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董佳丽  黄震 《上海医药》2014,(21):74-77
以泮托拉唑钠、聚乙烯吡咯烷酮、滑石粉、磷酸钠、磷酸氢二钠和水混合制成主药层包衣溶液。采用流化床包衣技术,对空白丸芯依次包主药层、隔离层和肠溶层,制得泮托拉唑钠肠溶微丸,并优化了处方和工艺。将所得肠溶微丸装入普通胶囊中制成泮托拉唑钠肠溶微丸胶囊。3批制品在pH 6.8磷酸盐缓冲液中30 min时释放度分别为91.74%、87.98%、88.31%,在0.1 mol/L盐酸中2 h时的耐酸力分别为98.71%、97.18%、101.5%。  相似文献   

2.
红霉素肠溶微丸制备工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挤出—滚圆技术制备红霉素微丸丸芯,并用正交设计筛选其制备工艺;以甲基丙烯酸共聚物水分散体为包衣材料,建立微丸包衣数学模型指导包衣工艺。  相似文献   

3.
泮托拉唑钠肠溶微丸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泮托拉唑钠、羟丙甲纤维素、无水碳酸钠、吐温-80、十二烷基磺酸钠和水混合制成主药层包衣溶液.采用流化床包衣技术,对空白丸芯依次包主药层、隔离层和肠溶层,制得泮托拉唑钠肠溶微丸,并优化了处方和工艺.将所得肠溶微丸装入普通胶囊中制成泮托拉唑钠肠溶微丸胶囊,3批制品在pH 6.8磷酸盐缓冲液中45 min时的释放度分别为(97.6±1.1)%、(98.1±1.3)%、(98.4±1.9)%,在0.1 mol/L盐酸中2h时的释放量分别为(2.9±1.7)%、(2.9±1.4)%、(2.3±2.1)%.  相似文献   

4.
目的:制备兰索拉唑肠溶微丸胶囊。方法:采用流化床包衣技术,在空白丸芯上依次包以主药层、隔离层和肠溶层,制备成兰索拉唑肠溶微丸,将肠溶微丸装入普通胶囊制成兰索拉唑肠溶微丸胶囊,并考察3批制剂的载药率及在人工肠液和人工胃液中的释放情况。结果:所制微丸圆整度高,外观亮泽,载药均匀、载药率高(平均值在96%以上),包衣效果好;其在人工肠液中45min的体外累积释放率大于(94.3±0.76)%,在人工胃液中2h的释放量小于(6.2±1.6)%。结论:所制兰索拉唑肠溶微丸胶囊工艺可行,重现性良好,质量稳定可靠,具有良好的体外释药性和耐酸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制备双氯芬酸钠肠溶微丸并确定其制备工艺。方法利用离心造粒机制备双氯芬酸钠素丸,以丙烯酸树脂Ⅱ号和Ⅲ号为包衣材料,通过微型流化床包衣机对素丸包衣,并以释放度试验和稳定性试验评价其质量。结果所制得的双氯芬酸钠肠溶微丸在人工胃液中2 h内累积释放度小于10%,在人工肠液中45 min内累积释放度为(82.8±1.31)%。产品的稳定性试验结果符合要求。结论采用该法制备的双氯芬酸钠微丸有良好肠溶效果且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制泮托拉唑钠肠溶微丸胶囊。方法采用流化床包衣法制备泮托拉唑钠肠溶微丸,将制备好的微丸装入胶囊即得泮托拉唑钠肠溶微丸胶囊。结果胶囊在人工胃液中耐酸良好,在人工肠液中能够迅速溶出。结论该工艺简单易行、重现性良好、生产周期短、成本低、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7.
贾娜  冒华  胡凯莉  奉建芳 《中南药学》2011,9(10):736-739
目的研究TRH-03肠溶微丸的处方优化及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流化床包衣法,以载药量及释放量为考察指标,对TRH-03肠溶微丸的处方、上药和包衣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制得的3批肠溶微丸圆整度好,其载药率分别为35.63%、35.04%、35.64%;在人工胃液中保持不释药,人工肠液中45min内释放率分别为89.58%、88.96%、88.36%,载药量稳定且重现性好,体外释放度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的要求。结论本方法制备工艺简单易行,重复性好,适合进一步的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备兰索拉唑肠溶微丸。方法采用流化床包衣技术,以空白丸芯为母核,依次包以主药层、隔离层、中性层和肠溶层,制备成兰索拉唑肠溶微丸,并对处方及工艺进行优化。结果按最佳处方工艺制备的3批兰索拉唑肠溶微丸释放度分别为96.4%、94.8%和94.3%。结论本方法制备的兰索拉唑肠溶微丸,工艺可行,质量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盐酸二甲双胍肠溶微丸胶囊中的有关物质(双氰胺)的含量方法。方法:色谱条件为:Inertsil-ODS-3(4.6mm×1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5%庚烷磺酸钠水溶液(16∶84),检测波长218nm,流速1mL·min~(-1)。结果:进样量在0.5~5ng时,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8(n=6)。平均回收率99.4%,精密度RSD=0.5%(n=6)。  相似文献   

