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左侧双椎动脉伴进入横突孔位置变异1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患者女,41岁.因长期头晕,近日加重而来就诊.查体:血压14.6/10kPa.临床诊断:颈椎病,脑供血不足.彩超所见:左锁骨下动脉发出两条椎动脉(图1),并行一段后,位于后方的椎动脉(LVA2)进入第六颈椎[C6]横突孔,位于前方的椎动脉(LVA1)呈"挥鞭"样走行于C6横突前缘,于第六颈椎与第五颈椎(椎C6-5)间段前后两条血管并为一条椎动脉(LVA)上行入第五颈椎(C5)横突孔而后入颅(图2).右侧椎动脉走行正常.超声诊断:左侧双椎动脉伴入横突孔位置变异.  相似文献   

2.
超声用于椎动脉发育异常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椎动脉先天性发育异常的价值。方法 对77例临床可疑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病人用高频超声观测椎动脉管腔结构、血管走行、血流动力学等变化。结果 在可疑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病人中,椎动脉先天性发育异常率为31%,其中,一侧椎动脉先天性狭窄率为27%,3例为椎动脉穿人颈椎横突孔的位置异常,1例椎动脉颈段呈C型弯曲。结论 高频超声能清晰显示椎动脉颈段及颈椎横突孔之间的椎骨段,由此能判断椎动脉颅外段是否存在先天性发育异常,可做为头晕病人的常规检测项目。  相似文献   

3.
彩超诊断先天性椎动脉入横突孔位置异常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先天性椎动脉入横突孔位置异常的超诊断及意义。方法2002年1月-2005年1月,200侧疑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接受颅外段椎动脉彩超检查,男,125例,女75例,利用二维图像及彩色血流观测椎动脉。结果36例椎动脉颈段入横突孔位置异常。18例从第五横突孔穿入,12例从第四横突孔穿入,6例从第三横突孔穿入。36例患者中除3例双侧颈段均入横突孔位置异常外,余均为单侧,彩超表现为椎动脉颈段均不同程度延长,绕过第六横突孔,颈段椎动脉明显高于椎体段椎动脉,行走于前一椎骨的强回声之上,弯曲进入下一椎体的横突孔内,呈“挥鞭”样改变。此处可探及高速血流频谱信号。结论彩超可诊断先天性椎动脉入横突孔位置异常,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超声诊断左椎动脉罕见变异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43岁.因长期头晕,近日加重而来就诊.查体:血压14.6/10kPa.椎动脉转颈试验阳性.经颅多普勒示:左侧椎动脉供血不足.x线平片示:颈4~6椎体有钩椎关节增生,椎间孔变窄.临床诊断:颈椎病,脑供血不足.彩超所见:左椎动脉内径3.8mm,椎动脉颈段明显延长,呈"挥鞭"样走行于第六横突孔的前缘,弯曲进入第五横突孔,其后各椎体段走行正常.而左椎静脉从第六横突孔穿人.顺左椎动脉颈段继续向下扫查见左椎动脉颈段并没有从左锁骨下动脉起始,而是绕过左锁骨下动脉继续下行.用心脏探头锁骨上窝切面扫查见主动脉弓分出四支血管,左椎动脉起始于主动脉弓,位于左颈总动脉与左锁骨下动脉间(图1).右椎动脉起点及走行正常.诊断:左椎动脉起点并颈段入横突孔位置异常.  相似文献   

5.
<正>锁骨下动脉近心段狭窄导致同侧椎动脉血流反向最先是1960年由Contorni[1]通过血管造影证实的。1961年Fisher[2]将这种现象命名为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ubclavian steal syndrome,SSS),不过当时认为这种现象所致血流动力学改变是无害的,也不会影响神经系统[3-4]。在多普勒超声应用之前,临床诊断SSS的可靠标准是双侧肱动脉收缩压差超过20 mmHg并伴随脉搏的延迟[5]。对于可疑  相似文献   

