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庞家亮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3,(11):1643-1645+1660
目的 研究丁苯酞注射液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效果。方法 将收治的76例ACI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Barthel指数(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为5.26%(P>0.05)。结论 丁苯酞注射液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ACI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认知功能,提升日常生活能力,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吡拉西坦片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神经内科72例血管性痴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观察组采用吡拉西坦片联合丁苯酞软胶囊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吡拉西坦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ADL评分和Mo CA评分比对照组更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拉西坦片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效果较好,可以改善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和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脑内神经递质、炎性因子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进行治疗的301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归为研究组(n=151,常规治疗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和对照组(n=150,常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根据四级疗效及HAMD量表评分判定]、神经递质[包括谷氨酸(Glu)、天冬氨酸(Asp)、甘氨酸(Gly)、γ-氨基丁酸(GABA)]、炎性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认知功能[使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及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临床疗效(95.36%)显著高于对照组(84.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Glu、Asp水平低于对照组,Gly、GAB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TNF-α、IL-6、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及治疗后3个月后研究组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百乐眠联合丁苯酞及多奈哌齐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及相关血清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9月~2019年9月收治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84例,根据盲抽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丁苯酞联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百乐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认知功能、相关血清炎症介质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认知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提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反应蛋白水平较治疗前降低,神经营养因子-3水平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奈哌齐片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8月~2020年10月收治的VD患者10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盐酸多奈哌齐片,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认知功能、生活能力、血脂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8%,高于对照组的8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SOD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80%,略高于对照组的5.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奈哌齐片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VD患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改善认知功能、血脂水平,提高生活能力及SOD活性,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丁苯酞+尼莫地平联合吡拉西坦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3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184例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患者进行研究,并采取随机电脑分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2例。给予对照组吡拉西坦进行治疗,给予观察组丁苯酞+尼莫地平联合吡拉西坦进行治疗,并对两组的生活质量、生化指标和不良反应总有效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认知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比对照组高,CGRP、ET和HIF-1α水平等生化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差异性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过程中,使用丁苯酞+尼莫地平联合吡拉西坦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化指标,能够有效的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丁苯酞辅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1月收治的11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丁苯酞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一氧化氮、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高于对照组,内皮素-1、血清丙二醛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给予丁苯酞辅助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轻氧化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静脉溶栓后丁苯酞序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人民医院于2020年5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者60例,开展简单随机化法分组处理,常规静脉溶栓方案者30例为对照组,静脉溶栓后予丁苯酞序贯治疗方案者30例为试验组,评定两组治疗效果、炎性因子水平、神经损伤标志物、血液流变学指标、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P<0.05);治疗后两组炎性因子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丙二醛(MDA)、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功能缺损标志物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更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予丁苯酞序贯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炎性因子、神经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且不会增加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夏荣梅  卢淑霞  刘燕平 《系统医学》2023,(21):102-104+112
目的 观察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采取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2月商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摸球法分为研究组和参考组,每组40例。参考组患者实施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参考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炎性因子、临床指标。结果 研究组临床有效率为95.00%高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5,P<0.05)。治疗后,研究组炎性因子、临床指标均优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采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缓解炎症反应,促进神经和认知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丁苯酞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MCI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丁苯酞组与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胞二磷胆碱与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治疗,丁苯酞组加用口服丁苯酞软胶囊,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评分、P300电位及不良反应。结果:2组治疗1、3月后Moc A评分较治疗前增高,丁苯酞组较对照组相比评分提高更显著(P0.05)。丁苯酞组治疗后P300电位潜伏期及波幅较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潜伏期及波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丁苯酞联合胞二磷胆碱治疗MCI,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及脑电活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丁苯酞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88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4例。对照组单纯予以氯吡格雷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加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同时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差异。