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以诱变菌株Saccharopolyspora spinosa AEG3-1为试验株,研究山茶油对该菌株发酵生产多杀菌素的影响。方法 首先单因素实验筛选到最佳植物油脂,再利用响应面实验设计对发酵培养基中最佳植物油脂、葡萄糖、糊精、棉籽蛋白4种成分进行优化,最后在5L罐进行验证。结果 最佳植物油脂是山茶油,在0h添加15.0g/L效果最好。在此基础上,获得优化发酵培养基(g/L):山茶油15.1、葡萄糖51.6、糊精19.73、棉籽蛋白21.8,其产量达318.25mg/L,提高了55.61%。在5L罐中,利用优化培养基,分批和补料发酵产量分别达到361.97和512.36mg/L。结论 通过添加山茶油,诱变株的多杀菌素产量显著提高,说明该生产工艺确实可行,可为多杀菌素大规模生产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利用诱变结合抗性筛选方法选育多杀菌素高产菌株,并通过发酵培养基优化进一步提高多杀菌素产量。方法 分别确定链霉素、安普霉素和鼠李糖3种抗性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然后以S.s1-4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UV)结合链霉素、安普霉素、鼠李糖抗性因子诱变选育,在此基础上利用亚硝基胍(NTG)结合上述抗性因子诱变选育,并利用响应面实验设计对发酵培养基中葡萄糖、糊精、棉籽蛋白3种成分进行优化。结果 出发菌株经过紫外照射30s,涂布于抗性平板上,筛选得到S.s2-21,S.s2-21再用NTG处理30min,涂布于抗性平板上,最终获得1株遗传性状稳定的菌株S.s3-37,产量为78.26mg/L,提高了45.71%;发酵培养基优化后,其产量达83.00mg/L。结论 利用紫外和NTG结合抗性复合诱变选育获得多杀菌素高产菌株是有效的,通过发酵培养基优化,其产量较出发菌株提高了54.55%,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以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LSBS-1247为出发菌株,经NTG和紫外诱变处理,获得一株高产突变菌LL111(ade^-,his^-,thi^-,8-AG1,Gua^-)摇瓶发酵产量为28mg/ml,发酵条件优化后可达29.6mg/ml。5L发酵罐产量最高为24.7g/L。菌株性状稳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 筛选PF1022A高产菌株,并优化发酵条件,以提高发酵水平。方法 以PF1022A产生菌座坚壳菌(Rosellinia sp.)HS-NF-1412Z(3050 mg/L)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诱变育种,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结合Box-behnken(BB)响应面法优化发酵条件。结果 获得一株产PF1022A的高产稳定菌株HS-NF5-86-5-88,发酵水平较出发菌株提高了19%。采用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麦芽糊精163.0 g/L,酵母抽提物19.7 g/L,棉籽饼粉25.0 g/L,豆油5.0 g/L时,硫酸镁2.0 g/L,氯化钠2.0 g/L,碳酸钙2.0 g/L,菌株摇瓶发酵产量5978 mg/L。结论 通过菌种诱变选育与配方优化,PF1022A的摇瓶产量较出发菌株提高了96%,具有工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以林可霉素A(Lin A)产量提高以及林可霉素B组分(Lin B)含量降低为目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对林可链霉菌18-8菌株的含硫前体物质(硫酸钠、甲硫氨酸、半胱氨酸)与戊糖磷酸途径(HMP)的关键前体(葡萄糖酸钙、葡萄糖酸钠)以及相关醇类、离子(肌醇、氯化钴)等物质进行组合优化。