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模式的统计和分析,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实验室依据。方法采用ELISA法对前来我院就诊的1162例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血清学标志物的检测,并对检测出的几种特殊模式加以统计和分析。结果在1162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结果发现,除一些临床常见模式外,也出现了4种特殊模式如:HBsAg与抗-HBs并存、HBeAg单独存在、抗-HBe的单独存在、抗-HBc单独存在。结论在诊断乙型肝炎和评价乙型肝炎疗效时,应同时观察HBsAg、抗-HBs、抗-HBc、HBV-DNA和肝功能。  相似文献   

2.
《抗感染药学》2019,(1):90-92
目的:比较不同免疫检验方法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血清学标志物的检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6月间校附属医院就诊的HBV感染患者60例资料,比较和分析资料中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与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检测的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结果及其诊断的准确率差异。结果: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HBeAb)、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阳性率方面,二者的检测结果经各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诊断准确率方面,CMIA法检测结果优于ELISA法(P<0.05)。结论:在HBV感染患者的诊断中,CMIA法检测效果的准确性高于ELISA法。  相似文献   

3.
慢性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检测主要包括血清学和病毒学两部分,血清学检测指标主要有病毒表达产物及其抗原抗体系统,即血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五项标志物,病毒学检测指标主要有血清HBV DNA和肝组织中共价闭合环DNA(cccDNA)等。HBV DNA是反映HBV复制活动和传染性最直接的指标,在确定慢性HBV感染自然史、监测抗病毒药物疗效以及评估急慢性乙型肝炎(乙肝)。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志物和HBV-DNA水平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HB-sAg/HBeAg/抗-HBc阳性患者73例和HBsAg/抗-HBe/抗-HBc阳性患者147例,通过荧光定量法和微粒子酶免法对HBV-DNA和血清标志物进行定量分析,比较其相关性。结果 HBsAg/HBeAg/抗-HBc阳性患者中,39例(53.42%)患者HBV-DNA〉107拷贝/mL;其中,C、D组抗-HBs水平以及D组HBeAg和抗-HBe水平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HBV-DNA水平与抗-HBs呈负相关(r=-0.662),与HBeAg和抗-HBe呈正相关(r=0.531,r=0.820)。HBsAg/HBeAg/抗-HBc阳性患者中,102例(69.39%)患者HBV-DNA〈104拷贝/mL,HBV-DNA与抗-HBs水平呈负相关(r=-0.572)。结论不同血清学模式之间其HBV-DNA水平与血清学标志物含量的分布特征并不相同,临床工作中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健康人群乙型肝炎(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的表现模式,探讨乙肝预防的对策与措施.方法 对开平市某工厂477名健康体检者采用ELISA法检测乙肝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五项血清学指标.结果 HBV感染率为93.71%;HBsAg、抗-HBs阳性率为13.00%、70.2 3%,性别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感染模式有9种,以抗-HBs 抗-HBc、抗-HBs、抗-HBc阳性模式多见,其构成比分别为46.09%、28.19%、10.96%.结论 HBV感染在我市健康人群中仍有较高的感染率,且男性感染率较女性高;对成年人应采取预防和干预措施;乙肝疫苗接种可对未感染者进行有效保护,同时也影响着人群HBV的感染模式.  相似文献   

6.
袁玉娥 《哈尔滨医药》2011,31(5):349-349
目的了解我院乙肝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感染情况,为制定预防乙肝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检测年龄在18~72岁的在我院收治的219例乙肝患者的血清学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大三阳(HBsAg、HBeAg、抗-HBc皆为阳性)89例,小三阳(HBsAg、抗-HBe、抗-HBc皆为阳性)52例。结论对乙肝病毒性肝炎普查乙肝两对半指标,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是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金淑仙  李月文 《云南医药》1990,11(6):350-352
本文报告了919例血清乙肝标志物检测结果。其中HBsAg阳性625例,HBsAg阴性294例。在294例HBsAg阴性者中,检出其它标志物(抗-HBs、HBeAg、抗-HBe、抗-HBc等)阳性135例。结果表明,仅单项检测HBsAg不能全面了解HBV感染情况,在有条件的地方应尽量进行“两对半”检测。  相似文献   

