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脾气虚证与脾阳虚证肝、脾组织蛋白激酶C活性变化的异同,揭示脾气虚和脾阳虚的现代生物学基础.方法采用复合因素塑造大白鼠脾气虚证与脾阳虚证模型;采用底物磷酸化法检测模型肝、脾组织蛋白激酶C活性.结果脾气虚证与脾阳虚证大鼠脾组织细胞膜PKC活性明显降低(P<0.01),脾气虚证脾组织细胞浆PKC活性无明显变化,脾阳虚证脾组织细胞浆PKC活性明显升高(P<0.01),而且脾组织细胞浆PKC活性变化两模型组之间存在差异(P<0.01),脾组织细胞膜PKC活性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除脾气虚证肝组织细胞膜PKC活性无明显变化外,脾气虚证肝组织细胞浆PKC活性与脾阳虚证大鼠肝组织细胞膜和细胞浆PKC活性均明显升高(P<0.01),肝组织细胞膜和细胞浆PKC活性组之间药存在明显差异.健脾益气和温运脾阳中药对脾组织细胞膜无明显作用,对脾组织细胞浆、肝组织两个模型细胞膜和细胞浆PKC活性均有明显的降低作用(P<0.01),其中,温运脾阳药对肝、脾组织细胞浆PKC活性的影响尤为明显,可使其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脾气虚证与脾阳虚证肝、脾组织细胞PKC活性变化存在一定的差异,同肝组织细胞膜和细胞浆以及脾组织细胞浆PKC活性变化密切相关;健脾益气和温运脾阳中药能够调节脾气虚与脾阳虚的病理变化与现代医学肝、脾组织的功能相关;健脾益气和温运脾阳中药能够调节脾气虚与脾阳虚大鼠肝、脾组织PKC活性,其中温运脾阳中药的作用靶点在肝、脾组织细胞浆.  相似文献   

2.
脾气虚与脾阳虚大鼠肝脾组织蛋白激酶C活性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易杰  李德新等 《中医药学刊》2002,20(5):639-640,644
目的:探讨脾气虚证与脾阳虚证、脾组织蛋白激酶C活性变化的异同,揭示脾气虚和脾阳虚的现代生物学基础。方法:采用复合因素塑造大白鼠气虚证与脾阳虚证模型;采用底物磷酸化法检测模型肝,脾组织蛋白激酶C活性。结果:脾气虚证与脾阳虚证大鼠脾组织细胞膜PKC活性明显降低(P<0.01),脾气虚证脾组织细胞浆PKC活性无明显变化,脾阳虚证脾组织乐PC活性明显升高(P<0.01),而且脾组织细胞浆PKC活性变化两模型组之间存在差异(P<0.01),脾组织细胞膜PKC活性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除脾气虚证肝组织细胞膜PKC活性无明显变化外,脾气虚证肝组织细胞浆PKC活性与脾阳虚证大鼠肝组织细胞膜和细胞浆PKC活性均明显升高(P<0.01),肝组织细胞膜和细胞浆PKC活性组之间药存在明显差异,健脾益气和温运脾阳中药对脾组织细胞无明显作用,对脾组织细胞浆,肝组织两个模型细胞膜和细胞浆PCK活性均有明显的降低作用(P<0.01),,大踏步曙运脾阳药对肝、脾组织细胞浆PKC活性的影响尤为明显,可使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脾气虚证与脾阳虚证肝、脾组织细胞PKC活性变化存在一定的差异,同肝组织细胞膜和细胞浆以及脾组织细胞浆PKC活性变化密切相关;健脾益气和温运脾阳中药能够调节脾气虚与脾阳虚的病理变化与现代医学肝、脾组织的功能相关;健脾益气和温运脾阳中药能够调节气虚与脾阳虚大气肝、脾组织、PKC活性,其中温运脾阳中工的作用靶点在肝、脾组织细胞浆。  相似文献   

