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男性不育患者精浆尿酸的检测及临床意义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检测男性不育患者精浆尿酸的含量 ,并探讨其与不育的关系。 方法 :2 0 0 3年 2~ 8月就诊的男性不育患者 1 6 3例 ,分为 4组 :梗阻性无精子症组 ,1 5例 ;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组 ,36例 ;少精子症组 ,4 3例 ;弱精子症组 ,6 9例。 2 0例正常生育男性为正常对照组。上述各组均作精液参数分析及精浆尿酸含量的测定。 结果 :正常对照组精浆尿酸含量为 (396 .9± 5 3.1 ) μmol/L ,显著高于梗阻性无精子症组 [(79.5± 1 8.1 ) μmol/L]、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组[(2 4 5 .8± 76 .5 ) μmol/L]、少精子症组 [(2 6 2 .2± 79.2 ) μmol/L]和弱精子症组 [(2 5 1 .4± 75 .4 ) μmol/L](P均 <0 .0 1 )。其中 ,梗阻性无精子症组精浆尿酸含量又显著低于其他各不育症组 (P均 <0 .0 1 ) ,其余各不育症组间精浆尿酸含量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结论 :精浆中尿酸作为生殖系统中的一种重要抗氧化物 ,可能在男性生殖中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 (ischemicpreconditioning ,IP)对大鼠移植肝脏保存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理。方法采用SD大鼠原位肝移植动物模型 ,12 8只大鼠随机分成A(对照组 )、B(IP组 )、C(腺苷 ,Ado组 )、D(NO合成抑制剂 ,NAME组 )组 ,每组 32只。其中各组的半数用于观察存活率 ,另一半用于移植肝脏再灌注 2h后取血及肝脏检测。结果IP组和Ado组的 1周存活率、血清NO水平及肝组织腺苷含量分别为 88% (7/ 8)和 88% (7/ 8) ,(33 0± 6 1) μmol/l和 (2 9 1± 6 5 ) μmol/l,(7 2± 1 8) μmol/g和 (5 7± 1 3) μmol/g ,均高于对照组的 38% (3/ 8) ,(15 4± 3 0 )mol/L和 (3 6 9±0 5 4 ) μmol/g (P <0 0 5 ) ,血清ALT及TNF含量分别为 (2 87± 82 )IU/L和 (35 7± 93)IU/L ,(1 15± 0 2 3)ng/ml和 (1 14± 0 2 7)ng/ml,均低于对照组的 (5 88± 5 8)IU/L及 (1 5 9± 0 35 )ng/ml(P <0 0 5 ) ,组织的病理学改变也轻于对照组 ;NAME组的 1周存活率、血清NO及ALT含量等分别为 2 5 % (2 / 8)、(13 74± 3 11) μmol/l及 (6 34± 6 5 )IU/L ,与对照组相近 (P >0 0 5 ) ,而肝组织腺苷含量为 (5 5 6± 1 19)μmol/g ,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结论IP对大鼠移植肝脏的保存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  相似文献   

3.
梗阻性黄疸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及死亡原因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梗阻性黄疸围手术期处理和死亡原因。方法 对 1991年 12月~ 2 0 0 0年 12月间的 12 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将 1995年以前的 5 8例患者作为 A组 ,1995年之后的 6 2例做为 B组进行比较研究。并对围手术期处理和死亡原因的探讨进行总结。结果  (1)梗阻性黄疸患者的内毒素血症 ,高胆红素血症及肝功、肾功受损和术后死亡有密切关系。(2 ) B组并发症和术后死亡率分别为 4 0 .3% (2 5 /6 2 ) ;6 5 % (4/6 2 ) ,较 A组并发症 81% (47/5 8)和术后死亡率 2 0 .7% (12 /5 8)有显著降低 (P<0 .0 0 1)。(3)血清胆红素 >342 μmol/L 患者的病死率 (45 .8% )明显高于血清胆红素≤ 342 μm ol/l(8.6 % )患者 (P<0 .0 0 5 )。恶性病例的病死率 (38.1% )也显著高于良性病例 (4.8% ) (P<0 .0 0 5 )。结论 加强围手术期处理 ,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可减少梗阻性黄疸患者的手术、术后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合并肝硬化患者肝癌切除时联合脾切除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我科收治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分成 2组 ,即切脾组 (11例 )和保脾组 (15例 ) ,比较 2组患者手术前后肝功能与血象改变。结果切脾组术后 14d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分别为 (8 9± 1 6 )× 10 9/L、(310±32 )× 10 9/L ,明显高于保脾组 (3 7± 1 4 )× 10 9/L和 (10 4± 4 1)× 10 9/L(P <0 0 1)。术后第 7天切脾组血清总胆红素为 (2 4± 7) μmol/L ,低于不切脾组 (37± 13) μmol/L ,P <0 0 5。 2组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肝细胞癌合并肝硬化患者肝癌切除时联合脾切除提高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 ,减轻术后肝脏胆红素代谢负担 ,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未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5.
