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甘肃省部分县预防接种安全注射干预措施实施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全省预防接种安全注射水平,评价为促进预防接种安全注射所采取的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 在全省按照典型抽样方法抽取3个县,设立对照组和干预组,采取问卷调查、现场观察等措施.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结果 干预组村医在注射器材使用后100%都能对使用后一次性注射器进行焚毁:干预组村医实际规范接种的技能水平有明显提高,在"接种前进行告知和健康询问"、 "接种后进行观察"的村医分别达到100.00%、96.77%.比基线调查数据明显增加;并且干预组的村医安全注射知识知晓率由基线调查时的38.70%提高到93.55%.上升了55个百分点.儿童家长在"不安全注射会传染疾病"、"打疫苗时要求一次性注射器"及"乙肝会传染"3方面知识的回答正确率较高.在90%以上,增幅较为明显.结论 对村医进行经常性、短期的强化培训,运用典型案例对群众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以及有效的经常性的督导检查是促进预防接种安全注射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干预前后儿童家长预防接种安全注射知识水平的变化。方法:在全省按照典型抽样方法抽取3个县,共调查儿家长340名,设立对照组和干预组,采取问卷调查、现场观察等措施,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结果:干预实施前,干预组和对照组的儿童家长对安全注射相关问题的知晓情况,除对“乙肝会传染”回答正确率较高外,达到80%左右,其余问题知晓率均低。实施干预后,干预组的儿童家长在“不安全注射会传染疾病”、“打疫苗时要求一次性注射器”及“乙肝会传染”的回答正确率较高,达到90%以上,对照组儿童家长知晓率较前有所提高,但提高幅度低于干预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有效的宣传动员及运用典型案例对群众进行预防接种安全注射相关知识可比有效的培训,提高家长预防接种安全注射意识。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甘肃省全省预防接种注射器使用、处理情况,评价自毁型注射器(AD)在全省预防接种中的效果、影响,为卫生行政部门进行预防接种安全注射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在全省按照典型抽样方法抽取3个县,设立对照组和干预组,采取问卷调查、现场观察等措施,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结果:干预前,对照乡和干预乡在预防接种工作中都使用一次性注射器,部分使用AD注射器,使用后仍有一定比例的接种人员采取掩埋、随意丢弃的方式进行处理;在干预后,干预组村医在注射器材使用后100%都能对使用后一次性注射器进行安全处理,并认为使用AD注射器可以促进安全注射工作,而对照乡人仍有部分村医不能正确处理使用后的注射器;干预乡的儿童监护人有152人(90.77%)选择使用AD注射器进行预防接种,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各接种点在配发足量的一次性白毁型注射器,以及对村医进行经常性、短期的强化培训,可以明显提高村医使用安全注射器以及正确处理注射器,达到安全注射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5.
目的:通过对甘肃省2006年预防接种安全注射开展状况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在全球疫苗免疫联盟(简称GAVI)项目启动后,甘肃省基层接种点预防接种安全出现的新问题并提出改进策略。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抽样方法对全省20%的接种点进行安全注射现况调查。结果:调查接种点注射器使用以一次性和自毁型注射器为主,占68.47%;部分农村接种点仍有使用玻璃注射器现象,占3.23%,100%达到“一人一针一管”;使用后的一次性注射器安全处理率达95%以上,但各级仍存在丢弃、掩埋等不安全处理,约为3%~1%。结论:随着一次性注射器及自毁型注射器的推广使用,使用后如何合理回收和处理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是目前安全注射面临的严重挑战,同时,卫生人员安全注射知识的强化和卫生管理的薄弱也是影响甘肃本省预防接种安全注射实施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农村地区促进预防接种安全注射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安全注射是指疫苗或药品用安全处理过的灭菌器材进行注射。