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鼻咽癌腮腺转移临床极少见。笔者遇到1例延误诊治2年之久。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病例】男,40岁。间断血沸3月,左上颈肿块10天于1993年5月21日就诊。鼻咽部活检示左侧咽隐窝低分化鳞癌,于1993年6月初开始8MV-X线放疗,采用耳前野、鼻咽肿瘤区外照射65Gy,腔内射正2Gy(2次),全颈切线位照射40Gy,缩野追加到90Gy。放疗后,鼻咽部病灶和颈部转移性肿块消失。1994年8月发现左耳前无痛性肿块,如花生米大小,伴有颌下淋巴结肿大。耳前肿块穿刺病检为:腮腺炎性组织。临床考虑左颌下淋巴结转移,行8线照射70GY后消失。腮腺区肿块随诊…  相似文献   

2.
鼻咽口咽浆细胞瘤1例包贵春100010北京市隆福医院患者男性,17岁,学生。半年前因左耳发闷.听力减退,伴低音调耳鸣而就诊。当时检查:左鼓膜色泽发黄。电测听左耳轻度传导聋。声阻抗:左耳呈“B”型曲线。其它检查均(-)。左鼓膜穿刺,抽出0.3毫升淡黄色...  相似文献   

3.
1病历摘要男,54岁。因渐进性双鼻塞30 a,双耳闷,听力下降2个月,以后鼻孔肿物于2004-12-23入院。间接鼻咽镜检查,鼻咽双侧壁粉红色光滑肿物,约2.0 cm×2.0 cm×1.0 cm大小,后鼻孔部分堵塞,双鼓膜内陷,琥珀色,左鼓膜紧张部可见液平面。入院后行鼻内窥镜检查,见双中下鼻道无赘生物及异常分泌物,鼻咽部近右后鼻孔处约2.0 cm×2.0 cm×1.5 cm淡粉色光滑肿物,触之不易出血,近左后鼻孔处白色半透明光滑肿物,与鼻咽侧壁相连约2.0 cm×2.0 cm×1.0 cm,声阻抗:左耳鼓室曲线图:B型,右耳鼓室曲线图:A s型。电测听:左耳中度传导性耳聋,平均听阈45 dBHL,右耳轻度传导性耳聋,平均听阈35dBHL。表麻下双鼓膜穿刺,左耳抽出淡黄色稀簿液体量约0.4m l,右耳未抽出液体。表麻下钳取鼻咽肿物送病理,抗炎治疗,病理回报:鼻咽部黏膜慢性炎症伴淋巴组织增生,第2次取病理时见鼻咽部肿物与入院时比较右侧变小、左侧变化不明显,患者自觉鼻塞、耳闷、耳聋减轻,钳取鼻咽部双侧肿物,有多量淡黄色粘稠液体流出,囊壁送病理,病理诊断:鼻咽部囊肿并慢性炎症、淋巴组织增生。表麻下导尿管牵连软腭,钳取...  相似文献   