结果:研究组临床疗效(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77.27%)(χ~2=6.18,P=0.01);治疗后,研究组血清炎性因子TNF-α、hs-CRP、MMP-9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管内皮功能NO、CGRP明显高于对照组,而ET-1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丁苯酞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联合治疗能有效抑制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机体炎性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采用丁苯酞序贯治疗的疗效及其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单纯的丁苯酞治疗,观察组给予丁苯酞序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炎性因子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认知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与炎性因子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丁苯酞序贯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认知功能障碍,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促进患者认知功能、生活能力的提高,还能改善患者炎性水平,促进患者恢复,提高预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对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纤维蛋白溶解活性、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84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应用阿替普酶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丁苯酞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生活能力、梗死面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炎性因子水平、肾功能、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研究组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梗死面积显著小于对照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研究组炎性因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前,2组肾功能指标水平无显著差异(P 0. 05),治疗后,研究组肌酐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4 h尿蛋白定量和血清肌酐(Scr)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 0. 05)。结论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治疗缺血性脑梗死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炎性反应,提高生活能力,缩小梗死面积,降低NIHSS评分,还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高,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分析奥拉西坦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86例,根据双盲法的分配法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选择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选择奥拉西坦联合丁苯酞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认知情况、智能情况、日常生活能力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认知情况、智能情况、日常生活能力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认知情况、智能情况、日常生活能力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奥拉西坦联合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进行治疗,其效果较常规内科治疗方式显著,可提高认知情况、智能情况以及生活能力,而且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的效果及对神经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收治的92例CI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依达拉奉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表(NIHSS)、Fugl-Meyer量表(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BI)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NGF、BDN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NSE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FMA、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CI,有利于改善患者神经营养因子水平,恢复患者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中重度分水岭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19年11月收治的110例急性中重度分水岭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54例给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研究组56例给予尤瑞克林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2周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血浆内皮素-1、一氧化氮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64%,高于对照组的74.07%(P<0.05);治疗2周后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浆一氧化氮、血浆内皮素-1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尤瑞克林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能有效治疗急性中重度分水岭脑梗死,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促进血管内皮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观察腹腔镜联合胆道镜钬激光碎石术(HLL)对胆管结石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0年6月-2022年2月石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胆管结石患者,根据患者入院单单双号将单号纳入对照组(49例)、双号纳入研究组(49例);对照组行传统开腹取石术,研究组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HLL;对比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结石取出率、应激反应指标[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P)]、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手术用时、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总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结石取出率(97.96%)较对照组(81.63%)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应激反应指标、炎性因子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d Cor、EP、IL-6、TNF-α、CRP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4.08%)较对照组发生率(18.37%)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胆管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HLL治疗取石效果好,可减轻机体应激反应,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高压氧联合认知训练对脑卒中后血管性认知障碍(VCI)患者的疗效,以及对VCI患者体内血浆Klotho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VCI患者42例分为对照组19例和研究组23例,对照组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增加高压氧治疗(每日1次,连续治疗4周),研究组则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增加高压氧联合认知训练(每周治疗5 d,连续治疗4周)治疗。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简易精神状况量表(MMSE)对2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估,并同时取2组患者早晨空腹静脉血液3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ELISA)检测其血浆Klotho蛋白和Hcy水平。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的MMSE评分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且研究组治疗后的MMSE评分为(16.96±6.01)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血浆Klotho蛋白和Hcy水平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且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患者仅治疗后的血浆Hcy水平显著优于组内治疗前(P<0.05)。 结论 高压氧治疗联合认知训练可显著改善VCI患者的认知功能,起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可改善血浆Klotho蛋白和Hcy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脑梗死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9月至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90例脑梗死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丁苯酞组和rTMS+丁苯酞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丁苯酞组接受丁苯酞软胶囊治疗,rTMS+丁苯酞组接受rTMS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的FM-B、MoCA评分均明显升高,且rTMS+丁苯酞组高于丁苯酞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的Barthel指数、KPS评分明显升高,且rTMS+丁苯酞组高于丁苯酞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TMS+丁苯酞组的临床症状控制优良率明显高于丁苯酞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MS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脑梗死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脑血管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治疗,研究组给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与脑血管储备功能。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2%(25/26),高于对照组的76.9%(2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评分、脉动指数、脑血管储备功能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神经功能评分、脉动指数低于对照组,脑血管储备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可恢复神经功能,改善脑血管储备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