3.
脾气虚大鼠脾肝组织蛋白激酶C活性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脾气虚脾肝组织蛋白激酶C活性变化 ,以揭示脾气虚与脾肝组织PKC活性变化的关系。方法 :采用复合因素塑造大白鼠脾气虚证模型 ,采用底物磷酸化法检测模型脾肝组织蛋白激酶C活性。结果 :脾气虚证大鼠模型脾组织细胞膜中PKC活性明显降低 (P <0 0 0 1) ,而脾组织细胞浆中PKC活性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脾气虚证大鼠模型肝组织细胞膜PKC活性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肝组织细胞浆中PKC活性明显升高 (P<0 0 1)。健脾益气中药有提高脾组织细胞膜中PKC活性的趋势 ,但作用不显著 ,无统计学意义 ,而该中药能够降低脾组织细胞浆中PKC活性 (0 0 1

相似文献   


4.
易杰  李德新 《中医杂志》2003,44(11):851-853
目的:探讨脾气虚证与脾阴虚证肝、脾组织蛋白激酶C(PKC)活性变化的异同,揭示脾气虚和脾阴虚的现代生物学基础。方法:采用复合因素塑造大白鼠脾气虚证与脾阴虚证模型;采用底物磷酸化法检测模型大鼠肝、脾组织PKC活性。结果:健脾益气和滋补脾阴中药对脾组织细胞膜无明显作用,对脾组织细胞浆、肝组织细胞膜和细胞浆PKC活性均有明显的降低作用(P<0.01)。其中,滋补脾阴中药对肝组织细胞浆作用尤为明显,可使其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脾气虚证与脾阴虚证肝、脾组织细胞PKC活性变化存在一定的差异,同肝组织细胞膜和脾组织细胞浆PKC活性变化密切相关;脾气虚与脾阴虚的病理变化与现代医学肝、脾组织的功能相关;健脾益气和滋补脾阴中药能够调节脾气虚与脾阴虚大鼠肝、脾组织PKC活性,其中滋补脾阴中药的作用靶点可能在肝组织细胞浆。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运用细胞化学定量技术、电镜及生化技术对“脾气虚”大鼠骨骼肌与能量代谢有关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实验研究,并观察了四君子汤的治疗作用。结果表明,“脾气虚”大鼠骨骼肌存在能源物质贮存减少、能量供应不足、线粒体及氧化酶异常减少以及无氧酵解酶活性异常升高的变化。健脾益气的四君子汤可纠正上述变化。说明“脾主肌肉”的理论有其科学依据,并提示“脾气虚”的发病机制与能量代谢异常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中药通过对机体物质代谢的调节以纠正人体的阴阳盛衰、寒热变化。能量代谢是人体物质代谢的最基本形式。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依赖于能量。因此,机体能量代谢变化规律与药物研究密切相关,中药通过影响能量代谢的某些环节,实现对机体异常能量代谢的调节。本文通过对前期研究成果的总结与分析,重点阐述了中药对机体能量代谢过程中线粒体酶、线粒体膜电位及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影响、生物体中能量代谢物质含量变化等几个方面,并且提出了一些思考,以寻求更好的传统中药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7.
脾虚证包括脾阳虚、脾阴虚、脾气虚、脾不统血。近年来,许多学者作了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本文就脾气虚证对性激素影响作了一些大鼠的动物实验研究,通过对大鼠血清睾酮、血清雌二醇的实验,证明脾气虚证可导致性激素水平下降,经用健脾益气方法治疗后性激素可恢复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系统评价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健脾益气类中药在改善COPD稳定期肺脾气虚证患者运动耐力方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检索万方、维普、CNKI、SinoMed、Embase、PubMed及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包括在ClinicalTrials.gov及ChiCTR注册的临床研究。纳入对比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健脾益气类中药与常规西药治疗在改善COPD稳定期肺脾气虚证患者临床疗效方面差异的随机对照试验,选择6 min步行距离为主要结局,肺功能、呼吸困难症状评分、BODE指数、BMI及临床有效率为次要结局,同时记录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使用RoB-2工具进行偏倚风险评估,RevMan软件(5.4.1版本)进行Meta分析,GRADE pro GDT进行证据质量评价。结果 共纳入42项随机对照试验(3214名患者),纳入研究质量总体偏低,与对照组相比,COPD稳定期肺脾气虚证患者在吸入型支气管舒张剂治疗基础上辨证应用健脾益气类中药治疗,可增加6 min步行距离,MD=30.22m,95% CI为[24.41,36.02](中等质量证据)。在降低呼吸困难症状评分、改善肺功能、降低BODE指数、提升BMI水平方面差异也存在统计学意义。纳入研究未报道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COPD稳定期肺脾气虚证患者在运动耐力方面可从健脾益气类中药联合西药治疗中获益。  相似文献   

