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观察抗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联合环孢素A(CsA)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临床不良反应,并进一步探讨临床不良反应的预防对策。方法:对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三年间在本院采用ATG联合CsA治疗SAA的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6例SAA患者均完成联合免疫抑制治疗,其中14例SAA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了过敏反应及血清病等不良反应,并有2例出现远期并发症,即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结论:虽然ATG联合CsA治疗过程中出现了过敏反应及血清病等临床不良反应,但如果及时使用激素、抗过敏以及积极治疗的方法,可有效控制这些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就目前医学水平而言,采用ATG联合CsA治疗sAA患者仍是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
马素亭  孙立荣 《齐鲁医学杂志》2012,27(3):271-272,274
目的探讨联合免疫抑制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并发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LS)儿童的临床特征、发病机制及诊治方法。方法总结2011年我科行联合免疫抑制治疗SAA并发CLS病儿2例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过程,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2例病儿分别于连续5d应用抗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结束后38d和1d发生CLS,临床特征有体质量增加、腹围增加、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腹水、非感染性腹泻、低清蛋白血症,单纯输注清蛋白无效,以及无明显低血容量性低血压。经糖皮质激素+羟乙基淀粉+呋塞米+清蛋白治疗后,症状及体征均逐渐消失。结论 CLS是联合免疫抑制治疗SAA过程中的一种罕见并发症,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治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ATG+CsA为主的免疫抑制剂综合疗法和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HDMP)为主的免疫抑制剂治疗对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疗效及相应免疫功能影响。方法将43例SAA患儿分为两组,其中23例接受ATG为主的免疫抑制综合疗法(Ⅰ组),20例接受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为主的免疫抑制治疗(Ⅱ组)。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患儿治疗后外周血CD3+、CD4+、CD8+等T细胞亚群计数,同时行外周血象及骨髓象检查。结果Ⅰ组23例SAA患儿均缓解,有效率达100%;Ⅱ组20例患儿,有效率55.00%,Ⅰ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Ⅱ组(X2=4.40,P=0.029)。治疗后Ⅰ组血像各主要指标比Ⅱ组的相应指标有明显升高(t=2.31,2.06,2.77,P均〈0.05)。治疗后Ⅰ组患儿CD3+、CD4+、CD8+与Ⅱ组相比呈显著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2,5.79,5.41,P均〈0.01)。结论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仍是SAA患儿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ATG+CsA治疗效果优于HDMP+CsA。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联合免疫抑制治疗(IST)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并发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LS)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采用抗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环孢素(CsA)和大剂量丙种球蛋白(HDIVIG)方法 治疗.结果 2例患者发生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对患儿做好密切观察及积极科学的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结论 CLS是一组突发的、可逆性毛细血管高渗透性,血浆外渗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IST治疗SAA过程中可发生CLS,及时正确的护理干预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  归纳抗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免疫抑制治疗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AA)不良反应防治对策,评价不良反应与疗效的关系,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ATG联合环孢菌素A(CsA)联合免疫抑制疗法(CIS)治疗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共61例,其中使用美国(Genzyme公司)R-ATG 31例,使用德国(Fresenius公司)R-ATG 30例。采取不良反应综合防治措施,比较两种ATG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不良反应与疗效关系,分析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结果  Fresenius-ATG相关类过敏反应、血清病、感染和需加输血小板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0.00%(12例)、43.30%(13例)、16.70%(5例)和23.33%(7例);Genzyme-ATG相关类过敏反应、血清病、感染和需加输血小板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5.48%(11例)、35.48%(11例)、9.70%(3例)和29.03%(9例),两种制剂ATG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否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发生率在不同年龄,性别和疾病分型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综合防治,所有不良反应均得以及时控制,无治疗相关死亡。