胆肠搭桥内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总结胆肠搭桥内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 ,分析、总结 1 991~ 1 999年间应用胆肠搭桥内引流术治疗晚期无法切除的恶性肿瘤所致肝外胆道阻塞性黄疸 3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 :血清总胆红素在术后 3d内以每日 (58.70± 46 .33 ) μmol/L的速度下降 ,术后 7~ 1 0d内以每日 (2 2 .3 6±1 1 .32 ) μmol/L的速度下降 ,ALP及GGT迅速下降。多在术后 2~ 4周黄疸消退 ,食欲及全身情况明显改善 ,无并发症发生 ,随访 30例平均生存 1 0个月。提示 :胆肠搭桥内引流术能迅速有效地解除胆道梗阻性黄疸 ,对晚期恶性肿瘤所致肝外胆道阻塞系一有效可行的姑息性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他克莫司 (FK5 0 6 )替换环孢素A(CsA)并联合应用霉酚酸酯 (MMF)及泼尼松 (Pred)防治肾移植术后肝功能异常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肾移植术后 8例肝功能异常患者 (男性 5例 ,女性 3例 ,平均 38.2 3岁 ) ,用FK5 0 6替换CsA治疗 ,停用CsA 2 4h后 ,开始给予FK5 0 6。FK5 0 6初始剂量根据患者体重、肝功能损害程度及术后时间确定 ,服药 1周后 ,根据全血FK5 0 6谷值浓度调整剂量 ,使其谷值浓度维持于 5~ 15 μg/L。结果 用FK5 0 6替换CsA ,1个月后患者血中直接胆红素从替换前的 (2 2 .6 6± 17.19) μmol/L下降至 (7.0 5± 2 .32 ) μmol/L ,P <0 .0 5 ;间接胆红素从替换前的 (4 2 .15± 34.15 ) μmol/L下降至 (14.5 4± 2 .5 9) μmol/L ,P <0 .0 5 ;血清丙氨酸转氨酶从替换前的 (83 .0 0± 93 .14)IU/L下降至 1个月后的 (2 9.5 0± 15 .41)IU/L ,P >0 .0 5 ;血清肌酐从 (177.91±86 .41) μmol/L下降至 (135 .92± 34.0 5 ) μmol/L ,P >0 .0 5。 3例腹水的患者均于药物替换 1个月后完全消失。仅有 1例患者出现便秘、食欲下降伴上肢颤抖。结论 用FK5 0 6替换CsA并联合应用MMF及Pred对防治肾移植术后肝功能异常是安全和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思密达联合茵栀黄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新明 《护理学杂志》2001,16(4):213-214
为了探讨思密达联合茵栀黄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的疗效 ,将 6 0例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30例 ,分别用思密达联合茵栀黄及单用茵栀黄治疗 30 d,观察两组血清总胆红素和丙氨酸转氨酶(AL T)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从 (10 2 .40± 5 6 .10 ) μm ol/ L 降为 (5 0 .0 0± 40 .2 0 ) μm ol/ L(P<0 .0 1) ,AL T从 (12 0 .40± 110 .0 0 ) IU/ L 降为 (4 0 .10± 42 .0 0 ) IU/ L(P<0 .0 1) ;对照组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从(110 .10± 5 8.2 0 ) μm ol/ L 降为 (70 .2 2± 5 6 .12 ) μm ol/ L(P<0 .0 5 ) ,AL T从 (130 .2 8± 40 .6 2 ) IU/ L 降为 (6 6 .0 8±46 .0 0 ) IU/ L(P<0 .0 5 )。提示思密达联合茵栀黄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效果明显优于单一使用茵栀黄。  相似文献   

8.