9.
肠黏膜屏障作为肠道内环境与外界接触的第一道防线,是肠道防御机制最重要的环节,能够维持机体内的稳定环境。肠黏膜屏障损伤,会使肠道通透性改变,导致细菌移位、内毒素入血,从而诱发一系列由炎症反应引起的相关组织损伤,加重原发疾病的发生。脾为后天之本,能维持人体的内外平衡,抵御外邪,其生理功能与肠黏膜屏障的功能具有相似之处。脾气亏虚,易导致肠黏膜屏障功能下降。因此益气健脾、恢复脾胃之气的防御和运化功能是防治肠黏膜屏障损伤的基础及关键所在。近年来研究表明,健脾类中药可通过促进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表达、调节肠道免疫功能、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和补充肠道营养等作用修复肠黏膜的损伤,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现结合国内外研究,阐述常见中医证型及脾虚时肠黏膜屏障的变化、健脾类中药对肠黏膜屏障损伤的修复作用机制,以期为健脾类中药治疗肠黏膜屏障功能紊乱相关疾病的研究提供一定线索。  相似文献   

10.
伤湿所致大白鼠脾阳虚症动物模型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医理论,模拟临床病因,建立湿伤脾大白鼠脾阳虚证动物模型,应用电镜组化、微循环等技术进行模型的功能、形态等指标同步研究。结果:伤湿模型表现出类脾气、脾阳两虚症状。饮水量显著减少,胃酸、淀粉酶、胃泌素、木糖排泄量显著降低。小肠粘膜变性坏死,粘液上皮增生,肠绒毛破损等形态改变。上皮细胞DNA、SDH、ATP酶含量明显减少。胃壁及肢端微循环血流量明显降低。结果表明:外湿伤脾大鼠脾阳虚证模型确立,模型存在多层次脾气虚损等指标改变,提示湿伤脾模型同时有物质能量代谢和水液代谢失常,并予以甘温益气健脾中药,可以使脾阳虚大鼠模型复健。  相似文献   

11.
健脾抗衰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医学认为肾气虚、脾气虚是衰老的重要原因。本文从脾虚证和健脾药的现代研究中,搜集了与延缓衰老有关的资料,并加以概述,以便于健脾抗衰老的深入研究。 1健脾能增强代谢功能生物的衰老由遗传所按排,衰老的机制则由代谢来表达。衰老生物学的研究表明,老年人的代谢能力呈进行性下降。而健脾可增强机体的代谢功能。 1.1健脾可调节能量代谢老年人基础代谢率低下,能量代谢下降。酶是能量代谢的催化剂,长寿个体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细胞酶系统比较健全。健脾法对细胞酶系统有调整作用。补中益气汤能激活正常大鼠胃粘膜Na~ —K~ Mg~( )—ATPase的活性,对细胞能量代谢的ATP—Na~ —K~ —ATPase—ADP系统和ATP—腺苷酸环化酶—cAMP系统的平衡有调节作用,这两个系  相似文献   

12.
中医认为,脾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若脾失健运,运化失司,则出现腹胀、肠鸣、泄泻等症状,与现代医学胃肠、免疫、代谢等疾病密切相关。肠道菌群作为与机体长期共生的微生物系统,在抵御病原入侵、保护胃肠、恢复免疫等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紊乱可看作中医"脾失健运"病理体现,健脾类中药及其组分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其相关病理,尤其多糖是发挥功能的主要活性成分。本文对健脾类中药多糖组分调节肠道菌群的相关作用及可能机制进行综述,可为改善脾虚相关疾病的进一步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脾气虚证与乳酸代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维益  梁嵘 《河南中医》1997,17(1):23-24,26
本研究通过对脾气虚证患者的血乳酸含量和血清乳酸氢酶活性的测定,结合临床表现的量化诊断和疗效评定,对脾气虚证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其乳酸代谢的状况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脾气虚时,患者多有肝倦怠困,神疲乏力等症状,同时血乳酸含量增高,血清乳酸脱氢酶活性下降,而健脾益气方药对上述病理改变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这说明乳酸代谢异常脾气虚证的病理改变之一。  相似文献   