8.
盛映 《中国乡村医药》2010,17(11):60-60
乙肝病毒标志物,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抗-HBe)、乙肝核心抗体(抗-HBc)五项,是实验室诊断HBV感染和病毒在体内复制有传染性的指标。由于受方法学的限制以及病毒变异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低水平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人群分布及其相关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模式特征,方法固相放射免疫标记技术测定2140例住院患血清HBsAg及其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e抗原及其e抗体(HBeAg、抗-HBe)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确定浓度在5μg/L以下的HBsAg阳性例数,并分析相关乙肝病毒(HBV)血清标志物模式,结果共检HBsAg阳性198例,HBsAg浓度在5Mg/L以下的有43例,占总数的2.01%,占HBSAG阳性人群的21.72%。对上述低水平HBsAg人群的5项HBV血清标志物检测获得5种模式,以“HBsAg、抗-HBc、抗-HBe阳性”,“HBeAg和抗-HBs阴性”模式为主(74.4%).结论低水平血清HBsAg人群不可忽视。提高HBsAg检测灵敏度有重要意义,同时检测相关HBV血清标志物。对确定上述人群有帮助。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测定低水平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人群分布及相关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模式特征。方法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技术测定6186例非肝炎病区住院患者血清HBsAg及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e抗原及e抗体(HBeAg、抗-HBe)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根据定值参比血清和样本的HBsAg荧光速率值/阴性对照荧光速率值的比值(S/N值),并结合中和试验结果,确定浓度在5μg/L以下的HBsAg阳性例数,并分析相关乙肝病毒(HBV)血清标志物模式。结果共检出HBsAg阳性626例,HBsAg浓度在5μg/L以下的有158例,占总数的2.55%,占HBsAg阳性人群的25.24%。其中,HBsAg浓度在1μg/L以下的有71例(44.94%);1~2μg/L的有26例(16.46%);2~5μg/L的有61例(38.60%)。对上述低水平HBsAg人群的5项HBV血清标志物检测获得8种模式,以"HBsAg、抗-HBc、抗-HBe阳性","HBeAg和抗-HBs阴性"模式为主(74.60%);累计HBsAg和抗-HBc同时阳性者占94.17%;HBsAg与抗-HHs同时阳性只出现在HBsAg1μg/L以下人群中(6.45%)。结论低水平血清HBsAg人群不容忽视,提高HBsAg检测灵敏度有重要意义;同时检测相关HBV血清标志物,对于确定上述人群有帮助。  相似文献   

11.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了876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DNA。结果:血清HBVDNA阳性率为54%,其中HBsAg、HBeAg抗-HBc均(+)者为93.3%;HBsAg、抗-HBe、抗-HBc均(+)者为65.5%,HB-sAg、HBeAg均(+)者95%;HBsAg、抗-HBc均(+)者为60%;在抗-HBs、抗-HBe、抗-HBc及单纯抗-HBs,单纯抗-HBc各(+)者组中均未检出HBVDNA。  相似文献   

12.
乙型肝炎病毒(HBV)主要有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和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和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血清中除HBcAg不易检出外,其它五项均可在血清中检测出来。乙型肝炎是由HBV引起的,是世界范围内的流行疾病,部分病人发展成慢性肝炎、肝硬化或肝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血清免疫标志物、乙型肝炎病毒核酸水平变化与HBV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108例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HBV DNA含量高低分为A(〈103拷贝/ml)、B(103∽105拷贝/ml)、C(106∽108拷贝/ml)3组,分别检测3组的乙型肝炎血清免疫标志物(HBV M)与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 DNA)含量。结果 A组的HBeAg为(3.971±14.47)S/CO,B组为(446.7±785.8)S/CO,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抗-HBe、HBeAg、HBsAg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HBeAg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抗-HBs、抗-HB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 M阳性标本中抗-HBs、抗-HBc与HBsAg含量与HBV DNA无相关性,抗-HBe与HBV DNA呈负相关,HBeAg与HBV DNA呈正相关。结论定量检测HBV DNA可真实反映HBV的复制情况,对于传染性评价、乙型肝炎诊治及疗效观察均具有指导意义;定量检测HBV M虽在HBV复制程度的判断及传染性评价方面无明显价值,但可为乙型肝炎数据管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不同年龄组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况.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不同年龄组人员19639例的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并对检测结果按年龄组和结果模式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HBsAg、HBeAg、抗-HBc三项同时阳性7 91例,占总检测人数的4.03%(791/19639),主要分布在10~29岁年龄段;HBsAg、抗-HBe、抗-HBc三项同时阳性1619例,占总检测人数的8.24%(1619/19639),15~64岁年龄段阳性率较高且各年龄组的阳性率较接近,并且明显高于0~9岁年龄段;HBeAg、抗-HBc二项同时阳性4 2例,其中0~4岁年龄组占36例,主要是母婴传播造成的婴幼儿HBV感染;有保护性抗体抗-HBs的占56.72%(11140/19639);HBV-M五项全部阴性占23.29%(4575/19639).结论 人群乙肝病毒携带者占12.93%(2540/19639);有保护性抗体抗-HBs占56.72%;未受乙肝病毒感染者占23.29%.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乙肝五项对于乙型肝炎(乙肝)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对于2008年1月—2011年2月在我中心检查的152例疑似乙型肝炎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其血清中HBsAg、抗-HBs、HBeAg、抗-HBe及抗-HBc进行检测,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本研究152例患者中,有72例患者乙肝五项指标均为阴性,占47.3%;抗-HBs阳性有18例,占11.8%;单项HBsAg阳性有11例,占7.2%;大三阳患者有16例,占10.5%;小三阳患者有11例,占7.2%;HBsAg及抗-HBc均为阳性者共有18例,占为11.8%;不同年龄患者乙肝感染情况不同,其中30~39岁感染比例最高,与其他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五项对于乙肝病毒感染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流行面广、感染率高、危害性大的传染病。人体感染HBV后,因机体免疫状况差异,而出现不同的血清标志物。为了解中、小学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感染后血清学标志物的状况,提高中、小学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防治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7978名健康查体的中、小学生进行了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普查,对检出的412例HBsAg阳性者检测了抗-HBs、HBeAg、抗- HBe及抗-HBc血清学标志物,并进行了相关的调查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2003-03~2004-01临清市卫生防疫站及聊  相似文献   

