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髋臼上方水平钢板结合排筏螺钉与单纯螺钉内固定治疗合并臼顶压缩老年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3年5月至2023年1月天津市天津医院收治的20例合并臼顶压缩老年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5例, 女15例;年龄61~84岁[(72.2±7.3)岁]。根据Letournel & Judet分型:前柱骨折13例, 前柱伴后方横行骨折5例, 双柱骨折2例。患者均行前方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其中11例采用髋臼上方水平钢板结合排筏螺钉固定(钢板+排筏螺钉组), 9例采用单纯螺钉固定(单纯螺钉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后3 d采用Matta影像学标准评估骨折复位质量;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Merle D′Aubigné-Postel评分系统评价患侧髋关节功能并比较末次随访时优良率;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6~18个月[(13.1±3.1)个月]。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中透视次数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 Matta影像学标准:钢板+排筏螺钉组解剖复位6例, 满意复位5例,...  相似文献   

2.
骨盆、髋臼骨折常继发于高能量损伤,损伤后骨折类型复杂多样,其治疗一直是骨科医师的棘手难题,也是近些年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学者们对骨盆髋臼的研究从骨折分型、临床治疗及预后等方面不断进行探索,使骨科医师对骨盆、髋臼骨折有了全新的认识。尤其在诊治理念、损伤严重程度的判断、治疗方案的决策、内固定器材与微创技术的研发等方面已接近国际水平,有效降低严重骨盆、髋臼骨折的病死率、缩短治疗周期、改善治疗效果,提高了我国创伤骨科的整体水平。笔者对骨盆、髋臼骨折治疗理念、分型方法及手术治疗等几个方面的创新进行述评,旨在与骨科同仁分享当前主流治疗理念和创新性手术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改良Henry入路保留旋前方肌与Henry入路切开旋前方肌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6年2月— 2018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和浙江省丽水市青田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6例,女42例;年龄60~79岁[(66.5±5.6)岁]。骨折AO分型:B1型16例,B2型15例,B3型11例,C1型12例,C2型14例,C3型10例。40例采用改良Henry入路保留旋前方肌掌侧钢板内固定(改良组);38例采用Henry入路切开旋前方肌掌侧钢板内固定(传统组)。观察两组骨折愈合、内固定及并发症情况;比较两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12个月腕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前臂旋转角度、握力等;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12个月上肢功能评定表(DASH)评分。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24个月[(15.2±6.3个月)]。术后3个月骨折均愈合。钢板内固定位置良好,均无感染、骨不连、钢板松动、肌腱损伤并发症。传统组2例出现腕管综合征,Ⅱ期行内固定去除腕管松解后缓解。改良组VAS术后1周[(6.17±0.40)...  相似文献   

4.
胫骨平台Hoffa骨折为一种特殊类型的胫骨平台冠状面骨折, 其中隐匿性骨折所占比例较高, 容易漏诊、延误诊治。目前的研究均为个案报道, 未能就其发病率、诊断要点、损伤特点、受伤机制等进行系统研究, 且常用的分型如AO分型、Schatzker分型、三柱分型和胫骨平台综合分型等均不能涵盖此类型。笔者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3 086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临床资料, 发现13例胫骨平台Hoffa骨折, 其中隐匿性骨折占23%。该骨折的受伤机制:膝关节屈曲状态下, 经股骨的暴力集中作用于胫骨平台的后半部, 膝关节存在瞬间内翻内旋, 导致后侧冠状位劈裂骨折。根据累及关节面的位置及骨折移位程度, 将该骨折分为三型:Ⅰ型骨折累及胫骨平台关节面<1/4, Ⅱ型骨折累及胫骨平台关节面≥1/4且<1/2, Ⅲ型骨折累及关节面≥1/2。每型骨折均分为三个亚型, 其中A型是无移位骨折, B型骨折关节面移位<2 mm, C型骨折关节面移位≥2 mm。根据分型特点, 笔者提出了治疗原则。笔者首次系统总结了胫骨平台Hoffa骨折损伤特点和骨折分型, 有助于避免漏诊并提高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计算机虚拟手术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收治的36例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临床资料, 其中男13例, 女23例;年龄22~86岁[(56.4±4.8)岁]。均为闭合性骨折。骨折Neer分型:三部分骨折20例, 四部分骨折16例。应用E-3D数字化骨科软件进行精准虚拟手术设计, 根据手术计划实施精确骨折复位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手术。