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杜结华  梁桂根 《全科护理》2014,12(4):364-365
[目的]总结护士A-P-N制排班模式的临床实践。[方法]根据本科护士的年龄、资力实行A-P-N的模式排班,制订排班原则,重新制订各层级护士的职责,合理使用人力资源。[结果]真正把护士的时间还给了病人,减少了差错事故的发生,改进了护理质量。[结论]护士A-P-N制排班模式缓解护理人员的不足,提高护理质量及护士和病人的满意度,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也体现人性化排班,提高了护理队伍的整体实力。  相似文献   

2.
新型护理管理模式在优质护理示范病房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四化护理管理模式在我科优质护理示范病房创建中的应用效果,为新型护理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经验。方法将2010年4—12月893例患者,按入院时间分成研究组(419例)和对照组(47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给予四化管理护理模式,即全程实施护理排班弹性化、护理内容专业化、全程护理人性化、护患关系亲情化。结果对照组基础护理质量合格率为95.4%,研究组为9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54,P〈0.01),对照组对责任护士满意率为93.2%,研究组为9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76,P〈0.01)。结论创新的护理模式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使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升,同时在我科病房实行优质护理的实施过程中取得较好的成果,也使我们对示范工程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充满信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细节管理在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口腔科供应室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未实行细节管理为对照组,选取口腔科供应室2013年7月至2013年12月实行细节管理为研究组,比较两组医务人员的满意率、护理质量以及护理差错率。结果对照组满意度为77%,研究组为95%,两组之间比较其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行细节管理后护理质量明显提高,其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护理差错发生率为4.94%,研究组2.04%,两组之间比较其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细节管理可提高医护人员对供应室的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差错,保证医疗安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入院顺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则给予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暴力行为发生情况及家属对护理对策的满意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在伤人、口头暴力、毁物和自伤等方面的暴力行为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属对护理对策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识并掌握精神分裂症患者所具有的暴力行为特点并实施科学合理的护理对策,能够有效降低暴力行为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改革护士排班模式和工作流程,提高护理人力资源利用及护理服务质量。方法:于2011年3~9月,对医院部分科室护理排班班次、工作时间及相关流程进行改革,比较改革后排班模式与改革前传统排班模式下两组护理人力资源、临床护理工作负荷、工作质量及临床满意率等指标。结果:改革后的排班模式在人均周工作时间、夜班工作时间、护理质量评分、服务满意率均较传统排班模式有明显的改善。结论:改革后的排班方式使护理人力资源的利用更科学、更合理,能为病人提供更人性、更安全的护理服务,也有益于护士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FMEA)对护理差错事故防范的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2015年4月我院全院的护理差错事故进行汇总分析,其中2012年1月~2013年8月期间发生的护理差错事故为对照组(未实施FMEA管理),2013年9月~2015年4月期间发生的护理差错事故为研究组(实施FMEA管理),观察FMEA管理对护理差错事故防范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护理差错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护理人员个人因素;研究组护理差错事故原因主要是习惯性定势。结论:实施FMEA管理可以降低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率,但仍然没有达到零护理差错事故的效果,需要针对发生护理差错事故的原因,对FMEA管理措施作出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有暴力行为的男性精神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6月桂林市精神卫生中心3病区收治的有暴力行为男性精神病患者80例,将2012年1~3月有暴力行为男性精神病患者未实施预见性护理的40例为对照组,将2012年4~6月实施预见性护理的有暴力行为男性精神病患者40例为干预组。对照组给予患者精神科常规护理,即了解病史、遵医嘱用药、四防护理、根据病情给予常规健康指导直至患者出院。干预组实施预见性护理,主要是全面准确地了解患者的资料,依据临床表现,尤其是暴力表现及原因、心理状态等实施预见性护理,制定预见性的护理防范措施和健康教育计划并实施,至患者出院。结果:干预组较对照组比较暴力行为发生次数明显减少;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住院费用;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实施预见性护理可将暴力行为的危害降到最低,保证患者和工作人员自身的安全,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8.
程序化管理在儿科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程序化管理在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制定PICU各项护理工作程序和各项规范的护理流程,对PICU的护理人员、仪器设备、药品、护理操作、护理制度实施程序化管理。结果实施程序化管理1午多来,PICU护士接收急诊患儿的时间由实施前的(15±4.8)min,缩短到实施后的(5±1.2)min,护士对患儿病情知晓率由85%上升到98%,护理质量改进有效率由90%上升到98%。护士的工作责任心加强,杜绝了护理差错和事故的发生。结论在PICU实施程序化管理,可以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护理健康教育制度化在肛肠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照组为2008年7月~11月的576例住院肛肠疾病患者,研究组为2008年12月~2009年4月的598例住院肛肠疾病患者.研究组实施制度化健康教育模式,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依从性、护理服务满意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依从性较对照组好(p均为<0.001),护理服务满意率较对照组高(p<0.00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制度化健康教育模式在临床应用切实可行、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对护理差错事故防范的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2015年4月期间本院全院的护理差错事故进行汇总分析,其中2012年1月~2013年8月期间发生的护理差错事故为对照组(未实施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管理),2013年9月~2015年4月期间发生的护理差错事故为研究组(实施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管理),观察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管理对护理差错事故防范的效果。结果对照组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率(0.283%)明显高于研究组(0.0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225,P0.01);对照组护理差错事故的类别主要是错服、多服和漏服药,护理人员个人因素是主要原因;研究组护理差错事故类型主要为导管脱落,原因主要是习惯性定势。结论实施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管理可以大幅度降低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率,但仍然没有达到零护理差错事故的效果,需要针对发生护理差错事故的原因,对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管理措施作出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1.