胎毒清脐敷防治新生儿黄疸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竹珍  叶君儿 《护理学杂志》2003,18(10):795-796
将剖宫产娩出的 12 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 6 0例断脐后脐部用胎毒清脐敷包扎 ,对照组 6 0例断脐后予暴露脐部 ,观察两组新生儿黄疸的发生、发展情况。结果两组新生儿胆红素浓度 >2 0 5 μmol/L例数分别为 6例和 2 2例 ,黄疸消退至正常时间分别为 (1.5± 0 .5 1)d、(2 .4± 0 .81)d ,两组比较 ,均P <0 .0 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提示胎毒清脐敷能有效降低新生儿黄疸发生率及加快黄疸消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梗阻性黄疸患者血浆内毒素与生长激素 /生长激素结合蛋白的变化及其相关性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60例男性梗阻性黄疸 (阻黄组 )患者术前 1d、术后 1、7d的血浆生长激素、生长激素结合蛋白、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Ⅰ、内毒素、肝功能及前白蛋白水平进行检测 ,并与同期住院的 40例男性单纯性胆囊结石患者 (对照组 )进行比较。结果 阻黄组生长激素、生长激素结合蛋白、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Ⅰ [(7.4± 3 .6) μg/L、(9.1± 2 .3 )B/T× 10 0、(4 9.8± 6.6)mg/L]较对照组 [(13 .9± 5 .7) μg/L、(13 .3± 1.6)B/T× 10 0、(61.4± 6.5 )mg/L]显著降低 (P <0 .0 1) ,并与黄疸程度、内毒素水平、前白蛋白相关 (P <0 .0 1)。结论 梗阻性黄疸患者生长激素 /生长激素结合蛋白轴存在明显下调 ,其原因可能与营养障碍、内毒素血症引起的生长激素受体表达受抑有关 ,并可进一步加重营养障碍和内毒素血症 ,是介导梗阻性黄疸病理生理改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黄芪对兔周围神经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对家兔周围神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40只家兔建立周围神经再灌注模型 ,随机分成 5组 :对照组、缺血组、再灌注组、黄芪治疗Ⅰ组、黄芪治疗Ⅱ组 ,动态观察坐骨神经相应各项指标变化。结果 随制成血再灌注时间延长 ,缺血组、再灌注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分别减慢为 ( 4 .10 2± 0 .992 )m/s、( 5 .898± 8.891)m /s ,动作电位波幅分别降低为( 4 .2 71± 1.0 71)mV、( 2 .2 5 2± 1.5 2 7)mV ,潜伏期延长为 ( 1.92 1± 0 .2 0 4)ms、( 2 .3 93± 0 .2 3 1)ms ;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降低分别为 ( 18.93± 9.88) μU/L、( 2 8.13± 9.72 ) μU /L、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 (MDA)含量增加 ( 1.2 9± 0 .2 1) μmol/L、( 4 .2 9± 0 .14 ) μmol/L(P <0 .0 5 ) ,病理改变加重。黄芪Ⅰ组相对缺血组、黄芪Ⅱ组相对再灌注组神经传导速度增快 ( 3 .182± 0 .83 9)ms、( 3 .2 71± 1.0 13 )ms ,动作电位波幅增高 ( 1.867± 0 .5 12 )mV、( 2 .467± 0 .2 19)mV ,潜伏期缩短( 1.3 17± 0 .3 2 4)ms、( 2 .3 87± 0 .175 )ms ;组织SOD活性增加 ( 10 .64± 0 .79) μU/L、( 13 .94± 0 .83 )μU/L ,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降低 ( 1.69± 0 .0 1)mol/L、( 1.0 6± 0 .2 0 )mol/L ( P <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失血性低血容量休克病人血浆一氧化氮 (NO)浓度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2 0 0 1年 7月至2 0 0 2年 1月 ,应用比色法测定 2 9例失血性低血容量休克病人血浆NO浓度 ,与 2 0例择期手术病人进行对照 ,观察NO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的关系。