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本文报告了我院1985~1996年间临床疑诊为醛固酮瘤患者术前作过超声检查,术后经病理验证的连续住院患者238例。男70例,均龄44.2(18~72)岁,女168例,均龄40.9(11~76)岁。外科在222例中摘除醛固酮瘤228个(6例为双瘤)。超声在其211例中检出肿瘤212个,漏诊11例,5例同侧双瘤超声均只查出其中之一,故漏检肿瘤16个。另16例病理为增生,超声与其相符者为13例,将3例误诊为肿瘤。本组超声检出最小瘤体的最大径为5mm,最大瘤体之最大径为80mm,重量最轻为0.4gm,最重为225gm,敏感性、特异性及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2.98%、81.25%和92.21%。  相似文献   

2.
B型超声对明上腺醛固酮瘤238例术前定位诊断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文报告了 院1985年-1996年间临床疑诊为醛固酮瘤患者术前作过超声检查,术后经病理验证的连续住院患者238例。男70例,均龄44.2(18-72)岁,妇168例,均齿40.9(11-76)岁。外科在222例中摘除醛固酮瘤238个(6例为双瘤)。超声在其211例中检出肿瘤212个,漏诊11例,5例同侧双瘤超声均只查出其中之一,故漏检肿瘤16。另16例病理为增生,超声与其相符者为13例,将3例误  相似文献   

3.
在经手术治疗疑有肾上腺醛固酮瘤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238例中,超声定位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2.98%、81.25%和92.21%。其中误诊(假阳性)3例占1.26%。漏诊单瘤患者11例,另有5例为同侧双瘤患者,超声均只检出其中之一,故共漏检肿瘤(假阴性)16(11+5)个占7.01%。文中针对失误原因进行分析讨论,旨在探寻提高诊断率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实时超声造影对最大径≤10mm的兔肝VX2微小肿瘤的检出效能。方法实时超声造影检查30只肝脏接种2个VX2肿瘤的新西兰大白兔,造影剂为注射用六氟化硫微泡(声诺维),成像技术采用对比脉冲序列。观察兔肝VX2肿瘤的时间推移影像特征,并与普通超声及病理检查比较。结果30只动物肝脏大体病理检查共检出39个肿瘤,大小4.2—9.1mm。其中〈5.0mm的肿瘤结节造影前检出1个,造影后检出14个;5.0~10.0mm的肿瘤结节造影前检出4个,造影后检出17个;微小肿瘤检出率从造影前的12.8%提高到造影后79.5%。结论实时超声造影比普通超声显著提高了10.0mm以下兔微小VX2肿瘤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5.
肾上腺皮质肿瘤的超声显像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超声显像对肾上腺皮质肿瘤定位与定性及其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应用超声显像诊断81例肾上腺皮质肿瘤,经手术与病理证实为柯兴氏症腺瘤33全,腺癌4例,醛固酮症腺瘤31例,性征异常症皮质腺癌7例,无功能性腺瘤6例。结果:超声显像诊断结果与手术和病理诊断结果对比,超声定位诊断符合率占95.1%(77/81);定性诊断符合率占90.1%(73/81)。结论:超声显像对肾上腺皮质肿瘤的定位与定性诊断价值较大。但由于不同病理性质肾上腺皮质肿瘤的声像图表现缺乏特异性,因此熟练掌握其超声显像技术、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胸腺瘤的MRI表现并评价其价值。方法:24例胸腺瘤患者术前均行MRI检查,病理诊断恶性11例,良性13例,分析胸腺瘤的包膜、侵袭征象,形态、大小及信号。结果:良性组:30.7%有包膜、无侵袭征象,84.6%形态规则,肿块各径线的平均值为左右径46mm,前后径29mm,上下径60mm。恶性组:均无包膜,81.8%,有侵袭征象形态不规则,肿块各径线的平均值为左右径106mm,前后径60mm,上下径92mm,经统计处理以上各项P<0.05,有显著性差异,肿瘤的信号在良、恶性组中无明显差异。