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双颌前突患者拔除4个前磨牙矫治后软组织侧貌的变化。方法:选择13例双颌前突病例,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以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对矫治前后软组织侧貌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①拔牙矫治后,上唇突度,下唇突度减少,颏唇沟深度,颏唇沟倾角,"Z"角增大,统计学分析均有显著性差异。②SNPg及SNSPg'没有明显变化。③正畸治疗后,软组织侧貌由突面型成为较平直的面型。结论:双颌前突患者拔牙矫治,可明显改善面部软组织侧貌。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AngleⅡ^1错[牙合]病例单颌拔牙矫治前后硬软组织的变化及对面部侧貌的影响。方法:对10例AngleⅡ^1错[牙合]病例矫治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AngleⅡ^1错[牙合]病例矫治后组织改变主要表现为上切牙突度,上唇突度,UI-SN角减小,UI-L1角、鼻唇角增大,上唇厚度增加。结论:AngleⅡ^1错[牙合]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矫治,主要是利用拔牙间隙减小上前牙唇倾度来改善面部侧貌,对面部骨骼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AngleⅡ1错牙合病例单颌拔牙矫治前后硬软组织的变化及对面部侧貌的影响。方法:对10例AngleⅡ1错牙合病例矫治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AngleⅡ1错牙合病例矫治后组织改变主要表现为上切牙突度,上唇突度,U1-SN角减小,U1-L1角、鼻唇角增大,上唇厚度增加。结论:AngleⅡ1错牙合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矫治,主要是利用拔牙间隙减小上前牙唇倾度来改善面部侧貌,对面部骨骼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AngleⅡ1错(牙合)病例单颌拔牙矫治前后硬软组织的变化及对面部侧貌的影响.方法对10例AngleⅡ1错(牙合)病例矫治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AngleⅡ1错(牙合)病例矫治后组织改变主要表现为上切牙突度,上唇突度,U1-SN角减小,U1-L1角、鼻唇角增大,上唇厚度增加.结论AngleⅡ1错(牙合)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矫治,主要是利用拔牙间隙减小上前牙唇倾度来改善面部侧貌,对面部骨骼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安氏Ⅱ类错He矫治前后软组织侧貌的X线头影测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对安氏Ⅱ类错He采用不同拔牙矫治设计的患者,其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软组织侧貌进行测量研究,探讨软组织侧貌在矫治前后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择30例采用不同拔牙矫治设计的安氏Ⅱ类错He患者,分为A组:拔除两个上颌第一双尖牙;B组:拔除四个第一双尖牙;对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的结果输入计算机经过SPSS统计软件处理。结果 ①A组鼻唇角、上下唇角、下唇角、上唇角、上唇长度变大,上唇角和上唇突度变小。②B组鼻唇角、上下唇角、下唇基角、下唇角、面角、颏突角、下唇长、面下三分一高变大,上唇角和上唇突度、下唇突度、鼻颏角变小。A、B两组全面高均变大,统计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①安氏Ⅱ类错He拔除四个第一双尖牙的患者,其软硬组织的变化是一致的,其牙型、骨骼型从Ⅱ类变为Ⅰ类,覆盖其上的软组织也发生了一致的改变,使面突度明显减小,下颌后缩得到改善,面部软组织侧貌更趋于协调美观。②拔除两个上颌第一双尖牙的患者,其软硬组织的变化在上颌是一致的,而在下颌却不一致,软组织侧貌突度也减小。  相似文献   

6.
拔牙与不拔牙矫治面部侧貌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拔牙与不拔牙矫治对面部侧貌影响的争论由来已久,而且现在仍然是争论的问题之一。一些正畸医师认为拔牙矫治会使面部过于凹陷,不丰满。本研究的目的就是定量地比较拔除和不拔除双尖牙进行正畸治疗患者的面部侧貌以及软组织的平衡的不同。当我们评价面部及其侧貌是否和谐、漂亮时,主要参考五个标准:1面上部、面中部、面下部比例是否和谐、均等;2上唇部从鼻下到唇红缘应该是一个轻微向前,向内的卷曲,而非直上直下;3下唇的位置应与上唇相平衡,与上唇平齐或位于其稍后方;4有适当的颏突度;5侧貌线的平衡关系;侧貌线是指软组织颏前点与上下唇…  相似文献   