结果 休克组血浆NO浓度 ( 74 2± 46 9) μmol/L ,较对照组( 5 0 5± 2 3 3 ) μmol/L明显升高 (P <0 0 5 )。休克组发生MODS病人血浆NO浓度 ( 90 4± 5 3 5 ) μmol/L ,较未发生MODS者血浆NO浓度 ( 5 4 2± 2 7 9) μmol/L明显升高 (P <0 0 5 )。 结论 失血性低血容量休克NO产生过多可能参与MOD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肝脏低温保存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 (IPC)对大鼠肝脏低温保存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制备大鼠肝脏离体非循环灌注模型 ,对供肝分别作不同时间的IPC (IPC1组缺血 5min、IPC2 组缺血 10min、IPC3 组缺血 15min) ,而后比较各组供肝的损伤程度。结果 流出液中AST和ALT的水平 ,IPC1组分别为 (4 0 .1± 6.3 )U/L和 (17.1± 0 .5 )U /L ,IPC2 组分别为 (5 3 .6± 3 .7)U/L和 (19.7± 0 .5 )U /L ,均显著低于未预处理 (NPC)组的 (64 .5± 8.2 )U/L和 (2 3 .8± 3 .9)U /L (P<0 .0 5 ) ;IPC1组又显著低于IPC2 组和IPC3 组的 (63 .8± 7.2 )U/L和 (2 2 .8± 2 .5 )U /L (P<0 .0 5 )。LDH水平 ,NPC组、IPC1组、IPC2 组和IPC3 组分别为 (10 4.3± 2 0 .6)U/L、(84.1± 19.7)U /L、(90 .5± 2 1.1)U/L和 (10 3 .1± 18.5 )U /L ,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 ,但均高于正常组〔(71.5± 18.9)U /L〕 (P<0 .0 5 )。胆汁分泌量及肝组织ATP含量 ,IPC1组分别为 (5 3 .5± 10 .2 ) μl和 (6.15± 0 .65 ) μmol/g ,IPC2 组分别为 (4 1.5± 8.1) μl和 (4 .77± 0 .2 1) μmol/g ,均显著高于NPC组的 (2 2 .8± 9.7) μl和 (2 .62± 0 .3 4) μmol/g (P<0 .0 5 ) ;IPC1组又显著高于IPC2 组和IPC3 组的 (2 7.5± 2 .8) μl和 (2 .61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预处理对大鼠肝脏低温保存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大鼠肝脏离体非循环灌注模型 (IPRL) ,对供肝分别作缺血预处理 (IPC)和阿霉素预处理 (DPC) ,比较各组供肝低温保存损伤的程度。结果流出液中AST和ALT的酶学水平 ,IPC组 (40 1± 6 3、17 1± 0 5 )U L和DPC组 (43 6± 3 7、19 4± 0 8)U L显著低于未预处理 (NPC)组 (6 4 5± 8 2、2 3 8± 3 9)U L(P <0 0 5 ) ;胆汁分泌量及肝组织ATP含量 ,IPC组 (5 3 5± 10 2 ) μl、(6 2± 0 6 ) μmol g和DPC组 (5 0 5± 8 1) μl、(6 0±0 6 ) μmol g显著高于NPC组 (2 2 8± 9 7) μl、(2 6± 0 3) μmol g(P <0 0 5 ) ;肝组织丙二醛 (MDA)的含量 ,IPC组 (4 36± 0 2 6 )nmol g和DPC组 (4 5 1± 0 13)nmol g显著低于NPC组 (6 75± 0 17)nmol g(P<0 0 5 ) ;光镜及电镜结果显示 ,IPC组和DPC组肝细胞损伤的程度显著轻于NPC组 ;而IPC组与DPC组相比较 ,上述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预处理对供肝低温保存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药物预处理可以模拟IPC的效果。