记录骨折愈合情况;比较虚拟手术和术后1 d肱骨颈干角和肱骨头高度, 评估依据虚拟手术设计实施手术的效果;比较术后1 d、3个月及12个月肱骨颈干角和肱骨头高度;比较术后1 d、3个月及12个月肩关节活动度(外展、外旋及前屈)、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术后1 d内侧柱的稳定性;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38个月[(18.5±1.8)个月]。患者均骨性愈合, 骨折愈合时间为6.6~17.2周[(10.2±1.0)周]。虚拟手术与术后1 d肱骨颈干角和肱骨头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 d、...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改良髂股两窗入路与髂腹股沟入路复位内固定治疗复合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60例复合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117例, 女43例;年龄15~78岁[(44.1±16.0)岁]。骨折Letournel分型:双柱骨折101例, 前柱前壁伴后半横形骨折35例, "T"形骨折24例。80例采用改良髂股切口结合有限Pfannenstiel切口复位内固定(改良髂股两窗入路组), 80例采用标准髂腹股沟入路复位内固定(髂腹股沟入路组)。观察骨折愈合情况;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 d和术后6个月采用Matta评分标准评定骨折复位质量;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erle d′Aubigne & Postel评分标准评价患髋关节功能;比较两组神经血管损伤、医源性膀胱损伤、异位骨化、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78个月[(43.3±17.9)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改良髂股两窗入路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50.0(123.8, 180.0)min、600.0(500.0, ...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分期与择期手术治疗急性闭合性跖跗关节复合体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26例急性闭合性跖跗关节复合体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18例, 女8例;年龄32~52岁[(44.3±5.2)岁]。按照受伤至收治时间分组, 伤后8 h内收治的14例患者行分期手术治疗(分期组), Ⅰ期手术均为急诊在C形臂X线机监视下行复位和克氏针临时内固定术, 待肿胀消退后Ⅱ期行跖跗关节骨折脱位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伤后超过8 h收治的12例患者行择期手术(择期组), 待肿胀消退后, 择期行跖跗关节骨折脱位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术前、术后1, 6, 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中足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24个月[(18.5±3.8)个月]。分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77.3±5.6)min、(14.3±2.2)d、(12.3±1.2)周, 短于择期组的(101.5±7.5)min、(20.3±5.2)d、...  相似文献   

8.
严重下肢开放性骨折常伴有骨缺损, 软组织缺损及血管损伤, 极大危及肢体安全, 故保肢治疗是创伤骨科的棘手问题。目前国内缺乏专业的区域救治体系, 存在清创时机与清创医师资质不明确、软组织覆盖不及时等问题, 导致绝大多数患者无法获得满意的肢体功能恢复。骨整形是由英国骨科医师学会等组织提出的治疗下肢开放性骨折的新方法, 具有手术次数少、骨愈合快、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低、肢体功能恢复佳等优势, 为严重下肢开放性骨折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方向。笔者主要分析目前严重下肢开放性骨折治疗存在的问题, 并介绍骨整形治疗的新理念, 加深创伤骨科医师对严重下肢开放性骨折治疗的认识, 为提高严重下肢开放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儿童JakobⅡ型肱骨外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6年8月— 2017年8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59例JakobⅡ型肱骨外髁骨折患儿临床资料, 其中男30例, 女29例;年龄1.5~8.1岁[(4.0±1.8)岁]。34例行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 术中采用X线监测复位效果(对照组);25例行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 术中采用超声监测复位效果(研究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 末次随访肘关节功能评价采用Broberg和Morrey评分标准。结果患儿均获随访17~31个月[(23.2±4.2)个月]。对照组手术时间为(50.7±22.2)min、术中出血量为(6.1±3.8)ml, 均明显高于研究组[分别为(21.4±3.3)min、(1.1±0.3)ml](P均<0.05)。对照组和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8.0±0.8)周和(7.8±0.7)周(P>0.05)。