为促进对农村地区预防接种安全注射措施的研究 ,在湖北省应城市和云梦县 ,利用快速参与式评估方法 ,将信息员分为管理者、乡村医生和被服务对象 3种 ,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对农村地区预防接种安全注射现状及应采取的干预措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预防接种中 88 1%的注射是不安全的 ,其中单纯消毒不合格占 18% ,单纯未执行“一人一针一管”占 40 % ,消毒和注射操作均不正确占 42 %。采取干预措施后显示 ,要促进预防接种安全注射必须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 ,在配备器材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加强监督和监测是非常重要的。培训时要注意纠正乡村医生的知识偏差和错误观念 ,提高他们的安全注射意识。提高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 ,加强社会监督应是促进安全注射的一项长期策略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不同经济状况地区预防接种安全注射现状调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了解甘肃省不同经济状况地区预防接种安全注射现状,1999年7月结合世界银行贷款疾病预防(卫生Ⅶ)项目计划免疫子项目接种率及影响因素调查,抽取部分接种点进行相关调查.结果显示调查接种点中达到"一人一针一管”的占53.1%,单纯使用一次性注射器的占16.9%;农村大部分接种点使用玻璃注射器或同时使用玻璃注射器及一次性注射器;灭菌方式由以往煮沸为主变为以高压蒸汽为主;接种人员安全注射知识较缺乏、接种点缺乏足够的注射器材是造成不安全注射的主要原因.今后应重视和加强预防接种安全注射工作,采取培训、宣传、督导检查、配备补充注射器材等综合措施,确保预防接种中达到安全注射.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部分农村地区预防接种安全注射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11月在安徽省有代表性的两个农村县,每县随机抽取10个乡调查预防接种安全注射的状况。结果表明,多数接种单位注射器材严重不足,80%的高压灭菌器质量不合格;近半数工作人员相关知识和技能素质较低;近2/3接种单位未实行“一人一针一管”;约5%~10%消毒过的注射器材细菌培养阳性。上述原因造成至少80%儿童的接种处于不安全注射危险之中。建议今后要采取加强培训、监督和推行乡(镇)卫生院开设接种门诊等措施,迅速改变目前状况。  相似文献   

9.
高玉秋 《中国保健营养》2012,(22):5502-5503
安全、有效的预防接种,对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实施安全注射是免疫接种工作的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0.
预防接种是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世界卫生组织 (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UNICEF)在发展中国家大力推行扩大免疫规划 (EPI) ,作为保护儿童健康的重要项目。绝大多数疫苗需要通过注射途径接种 ,不安全注射会造成医源性感染危及人体健康 ,阻碍计划免疫工作的发展。 1986年以来 ,WHO与 UNICEF一再强调每次预防接种必须使用消毒的注射器具 ,即“一人一针一管 ,一用一消毒”,做到安全注射。1 预防接种的注射器具1.1 再用型多为玻璃制品 ,经过清洗和消毒后可再用 ,只适用于能够确保消毒的单位、小规模 (12 0人…  相似文献   

11.
甘肃省乡村医生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分析甘肃省乡村医生数量、年龄分布、工作年限、学历、收入水平、健康状况及可能存在的问题,为完善甘肃省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甘肃省14个市、州3519名乡村医生,并对该人群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甘肃省乡村医生存在老龄化趋势的问题,40岁以上人员比例达59.5%,从医20年以上者占50.7%,2000年以后新增乡村医生锐减,比例仅为12.30%;乡村医生人员素质较低,中专及以下学历达81.3%;乡村医生平均年收入为13340元,47.0%的被调查者平均年收入不足10000元,仅有13.4%的被调查者对工作收入满意;乡村医生收入来源主要为卫生服务和农副业,其次为预防保健和政府补助;乡村医生自身的健康状况堪忧,只有75.8%的被调查者身体处于良好状态.结论:甘肃省乡村医生存在老龄化趋势的问题,且人员素质较低,收入水平偏低,建议尽快加强甘肃省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完善乡村医生培养,建立健全乡村医生的收入和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2.
