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耻骨直肠肌肥厚症是一种以耻骨直肠肌痉挛性肥大,致使出口梗阻为特征的排便障碍性疾病。作者自2004年9月至2007年12月对耻直肌肥厚患者外切内挂术后应用活血生肌合剂,探讨其在止痛、促进创面愈合、抗肌肉粘连三方面的作用,取得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肛门耻骨直肠肌部分松解联合内括约肌侧切术及直肠黏膜微创套扎术治疗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7年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就诊的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经肛门耻骨直肠肌部分松解术联合内括约肌侧切术及直肠黏膜套扎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经骶尾部耻骨直肠肌部分切除术治疗,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术后14d随访,观察组无创面感染,对照组创面2周按期拆线37例,延期拆线2例,感染1例。术后2个月后做排粪造影检查,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为85.00%,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的治愈率为67.5%,对照组为42.5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经肛门耻骨直肠肌部分松解术联合内括约肌侧切术及直肠黏膜套扎术临床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42例患者经直肠行耻骨直肠肌强力挂线联合内括约肌松解术。结果:42例患者中治愈36例,有效4例,无效2例,有效率95.2%,随访1a无复发。结论:经直肠耻骨直肠肌强力挂线联合内括约肌松解术治疗盆底综合征引起的出口梗阻性便秘,治愈率高,术后并发症少,远期复发率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1 病例报告例 1 男 ,5 0岁。因排便困难 2 a余 ,加重 3d就诊。 2 a前开始排便困难 ,排便过度用力 ,常大声呻吟 ,每次需 0 .5~ 1h,排便后常有肛门及骶后疼痛。曾在当地卫生院诊断为肛裂 ,保守治疗效果不佳 ,急性发作时肛门疼痛剧烈 ,大量抗生素治疗症状可缓解。因饮酒 ,近 3d症状加重。肛检 :肛门紧缩 ,未发现哨痔及裂口 ,肛管紧张度增高 ,耻骨直肠肌触痛 ,肥大 ,有锐利边缘 ,因患者惧怕疼痛未行肛门镜检。排便动态造影 :各测量值尚正常 ,但静止 ,摒便及排便相均存在搁架征 ,诊断为耻骨直肠肌综合征。行耻骨直肠肌部分切断术 ,术后用抗生…  相似文献   

5.
对挂线疗法治疗耻骨直肠肌综合征引起的出口梗阻性便秘加以分析 ,发现脱线时间的长短与其治疗效果、术后常见并发症及复发率均有明显的差异。术后效果差及复发病例脱线时间均较长。随访 1年 ,在排粪造影、术后感染率、住院天数、每次排便时间等指标均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排粪造影、CT及MRI三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的诊断价值及限度,为临床检查方法的选择、外科手术治疗及术后康复评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988-03/2004-04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普通外科经诊断证实且均进行了排粪造影、CT和MRI三种影像学检查的62例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患者,分别测量出肛直角及耻骨直肠肌压迹长度、深度和厚度并与56例健康自愿者的排粪造影、CT和MRI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正常人肛直角力排相较静息相明显增大.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患者中49例肛直角力排相较静息相明显减小,且均伴有耻骨直肠肌压迹,耻骨直肠肌压迹长度(3.52&;#177;0.65)cm,深度(1.68&;#177;0.49)cm,另外13例静息、力排时肛直角均无变化,钡剂不排或少排且均出现“搁架征”.CT,MRI断面图像上,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患者耻骨直肠肌厚度明显较正常人厚,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且还能清晰显示出盆底肌群、筋膜及其周围间隙.结论:排粪造影能显示耻骨直肠肌功能性异常,是诊断耻骨直肠肌综合征较可靠的方法.CT,MRI能直接清楚地显示耻骨直肠肌位置、形态大小、与邻近结构的关系及各部分的发育情况等,并更进一步了解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患者的解剖结构改变、邻近结构异常及盆底其他功能性疾病.故将它们三者有机结合对早期而全面诊断该疾病并指导外科手术治疗及术后康复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排粪造影、CT及MRI三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的诊断价值及限度,为临床检查方法的选择、外科手术治疗及术后康复评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988-03/2004-04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普通外科经诊断证实且均进行了排粪造影、CT和MRI三种影像学检查的62例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患者,分别测量出肛直角及耻骨直肠肌压迹长度、深度和厚度并与56例健康自愿者的排粪造影、CT和MRI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正常人肛直角力排相较静息相明显增大。