结论  ATG联合CsA治疗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安全有效,综合防治措施可有效防治不良反应。Fresenius-ATG和Genzyme-ATG治疗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不良反应的发生并不影响ATG治疗效果;不同年龄、性别及疾病严重程度与不良反应发生无直接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联合使用抗胸腺球蛋白(ATG)及环孢素A(CSA)治疗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应用ATG联合CSA治疗9例儿童SAA。ATG4—5mg/(kg·d)静脉滴注,CSA起始量为3-5mg!(kg·d),辅以成分血输注、造血生长因子等支持治疗。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象及骨髓象的变化,以流式细胞仪测定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情况。结果随访9例中基本治愈3例,缓解3例,明显进步2例,死亡1例,总有效率为88.89%。治疗后3个月外周血CD4+细胞比例升高,CD8+细胞比例降低,CD4+/CD8+比值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联合使用ATG、CSA作为初诊儿童SAA的首次治疗方案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报道首例肝炎相关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HAAA)强化免疫抑制治疗(IST)后发生淋巴瘤及肺癌病例,结合文献复习,增强对HAAA病因、诊断及治疗的了解,并提高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IST治疗后并发多重恶性肿瘤的认识。方法针对该例患者进行了病例分析及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者在发生暴发性黄疸后出现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以环孢菌素+抗人T淋巴细胞球蛋白(ATG)强化免疫抑制及抗肝炎病毒治疗后4个月发生弥漫大B细胞型淋巴瘤,虽经美罗华+COP方案化疗,迅速进展为骨髓浸润,并出现肺低分化腺癌。最终在患病10个月后因血象极其低下无法行化疗及无法控制的重症感染而死亡。结论对HAAA患者除治疗SAA外,还应积极抗肝炎病毒治疗;SAA患者经IST后除可并发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外,还可能并发其他恶性疾病,是SAA免疫抑制治疗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应引起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8.
目的:进一步提高小儿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诊断率,探讨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07年8月SAA 23例临床特点。结果:23例患儿中有EB病毒、巨细胞病毒、肝炎病毒感染等病毒感染依据9例(39.13%)。19例作骨髓活检,诊断符合率100%;23例作骨髓涂片检查,诊断符合率82.61%。环孢菌素(cyclosporine ACsA)联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ntithymocyte globulin,ATG)治疗组有效率(80%)明显高于包括CsA、大剂量丙种球蛋白(high dose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HDIVIG)及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high dose methylprednisolone,HDMP)的免疫抑制治疗组(50%)。结论:病毒感染可能与小儿SAA发病密切相关。骨髓涂片与活检同步进行,可提高小儿再障的诊断率。CsA联用ATG治疗小儿SAA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可承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使用国产猪抗人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p-ALG)联合环孢菌素A(CsA)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疗效及观察不良反应。方法应用p-ALG(30mg/kg/d,静脉滴注)联合CsA(起始量为5mg/kg/d)治疗SAA 8例,辅以促造血、成分血输注、造血生长因子等支持治疗。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象及骨髓象变化,以流式细胞仪测定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情况,观察不良反应及其处理效果。结果随访8例中,基本治愈2例,缓解3例,明显进步1例,早期死亡2例,总有效率75%。治疗显效时患者的外周血CD3+CD4+(Th)细胞比例升高,CD3+CD8+(Ts)细胞比例降低,Th/Ts比值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使用国产p-ALG联合CsA作为初诊SAA的首次治疗方案效果良好,治疗费用较马或兔抗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联合CsA方案更经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对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疗效。方法8例接受allo—PBSCT治疗的SAA 患儿均为血缘供体移植,男6例,女2例,7~14岁,中位年龄为11岁。4例患儿为急性SAA I型,其中2例移植前合并重型感染且未能完全控制;另4例患儿为SAA Ⅱ型,患儿移植前大多经包括环孢菌素A(CSA)在内的多种治疗无效。诊断至移植的时间为1~45个月,中位时间为13个月。预处理方案由低剂量环磷酰胺(CTX)和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或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组成,采用CsA+短程甲氨蝶呤(MTX)方案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以DNA短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分析(STR PCR)检测学植入依据。结果患者移植后均获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和血小板计数≥20×109/L的中位时间分别为移植后+12.75d(+10~+15d)和+19.88d(+15~+32d)。8例患儿均为完全供体型植入,其中1例移植后10个月出现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计数逐渐下降,STR PCR显示移植排斥,经ATG、CsA 等药物治疗逐渐恢复自身造血。1例患儿出现Ⅱ度急性GVHD,1例出现局限性慢性GVHD。随访15~50个月,中位数为29个月,8例SAA患儿均存活。结论采用以免疫抑制为主的ATG/ALG+CTX预处理方案进行allo—PBSCT能够有效治疗儿童SAA,移植相关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