10.
奥美拉唑肠溶微丸制备及其质量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王成永  时军  王姝婧 《安徽医药》2005,9(7):493-493
目的研究奥美拉唑肠溶微丸制备方法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挤压-滚园法制备微丸,逐渐滚成圆球形,用中性包衣材料隔离后方可包肠溶衣.结果使用了MCC∶淀粉=7∶ 10(w/w)混合物做稀释剂,使用挤出-滚圆法制丸,圆整度好的微丸,处方中添加高效崩解剂释药速率有所提高.结论该方法可广泛应用于奥美拉唑肠溶微丸制备,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11.
炎琥宁肠溶微丸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用水分散体系包衣技术制备炎琥宁肠溶微丸给药系统。方法以微晶纤维素(MCC)为填充剂,SiO2为抗黏剂,40%乙醇为黏合剂,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丸芯,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处方和工艺;以Eudragit L 30 D水分散体为包衣材料,乙基纤维素(EC)为阻滞剂,PEG6000为增塑剂,采用流化床包衣法,包肠溶衣层。结果丸芯的最佳处方工艺为:炎琥宁∶MCC∶SiO2=7∶7∶5;挤出速度1 080 r/min,滚圆速度960 r/min,滚圆时间5 min;当EC与Eu-dragit L质量比为35∶65,增塑剂用量为1.71%,聚合物包衣增重为5%时,所制得炎琥宁肠溶微丸在人工胃液(pH1.0)中释放度<10%,在人工肠液(pH 6.8)中正常释放,2 h内释放大于80%,符合中国药典对肠溶制剂释放度的相关规定。结论调整丸芯及包衣的处方工艺参数可以制得体外释放行为符合药典规定的肠溶炎琥宁微丸。  相似文献   

12.
氧化苦参碱肠溶包衣微丸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阳  王宝华  伍丹  张晓茹 《中国药房》2009,(24):1870-1872
目的:制备氧化苦参碱肠溶包衣微丸。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包衣锅转速、包衣锅温度和喷枪压力对包衣条件的影响,并比较各种树脂包衣液的性质,选出适宜的包衣材料;采用包衣锅法制备微丸;以体外释放度评价包衣效果。结果:包衣条件为包衣锅转速50r.min-1、包衣温度30℃、喷枪压力0.10MPa;包衣材料为湖州Ⅲ号聚丙烯酸树脂;制备的微丸体外释放度符合2005年版《中国药典》(二部)要求。结论:所选方法可制备出体外释放良好的氧化苦参碱肠溶包衣微丸。  相似文献   

13.
Chen MM  Wang CR  Jin Y 《药学学报》2011,46(1):96-101
研究泮托拉唑钠肠溶微丸型片剂制备方法。采用流化床包衣法制备泮托拉唑钠肠溶微丸, 将肠溶微丸与适合的辅料混合采用直接压片法制备泮托拉唑钠微丸型片剂。用体外释放度法及扫描电镜法观察压片前后药物的体外累计释放量及微丸形态。结果表明, 优化处方: 衣膜增重55%, 增塑剂含量20%, Eudragit L30D-55/ NE30D为8∶2, 肠溶微丸/辅料 (MCC/PPVP/PEG 6000, 2∶1∶1) 为5∶5时, 肠溶片在0.1 mol·L−1盐酸中2 h累积释放百分数<10%, pH 6.8磷酸盐缓冲液中1 h累积释放百分数>85%。制备的泮托拉唑钠肠溶微丸片的释药行为较好, 有望应用于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制备埃索美拉唑镁肠溶微丸并对其工艺进行评价.方法:采用流化床包衣法制备埃索美拉唑镁肠溶微丸,按《中国药典》方法对肠溶微丸进行耐酸力和溶出度测定,验证制备工艺的合理性.结果:制备的肠溶微丸在人工胃液中耐酸力良好,人工肠液中溶出迅速而且完全,工艺稳定.结论:该工艺有效地解决了埃索美拉唑镁的稳定性问题且制备工艺简单易行,重现性好,有望应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5.
泮托拉唑钠肠溶微丸胶囊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受试制剂泮托拉唑钠肠溶微丸胶囊和参比制剂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的人体生物等效性。方法:20例健康男性志愿者口服单剂量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40 mg后,采用HPLC紫外法测定血浆中泮托拉唑钠浓度,用BAPP 2.0程序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C_(max)分别为(2.58±0.63)和(2.53±0.52) mg·L~(-1),T_(max)分别为(2.9±0.8)和(2.8±0.8)h,t_(1/2)Ke分别为(2.25±1.02)和(2.09±1.11)h,AUC_(0-12h)分别为(6.96±1.57)和(7.07±1.74)mg·h·L~(-1)。泮托拉唑钠肠溶微丸胶囊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0.1±15.0)%。结论:泮托拉唑钠肠溶微丸胶囊和肠溶胶囊生物等效。  相似文献   

