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目的:探讨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颅内出血的螺旋CT表现.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两个医院2002-07 ~2005-09临床资料比较完整的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颅内出血12例的螺旋CT表现.结果:12例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颅内出血中,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脑实质出血3例、硬膜下出血4例、脑室内出血2例和混合性出血1例.结论:螺旋CT能准确诊断维生素K缺乏症颅内出血,并能检查出极少量出血灶,确定出血的部位、出血量、范围、周围情况以及是否并发有脑梗塞等. 相似文献
5.
龙卫华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0,11(4):213-214
目的探讨婴儿期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性颅内出血的CT影像特点。方法选择临床确诊为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性颅内出血的23例患儿的头颅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8例,脑实质出血10例,硬膜下出血5例,脑室内出血3例,其中60%为多部位出血,脑梗死1例。结论结合临床特点,CT检查不仅可以明确具体的出血部位,还可以辅助作出出血的病因诊断。 相似文献
6.
7.
目的:分析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临床及CT表现。材料和方法: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症22例,其中男15例,女7例;年龄15天~6个月;纯母乳喂养20例,混合喂养2例。结果:经头颅CT检查全部病例均显示异常。出血部位在蛛网膜下腔者16例,硬膜下13例,脑室出血10例,脑实质出血8例。伴缺血缺氧性脑病5例,脑实质扩大10例,中线移位8例。结论:头颅CT检查可做到早期安全诊断,明确出血部位及范围,为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外伤性脑血肿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病,其中外伤后迟发性脑血肿较为少见,本院在41.000例CT扫描中发现7例,均系首次CT检查未见脑血肿,隔时再次复查时发现有脑血肿存在,本文对此7例加以分析,初步探讨本院的发病机理及应用CT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鲍家启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1998,4(4):257-259
目的:分析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CT表现和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对经临床确诊的25例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着重观察出血部位特征。全部病例均为平扫。结果:颅内出血的CT表现为:1多部位混合性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23/25),硬膜下出血(17/25),脑实质出血(12/25)。2伴发脑水肿(19/25),脑疝(12/25)和对侧侧脑室扩大(4/25)。结论: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CT能起到定位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是近年来受到临床极大关注的一类小儿出血性疾病。患儿常早期出现颅内出血,神经系统症状表现重。迄今为止,国内文献对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所致颅内出血的呼征像报道较少。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将我院1993年~1997年间收治的18例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所致的颅内出血CT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CT诊断。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8例病人,男11例,女7例。出生20~30d6例,31~60d8例,61-90d4例。除1例早产外均为正常足月分娩儿,皆为母乳喂养,无外伤史,无出血性疾病家族史。全部病例均来自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生儿维生素K缺乏所致颅内出血的CT诊断。方法:对2001年-2004年的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颅内出血病例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T检查示颅内出血31例,有2个以上出血部位的24例,脑缺氧缺血性病变6例。结论:CT检查对本病的诊断价值熄高,是临床早期诊断、早期合理治疗、减少病死率与后遗症发生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外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连涛 《中外医用放射技术》2004,(8):71-71
外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是指头部外伤后,首次CT检查未发现血肿,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次检查始出现脑内血肿者,或于清除颅内血肿的短时间内不同部位出现血肿者,多见于年龄较大的颅脑外伤病人。本文对使用CT以来发现的5例加以分析,初步探讨该病的发病机理及应用CT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外伤性脑内血肿在颅脑外伤中常见,其中外伤后迟发性脑内血肿相对少见,若能及时明确诊断,正确治疗,能极大改善病人预后。我院两年来CT检查中发现脑内血肿存在。本文对8例外伤后脑内血肿加以分析,初步探讨本病发病机理及CT诊断价值,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刘君凤 《中外医用放射技术》2006,(9):90-91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又名婴儿期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因子缺乏。由此而引起的严重出血倾向,特别是颅内出血临床上并不少见,其病情迅猛,病死率高,后遗症明显,是近年来受到临床非常关注的一类小儿出血性疾病。现将我院45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外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是指伤后首次CT检查未发现血肿区 ,再次复查CT发现的血肿。 1992~2 0 0 1年 ,我院收治经CT证实的外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 75例 ,现对其CT表现、临床特点、出血时间与预后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75例中 ,男 5 9例 ,女 16例 ;年龄15~ 5 8岁 ,平均 38岁。均有外伤史 ,其中车祸伤 5 2例 ,重物砸伤 13例 ,摔伤 10例。伤后有头痛、恶心、呕吐、意识不清短暂昏迷 11例 ;头皮下血肿 6 0例1 2 CT扫描方法 首次CT检查均在伤后 2 0min~ 2 0h ,其中 2h内 5 6例 ,2~ 2 0h 19例 ,均未见脑内血肿征象。复查时… 相似文献
17.
18.
19.
目的 比较脑血管造影(DSA)和CT灌注成像对脑血管痉挛后组织缺血的检测能力.材料与方法取健康新西兰大白兔64只,随机平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按术前、术后3天、术后7天及术后14天分为4小组,每小组8只.实验组利用2次开颅视交叉池注血建立动物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每小组均行DSA及CT灌注成像,然后处死动物行常规HE染色病理切片,观察脑组织存活情况.结果 除3只意外死亡,其余实验动物均顺利完成检查.DSA示实验组术后3天时有2只发生中度脑血管痉挛,第7天时有4只发生重度痉挛,14天时2只发生轻度痉挛,余均未见明显脑血管痉挛;CT灌注发现实验组动物在术后的达峰时间(TTP)均发生了明显改变,3天时为(5.82±1.14)s,7天时达到峰值(7.8±1.16)s,14天时恢复到(5.18±0.17)s.而脑血流量(CBF)和脑血容量(CBV)在3天时开始下降,分别为(101±17)ml·min-1·100 g-1、(1.87±0.30)ml·min-1·100 g-1;7天时均达到最低,分别为(61±19)ml·min-1·100 g-1、(1.37±0.17)ml·min-1·100 g-1;14天时恢复至(80±17)ml·min-1·100 g-1、(2.05±0.24)ml·min-1·100 g-1,而对照组则无明显改变;HE染色示实验组3天时脑组织血管周围明显炎性反应,血管壁增厚,7天时脑组织出现无组织结构的片状坏死,14天时脑胶质细胞肿胀、变性,而对照组则无明显炎性反应和血管壁增厚.结论 CT灌注成像较DSA更能反映脑血管痉挛后组织的微循环状况. 相似文献
20.
随着CT的广泛普及应用和院前急救的发展,CT发现迟发性脑内血肿病例越来越多,重视其早期CT表现,不但能提高影像工作人员对本病的认识,更能为临床及时实施有效的诊疗提供帮助。笔者搜集我院2000年2月~2009年4月住院患者中经CT复查证实的31例外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病例,回顾性分析其首次CT异常征象,评价这些早期征象对外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的预期诊断意义.以利早期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