7.
变异型Herbst矫治器矫治下颌后缩的软组织侧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使用变异型Herbst矫治器来矫治下颌后缩型安氏Ⅱ类患者,对矫治前后的数据进行测量分析,评价该矫治装置对面部软组织侧貌的影响程度。方法:选择12例安氏Ⅱ类下颌后缩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变异型Herbst矫治器治疗下颌后缩,根据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上的软组织测量标志点.测量分析治疗前后面部软组织的侧貌改变。结果:经变异型Herbst矫治器治疗后,面凸角、软组织鼻颏角、上唇角、上下唇角、Z角、上唇凸距的变化有统计学差异,上下唇基角、下唇角、颏唇沟厚度的变化统计结果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变异型Herbst矫治器通过前导下颌,促进下颌发育,使面部软组织突度减小.从而有效改善面部软组织侧貌。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青少年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通过口外弓配合固定矫治器治疗后软组织侧貌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正畸科就诊的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20例,其中男8例,女12例;年龄10 ~ 13岁。所有患者均为早期恒牙列,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远中磨牙关系,上牙列轻、中度拥挤,均角的非拔牙病例。应用口外弓配合固定矫治器进行治疗,对患者矫治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侧貌软组织相关指标的头影测量及比较分析,评价矫治前后相关软组织侧貌轮廓的变化。结果 20例患者均通过口外弓配合固定矫治器将骨性Ⅱ类、远中磨牙关系的错牙合畸形矫正为骨性Ⅰ类、中性磨牙关系,患者侧貌改善,获得满意矫治效果。与矫治前比较,矫治后鼻唇角增大、上唇倾角减小、上唇突点到审美平面的距离(UL-EP)减小、上唇突度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表明上唇得到了内收;颏沟倾角增大,说明颏部向前生长;下唇倾角增大,说明下颌向前生长。结论 通过口外弓配合固定矫治器治疗青少年骨性Ⅱ类患者,可明显改善软组织侧貌。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改良Twin-Block功能矫治器矫治Angle Ⅱ1错[牙合]畸形侧貌外形的变化.方法:选择以下颌后缩为主要表现的Angle Ⅱ'错[牙合]畸形病例11例.Ⅰ期治疗采用改良Twin-Block矫治器,Ⅱ期采用标准方丝弓矫治器.应用X线头影测量进行软组织分析,并对治疗前后的测量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矫治结束后,软组织面角增大,颏部软组织增厚,H角、颏唇沟深度减小.下唇突点-H线距离、鼻突度、上唇凹深、鼻下点-H线、上唇基部厚度无显著性变化.结论:改良Twin-Block矫治器有助于改善Angle Ⅱ错[牙合]畸形的软组织面型.  相似文献   

10.
安氏Ⅱ类1分类成年与青少年拔牙治疗的软组织改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安氏Ⅱ类1分类成年与青少年拔牙治疗后其软组织改变的差异。方法:选择经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进行正畸治疗结束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32例(其中成人与青少年各16例),应用X线头影测量技术对其治疗前后软组织发生的变化进行测量研究,并对两年龄组的测量结果加以分析比较。结果:(1)经拔牙治疗青少年患者侧面凸度明显变小,而成年人没有明显改变。(2)青少年患者治疗后由于上唇突软组织增厚,软组织颏前点前移,使正畸治疗后的侧貌轮廓较成人更为满意,而成人由于正畸治疗其上唇及下颌顺时针旋转的改变易致“正畸面容”。结论:临床上预测拔牙治疗后上唇位置,不但要考虑上唇与上切牙后退比例,还应结合上唇软组织厚度的生长发育改变的结果,两组间存在实质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生长发育期安氏Ⅱ类错患者用下颌前伸矫治器-3(MPA-3)矫治后,软组织侧貌的变化。方法选择12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下颌后缩,ANB>5°。使用MPA-36~9个月后(平均7.2个月),测量治疗前后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使用MPA-3后,表示软组织侧面突度的面凸角增加了3.57°,软组织面角增加了1.32°,软组织鼻颏角减小了2.40°,Z角增加了6.53°,下颌凸距增加了1.42mm;体现上下唇关系的上唇角减小了4.67°,上下唇角增加了13.16°,上下唇基角减小了2.61°,下唇基角增加了3.32°,颏厚度增加了2.22mm。结论MPA-3是一种有效的固定式功能性矫治器,可以刺激下颌骨的生长,抑制上颌骨的生长,改善骨性矢状关系的不调,同时还可以协调鼻、唇、颏之间的关系,改善面部软组织侧貌和上下唇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不同拔牙模式矫治的轻度骨性Ⅲ类错牙合成人患者的侧貌变化。方法:选择40例诊断为设计拔除4个前磨牙或第三磨牙矫治的轻度骨性III类错牙合的成人病例,分为两组,每组各20例。用头影测量分析法比较矫治前后的变化以及软硬组织的相关性。结果:拔除前磨牙组变化主要在于内收上下前牙。拔除第三磨牙组在于唇倾上前牙,软组织改变分别是内收下唇和唇倾上唇代偿(P<0.05)。软硬组织的变化具有一定相关性(P<0.05)。结论:不同拔牙模式对轻度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矫治后侧貌的改变是有差别的,但在一定程度上都能改善凹面型和颏部形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凸面型成年女性正畸拔牙矫正后切牙位置和唇组织改变及其相关性.方法 选取39例2017—2021年完成正畸治疗的凸面型年轻女性,采用正畸拔牙矫治.对治疗前后的CBCT进行3D重叠,测量分析软硬组织变化及相关性.结果 正畸治疗后,SNA、U1?SN、上下唇到E线距离及鼻唇角的改变具有统计学意义.上中切牙内收量与治...  相似文献   