16.
地红霉索是最近两年在国内上市的最新一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索,该品种最早由德国的Boehingerlngelheim公司的子公司Thomae公司合成的,该公司于1985年将其许可证转让给美国的礼莱(Lilly)公司。1993年9月,礼莱公司的地红霉素片(商品名:Dymabac)在西班牙首次上市,并通过FDA批准,先后在美国、意大利、法国等数十个欧美其目家二市。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制布地奈德肠溶微丸。方法采用挤出滚圆工艺及流化床包衣法制备了伐他汀钠肠溶肠溶微丸,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处方进行了优化,考察了微丸的粉体学性质及不同包衣增重微丸的体外释放实验。结果制得的布地奈德微丸圆整度高、收率高、体外释放度好。结论本方法制备工艺简单易行,重现性好,值得进一步的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察萘普生肠溶微丸胶囊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和对大鼠急性胃部刺激性的影响。方法采用两种不同的给药途径对昆明种小鼠进行急性毒性研究;灌胃给予萘普生肠溶微丸胶囊和萘普生胃溶胶囊对大鼠胃部刺激性进行比较。结果灌胃给药LD50为1329.6(1148.1~1539.6)m g.kg-1,腹腔注射给药LD50为596.3(557.1~638.3)m g.k-g 1;萘普生肠溶微丸胶囊和萘普生胃溶胶囊给药剂量为100、200、400m g.k-g 1时,致溃疡指数分别为0.2、0.1、0.2和2.6、3.4、3.6,与溶媒对照组比较,萘普生肠溶微丸胶囊对胃部无刺激作用(P>0.05),萘普生胃溶胶囊对胃部有明显的刺激作用(P<0.01)。结论萘普生肠溶微丸胶囊毒性较低,对胃部无明显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制备SM-1小粒径肠溶微丸,并优化其处方,以达到肠溶和便于小动物给药的目的。方法采用流化床空白丸芯上药法,在丸芯表面依次包覆含药层、羟丙基甲纤维素(HPMC)隔离层和丙烯酸树脂(EudragitL30D-55)肠溶层。以载药量、耐酸性及释放度为指标,对SM-1肠溶微丸的处方进行优化。结果隔离层增重8%,肠溶层增重15%的肠溶微丸粒径〈450μm(40目筛),圆整度良好,载药量约为20%;在pH为2.0的盐酸溶液中2 h内肠溶衣层薄层完好,药物释放度〈4%;在pH为6.8的PBS溶液中,45 min内释放度均〉70%。结论采用流化床制备SM-1肠溶微丸工艺可行,重现性好,具有良好的肠溶特性,粒径〈380μm,可用于小动物给药。  相似文献   

20.
马力  黄良生  张玉 《医药导报》2009,28(7):924-925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泮托拉唑钠肠溶微丸胶囊的含量. 方法 采用HPLC法, 色谱柱为Symetry C18柱(4.6 mm×150 mm, 5 μm), 流动相:0.025 mol&#8226;L-1磷酸二氢钾缓冲液 乙腈(70:30), 柱温35 ℃, 流速1.0 mL&#8226;min-1, 检测波长:288 nm. 结果所选定的条件下样品峰分离良好, 泮托拉唑钠在36~84 mg&#8226;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线性回归方程为Y=13 130C+155 709(r=0.999 7), 精密度、回收率RSD均<3%, 平均回收率100.40%, RSD=1.23%. 3批泮托拉唑钠肠溶微丸胶囊的标示含量平均值为99.53%. 结论该法简便快速, 灵敏准确, 可用于测定泮托拉唑钠肠溶微丸胶囊的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