4.
1临床资料 患者,女,13岁。发现咽部新生物1月来诊,以鼻咽部肿物于2012年7月21日入院。于1月前体检时发现咽部新生物,左侧鼻塞,无血性脓涕,无耳闷及听力下降,感咽部异物感,无吞咽障碍及呼吸困难。查体:双侧鼓膜标志清;外鼻无畸形,双下鼻甲未见肥大,中隔居中,鼻腔未见新生物;咽部无充血,扁桃体不大,悬雍垂居中,咽后壁偏左见一灰白色光滑新生物悬垂,与周围无粘连,触及柔软,不易出血,超出软腭游离缘约0.8 cm。纤维鼻咽喉镜检查示左侧鼻咽部见灰白色新生物,表面光滑,有少许分泌物附着,似有蒂,大小约3.0 cm ×1.2 cm,向下延伸至口咽平面,与周围无粘连。鼻咽部增强 CT 示左咽后壁占位,病灶边缘轻度强化(其内可见脂肪密度),左侧咽隐窝消失,考虑脂肪组织肿瘤。临床诊断为左鼻咽部肿物,考虑良性可能性大。于2012年7月30日在全麻鼻内镜下经口行鼻咽部新生物切除术。开口器暴露口咽腔,70度鼻内镜下用剥离子探及肿物基底位于左侧咽鼓管圆枕后唇处,咽鼓管咽口暴露可。注射器抽吸无液体,以双极电凝烧灼新生物基底部,组织剪将肿物完整切除,电凝止血,未填塞。肿物表面光滑,有完整似皮肤样物包绕,切开后见脂肪及纤维组织,较柔韧。术后3天出院。病理示肿物由纤维、脂肪组织构成,被覆鳞状上皮,可见皮肤附属器增生,符合错构瘤表现(图1)。术后随访6个月,症状改善,肿物无复发。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35 岁,5 年前反复出现间歇性左侧鼻塞,伴同侧耳闷、听力下降及耳鸣,于当地医院行"鼻中隔矫正术",术后症状无改善,2 年前左侧鼻塞、耳闷症状加重,在温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诊断为"左耳分泌性中耳炎",行"左耳鼓膜置管术",术后症状改善.此后症状再次发作,并出现头昏、头痛,行鼻咽部CT 及MRI 检查提示"左侧鼻咽颅底巨大占位,考虑纤维血管瘤可能"(图1,2).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60岁。半年前,因左耳鸣,重听,在省级医院行左侧鼓膜穿刺抽液三次。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一月后,患者自述左侧鼻塞,有回缩性涕血,来我院就诊。鼻腔检查未发现异常。鼻咽镜检查示:左侧咽鼓管口顶部有灰白色膜状物附着。该部活检示:鼻咽部慢性炎症。给以局部滴鼻药应用及抗炎治疗。两周后复诊,自述病情无好转。鼻咽镜检查:见咽鼓管口顶部粘膜正常,圆枕后唇粘膜粗糙,有多处血迹,咽隐  相似文献   

7.
鼻内镜在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鼻内镜在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7例68耳放疗后确诊为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在鼻内镜下清除鼻咽脓痂,鼻咽冲洗,分离咽鼓管咽口粘连,咽鼓管导管吹张,鼓膜穿刺、切开,鼓室置管等。结果 随访1年后,47例存活39例,存活患者中分泌性中耳炎治疗的有效率为89.1%。结论 鼻内镜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较为理想的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鼻咽癌误漏诊的原因,提高鼻咽癌的早期诊断率。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2009年12月误诊的5例隐匿性鼻咽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误漏诊的相关因素。结果 5例因左耳疼痛、吞咽不畅伴轻微疼痛、右颌下无痛性肿块、左侧鼻塞、头痛及左耳深部疼痛、左侧鼻塞伴左面部麻木感等非典型鼻咽癌症状就诊。病初误诊为外耳道炎、咽旁隙肿瘤、梨状窝癌、展神经麻痹、鼻中隔偏曲,或诊断为右颌下区肿物原因待查而漏诊鼻咽癌。经病理检查或影像学检查后,方明确诊断。2例行鼻咽喉镜检查未见明显病灶,经MR I或病理提示鼻咽癌,再行鼻咽喉镜检查确诊。结论鼻咽癌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发病部位隐蔽,容易误漏诊。临床医师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对可疑患者详细询问病史,常规行鼻咽喉镜检查,有条件者可行CT或MR I等检查,或于鼻咽喉镜下行病变部位多点多次穿刺活检,以提高该病的早期确诊率。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19岁,因反复鼻出血13 d,以鼻咽纤维血管瘤收住院。患者于13 d前因左侧鼻腔出血,在当地医院就治,出血量较多,当地医院检查见鼻咽部肿物,故急转我科就诊。病人感左侧鼻塞明显,伴双耳闷,偶有头痛,并伴有低热。查体:精神差,神志清,贫血貌,全身未触及肿大淋巴结。鼻内窥镜检查:左侧鼻腔内少许血性分泌物,双侧后鼻孔可窥见肿物,咽腔内可见血性分泌物,拨开悬雍垂可见肿物,肿物呈淡红色,触之软,表面稍不平,无溃疡面。CT示鼻咽部巨大软组织团块,大小约 40 cm x 65 cm,形态不规则,边界清,颅底骨…  相似文献   