14.
Predicting soft tissue profile changes concurrent with orthodontic treatment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Two studies related to soft tissue profile change, are reported in this paper. In the first study, 50 adults with normal occlusion were compared to 50 adults with maxillary protrusion. Cephalometric radiographs were obtained for all subjects in two positions: with lips relaxed and lips closed. The amount of lower lip movement increased in relation to the degree of maxillary protrusion. In both groups, thickness of soft tissue pogonion decreased with upward movement of the lower lip. In the second study, 20 posttreatment patients were examined to determine how soft tissue profile is related to the morphologic alterations of treatment. Ten patients were treated for maxillary protrusion and 10 for bimaxillary protrusion. Upper lip retraction was about 40 percent of the maxillary incisor retraction. Cases with maxillary protrusion showed slightly less soft tissue change than cases with bimaxillary protrusion. Lower lip retraction was about 70 percent of the maxillary incisor retraction. With an understanding of pretreatment lip posture and data related to the soft tissue response to treatment, a framework is presented for predicting a patient's posttreatment facial profile.  相似文献   

15.
朱正  王华  张卫兵 《口腔医学》2019,39(8):689-691
[摘要] 目的 研究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软组织侧貌形态。方法 选取53例(女32例,男21例)成人骨性Ⅲ类患者及53例成人骨性Ⅰ类患者治疗前的CBCT数据,利用Dolphin imaging 11.0软件重建头颅侧位片,采用Holdaway软组织测量方法进行头影测量分析,测量结果按不同性别及不同矢状向骨面型进行比较,用SPSS 20.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成人骨性Ⅲ类患者与骨性Ⅰ类患者相比,骨性Ⅲ类患者的面中1/3凹陷明显(A点突度、Sn-H线)、上唇前突(上唇沟深度、上唇紧张度)、下唇前突(LL-H线)、颏部前突、颏唇沟变浅(软组织面角、H角、颏唇沟深度、颏部厚度)。成人骨性Ⅲ类患者不同性别间的软组织侧貌形态差异主要集中在软组织面角、上唇沟深度及上唇紧张度,其余指标无明显差异,显示出女性患者具有较好的软组织代偿。结论 由于成人骨性Ⅲ类患者上下颌骨间存在明显的矢状向不协调,因此与骨性I类患者相比,其软组织侧貌有着显著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不同错类型患者面部软组织侧貌协调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3种安氏错类型患者面部软组织的协调程度。方法 选择安氏3种错患者的矫治前头 颅定位侧位片各20张,测量硬组织项目1项和软组织项目12项,测量结果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 果 与安氏Ⅰ类错相比,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的上下唇突度增加,但整体面部凸度二者无差异;Ⅲ类错患 者的上唇倾斜度增加,上颌发育不足,下唇形态、软组织面角及Z角与Ⅰ类错无差异。安氏Ⅱ类1分类与安氏Ⅲ 类错患者相比,除上唇倾斜度、鼻唇角、颏沟倾角、下唇-E线无显著差异外,其他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3种错类型患者之间,唇部的位置和形态具有一定差异,但安氏Ⅱ类1分类与安氏Ⅲ类错在整体面部协调方面 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代偿机制;鼻唇角只能反映上唇本身的形态变化,不能直接反映面部侧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三维测量的方法对面部软组织进行测量,研究正常(牙合)面部软组织的立体结果,建立正常(牙合)面部软组织的正常值,为错(牙合)畸形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对144例受试者(蒙古族女性77例,男性70例)拍摄三维立体影像,并在软件上进行20个标志点的确定,23个角度、13个线距的测量,所得数据用SPSS 22.O统计...  相似文献   

18.
Nineteen adult Chinese patients, aged 18 to 28 years, who sought treatment for bimaxillary protrusion were treated with combined maxillary and mandibular anterior subapical osteotomy and the extraction of one premolar in each quadrant. Intraoral cephalograms were taken pretreatment and an average of 19.8 months posttreatment. Significant cephalometric soft tissue changes (P less than .01) included increase at the nasolabial angle, reduction of both the upper and lower lip protrusions, lengthening of the upper lip, and decrease in the interlabial gap. The predictable success and the fact that these improvements in facial profile usually can be achieved in as little as 3 to 9 months make this mode of addressing bimaxillary protrusion a viable alternative to orthodontic treatment of adult patients with bimaxillary protrusion.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采用骨种植钉前牵引对骨性Ⅲ类错患者软、硬组织侧貌的改变。方法选取18例需行前牵引矫治的生长发育期骨性Ⅲ类错患者,采用双侧上颌颧牙槽嵴植入骨种植钉配合面框式前牵引,平均治疗时间为9个月,力值为(3.5±0.1)N。治疗前后头影测量采用Legan&Burstone软组织分析法以及相关硬组织测量,分析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软、硬组织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Ⅲ类错均得到改善,鼻底趋于丰满,颏部顺时针旋转,侧貌由凹面型变为直面型,下唇突度减小,软组织上下面高比、鼻唇角、上唇突度及颏唇沟深度无明显变化。上前牙无明显变化,下前牙舌倾,上颌骨向前生长,A点前移,SNA、ANB增大;SNB减小,下颌骨顺时针旋转。结论骨种植钉前牵引可促进上颌生长,使面中份丰满,且对上颌前牙轴倾度无影响,从而纠正骨性Ⅲ类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