托伐他汀钙40 mg/d口服;阿托伐他汀10 mg/d 组53例,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d口服,用药时间均为2周。2组其他治疗措施相同。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和心电图、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脂改变情况。结果 用药2周后,阿托伐他汀40 m/d组显效28例(44.4%)、有效30例(47.6%)、无效3例(4.8%)、加重2例(3.2%);阿托伐他汀10 mg/d组显效7例(13.2%)、有效8例(15.1%)、无效28例(52.8%)、加重10例(18.9%)。2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疗效方面,阿托伐他汀40 mg/d组显效26例(41.3%)、有效32例(50.8%)、无效4例(6.3%)、加重1例(1.6%);阿托伐他汀10 mg/d组显效6例(11.3%)、有效10例(18.9%)、无效26例(49.1%)、加重11例(20.8%)。2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40 mg/d组治疗前后hs-CRP水平分别为(8.97±3.72)、(4.26±1.08) mg/L;阿托伐他汀10 mg/d组则分别为(9.13±3.58)、(6.10±1.67) mg/L。2组hs-CRP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下降(P<0.05),但阿托伐他汀40 mg/d组治疗前后比较下降更明显,治疗后组间hs-CRP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40 mg/d组发生心脏事件2例,均为急性心肌梗死。阿托伐他汀10 mg/d组发生心脏事件11例(20.7%),其中急性心肌梗死10例,心源性猝死1例。阿托伐他汀40 mg/d组总缺血事件明显低于阿托伐他汀10 mg/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早期阿托伐他汀强化疗法治疗UA,可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改善预后,且治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阿托他汀辅治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4例UAP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2例,2组均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观察2组临床疗效,通过心电图等检查,比较2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结果研究组显效率为77.4%高于对照组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均少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心绞痛持续时间均短于治疗前,且研究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减少UAP患者血脂含量,有效稳定斑块,降低心血管事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他汀治疗不稳定心绞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他汀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107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被随机分为实验组(n=56)和对照组(n=51),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加用曲美他嗪和阿托他汀联合治疗。结果实验组显效率为87.5%,总有效率为92.9%,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曲美他嗪和阿托他汀联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能显著提高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和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6.5%和91.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30.4%和7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丹红注射液联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血塞通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RP、血脂、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入组标准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血塞通治疗,3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检测血清CRP、血脂指标及凝血功能,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斑块面积,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 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 APTT)、CRP、IMT、颈动脉斑块面积、NIHSS评分分别为(18.07±2.24) s、(36.59±3.52) s、(11.2±3.6) mg/L、(0.57±0.16) mm、(1.36±0.32)cm2、(9.31±2.06)分,对照组分别为(15.24±1.88) s、(31.84±2.55) s、(26.4±6.7) mg/L、(0.68±0.13)mm、(1.55±0.37)cm^2、(15.86±2.25)分,两组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观察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46、3.602、6.042、3.335、3.509、6.003,均P<0.05或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高于对照组的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67,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血塞通能有效调节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及凝血功能,抑制血管炎性反应,稳定或逆转颈动脉斑块,缩小颈动脉IMT,抑制血栓形成及进展,改善脑梗死部位缺血缺氧和缺损神经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应用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2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措施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脂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脂各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嗉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美托洛尔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4月—2014年4月总后勤部广州离职干部休养所门诊部收治的老年不稳定心绞痛患者8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口服阿托伐他汀片,2片/次,2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酒石酸美托洛尔片,1片/次,2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治疗后,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及发作频率。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1%、6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发作频率均明显少于治疗前,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这两个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每搏输出量(SV)、射血分数(EF)均明显高于同组治疗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SV、EF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美托洛尔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不稳定心绞痛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降低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和发作频率,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研究丹参酮注射液对于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院77名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成A、B两组,A组33名为对照组,给予美托洛尔治疗;B组44名为治疗组,在A组基础上加丹参酮注射液治疗。结果 B组患者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改善优于A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和心肌缺血时间少于A组,有效率高于A组。结论丹参酮注射液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红花黄色素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2月泸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注射用红花黄色素,100 mg加入到250 m L生理盐水中,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心电图疗效,比较两组临床症状、炎性指标及血脂指标的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6.74%、95.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心电图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39.53%、65.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心绞痛疼痛程度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s-CRP、TNF-α及IL-6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C、TG及LDL-C显著降低,而HDL-C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花黄色素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韦超料  江波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1):2899-2900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0铡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A组和B组各50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A组采用普罗布考治疗,B组采用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疗效、平板运动心电图试验、血脂及氧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B组总有效率90.0%,明显高于A组64.0%(x2=3.841,P〈0.05);B组治疗后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74.0%,明显高于A组42.0%(x2=3.981,P〈0.05);两组治疗后平板运动心电图试验阳性率明显低于治疗前(x2=3.841、3.791,均P〈0.05);A、B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1.6±0.8)次、(1.0±0.5)次]明显低于治疗前[(4.3±1.9)次、(4.6±2.8)次](x2=7.584、7.984,均P〈0.01)。结论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明显减少心绞痛发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可舒片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7月在天津市宁河区医院就诊的8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全部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有42例。对照组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心可舒片,4片/次,3次/d。两组患者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改善、血脂、血液流变学、血清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76.19%、92.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61.90%、69.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L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FIB、D-二聚体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C-反应蛋白(CRP)、内皮素-1(ET-1)、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均明显降低,一氧化氮(NO)水平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血清因子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可舒片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减轻心绞痛症状,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提高血管内皮功能,改善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