6.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汉辉  郑素芬  曾荣  何小玲 《临床荟萃》2004,19(16):919-920
颈性眩晕是颈部病变引起的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一种综合征,即椎基底动脉压迫综合征。压迫通过颈椎横突孔的椎动脉或刺激椎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丛,使椎动脉痉挛,管腔狭窄,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尤其在颈部转动或过伸时压迫更为明显。常规治疗是病因及对症:手法复位,牵引等理疗,配合药物治疗。星状神经节具有交感神经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7.
颈性眩晕是门诊上较为常见病之一.该病由颈椎骨质退变增生发生在钩突关节处,或椎体不稳致使钩椎关节松动,使横突孔出现移位而刺激或压迫椎动脉及周围交感神经,引起椎动脉痉挛、扭曲与狭窄,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表现为眩晕为主的临床症状,称为椎动脉型颈椎病[1].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影像学手段,观测椎动脉和颈椎骨性结构的毗邻关系,为预防颈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时术中椎动脉损伤提供相关解剖学参数。方法收集57例行CT血管成像(CTA)检查椎动脉无明显异常、颈椎无明显畸形的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测量横断位图像中C2~C6左右两侧椎动脉孔及其毗邻的相关数据,即横突孔最大冠状径、最大矢状径、椎动脉最大冠状径、椎动脉最大矢状径、椎弓根直径、椎动脉与椎弓根边缘的最短及最远距离、椎动脉面积、横突孔面积、并计算椎动脉占相应横突孔的面积百分比。结果在C2~C6同一椎体水平,除1例病例左侧椎动脉矢状径和冠状径小于右侧外,其余病例左侧椎动脉的矢状径和冠状径均大于右侧;C2~C6同侧横突孔冠状径大于矢状径;C2~C6节段右侧椎弓根的直径以及双侧椎动脉到椎弓根内侧的最短距离均从C2至C6呈逐渐增大趋势。仅1例患者右侧椎动脉从C5横突孔进入。结论本研究采用CTA影像测量颈椎椎动脉孔及其毗邻结构得到的结果与尸体标本上的解剖参数一致。颈椎CTA影像不仅对提高临床颈椎椎弓根螺钉的安全性有帮助,而且有助于对患者进行个性化的手术设计。  相似文献   

9.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椎-基底动脉检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椎-基底动脉检查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72例正常人椎动脉颈段(C6)、椎段(C1、C2)、颅内段(V5)及基底动脉(BA)进行检查,观察管腔结构、走行和血流的情况,并在上述各段(C6、C2、V5、BA)测量血流速度、阻力指数,对一侧椎动脉各段及双侧同一部位各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①椎动脉C6段及C2段检出率 100%,V5段检出率 94.4%,BA检出率 88.9%.②左侧C6段内径大于右侧[左侧(0.34±0.06)cm对右侧(0.32±0.05)cm,P<0.05].③血流速度(收缩期速度、舒张期速度)BA>C6>C2>V5;而阻力指数V5段、BA段最低,C6>C2>V5、BA.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椎-基底动脉检出率高,能够准确显示血流动力学情况.  相似文献   

10.
张梅  冯凯  于海华 《临床荟萃》2009,24(3):232-233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ubclavian steal syndrome,SSS)指一侧锁骨下动脉或无名动脉在其近心端发出椎动脉前狭窄或完全闭塞时,患侧椎动脉血流逆流(甚至将对侧椎动脉部分血液也盗取过来)至锁骨下动脉远心端供应患侧上肢,因而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称为SSS^[1]。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兔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前后脑血管的改变情况。方法:经股动脉插管行兔脑血管造影,再行双侧颈总动脉结扎;15d后行第二次脑血管造影,并进行前后对比。结果:与结扎前比,结扎后大部分兔脑血管,尤其是基底动脉迂曲、延长、增粗,直径达(0.96&;#177;0.11)mm,与结扎前比较[(0.66&;#177;0.08)mm],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5.8355,P=0.0015)。颅内外侧支循环广泛形成。结论:颈总动脉结扎后,兔脑靠侧支循环增加,基底动脉增粗代偿脑血流的下降;在症状性脑血管痉挛模型制作中,颈总动脉结扎是一项可行的技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锁骨下动脉近段重度以上狭窄者同侧椎动脉无盗血频谱现象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椎动脉无盗血现象的锁骨下动脉重度以上狭窄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所有病例均在1周内行DSA(或CTA)检查证实。结果锁骨下动脉重度以上狭窄无同侧椎动脉盗血者合并同侧椎动脉起源于主动脉弓者4例,双侧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合并一侧或双侧颈内动脉重度以上狭窄者6例,一侧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合并同侧椎动脉闭塞者3例,一侧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合并对侧椎动脉开口及一侧颈总动脉重度狭窄者2例,头臂动脉闭塞合并对侧椎动脉开口重度狭窄者1例。结论锁骨下动脉重度以上狭窄如合并多支颈部血管狭窄(或闭塞)者,或合并同侧椎动脉起源异常者可无椎动脉盗血现象,此时不能以盗血的有无来判定锁骨下动脉狭窄的程度。  相似文献   