首先对7个因素进行Plackett-Burman实验,筛选得到3个显著性因子:葡萄糖酸钙、肌醇和氯化钴。再通过Box-Behnken设计3因素3水平实验,利用Design-Expert 8.5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得到最佳优化条件为:氯化钴7.97mg/L、葡萄糖酸钙6.0g/L、肌醇0.42g/L。摇瓶验证Lin A液相效价为5210mg/L,比优化前提高21%,Lin B含量为4.3%,比出发菌株的Lin B含量(6.0%)降低39.5%;在15L发酵罐中进行发酵实验,Lin A液相效价可达8980mg/L,比对照(6630mg/L)提高35%,Lin B含量在90h达到最低含量2.4%,相比对照Lin B含量(4.8%)降低50%,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以刺糖多孢菌CB11为试验菌株,以发酵培养基菌体浓度和多杀菌素产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对多杀菌素发酵的种子培养基的碳氮源成分进行优化,在此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分析试验优化发酵培养基,找出最显著因素并确定其最佳值.方法 种子培养基碳氮源成分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发酵培养基响应面试验.结果 得到最优种子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10g/L,甘油5g/L,TSB25g/L,玉米浆10g/L,棉籽蛋白25g/L.在此培养基上生长的种子接入发酵培养基中所获得的多杀菌素产量达到411.26mg/L,较优化前水平(220.30mg/L)提高了86.68%.在此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分析试验优化了发酵培养基,得到对多杀菌素生产影响最显著的三个因素及最佳含最分别为葡萄糖66.6g/L、玉米浆14.6g/L、K2HPO4 2.5g/L,经验证获得的多杀菌素产量为544.60 g/L,较优化前产量提高了24.48%.结论 通过对多杀菌素发酵摇瓶种子培养基及发酵培养基的优化,找出了影响多杀菌素发酵的最显著因子及其最适含量,利用优化后的培养基发酵多杀菌素产量提高了86.68%,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筛选获得高产多黏菌素E的菌株。方法以多黏类芽孢杆菌(P.polymyxa 1-8)为出发菌株,采用亚硝基胍-60钴复合诱变,以多黏菌素E和α-氨基丁酸作为筛选因子,采用平板抑菌圈法初筛,筛选获得高产多黏菌素E的高产菌株。结果获得一株效价较出发菌株P.polymyxa 1-8提高35.7%的遗传稳定突变株P.polymyxa B-23,其摇瓶发酵效价达到7.8万U/mL。结论平板抑菌圈法作为初筛方法能极大的提高筛选效率,有助于获得高产菌株。  相似文献   

8.
以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 SIPI-669-3为出发菌株进行诱变选育和发酵培养基优化,以提高杆菌肽产量.采用硫酸二甲酯(DMS)、紫外(UV)及钴-60(60Co)γ射线对SIPI-669-3进行诱变选育,并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优化高产菌株发酵培养基.经过连续复合诱变,筛得高产突变株SIPI-γ93-14,产量较出发菌株提高了81.4%.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碳、氮源为淀粉5.71%、豆粕10.0%和硫酸铵0.15%,此条件下杆菌肽产量较优化前提高14.5%.  相似文献   

9.