10.
1临床资料患者女,49岁。因“左耳反复流血水,听力下降五月余”,曾在院外就诊,诊断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并行手术治疗,刮除外耳道肉芽三次,未送组织病理检查。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及治疗,患者来我院门诊就诊,显微镜检查示左耳鼓膜中央型大穿孔,鼓室内肉芽,从耳咽管出来,鼻内窥镜检查示左侧咽隐窝有一豌豆大小的粉红色新生物,咬取咽隐窝新生物和中鼓室肉芽送病检,结果示“中低分化鳞癌”,即行放疗,放疗后患者左耳流血水症状消失。随访二年半,患者死于脑转移。2讨论鼻咽部解剖位置隐避,早期症状不典型,因鼻咽癌发生部位与鼻、耳、眼、颅底骨和…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49岁,以"左耳前区包块切除术后1个月,检查确诊鼻咽癌半个月"为主诉入院.入院前2个月,患者自检发现左侧耳前区有一包块,直径约2 cm,质中较硬,活动度可.到我院就诊,行腮腺CT检查,结果显示:(1)左腮腺区包块,考虑肿瘤可能性大(图1);(2)右颈深淋巴结肿大(图2).第一次鼻咽镜检查:鼻咽部黏膜光滑未见新生物(图3).  相似文献   

12.
1病例报告 男,18岁。主因左耳疼痛伴同侧颞部疼痛1d,于2001-01—15就诊。体检:面部对称,表情自如,皮肤色正常,皮温正常。左耳廓无红肿、牵拉痈,左外耳道通畅清洁、无红肿。鼓膜完整,标志清楚,未见充血积液。左腮腺区无异常。左侧头皮无红肿隆起。诊断为左耳神经性头痛。维生索B130mg/d,针灸治疗。治疗第2天,患者左耳疼减轻,出现左口角下垂,鼻唇沟变浅,鼓腮鼓气障碍,左眼不能闭合左侧额纹消失,诊断为贝尔麻痹。  相似文献   

13.
鼻咽癌误诊三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例1】男,68岁。右耳闭塞、听力下降、头痛1年就诊。检查见鼻中隔向右偏曲,鼓膜混浊,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抽出右鼓室积液,予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治疗,头痛好转,听力提高,后病情反复,行颅底CT检查见鼻咽部软组织增生。先后3次在纤维鼻咽镜下取鼻咽部组织行病理检查,均报告为鼻咽炎。但患者症状渐加重,且间歇性痰中带血丝,右颈部中上段淋巴结增大,抽取右颈部淋巴结病理检查报告为鳞状癌细胞。第4次在70℃硬性鼻内镜辅助下夹取鼻咽部组织送检,病理检查报告找到鳞状癌细胞,确诊为鼻咽癌。行颈面部联合照射放疗,60钴200Gy,每周5次,治疗6周,总量…  相似文献   