结论:MRI能够显示胸腺瘤的部位,形态、大小、包膜及侵袭征象,在鉴别良恶性、选择治疗方法及估计预后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肾上腺无功能肿瘤的超声定位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对肾上腺无功能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照分析106例肾上腺无功率肿瘤的超声检查和手术病理结果。结果 106例患者中,超声诊断真阳性103例,真阴性、假阳性、假阴性各1例,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9.0%、50.0%和98.1%。肾上腺无功能肿瘤呈逐年增多趋势,被超声首次检出者为77.9%。肿瘤从小到大依次为腺瘤、嗜铬细胞瘤、神经鞘瘤、髓样脂肪瘤、节细胞瘤、腺癌。各种肿瘤的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利用超声心动图诊断原发性心脏肉瘤的价值。 方法 自1998年1月至2005年8月,本心脏中心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恶性心脏肉瘤患者进行了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将超声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 结果 与手术病理结果对比,经胸超声心动图检出12例心脏-心包占位,1例漏诊,敏感性92.3%。在判定肿瘤良恶性时,4例超声误认为是黏液瘤但病理证实为肉瘤,另有2例超声误认为恶性肿瘤但病理证实为良性,敏感性61.5%,特异性86.6%。 结论 经胸超声心动图对原发心脏肉瘤具有诊断价值,可为治疗决策提供重要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超声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25例病理证实为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超声表现与手术病理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例病理诊断高度恶性13例,低度恶性5例,潜在恶性7例。术前超声表现:(1)部位:肿瘤位于胃部7例,小肠11例,大肠4例,肠系膜3例;(2)大小:9例肿瘤直径5cm,16例肿瘤直径≥5cm,肿瘤大小与病理分类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肿瘤越大恶性程度越高;(3)形态:肿块呈类圆形或椭圆形19例,呈分叶状6例。(4)回声:呈不均匀低回声18例,呈低回声中伴有不规则的液性无回声区3例(其中2例伴点片状高回声),呈均匀回声4例;(5)生长方式:肿块以膨胀性生长为主20例,小肠和大肠间质瘤的检出病例明显高于胃部,但彩色多普勒检查血流特征无特异性;(6)单发多发:单发肿瘤18例,多发肿瘤7例。术前超声检出肿瘤25例,超声与病理诊断符合19例,不符合6例。结论超声有助于胃肠道间质瘤的检出,肿瘤直径≥5cm、外生性生长、回声不均匀是胃肠道间质瘤的重要超声征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特征性超声表现,以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分析18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为节细胞神经瘤的超声检查资料。12例仅行灰阶超声检查,6例行灰阶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超声检查观察并记录肿块的部位,大小,回声,边界,有无包膜及钙化。彩色多普勒记录血流形态,测量阻力指数,观察肿瘤与周围血管及脏器的关系。结果:手术证实的18例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中,14例位于右侧肾上腺,4例位于左侧肾上腺。超声检出16例(检出率88.9%),其中右侧13例,左侧3例。最大肿块90mm×80mm×25mm,最小肿块35mm×18mm×6mm。16例中5例见强或高回声,伴后方回声衰减,病理证实有钙化。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3例肿块内见点状血流,3例肿块未测及血流。1例超声诊断为肾上腺恶性肿瘤,其余诊断为肾上腺良性肿瘤。结论:节细胞神经瘤的超声表现有一定的特异性,观察肿瘤内有无钙化灶以及嵌入式生长,将有助于该肿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胰腺小肿瘤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超声对≤2.0cm胰腺小肿瘤的诊断价值,探讨困扰超声对胰腺小肿瘤检出率的问题所在。