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鲜  刘璐  韩樱  蒙丽 《贵州医药》2005,29(1):66-67
眼外伤是常见的致盲原因,眼球内异物是一种比较常见及严重的眼外伤。异物对眼内组织有机械损伤,加上炎症、感染及化学性和毒性损伤,严重影响伤眼的视功能,所以及时准确地取出眼球内异物,最大限度地减少眼内损伤,降低眼内感染及炎症的发生,对伤眼视功能的恢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介绍接力棒摘出后极部眼内磁性异物情况。方法 对21例后极部眼内磁性异物行接力棒法眼内直视下摘出异物。结果 21例手术均成功取出异物,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或保持原有视力。结论 接力棒摘出后极部眼内磁性异物法具有推广价值,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与操作技巧。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消化道磁性异物临床特点及胃镜下异物取出时机,帮助早期诊治及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1日收治的13例摄入磁性异物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3例磁性异物患儿,男11例,女2例,男女比例为5.5∶1;年龄范围为2~12岁,好发于6岁以上儿童[(61.5%(8/13...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国内外使用玻璃体注吸切割器(VISC)开展玻璃体手术后,经睫状体平部(睫平部)的眼内手术逐渐被广泛应用。我院自1963年常规通过睫平部切口用电磁石吸出玻璃体内磁性金属异物;1973年开始经此切口作白内障针拨和针拨套出术。近年来我们经此途径摘除外伤性及下术后膜性白内障40例,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5.
球后段磁性异物眼底镜直视下改良后路电磁吸出35例福建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陈淑端,高莹莹,庄铭忠球内异物是眼外伤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一向为眼科医师所重视。为降低手术并发症,近年来,我们对35例35眼眼底镜下可见的球后段磁性异物直视下行睫状体切开电磁铁吸出...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恒磁吸铁器在玻璃体切除术中辅助眼后段磁性异物取出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需行一期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异物摘出术的45例眼后段磁性异物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行玻璃体切除联合恒磁吸铁器辅助异物取出术(22例22眼),对照组行玻璃体切除异物取出术(23例23眼),比较两组异物脱落率、取出所需时间.结果 试验组均未发生异物脱落,经单次操作取出异物;对照组有5例异物脱落一次后取出,1例脱落两次,第三次联用恒磁吸铁器取出异物,两组异物脱落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同时两组异物取出所需时间差异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结论 恒磁吸铁器辅助应用于眼后段磁性异物取出术,具有方法简单、效果确切、并发症少的优点,尤其适用于较大的眼内磁性异物取出术.  相似文献   

7.
我院自2008 年8 月开始应用电子鼻咽喉镜诊治下咽部异物,至2011 年6 月共完成242 例,效果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42 例中,男128 例,女114 例,年龄13~80 岁,病程30min 至30d.全部病例均有异物食入史,就诊时有咽喉疼痛或异物感,其中232 例(95.9%)明确在吃鱼时被鱼刺卡伤,6 例(2.5%)在进食过程中被不明物体卡伤出现刺痛,3 例(1.2%)吃瓜子后觉咽喉部刺痛,1 例(0.4%)误咽啤酒瓶盖致咽痛.所有病例入院后先用压舌板压舌检查口咽部,再用间接喉镜检查下咽部,均未见异物.  相似文献   

8.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常继发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等缺血缺氧性视网膜疾病,是常见的难治性青光眼之一[1],药物治疗很难控制病情发展,常规手术治疗疗效较差。本文回顾总结并对我院10年来9例NVG患者经睫状体扁平部剥离加灼瘘术的疗效进行分析评价,报告如  相似文献   

9.
<正>笔者所在科2001-04—2012-09收治阴茎内磁性异物5例,年龄2345岁。1例为齿轮断裂崩伤,1例为电锯切割铁器崩伤,3例为敲打铁制品崩伤,异物均为不规则铁屑。X线片证实异物存在。受伤至手术时间0.545岁。1例为齿轮断裂崩伤,1例为电锯切割铁器崩伤,3例为敲打铁制品崩伤,异物均为不规则铁屑。X线片证实异物存在。受伤至手术时间0.56 h。方法:先X线片确定异物位置,询问病史是否是铁器所致。确定后,阴茎根部阻滞麻醉,根据异物所在位置用YKZ-35型电磁吸铁器在阴茎皮肤上做磁性试验,可看到异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和总结经内镜取出上消化道异物的可行性和配合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9月至2008年3月经内镜取异物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消化道异物34例,取出异物32例,取出成功率为94.1%,失败2例,均因异物位于十二指肠水平部,由于肠腔比较小,且弯曲度大,内镜活动受限,操作难度大,其中1例又为长形螺丝刀而导致失败。结论该方法安全。  相似文献   