14.
鼻咽低分化鳞癌合并脾类癌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男,41岁,因双颈部肿块伴鼻塞6个月,鼻咽部CT及鼻咽部活检确诊为鼻咽低分化鳞癌,行鼻咽部及双颈部放疗(鼻咽DT)及化疗一周期(CPF方案),病情好转,于2006年12月27日出院。2007年3月复查腹部彩超及上腹部CT后发现脾脏占位,在外院诊断为鼻咽癌脾转移行一周期化疗(药物不详),6月初复查发现脾脏占位增大。入院查体:浅表淋巴结未扪及,心肺未见异常,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未扪及肿块。直肠指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进行大样本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的MRI研究,旨在探索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及MRI信号特点。方法收集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初治鼻咽癌315例,全部病例进行鼻咽部MRI检查,行自旋回波轴位、冠状、矢状位T1WI、轴位T2WI扫描及常规增强MRI扫描。结果315例患者中,254例(80.6%)有淋巴结转移,咽后淋巴结最常受累。鼻咽病灶位于双侧者,其颈淋巴结转移率明显较单侧者高。与鼻咽病灶均匀信号不同,颈部转移淋巴结的中央坏死、包膜外侵犯及融合发生率较高。结论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发生率高,以咽后淋巴结最多见。鼻咽病灶位于双侧者淋巴结转移率明显较单侧者高。鼻咽癌颈部转移淋巴结的坏死、包膜外侵犯及融合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对鼻咀部胚胎性横纹肌肉瘤误诊为鼻咽癌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男,19岁。主因外院诊断鼻咽癌10个月,多发骨转移癌7个月来我院进一步诊疗。患者于1a前无诱吲出现左侧听力减退,外院以中耳炎治疗,无效。10个月前出现左侧额纹变浅,复视,回吸性涕血,外院行鼻咽部CT提示左侧咽后壁增厚,可见2.7cm×2.9cm类圆形软组织影,左侧咽隐窝消失.咽旁间隙变窄,颅底左侧骨质破坏。进一步行鼻咽穿刺活检,提示小细胞恶性肿瘤,低分化鼻咽癌可能性大。外院遂按鼻咽癌给予根治性放疗。放疗后复查肿块缩小,患者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鼻咽Ca的MRI影像学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收集21例经穿刺活检诊断的鼻咽Ca,均作MRI半扫(T1WI/T2 WI/STIR/DWI)及T1WI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其MRI表现特点.结果:肿瘤病灶均表现为鼻咽部软组织肿块,主要起源于咽隐窝,其次是鼻咽侧壁及顶壁;大部呈等/稍长T1等/稍长T2信号,STIR呈稍高信号,DWI呈高信号;少数肿块伴坏死;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肿瘤病灶多为条块状,呈浸润生长,患侧咽隐窝消失,咽鼓管咽口、咽鼓管圆枕变形,咽旁间隙外移.部分肿块向口咽腔、鼻后孔生长.可见头长肌、翼内肌等肌群受侵,颅底斜坡、岩椎等骨质破坏,颈部淋巴结肿大或转移.结论:鼻咽Ca的MRI影像特点鲜明,可作为其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8.
病员,女,50岁。主诉:左耳闭塞感、耳心剧痛、左眼视力下降5月,痰中带血10天,于1997年7月30日以左鼻窦、翼腭窝、鼻咽部肿瘤及左鼻息肉收入院。无头晕、恶心呕吐、面部麻木及张口困难等症状。入院前曾在他院以左分泌性中耳炎、左眼老年性黄斑变性、左眼早期白内障住院治疗。左耳抽出少许黄色液体,当时耳闭塞感暂时缓解。入院查体:行走稍困难,精神萎糜。T36.8℃,P82次/分,R22次/分,血压16/10kPa。心肺(-),肝脾(-),淋巴结(-),无神经系统病理症。专科检查:耳:左鼓膜内陷,标志欠清。右鼓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68岁,体检胸部CT发现双肺多发大小不等结节、左肺上叶团块影(图1A)4个月,纵隔及肺门无肿大淋巴结,无胸腔积液,为进一步诊治入院。MRI:鼻咽部肿块侵入左咽旁间隙(图1B),增强后明显不均匀强化,颈部未见肿大淋巴结。PET/CT:鼻咽部及左肺上叶肿块代谢增高,双肺多发结节;影像学疑诊肺癌并双肺多发转移瘤、鼻咽癌。  相似文献   

20.
赵尔增  吴继华  景青萍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6,13(5):328-328,350,I0002
患者女性,57岁。左耳下无痛性包块进行性增大2年余。曾在外院行左耳下肿物切除术,病理诊断:良性淋巴上皮病变。术后1个月于原手术部位再次发现花生米粒大小肿物,并不断增大,期间无发热、局部疼痛等症状。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左侧耳后下及颈部明显隆起,可触及大小不等多个结节状肿物,约10cm×6cm大小,无触压痛。活动度差。左锁骨上可触及数个肿大淋巴结,与颈部结节状肿物相连接,其他浅表淋巴结不大。鼻咽部未见异常,肝脾未触及。MRI示鼻咽部及鼻窦未见异常。B超示肝、脾、胰、胆囊及双肾等脏器未见明显占位性病变。临床以腮腺混合瘤恶变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