13.
乳内动脉窃血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锁骨下动脉近段狭窄或闭塞时乳内动脉窃血的超声表现。方法 对100例准备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的200支乳内动脉行超声检查,二维超声观察血管壁有无增厚、管腔有无狭窄并测量内径,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显示血流充盈情况及方向,脉冲多普勒超声观察血流频谱形态及方向。如发现异常(如血流速减低或血流方向反向时),则进一步检查双侧颈动脉、椎动脉、锁骨下动脉及无名动脉起始部,常规记录各种血流动力学参数,并判断其狭窄程度。结果 6例患者的7支乳内动脉出现异常,其中6支乳内动脉为部分或完全倒流,并伴椎动脉部分或完全倒流;1支乳内动脉虽未倒流,但伴有锁骨下动脉其他分支倒流。6例均伴有锁骨下动脉近段狭窄或闭塞。结论 锁骨下动脉近心段狭窄程度需结合各分支窃血情况综合判断,窃血程度可能与狭窄程度相关;冠状动脉搭桥术前应常规检查乳内动脉血流情况。  相似文献   

14.
<正>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ubclavian steal syndrome,SSS)是由于无名动脉或锁骨下动脉分出椎动脉之前的近心段发生部分或完全闭塞时,在虹吸作用下,患侧椎动脉血液逆流,同时对侧椎动脉血液也部分被盗取,进入患侧锁骨下动脉供应患侧上肢,而产生椎-基底动脉缺血和患侧上肢缺血症状[1]。病人常有间歇性眩晕、头痛、严重时可出现晕厥、患肢坏死,因此早期的识别和正确的处理对于病人的预后非常重要。支架置入治疗已成为  相似文献   

15.
背景:四血管结扎法制作全脑缺血模型目前主要用于小鼠、大鼠等小型动物,大型动物模型方面鲜有报道,缺少有关的解剖资料。目的:探讨四动脉结扎法制作猫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方法改良。方法:参照Pulsinelli四动脉结扎法,提出电凝位于翼突与第二颈椎横突之间的椎动脉,永久性阻断双侧椎动脉。再临时阻断双侧颈总动脉,以动态脑电图监测出现静息脑电波为判定猫全脑缺血的标准。15min后恢复颈动脉供血,进行再灌注损伤。假手术组猫不进行电凝或夹闭即缝合切口。结果与结论:模型制作成功25只,模型制作不成功1只,死亡4只,成功率83%。苏木精-伊红染色示缺血脑组织呈典型的迟发性神经元坏死。提示改进后的四血管法制作猫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效果确切,模型制作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6.
烟雾病是一种病因未明、以双侧颈内动脉终末段与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起始部慢性进行性狭窄或闭塞为特征,继发颅底异常血管网形成的一种脑血管疾病[1]。烟雾病可合并多种疾病,但合并银屑病罕见。1996年Kazumata等[2]报道首例儿童烟雾病合并银屑病;2014年江汉强等[3]报道了首例成人缺血型烟雾病合并银屑病。本文报道一例成人首发出血型烟雾病合并银屑病患者。  相似文献   