11.
眼球内异物是临床上常见病,若在典型的异物溅入后早期查到眼球创口,再加以X线附助检查,诊断并不难。本文报告1例眼球内磁性异物达二年之久;误以“眼内炎”治疗的无知觉性眼内异物的罕见病例供同道借鉴。患者,男,39岁,机务工人,主诉,“右眼视力障碍2年,近日患眼疼痛加重,患者曾去当地医院治疗,诊断为“右眼眼内炎”,用抗菌素眼药水等药物间断治疗近1年无效。详细询问病史,曾在2年前工作时似有异物溅入眼内病史,当时无痛无出血和视力  相似文献   

12.
黄娟 《中国医药指南》2010,8(19):107-108
目的积累内镜诊断及处理上消化道异物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至2008年1月间148例患者内镜下取异物的方法。结果 148例中共有145例经内镜成功取出,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有3例因异物尖锐端嵌顿等原因,未取出,成功率98%。结论应用内镜取出消化道异物是安全、有效的,选择适当的准确的治疗方法,对防止并发症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孙红  王飞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4):166-166,170
目的:探讨食管异物取出的方法技巧、临床效果。方法:对58例急诊电子胃镜下食管异物取出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食管异物在胃镜下57例成功取出,1例失败,成功率为98.3%。结论:急诊胃镜取食管异物安全可靠、简便、成功率高,应作为食管异物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有些异物在X线下不显影,且体积小,定位困难,以致有的医生不愿意做异物取出这类小手术。2002年1月~2006年1月,我们为34例浅部软组织内异物实施了取出术,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4例中男24例,女10例;年龄9~62岁。异物存留部位:面部3例,手22例,上肢4例,足3例,下肢2例。取出的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镜治疗上消化道异物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电子胃镜及辅助钳取器械将102例上消化道异物取出。结果101例成功取出,未发生严重并发症,1例转外科手术治疗。结论胃镜治疗上消化道异物方法快捷,安全可靠,成功率高,明显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6.
尤飞 《安徽医药》2016,37(12):1557-1560
目的 探讨经睫状体扁平部玻璃体切除术(PPV)治疗小梁切除术后滤泡相关眼内炎(BRE)临床效果,分析影响视力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2月到2013年7月安徽省立医院行PPV治疗11例小梁切除术后并发BRE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PPV临床效果,统计分析患者的年龄、BRE病程、滤泡渗漏、致病菌感染等可能影响PPV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 患者经PPV治疗后视力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86,P=0.017),小梁切除术到BRE发病的平均时间为(7.42±2.31)年,BRE从发病到开始治疗的时间(PSITE)为(2.33±1.24)d,7例患者(64%)发生滤泡渗漏,细菌培养结果显示6例(55%)为强致病菌,强致病菌感染是影响手术效果因素(Z=-2.196,P=0.0337)。且强致病菌感染导致的低视力的患者数量较非强致病菌感染者多(P=0.0310)。结论 PPV治疗小梁切除术后并发的BRE安全有效,强致病菌感染是影响PPV临床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睫状体联合视网膜冷冻的手术效果。方法对28例28只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行睫状体视网膜冷冻术。结果 19例患者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一次手术眼压控制,9例患者眼压控制不佳,其中7例患者1个月后再次行冷冻手术控制眼压,2例失访。结论睫状体联合视网膜冷冻术,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有较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王鲜  郑加军 《贵州医药》2008,32(7):641-642
眼外伤致铁质异物进入眼内,铁质异物长期存留可释放出铁离子,并随眼内液体流动而扩散,沉着于眼内组织而引起铁质沉着症的发生,导致一系列特征性改变,甚至出现严重的视功能障碍。睫状体异物并眼铁质沉着症在临床上较少见,容易被漏诊,其异物取出也有一定的技巧与特点。我科近期收  相似文献   

19.
我院1988~2003年收治上消化道异物71例,经内镜取出上消化道异物70例,成功率98.6%,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纤维支气管镜下取异物是呼吸科常见的急症,手术支气管取异物较消化内镜下取异物难度要高,消化内镜只要内镜医师具备熟练的气管内镜技术,操作得当,器械选择合适,绝大多数气管异物经消化内镜均可取出,现回顾性分析2001年5月至2007年3月在本院行纤维支气管镜取出异物的58例患者的临床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