药物预处理为临床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衰竭105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于 1994年~ 2 0 0 2年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肾衰竭 (CRF) 10 5例 ,并进行了对比分析 ,现介绍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 共 197例CRF均是住院患者 ,均符合CRF诊断标准[1] 。治疗组 10 5例 ,男 6 4例 ,女 4 1例 ;年龄15岁~ 72岁 ,平均 4 3.1岁 ;原发病 :慢性肾小球肾炎 73例 ,慢性肾盂肾炎 8例 ,肾病综合征Ⅱ型 10例 ,慢性梗阻性肾衰竭 3例 ,高血压肾病 5例 ,其他 6例 ;肾衰竭程度 :Scr(4 6 2± 10 3.0 4 ) μmol/L ,BUN (2 4 .32± 5 .86 )mmol/L ,Hb(77.5 6± 2 1.2 4 ) g/L。对照组 92例 ,男 5 6例 ,女 36例 ;年龄 …  相似文献   

15.
茵陈蒿汤用于梗阻性黄疸术后减黄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梗阻性黄疸常由胆总管结石、肿瘤或壶腹周围占位性病变引起。肝脏淤胆可致肝功能损害 ,使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升高 ,并延缓病人的康复。 1995年 6月~ 2 0 0 0年 6月 ,我们对 37例梗阻性黄疸病例在手术后配合应用茵陈蒿汤治疗以促进减黄 ,并与2 3例行常规外科手术后处理的病例做对照观察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梗阻性黄疸手术患者 60例 ,按就诊单、双日分为两组 ,治疗组 37例 ,男 16例 ,女 2 1例 ,年龄 39~ 71岁 ,平均 (5 6 8± 10 8)岁 ,就诊时平均梗黄时间 (14 2± 7 8)d ,术前平均血清总胆红素水平 (5 8 8± 34 1) …  相似文献   

16.
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对人体的影响   总被引:47,自引:2,他引:45  
目的 探讨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对患者末稍血像、肝功能、肾功能、T细胞亚群和NK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 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且不能手术根治的 2 5例患者 ,超声引导下或术中植入1 2 5I粒子。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 3个月内多个时间点末梢血像、肝功能、肾功能及T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的变化。 结果 治疗前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为 (6 3±2 2 )× 10 9 L、(12 2 7± 17 3)g L、(2 19 9± 117 5 )× 10 9 L ,治疗后 1月及 3月分别为 (6 4± 1 8)× 10 9、(114 5± 30 9)g L、(191 5±5 9 6 )× 10 9 L和 (6 1± 1 2 )× 10 9、(116 3± 16 0 )g L、(191 7± 10 8 2 )× 10 9 L ,无显著性差异 (F分别为 1 893、0 6 16、0 5 96 ,P分别为 0 0 72、0 779和 0 76 2 )。ALT、AST、BUN、Cr、CK及CK -MB检测在各时间点亦无显著差异 (F值分别为 1 86 1、0 5 5 1、1 74 0、1 934,0 4 12 ,0 0 5 2 ,P值分别为 0 118、0 737、0 14 2、0 10 5、0 837、0 998)。胰腺癌患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在治疗后 1月有明显下降。粒子治疗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 (CD3、CD4 和CD8)及NK细胞活性没有明显影响 (F值分别分 0 2 87、0 5 2 0、0 4 97、1 10 1,P值分别为 0 75 2、0 5 98、0 6 12、0 342  相似文献   

17.