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cm的胰腺小肿瘤3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胰岛细胞瘤30例,胰腺癌3例,炎性假瘤1例,结核结节1例;肿瘤1.0~2.0cm的超声检出率为60%(18/30);直径≤1.0cm的检出率为40%(2/5);超声总检出率为57%(20/35)。漏诊率为43%(15/35)。结论 超声检出1.0~2.Ocm的胰腺小肿瘤并不困难,检出≤1.0cm的微小肿瘤也有可能。影响超声对胰腺小肿瘤检出率的因素为病人就诊时间的早晚、肿瘤位置、回声特性、仪器性能、操作者经验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超声在胰腺内分泌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36例胰腺内分泌肿瘤的超声表现及误诊原因.结果 36例患者37个病灶,超声共检出32例33个病灶,漏诊4例,超声检出率88.9%(32/36).瘤体大小1.0 cm× 0.8 cm~12.9 em× 11.3 cm,瘤体最大径≤2.0cm者12例,超声检出9例,检出率75.0%;病灶以均匀或较均匀低回声为主,占78.8%(26/33),其余7个为混合回声.彩色多普勒检查12例,11例显示血流信号,其中血流丰富者8例,占66.7%(8/12).超声显示肿瘤位于胰头部11个,头颈部2个,胰体部6个,胰尾部11个,另外3个定位错误,定位诊断符合率81.1%(30/37).结论 超声对胰腺内分泌肿瘤定位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3.
婴儿男,3个月,因哭闹,无力及颜面青紫来院就诊。体格检查:患婴颜面轻度紫绀,精神萎靡。四肢指,趾呈蜘蛛样。心前区略隆起,听诊可闻及奔马律及收缩杂期音。检查仪器使用HR5500。超声所示:主动脉从根部呈梭形瘤样扩张(图1),根部内径16mm,窦部内径21mm,其上端内径11mm。扩张瘤体长21mm,未见夹层形成,心腔扩大,以左心大明显。  相似文献   

14.
高频超声对原发性甲状旁腺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原发性甲状旁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0例正常人及30例拟诊为原发性甲状旁腺疾病的患者行甲状旁腺超声检测,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血清甲状旁腺激素等临床资料综合分析。结果:正常组在20人中发现27个正常甲状旁腺,甲状旁腺的检出率为20%(20/100)。在30例疑为甲状旁腺疾病的患者中超声检出患甲状旁腺疾病者19例,病变甲状旁腺21个,包括甲状旁腺腺瘤、腺癌、无功能囊肿、单纯性甲状旁腺肿大等,假阳性3例;正常甲状旁腺11例,超声检出的最小甲状旁腺直径4.5mm,无假阴性。结论:高频超声不仅能检出10mm左右的甲状旁腺腺瘤,而且可能检出>5mm正常或轻度肿大的甲状旁腺,为临床除外甲状旁腺疾病首选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睾丸卵黄囊瘤的超声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12例睾丸卵黄囊瘤患者的声像图特征,包括受累睾丸数目、肿瘤生长方式、大小、形态、边界、包膜、内部回声、肿瘤内部无回声区、钙化、血供等。结果12例睾丸卵黄囊瘤中小儿l0例,成人2例。血清甲胎蛋白阳性(〉20μg/L)11例,阴性(≤20μg/L)1例。右侧睾丸4例,左侧8例,均为单侧睾丸肿瘤。肿瘤最大径1.8—10.3cm,平均(4.6±3.0)cm。1个肿瘤呈弥漫性改变,未见明确结节;其余11个表现为局灶性占位,其中9个肿瘤边界清楚,2个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2个。圆形4个,卵圆形5个;5个肿瘤可见完整低回声包膜,2个可见不完整低回声包膜,其余4个未见明确包膜;8个肿瘤内部出现多个不规则片状无回声区;1个肿瘤内部可见钙化灶。12个睾丸卵黄囊瘤中6个肿瘤有彩色多普勒检查记录,肿瘤内部血供均为丰富。结论小儿睾丸肿物合并血清甲胎蛋白升高,超声检查发现肿物边界清楚,内部见多个弥漫分布的小片状无回声区,血供丰富,高度提示睾丸卵黄囊瘤。  相似文献   

16.