儿童早期预警评分在PICU护理人力资源调配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PICU护理人力资源调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儿童早期预警系统的分值指导责任组长进行人力资源调整,进行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评分、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护士对护理人力资源方案满意度对比。结果在2015年度使用儿童早期预警评分进行动态调整PICU的护理人力资源后,6项护理质量标准考核得分及医生满意度均较实施前有所提高,其中在护理安全管理质量、基础护理质量、危重患儿护理质量及感染管理质量得分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对工作忙碌程度、护理人力资源调整方案、绩效考核、工作氛围满意度问卷调查4个条目得分较实施前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儿童早期预警评分系统指导PICU的护理人力资源调配,可提高护理质量及医护人员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护理人员排班改革思路的实践与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程釥 《现代护理》2003,9(12):957-958
目的 通过对护理人员排班的改革,合理分配有限的护理人力资源,满足临床护理的需求,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满足感。方法 改革排班模式,推行弹性工作制、自我排班法等,同时科学管理排班。结果 提高病人对护士的满意度,提高护士工作满足感。结论 只有科学排班,才能充分利用现有的护理人力资源,达到最佳护理管理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人员分层级管理对神经科护理服务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52名神经科护理人员实施常规管理设为实施前组,2017年3月-2018年2月在常规管理基础上实施分层级管理设为实施后组.比较实施分层级管理前后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优良率、护理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分层级管理后本组护理人员护理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1);护理质量优良率(93.8%)、患者护理满意度(95.0%)显著高于实施前(80.8%、86.5%)(P<0.01).结论对神经科护理人员实施分层级管理,能显著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理论水平,增强护理操作技能,改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护理工作缺陷原因分析及管理对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黄庆秋 《护理管理杂志》2006,6(10):49-50,52
目的预防和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提高护理管理水平。方法将护理工作“零缺陷”作为工作目标,对2003年2月~2005年1月上交护理部的护理缺陷记录表进行分析、比较,总结处理对策。结果2004年护理缺陷发生率比2003年下降了65.22%,2004年全年没有发生违反操作规程、报告医生不及时和预见性问题等护理缺陷,发生的事件对患者的影响程度明显降低。结论护理工作缺陷与护理管理密切相关,护理缺陷的防范措施重在落实,只有做好事前防范,事后及时分析并完善制度与程序等才能保障护理“零缺陷”。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商务短信在护理信息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该院护理部通过订购商务短信服务,创建护理部自己的账号密码及联系人组,按需要编辑短信内容后发送至所需"联系人组"内各个用户,并比较使用"商务短信"前的2009年(使用前)和使用后的2010年(使用后),护理部用于护理管理信息发送方面的费用、时间及护理人员对护理部工作的满意度情况。结果:使用后,护理部在送发管理信息耗时及办公费用方面均低于使用前,护理人员对护理部工作的满意度高于使用前(P<0.01)。结论:使用商务短信传递护理信息,促进了护理管理信息传递的及时性、有效性与准确性,提高了护理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信息化虚拟药房管理在血液净化中心应用的效果。方法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于2020年7月起建立并实施信息化虚拟药房管理。选取在中心行规律透析的40例终末期肾病患者为观察对象,比较实施前(2020年4月至6月)与实施后(2020年7月至9月)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透析药品不合格率、护理人员工作量。结果与信息化虚拟药房管理措施实施前相比,实施后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提高(42.5%vs. 77.5%,P<0.05),透析药品不合格率明显降低(15.77%vs. 2.69%,P<0.05),护理人员工作量明显减少。结论血液净化中心依托信息化虚拟药房管理模式,提高了护理服务满意度、药品合格率及护理人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7.
回顾医院2003年12月~2005年12月发生的48例血液标本采集过程中的护理缺陷,分析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排班方式不科学,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护士采血前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以及缺乏专业理论知识等引起。通过改进血液标本采集工作流程,建立护理缺陷登记本;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协调好护理与相关部门的工作;提高护士的专业素质等措施,对血液标本采集的全过程进行安全管理,降低了护理缺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探索科学化、精细化的护理人力管理模式,寻求以实际需求为导向的护理岗位设置与动态调配方法,以满足临床服务需求为目标,实现医院精细化管理,提升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我院自开业初期全面引进和借鉴我国台湾长庚医院的管理模式,在护理垂直管理体系下,全面探索以临床工作需求为导向的护理工作量计算方法,并以此作为护理人力配置与排班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APN连续性排班模式与护士层级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实施APN连续性排班模式和护士长-高级责任护士(护理组长)-初级责任护士-助理护士层级管理模式。比较实施前后病区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患者、医生和护士对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的差异。结果实施APN连续性排班模式与护士层级管理后病区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实施前低;患者、医生和护士对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均较实施前提高,实施前后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连续性排班模式和护士层级管理对减少护理缺陷,提升护理质量及护理服务满意度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管理模式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1日~2019年10月31日神经内科收治的患者80例,将2018年10月1日~2019年3月31日收治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将2019年4月1日~10月31日收治的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取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改进项目质量评价情况、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分级护理落实率、护理技术规范率、风险应对合格率和康复训练落实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护理态度、专业能力、综合服务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应用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能有效改善护理服务质量,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