17.
乙肝是世界性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对人类危害极大。我国在世界上属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高发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携带者已超过10%[1]。通常判断HBV感染及其状况的指标为HBV的血清学标志物(HBV—M),如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即所谓的两对半)。HBV—M的检测有助于全面了解乙肝的病情发展,为临床提供准确诊断、治疗方案,正确估计预后并作为流行病学调查的指标。我们对来密云县医院就诊的患者HBV—M检出模式进行汇总及分析。1材料和方法1.1标本:来源于1998年6月到2001年8月本院门诊及病房送检的血液…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性的乙型肝炎患者体内病毒的复制情况.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604例HBeAg阴性的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的DNA载量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浓度.按肝功能检查结果分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乙肝核心抗体(抗-HBc)阳性(+)为Ⅰ组(44例),HBsAg(+)、乙肝e抗体(抗-HBe)阳性(+) 、抗-HBc(+)为Ⅱ组(560例).结果 604例患者中HBV-DNA阳性335例(55.5%),ALT异常85例(14.1%).其中Ⅰ组患者HBV-DNA阳性15例(34.1%),ALT异常17例(38.6%);Ⅱ组患者HBV-DNA阳性320例(57.1%),ALT异常68例(12.1%).结论 乙型肝炎患者在HBeAg消失,或抗-HBe、或抗-HBc出现时,仍然存在病毒在体内复制的可能.对HBeAg阴性的乙型肝炎患者应定期进行相关标志物及HBV-DNA检测,以了解患者个体治疗情况,对患者的病情、疗效、预后有良好的判断作用.  相似文献   

19.
谢艳 《中国基层医药》2003,10(12):1284-1284
目的 探讨血清HBV DNA水平与HBV标志物(HBV-M)表现模式的关系。方法 对2747例慢性乙肝病人进行血清HBVDNA荧光定量PCR,HBV-M检测采用ELISA法。结果 血清HBV DNA水平与HBV-M表现模式有关,HBsAg与HBeAg的存在影响HBVDNA水平变化。结论 HBcAg和HBV DNA有明显的相关,抗-HBs、抗-HBe、抗-HBc阳性者病毒并未完全停止复制,只是复制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并分析乙型肝炎标志物检测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自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进行乙型肝炎检测的483例疑似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检测资料,重复使用常规ELISA乙型肝炎检测方法,分析在检测过程中可能影响检测结果的各项因素。结果 483例患者经检测,有175例患者5项标志物检测呈阳性,在对其检测符合率对比发现,患者HBsAg与HBeAg检测准确率均为100%,但抗-HBs、抗-HBe、抗-HBc指标符合率较低。结论乙型肝炎标志物检测过程中应注意防止血清标本的污染,检测过程中应仔细认真,防止污染、误检、误读数、错误报告等问题出现,注意检测用品质量的控制,检测人员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对可疑标本行复检,以做出准确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