14.
汪艳明  汪虹  邵迎新 《河南中医》2015,35(2):318-320
中医药通过疏肝健脾、活血化瘀、滋肾固胎辨证治疗育龄女性桥本甲状腺炎,特别是桥本病导致的习惯性流产,疗效满意,其作用机制可能是脾益气、滋补肝肾、活血化瘀类中药在调整脏腑功能,调节阴阳平衡的同时,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5.
代谢综合征为机体对胰岛素作用发生抵抗,影响机体能量代谢的平衡,引发一系列的代谢紊乱症候群。从肝论治,治以疏肝理气;从脾论治,治以健脾利湿;从肾论治,治以补肾。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运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脾气虚证大鼠尿液的代谢表型变化,筛选出与脾气虚证相关的代谢标志物,并探讨补中益气汤的治疗作用。方法 利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技术建立大鼠尿液的代谢指纹谱。应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研究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模型组与补中益气汤组之间的代谢物谱差异,并通过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在尿液中选取生物标志物。结果 模型组及补中益气汤组的代谢表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并筛选出与脾气虚证相关的9种代谢产物,补中益气汤对部分生物标志物有逆转作用。结论 脾气虚证大鼠的脂质及氨基酸代谢都出现了紊乱,能量代谢降低;经补中益气汤治疗后大鼠蛋白质代谢明显增强,保证了大鼠机体能量的供给。  相似文献   

17.
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IAS)是引起低血糖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发病机制以机体免疫异常为基础。中医学"脾""肾"与现代医学免疫功能的相关性研究证实,中医学"脾""肾"是机体免疫的基础。结合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明确了健脾、补肾、益气、温阳等中药具有促进免疫细胞增殖及活性、调节T细胞亚群平衡、促进免疫活性物质表达等多靶点免疫调节作用。笔者通过临床实践探索认为,脾肾两虚是IAS的中医基本病机,IAS的中医辨治以培补脾肾为基本治法,重用健脾补肾方药,在辨证施治的同时多靶点调控免疫系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标本兼治,临床收效甚佳。  相似文献   

18.
肺脾气虚证是老年肺部感染的常见证型之一,其基本病因病机为外感或内伤等因素侵袭机体,导致肺宣发、肃降及脾运化、升清功能失常,从而出现咳、喘、痰、乏力、纳差、便溏等肺脾气虚的表现;病位主要在肺,兼及脾胃;病性属本虚标实,肺脾气虚为本,饮食、外感等为标.临床治疗以益气健脾、补肺升阳为法,选用补中益气汤为基础方随证加减,并配合...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中药方剂是临床上治疗疾病的主要方式,但其只是建立在"药物-疾病"或"药物-证型"的研究之上,对于从微观角度探讨方剂中药物化学成分对疾病靶标、信号通路作用的研究甚少。目的通过探究苓桂术甘汤各中药活性成分与脂质代谢紊乱的相关靶标与信号通路之间的关系,从微观角度阐释苓桂术甘汤治疗脂质代谢紊乱疾病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该研究借助整合药理学平台v1.0网络分析软件,构建苓桂术甘汤治疗脂质代谢紊乱疾病"中药方剂-中药材-化学成分-核心靶标-关键通路"多维网络。通过基因功能和信号通路的富集分析,从多个角度分析预测苓桂术甘汤各中药成分对疾病靶标、信号通路的作用。结果从分析结果中发现,苓桂术甘汤各中药成分可通过神经系统及相关变性疾病、多种氨基酸代谢、能量代谢等信号通路达到对脂质代谢紊乱的治疗作用。结论苓桂术甘汤治疗脂质代谢紊乱可能与人体能量代谢有较大关联。  相似文献   

20.
人的胃肠道是机体最大的储菌库,定居着一个十分复杂和活跃的微生物群落,正常情况下,肠道菌群与宿主之间相互作用,保持着动态平衡。脾虚证是中医临床的常见经典证型,大量研究表明,脾虚证与肠道微生物关系密切,肠道菌群的平衡是脾主运化功能正常发挥的基础,肠道菌群失调则会出现一系列脾虚的表现。此外,肠道菌群是健脾中药多糖成分代谢、发挥疗效的重要介质,而健脾中药也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的结构和数量,发挥治疗作用。本文总结了肠道菌群与脾虚证在生理、病理以及健脾中药药效发挥上的关联,立足于肠道菌群研究脾虚证,旨在为揭示中医脾虚证的内涵提供一些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