<正>多黏菌素(polymyxin)是从多黏芽孢杆菌中分离出的一类多肽类抗生素,主要有A、 B、 C、 D和E五种,但只有多黏菌素B和E用于临床。1959年多黏菌素作为抗菌药物用于临床,但由于严重的肾毒性,逐渐被其他抗菌药物取代。近年来,由于多药耐药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增多、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株出现、替加环素耐药率上升~([1]),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多杀菌素是一种由刺糖多孢菌发酵产生的大环内酯类化合物,是一种高效、安全且低毒性的新型生物农药.本研究采用响应面方法来优化刺糖多孢菌发酵培养基,提高多杀菌素的产量.方法 本研究先后通过部分因子设计、最陡寻优和中心组合设计等几种统计学手段来优化培养基.结果 经初步优化后的培养基,其多杀菌素的产量达到180.6mg/L,较优化前的115.1mg/L提高了56.87%.结论 响应面方法是一种有效优化多杀菌素发酵培养基从而提高多杀菌素产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以A40926 B产生菌野野村放线菌SIPI-D-30为出发菌株,通过UV诱变及乙酸钠和甘氨酸抗性平板筛选,获得A40926 B产量提高的突变株SIPI-U-157。经优化,确定摇瓶发酵培养基(g/L)为:葡萄糖5.0、麦芽糊精30.0、可溶性淀粉10.0、玉米淀粉30.0、大豆蛋白胨5.0、肉蛋白胨10.0、酵母浸粉5.0、冷榨黄豆饼粉10.0、棉籽饼粉5.0、L-缬氨酸1.0,发酵培养7 d,突变株的A40926 B发酵单位为893 mg/L。该突变株在5 L发酵罐中培养180 h,A40926 B的产量最高为583 mg/L。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达托霉素产生菌进行诱变选育,并对其发酵条件优化,以提高其达托霉素发酵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方法 以玫瑰孢链霉菌(DT-9#F2)为出发菌株,分别采用紫外诱变、微波诱变、LiCl诱变及复合诱变并结合链霉素抗性筛选进行菌株选育,同时,对其发酵培养基中氮源、碳源及生长因子进行优化,以进一步提高其发酵产量。结果 得到一株达托霉素高产突变株DT-37,其摇瓶发酵产量达到12.2mg/L,较出发菌株提高20.79%;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为:酵母粉(YP300)1.65%、FeSO4 0.043%、葡萄糖1.50%、玉米淀粉7.20%、糖蜜0.72%,VB12 1.50μg/mL、硫辛酸5.00μg/mL。其摇瓶发酵产量达到30.56mg/L,较初始培养基提高了297.92%。经100L发酵罐上放大验证,达托霉素的产量达到了2872mg/L,较优化前提高了14.88%。结论 紫外、微波及LiCl复合诱变后经抗生素抗性筛选,结合发酵培养基优化,可有效提高菌株的达托霉素发酵产量。  相似文献   

13.
以枯草芽孢杆菌HSD060为出发菌株,注入不同剂量N+离子束,定向筛选磺胺胍抗性(SGr)或阿拉伯糖利用缺陷株(ara-)单突变株,复筛得到产量提高显著的单突变株B13(SGr)和B67(ara-),肌苷的摇瓶发酵产量分别比出发菌株提高16.3%和20%.注入剂量为3×1015ions/cm2时,SGr突变率较高;1×10<'16>ions/cm2时,ara-突变率较高;且发生SGr突变的频率高于ara-突变.再次以最适剂量分别对B13、B67菌株进行离子束诱变,筛选SGr和ara-双突变菌株,经复筛得到产量显著提高的双突变株B13-105、B13-5和B67-1,平均肌苷发酵产量比相应的单突变株分别提高23.5%、20.4%和23.1%.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优化淡豆豉多菌种(环状芽孢杆菌、黑曲霉、少根根霉)协同发酵工艺,为淡豆豉发酵工艺改进和创新提供参考。方法 以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混合菌种比例、接种量为考察因素,以总黄酮、大豆苷元、黄豆黄素、染料木素的含量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考查对淡豆豉多菌种协同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结果 淡豆豉多菌种协同发酵最佳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8 d,接种量5%,混合菌种接种比例为环状芽孢杆菌∶黑曲霉∶少根根霉=1∶2∶1。结论 淡豆豉多菌种协同发酵工艺可避免杂菌干扰、利于工艺标准化,可为淡豆豉工艺改进和创新以及为中药多菌种协同发酵工艺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孙菲 《中国抗生素杂志》2020,45(10):989-993