17.
病例资料女,80岁,因发热待查入院检查,入院体检:体温38°,神志清晰,头昏,颈痛,左手肌力Ⅴ级,右手肌力Ⅳ级。颅脑CT血管成像(CTA)显示左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C4段)发出动脉,向后穿过鞍背与基底动脉吻合,吻合端近段基底动脉及上段椎动脉未见明显显示(余椎动脉由于未行颈部CTA而未知发育情况),双侧小脑上动脉  相似文献   

18.
背景:颈曲值在相当程度上反应了颈椎退行性变的过程。目的:手法恢复颈椎曲度已在临床上得到认同,探讨手法对颈椎病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状况的影响。设计: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院的脊柱骨科及外科,一所中医学院的骨伤科研究所门诊。对象:研究对象来自1999—01/2001—12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脊柱骨科,第一附属医院外三科,广西中医学院骨伤科研究所门诊收治的颈椎病患者60例,分有颈曲异常的颈椎病组、无颈曲异常的颈椎病组,每组30例。另选30例健康者做对照组。方法:颈椎病组施行手法治疗。观察对比颈椎病组治疗前后与对照组的颈曲值和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并统计它们的相关系数。主要观察指标:①颈椎病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颈曲值。②各组治疗前后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值的变化。结果:颈曲异常组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的收缩峰期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普遍降低,各血管收缩峰值血流速度低于对照组和颈曲正常组(P&;lt;0.05)。治疗后,3条血管的血流速度有明显提高,治疗前左椎动脉的收缩峰期血流速度、基底动脉的收缩峰期血流速度和平均血流速度变化与颈曲值呈相关性,治疗后左椎动脉的收缩峰期血流速度和平均血流速度、右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收缩峰期血流速度与颈曲变化值相关。结论:颈曲对椎基底动脉有内在的致病作用。手法可以恢复颈曲形状,促进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9.
彩超对多发性大动脉炎锁骨下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多发性大动脉炎(Takayasu's arteritis,TA)锁骨下动脉病变的超声特点及彩超在该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超声检查了16例TA患32支锁骨下动脉。灰阶超声观察病变分布情况,测量病变外管壁厚度。彩色血流显像及脉冲多普勒分析受累锁骨下动脉血流信号变化,观察椎动脉是否反流。结果:全部患均有锁骨下动脉受累(16/16,100%)。大部分患为双侧锁骨下动脉发病(11/16,69%)。病变处管壁常表现为长节段、弥漫性增厚。TA累及的锁骨下动脉主要出现狭窄闭塞性变化(44/47,94%),3支锁骨下动脉近段扩张(3/47,6%)。3支椎动脉血流反向,提示锁骨下动脉起始段端重度狭窄或闭塞。结论:彩超可清楚发现TA锁骨下动脉病变和判断病变程度,对TA该血管病变的诊断和随访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烟雾病(moyamoyadiease,MMD)又称脑底异常血管网病,是以双侧颈内动脉末端及(或)大脑前、中动脉起始段狭窄或闭塞,颅底小血管代偿增生形成异常血管网为特征的一种慢性进展性脑血管病[ ],病因目前仍不清楚,临床分型为缺血型和出血型。烟雾病的外科治疗主要是颅内外血管搭桥术(extracranial-intracranial bypass,EC-IC bypass),目的是将颅外动脉的血液引向颅内动脉的分支,改善颅内缺血部位血供,降低再次发生脑梗死、脑出血的概率,从而改善患者预后[2]。现最常用术式为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STA-MCA),颞浅动脉为颈外动脉的分支,颅内外血管搭桥术要求颈动脉血管无阻塞通畅,而颈动脉内膜增厚使管腔狭窄≥50%就可能发生血流动力学的改变[3],因此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tomy,CEA)是治疗管腔狭窄的标准手术,也是血管搭桥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2016年5月我院手术室对一例烟雾病合并颈外动脉狭窄患者成功实施颈外动脉内膜剥脱术联合颅内外学管搭桥术,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