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患者中49例肛直角力排相较静息相明显减小,且均伴有耻骨直肠肌压迹,耻骨直肠肌压迹长度(3.52±0.65)cm,深度(1.68±0.49)cm,另外13例静息、力排时肛直角均无变化,钡剂不排或少排且均出现“搁架征”。CT,MRI断面图像上,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患者耻骨直肠肌厚度明显较正常人厚,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且还能清晰显示出盆底肌群、筋膜及其周围间隙。结论:排粪造影能显示耻骨直肠肌功能性异常,是诊断耻骨直肠肌综合征较可靠的方法。CT,MRI能直接清楚地显示耻骨直肠肌位置、形态大小、与邻近结构的关系及各部分的发育情况等,并更进一步了解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患者的解剖结构改变、邻近结构异常及盆底其他功能性疾病。故将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肛管直肠周围肌组织脓肿长期被临床忽视的原因,并总结术后患者肛门功能的恢复情况。  方法  回顾性分析39例肛门外括约肌和/或耻骨直肠肌、肛提肌脓肿患者的MRI表现,并随访术后患者控便及排便能力。  结果  18例为单一肌组织脓肿,21例并发两组以上肌组织脓肿,其中存在肛门外括约肌深部脓肿28例,浅部脓肿26例,耻骨直肠肌脓肿9例,肛提肌脓肿4例,肛门外括约肌皮下部脓肿1例;感染肌组织肿胀增粗,基本保持解剖形态,其中外括约肌深部呈典型“U”形,肛提肌呈对称“蝴蝶翅膀样”表现;肛周脂肪间隙清晰34例,脂肪间隙结构不清5例,术中触及内口26例。35例未累及肛提肌患者术后控便和排便良好,3例肛提肌脓肿患者存在不同程度控便不良及排便无力,另1例失联。  结论  肛门外括约肌和/或耻骨直肠肌、肛提肌有时不能阻挡肛周感染的传播,甚至肌组织内部形成脓肿,肛门外括约肌及耻骨直肠肌脓肿术后患者肛门控便及排便功能很可能不受影响,肛提肌脓肿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肛门控便及排便功能不同程度降低。   相似文献   

9.
出口梗阻型便秘(outlet obstructive constipation,OOC)属功能性便秘的一种,由于病因复杂.其症状也很顽固,在治疗上颇感棘手,以往以内科保守治疗为主,但疗效差。近年来。随着对盆底功能认识的深入以及排粪造影、结肠传输试验、肛门直肠压力测定等在临床上应用而对本病的认识逐渐加深.部分患者采用手术治疗。传统手术(Wasserman)为肛缘后1.2cm的后正中切口,直接将部分耻骨直肠肌分离切断.但容易并发感染,而且复发率也高,有效率为75%。因直肠内的黏膜具有较强的分泌免疫能力.经肛门手术比传统术式感染的机会更少,我们设计了直接经肛门将肥厚的耻骨直肠肌部分切断来治疗耻骨直肠肌肥厚型便秘。1999—2004年,我科对99例OOC患者采用肛门后方切开扩肛加经肛门耻骨直肠肌部分切断术或(和)改良Block直肠前突修补术治疗,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微波治疗耻骨直肠肌综合征便秘一例陈邑岐患者男,57岁。排便困难10余年,常服缓泻药,便状变稀后方能解出。近3个月来,稀便亦难畅解,肛门有坠胀感,排便有时需2/J’时,且有便后不尽感,用力排便则感骶尾部疼痛。肛内指检:肛管紧缩,肛肠环肥厚,肛门疼痛不适...  相似文献   

11.
小儿神经源性排便失禁的外科治疗与术后康复协调训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范应中  刘德超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6):2391-2391,2408
目的:探讨小儿神经源性排便失禁的治疗方法及康复训练方法。方法:176例全部采用双侧髂腰肌加强盆底肌直肠悬吊术治疗。36例术后3周开始进行长期康复功能训练。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7年,排便控制术明显改善140例,临床评分5-6分。36例坚持康复训练者中,24例半年内达到可接受的排便控制,12例于1年后达到排便控制。临床评分4-5分。结论:双侧髂腰肌加强盆底肌直肠悬吊术是治疗小儿神经源性排便失禁的较好方法,康复协调训练也是治疗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直肠前突的手术方法。方法:收集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06年11月收治的直肠前突76例。均经我科首创的粘膜肌瓣切除法手术治疗并进行手术疗效观察及分析。结果:在有效随访中治愈(排便1~2次/日。每次排便5分钟内排尽)47例。明显好转(2~3日排便一次。有规律症状改善。术后不须特殊用药)16例。好转(便意好转,但仍需服药)4例。无效4例,有效率94%。结论:粘膜肌瓣切除法修补直肠前突术后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功能性便秘的辨证施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强调“治病求本”,即诊病先辨虚实。西医所称弛缓性便秘(结肠慢传输、直肠前突、直肠内脱垂、盆底下降综合征等)表现为肠鸣音减少,自然便次减少,排便不尽感,会阴胀满,便意缺乏,在中医称之为“一派虚象”。西医所称失弛缓性便秘(结肠易激综合征,内括约肌失弛缓征、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盆底痉挛综合征等)表现为肠鸣音亢进,自然便次增多,用力排便肛门也不放松,甚至反而收缩更紧等,在中医称之为“一派实象”。