目的 获得抗肿瘤化合物FW05-0328-1高产菌株,提高其发酵产量。方法 采用紫外(UV)及常压室温等离子体技术(ARTP)复合诱变筛选化合物FW05-0328-1高产菌株,结合高产菌株摇瓶发酵特性,优化100L全自动发酵罐发酵工艺。结果 获得1株高产FW05-0328-1菌株Micromonospora sp. FIM0O123,其在100L全自动发酵罐发酵效价达187.3mg/L,较原始菌株提高了17倍。结论 高产菌株的筛选及100L全自动发酵罐发酵工艺优化能有效提高化合物FW05-0328-1产生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中国抗生素杂志》2021,45(12):1232-1237
目的 通过对达托霉素产生菌进行诱变选育,并对其发酵条件优化,以提高其达托霉素发酵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方法 以玫瑰孢链霉菌(DT-9#F2)为出发菌株,分别采用紫外诱变、微波诱变、LiCl诱变及复合诱变并结合链霉素抗性筛选进行菌株选育,同时,对其发酵培养基中氮源、碳源及生长因子进行优化,以进一步提高其发酵产量。结果 得到一株达托霉素高产突变株DT-37,其摇瓶发酵产量达到12.2mg/L,较出发菌株提高20.79%;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为:酵母粉(YP300)1.65%、FeSO4 0.043%、葡萄糖1.50%、玉米淀粉7.20%、糖蜜0.72%,VB12 1.50μg/mL、硫辛酸5.00μg/mL。其摇瓶发酵产量达到30.56mg/L,较初始培养基提高了297.92%。经100L发酵罐上放大验证,达托霉素的产量达到了2872mg/L,较优化前提高了14.88%。结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选育他克莫司高产菌株,提高发酵单位。方法 采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技术对一株他克莫司出发菌株FK13-2-14进行诱变,对高产菌株的种子瓶接种量、异亮氨酸的添加量及添加时间等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 获得1株稳定的突变高产菌株FK18-1-56,摇瓶发酵单位提高了162%;优化后种子瓶接种量为1.5cm2/40mL,异亮氨酸添加时间为48h,添加量为3.0g/L。高产菌株在优化后的发酵条件下,100L罐发酵单位达到997μg/m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128%。结论 利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技术得到他克莫司高产菌株,经发酵工艺优化后,大幅度提高了他克莫司的工业发酵水平。  相似文献   

18.
N+注入诱变筛选阿拉伯糖利用缺陷型肌苷高产菌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HSD06为出发菌株发酵制备肌苷,注入不同剂量的N^+离子束选育不能利用阿拉伯糖的突变株。结果表明低剂量和较低的致死率利于正突变株的筛选。当照射剂量为2&#215;10^14ions/cm^2时,获得肌苷高产菌株B67,肌苷的摇瓶发酵产量为15.12g/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18.6%。  相似文献   

19.
对产生黏菌素的多黏芽孢杆菌(Bacillus polymyxa)JSIM-211进行紫外诱变,得到能在不含苯丙氨酸的最小培养基上生长的突变株.对该突变株再次诱变,得到新的酪氨酸营养缺陷型突变株.这些新的突变株经发酵筛选,得到一个良好的多黏菌素B产生菌.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已含有血红蛋白基因(vgb)的红色糖多孢基因工程重组菌,探讨vgb表达产物对重组糖多孢红霉菌提高红霉素产率的影响。方法用SDS-PAGE、Western blot方法鉴定血红蛋白,用葡萄糖浓度与总蛋白质含量比较原始菌株与重组菌株的差别。结果红色糖多孢基因工程重组菌与原始菌株比较,重组菌株发酵过程葡萄糖浓度的变化出现在第二时段(约38h),原始菌株达到了0.4g/L,而重组菌株只有0.25g/L;第三时段原始菌株出现了游离葡萄糖浓度高峰而重组菌株未出现。在两个菌株中生物物质浓度[以总蛋白质(g/L)表示]存在不同,重组菌株比原始菌株约低27%。红霉素效价,原始菌株和重组菌株分别为3.98和5.15g/L,相当于重组菌株提高红霉素体积产率约29%。结论重组红色糖多孢菌表达了透明颤菌血红蛋白,提高了红霉素产率,对解决抗生素工业和基因工程菌高密度发酵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