甘肃省基层接种点预防接种安全注射质量调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全面了解和比较评价甘肃省不同级别接种点预防接种安全注射的现状.方法 在全省范围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现场调查、问卷等方法,对抽取的20%的接种点(共7 210个接种单位、8 768名接种人员)进行了调查工作:数据用Excel、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目前甘肃省预防接种注射器使用主要以一次性注射器和自毁型注射器相结合类型为主(占70.96%),仅有2.78%的接种点使用玻璃注射器;"一人一针一管"安全注射的比例达到97.00%,比2000年的55%上升了76.36%.焚烧和深埋已是目前一次性及自毁型注射器使用后处理的主要方式(89.52%).调查的各接种点在2006年发生预防接种副反应的比例为2.23%,远高于预防接种副反应常规监测的数据;但进行报告的仅有40.51%的接种点;发生的预防接种副反应主要以注射局部的反应为主.结论 预防接种不安全注射的主要问题已由以往共用玻璃注射器或注射器消毒不严格为主转变为一次性注射器使用后的不安全处理及接种人员不规范的接种过程.接种人员在接种前告知和健康检查、接种疫苗后观察时间等知识掌握方面较欠缺. 000年的55%上升了76.36%.焚烧和深埋已是目前一次性及自 型注射器使用后处理的主要方式(89.52%).调查的各接种点在2006年发生预防接种副反应的比例为2.23%,远高于预防接种副反应常规监测的数据;但进行报告的仅有40.51%的接种点;发生的预防接种副反应主要以注射局部的反应为主.结论 预防接种不安全注射的主要问题已由以往共用玻璃注射器或注射器消毒不严格为主转变为一次性注射器使用后的不安全处理及接种人员不规范的接种过程.接种人员在接种前告知和健康检查、接种疫苗后现察时间等知识掌握方面较欠缺. 000年的55%上升了76.36%.焚烧和深埋已是目前一次性及自 型注射器使用后处理的主要方式(89.52%).调查的各接种点在2006年发生预防接种副反应的比例为2.23%,远高于预防接种副反应常规监测的数据;但进行报告的仅有40.51%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村医生结核病防治报酬现状及评价。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山东省1 824名乡村医生为调查对象,使用自制调查问卷进行面对面调查方式。结果2006年至今,平均每名乡村医生领到每例病人报病奖13.50元和督导管理费为27.02元。14.9%的村医生对现行激励政策感到不满意;有19.6%的村医生认为目前报病奖标准较低,有18.8%的乡村医生认为目前督导管理费标准较低。56.7%的乡村医生认为应按工作量支付报酬。结论乡村医生的实际报酬远低于医生预期报酬标准,乡村医生预期报酬与实际报酬以及国家规定报酬差距均较大,乡村医生结核病防治报酬较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重庆市乡村医生的多项指标在国内所处的相对水平。方法:利用文献调研法和比较分析法,将我国中东西部地区与重庆市村医的综合素质相比较。结果:有关乡村医生的研究文章近10年呈逐步递增趋势;重庆市村医与全国相比较年龄呈年轻化、教育水平相对落后,村医资质也处于劣势。结论:应加强重庆市村医队伍建设,提高村医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重庆市乡村医生综合素质的现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全市39个区县的乡村医生综合素质调查统计,利用Stata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录入与描述.结果:村医以男性为主,年龄31~40岁比例最高,工龄5~14年的比例最大,高中文化为主要学历,执业注册乡村医生为主要执业资格.结论:应该加大女性村医的比例,加大乡村医生培训的经费投入,激励并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与执业资格.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我国乡村医疗卫生队伍执业资格管理和待遇保障情况,发现并解决问题,以提高乡村医生工作的积极性和队伍的稳定性。方法:通过文献法、现场问卷访谈法等方法,对上海、重庆和湖北三个县172名乡村医生的执业现况进行了全面调查,运用W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乡村医生执业资格管理存在执业资格准入门槛过高,乡村医生资质和水平相差较大等管理缺陷,乡村医生待遇无法保障。建议:完善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制度,建立和完善乡村医生培训制度,加强监管力度,以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的方式合理解决乡村医生待遇及基本社会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乡村一体化制度下村医的薪酬与待遇现状。方法:使用定性调查,同时结合文献和政策文件,进行典型案例分析。结果: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江苏省的乡村一体化管理模式各有特色。宁夏村医收入来源主要为政府补助和公共卫生经费;江苏省则以业务收入为主。在宁夏,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的各项工作考核后发放政府补贴与公共卫生经费;江苏省村医的收入统一上交给乡镇卫生院管理,经考核后按照统一比例返还。两省村医收入水平在村里属于中等水平,大多数村医仍处于半农半医状态。两省村医都参加了当地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江苏省已解决村医的养老问题,而宁夏仍然没有解决。两省村医都以中老年为主,年轻人流出较多,流入不足,稳定性不高。讨论和建议:尽快明确村医身份,保障村医的合法权益;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方法,提高村医收入;推进村医养老问题的解决,避免人才流失和村医空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