膀胱肿瘤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超声对膀胱肿瘤检出阳性率很高,并可根据声像图的特征进行鉴别诊断,确定病变的大小、形状、生长部位、生长范围、肿瘤与周围组织关系等等。本文超声诊断64例膀胱肿瘤均为我院2000年~2005年住院病人,其中56例经膀胱镜检查,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超声诊断符合率93.7%,误诊率6.3%。  相似文献   

17.
动态灰阶超声造影在肝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7,自引:5,他引:27  
目的 探讨动态灰阶谐波超声造影在肝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4例肝内实质性占位病变进行灰阶谐波超声造影和动态观察,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造影剂选用Levovist,浓度为400mg/m1,以团注形式经肘部浅静脉注入。结果 24例患者证实25个病灶,其中肝癌16个,肝血管瘤3个,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2个,肝炎性假瘤1个,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3个。除肝炎性假瘤外,其余病灶经超声造影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强。肝癌动脉相呈早期强化,消失较快;肝血管瘤增强速度较慢,呈周边强化;FNH和AML亦早期增强,但持续时间较长。如以动脉相增强呈高回声而门脉相消失呈低回声音考虑为肝癌,反之考虑为良性肿瘤,则本组超声造影诊断肝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4%(15/16),89%(8/9),92%(23/25)。结论 动态灰阶谐波超声造影对提高肝肿瘤的鉴别诊断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直肠腔内超声在诊断直肠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将直肠肿块患者30例术前经直肠腔内的超声诊断与其手术、病理结果作对照分析。证实本组有3例为炎性肿块,超声检出2例;27例为直肠肿瘤,超声检出26例,故有2例为假阴性,无假阳性,诊断符合率为93.33%(28/30)。30例中恶性肿瘤占83.33%(25/30),良性肿瘤占6.66%(2/30),炎性肿块占10%(3/30).对肿瘤浸润深度判断有误者共7例,占23.3%(7/30)(4例过浅,3例过深).本文对误诊原因、声像图、直肠腔内检耷的有利因素以及肿瘤之好发部位等问题均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超声与病理检查对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声像图的病理基础。方法39例肾肿瘤,经超声检查并与手术病理所证实的31例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对声像图表现及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9例肾肿瘤中,31例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超声检出率为79.5%(31/39),31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其中单侧病变21例,占67.7%(21/31),双侧病变7例,占22.6%(7/31),多发病灶3例,占9.7%(3/31),肿瘤最大直径〉100mm者9个,最小〈40mm22个。结论典型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二维超声即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对于不典型的病例,需结合CDFI检测血流信息与特征,二者结合可明显提高确诊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子宫癌肉瘤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及病理组织学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6例子宫癌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超声声像图表现与病理组织学特点。 结果6例子宫癌肉瘤患者均为绝经后女性,临床表现为绝经后不同程度的阴道出血。超声表现:绝经后子宫测值增大,6例患者子宫三径之和132~248 mm,平均(199.7±36.8)mm,宫腔回声明显增厚呈息肉样,内呈不均质中高或中低回声,最大径14~81 mm,最大径平均值(47.2±21.3)mm;肿瘤部分边界清晰,可见“亮边”,形态欠规则,部分与肌层分界不清;血流评分3例4分,2例3分,1例2分,均可测及动脉血流频谱(阻力指数:0.15~0.59)。病理检查:3例为中分化子宫癌肉瘤,3例为低分化子宫癌肉瘤;镜下病理见瘤体内血管丰富;6例均伴有肌层浸润。 结论子宫癌肉瘤多表现为绝经后阴道出血伴体积较大的息肉样病变,基底部粗大的供养血管多提示肌层浸润,宫腔镜检查可获得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