对 63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胆肠内引流术后的肝功能指标、生存期进行总结评价。结果示术后血清胆红素、ALP和GGT分别从术前的 (3 58± 96) μmol/L ,(2 94± 63)U /L和 (1 1 9± 73 )U /L降至术后第 4周末的 (2 4± 7) μmol/L ,(1 76± 1 8)U /L和 (72± 2 1 )U /L ,平均生存期 (1 0 .8± 4 .5)个月。提示多数不能进行治愈性切除术的恶性梗黄患者采用姑息性胆肠内引流术可提高生存质量 ,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NO对岛状肌皮瓣I/R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用白色小家猪 15只 ,随机分为I/R组、I/R +NO供体L -arg组及对照组。制作猪腹直肌岛状肌皮瓣I/R模型 ,于再灌注前后给予L -arg ,检测I/R不同时相皮瓣静脉血中NO的间接含量、皮瓣NTR渗出 ,计算再灌注完毕后肌肉存活比例。结果 ①I/R +L -arg组再灌注 0 .5小时、1小时NO间接含量 ( 75 .0 7± 12 .5 4 ) μmol/L、( 86.86± 2 0 .15 ) μmol/L ,明显高于I/R组 ( 4 6.75± 11.77) μmol/L、( 4 0 .3 8± 10 .78) μmol/L(P <0 .0 1)。②再灌注 1小时、4小时I/R +L -arg组皮瓣NTR计数 ( 66.5 0± 17.3 3~ 15 3 .80± 3 8.5 3 ) / 2 0个高倍视野明显低于I/R组 ( 171.5 0± 4 4 .5 0 ,3 16.80± 5 2 .85 ) / 2 0个高倍视野 (P <0 .0 1)。③再灌注完毕后 ,I/R +L -arg组皮瓣肌肉的存活比例 ( 83 .70± 15 .60 ) %明显高于I/R组 ( 2 4 .0 7± 12 .3 5 ) % (P <0 .0 1)。结论 于缺血后再灌注前及再灌注早期给予L -arg ,适当增加内源性NO的产生 ,能有效减轻肌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9.
左旋精氨酸对大鼠心脏移植物血管病变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左旋精氨酸对大鼠心脏移植物血管病变的抑制作用及其机理。方法 采用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对照组 :移植后不用左旋精氨酸 ;实验组 :移植后按 80 0mg·kg-1·d-1将左旋精氨酸加入饮水中。于移植后 2个月和 3个月检测各组的心脏移植物 ,血管病变评分和血浆一氧化氮含量。结果 移植后 2个月 ,实验组的移植物存活率为 90 .5 %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6 1.5 % (P <0 .0 5 )。移植后 2个月和 3个月 ,实验组血浆一氧化氮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分别为 ( 10 5 .37± 10 .6 6 ) μmol/Lvs( 6 8.5 4± 6 .83) μmol/L(P <0 .0 5 ) ,和 ( 10 4.5 3± 12 .31) μmol/Lvs ( 6 6 .32± 10 .5 4) μmol/L(P <0 .0 5 ) ;而对照组心脏移植物血管病变评分显著高于实验组 ,分别为 2 .4± 0 .7vs 1.1± 0 .6 (P <0 .0 5 ) ,和 3.0±0 .8vs 1.6± 0 .9(P <0 .0 5 )。实验组心脏移植物的冠状动脉内膜病变轻微 ,内皮和内弹力层基本保持完整 ,平滑肌细胞增殖不明显。结论 补充左旋精氨酸可改善心脏移植物血管病变 ,其机理与一氧化氮合成增加有关。一氧化氮具有保持内皮功能 ,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回顾性分析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介入治疗方法及近期疗效。方法62例患者,其中肝癌7例,胆囊癌10例,胆管癌15例,胰腺癌17例,肝门部转移癌13例。43例行内外引流,19例放置了胆道支架。结果 黄疸消退明显55例,不明显7例。内外引流者血清总胆红素由(450.12±113.51)μmol/L降至(240.25±107.81)L(1周)-(90.91±101.72)μmol/L(2周)。胆道内支架置入者由(410.53±98.13)μmol/L降至(270.23±115.64)μmol/L(1周)-(105.43±97.85)μmol/L(2周)。内外引流与内支架置入疗效无明显差别,早期并发症29例,死亡7例。结论 介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方法简单、安全、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