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经肛门腔镜直线切割缝合器直肠前壁部分切除术治疗成年女性直肠前突所致功能性排便障碍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3年7月在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经肛门腔镜直线切割缝合器直肠前突部分切除术治疗的34例成年女性直肠前突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Cleveland便秘评分、患者满意度调查和影像学改善情况来评价术后便秘缓解状况及手术效果。结果 34例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为(43±9)min,术中失血量为(37±9)ml。术后直肠前突体征均消失,无大出血、肛周脓肿、直肠阴道瘘、术后性交痛、直肠狭窄、肛门狭窄、肛门失禁等并发症及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疼痛评分平均为(4.7±1.5)分,1例患者术后排便疼痛持续3个月后自行缓解。术后患者Cleveland便秘评分较术前改善(P0.01),术后患者直肠前突深度较术前减少(P0.01),术后患者满意度调查评分总体满意率为82.3%。结论经肛门腔镜直线切割缝合器直肠前壁部分切除术是治疗成年女性以直肠前突为主的功能性排便障碍型便秘的有效术式,具有安全、简便、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轻及并发症少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直肠黏膜环切治疗功能性排便障碍术后出血中的应用方法。方法:选取直肠黏膜环切术后并发术后出血患者30例,经家属及患者同意,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患者做正常术后出血治疗及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干预及术后护理。结果:干预组手术时间、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加强功能性排便障碍直肠黏膜环切术后患者的护理干预,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挂线术是中医的传统术式,主要用于肛瘘的治疗。我们通过多年的临床探索,将挂线术成功的应用于多种复合型肛肠病,如肛周高位脓肿(高位粘膜下脓肿、坐骨直肠窝脓肿、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直肠后壁脓肿等)、多窦道高位肛瘘合并重度痔病、重度肛裂 肛管狭窄、肛门直肠损伤性疤痕狭窄(外伤性、医源性)、直肠前突或耻骨直肠肌综合征合并重度痔病、直肠肛管良性肿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直肠黏膜多次切闭术加直肠周围注射治疗Ⅱ-Ⅲ度直肠脱垂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04年9月至2009年7月采用直肠黏膜多次切闭术加直肠周围注射治疗Ⅱ-Ⅲ度直肠脱垂16例临床资料。结果16例全部治愈。平均手术时间50min,术后住院时间平均5d,术后均无大出血及肛周感染。术后随访3—36月,无1例复发、大便失禁、直肠肛门狭窄、结肠功能紊乱、排便障碍、性功能减退等后遗症。结论直肠黏膜多次切闭术加直肠周围注射治疗Ⅱ-Ⅲ度直肠脱垂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痛苦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儿神经源性排便失禁的治疗方法及康复训练方法。方法176例全部采用双侧髂腰肌加强盆底肌直肠悬吊术治疗。36例术后3周开始进行长期康复功能训练。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7年,排便控制术后明显改善140例,临床评分5~6分。36例坚持康复训练者中,24例半年内达到可接受的排便控制,12例于1年后达到排便控制。临床评分4~5分。结论双侧髂腰肌加强盆底肌直肠悬吊术是治疗小儿神经源性排便失禁的较好方法,康复协调训练也是治疗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聚丙烯补片在完全性直肠脱垂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例直肠完全性脱垂患者,采取经腹应用聚丙烯补片悬吊固定直肠上段,观察手术时间、术后效果、并发症、术后疼痛及复发率。结果8例患者术后效果良好,排便基本正常,无并发症发生。最长随访4年半时间,无1例复发。结论聚丙烯补片经腹固定直肠是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的较好的手术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经阴道二维腔内超声观察经阴道分娩后女性耻骨直肠肌形态结构和收缩力度改变,判断耻骨直肠肌有无损伤,并与MRI进行比较分析,探讨经阴道二维腔内超声在观察耻骨直肠肌损伤中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进行盆底超声检查的经阴道分娩后女性2 271例,分析经阴道二维腔内超声获取双侧耻骨直肠肌图像,观察耻骨直肠肌在静息和缩肛动作下的形态及收缩力度改变,诊断耻骨直肠肌损伤,总结出耻骨直肠肌完全性损伤后二维超声声像图改变,并与MRI进行比较分析,同时通过计算组内相关系数评估不同观察者间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结果经阴道二维腔内超声可以显示正常耻骨直肠肌形态及走行。2 271例经阴道分娩后女性中,经阴道二维腔内超声显示32例耻骨直肠肌完全性损伤:静息状态下,32例患者显示一侧或双侧耻骨直肠肌形态异常;缩肛动作下,31例患者显示一侧或双侧耻骨直肠肌形态及收缩力度异常,1例患者无法行有效缩肛动作。均经MRI证实。耻骨直肠肌部分性损伤:二维腔内超声诊断9例,MRI诊断14例。不同观察者在静息和缩肛动作下分析耻骨直肠肌具有很高的一致性,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87和0.81。结论经阴道二维腔内超声能观察耻骨直肠肌形态结构和收缩力度改变,判断耻骨直肠肌有无损伤,方法简便,重复性好,适于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