按Broberg和Morrey评分标准, 对照组术后肘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7%, 其中优31例, 良2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经皮钉棒系统联合骶髂螺钉内固定与非手术治疗Ⅱ~Ⅳ型骨盆脆性骨折(FFP)的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重庆市江津区中心医院和重庆市合川区人民医院治疗的74例FFP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23例, 女51例;年龄62~95岁[(79.3±7.3)岁]。41例采取非手术治疗(非手术组), 33例行经皮钉棒系统联合骶髂螺钉内固定治疗(手术组)。比较两组下床活动时间、入院时、治疗后1, 3, 6, 12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和Majeed评分、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除9例在治疗后3~9个月死亡, 其余患者均获随访12~24个月[(13.5±3.2)个月]。手术组下床活动时间为(11.4±2.8)d, 非手术组为(67.4±4.4)d(P<0.01)。两组治疗后1, 3, 6, 12个月的VAS、Majeed评分较入院时有明显改善(P均<0.05)。入院时两组VAS、Majee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1个月手术组VAS为(3.2±0.7)分, 非手术组为(4.2±0.8)分;治疗后3个月手术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自制后路寰椎多轴钉板治疗不稳定寰椎骨折的远期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4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20例不稳定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14例, 女6例;年龄23~60岁[(42.7±8.6)岁]。患者均采用自制后路寰椎多轴钉板内固定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 d通过颈椎CT扫描观察骨折复位情况;术后9个月通过颈椎正侧位X线片及CT扫描观察骨折愈合情况;术后1、2年及末次随访时采用Frankel分级评估有无迟发性脊髓损伤;比较术前, 术后3个月、1年、2年及末次随访时颈椎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术后3个月、1年、2年及末次随访时颈椎轴向旋转活动度和屈伸活动度;观察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1~148个月[(135.0±6.8)个月]。手术时间为68~122 min[(86.0±14.1)min], 术中出血量为90~400 ml[(120.0±67.9)ml]。术后3 d颈椎CT扫描示骨折复位均满意。术后9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术后1、2年及末次随访时, 无迟发性脊髓损伤出现, Frankel分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FNS)与空心拉力螺钉(CCS)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福州市第二医院收治的91例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52例, 女39例;年龄23~65岁[(48.9±10.3)岁]。GardenⅠ型31例, GardenⅡ型9例, Garden Ⅲ型12例, Garden Ⅳ型39例。PauwelsⅠ型7例, PauwelsⅡ型33例, Pauwels Ⅲ型51例。53例行FNS内固定治疗(FNS组), 38例行CCS内固定治疗(CCS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Haidukewych复位质量、住院时间、Barthel指数、骨折愈合时间、负重时间;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和二次手术率。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5~31个月[(22.2±5.5)个月]。两组手术时间、Haidukewych复位质量、住院时间、Barthel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FNS组术中出血量为50.0(20.0, 85.0)ml, 多于CCS组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电磁导航机器人辅助与C形臂引导经皮微创空心钉内固定治疗Tile C型骨盆骨折的早期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威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2例Tile C型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18例, 女14例;年龄36~60岁[(44.1±3.9)岁]。17例采用电磁导航机器人辅助经皮微创空心钉内固定治疗(电磁导航组), 15例采用C形臂引导经皮微创空心钉内固定治疗(C形臂引导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骶髂螺钉置入时间、耻骨支螺钉置入时间、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 d、6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VAS)和Majeed功能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24个月[(15.4±0.5)个月]。电磁导航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2.0±2.5)min、(10.9±2.6)ml, 短于或少于C形臂引导组的(50.0±3.5)min、(14.9±3.1)ml(P均<0.01)。电磁导航组骶髂螺钉置入时间和耻骨支螺钉置入时间分别为(12.4±0.2)min、(10.1±0.3)min, 短于C形臂引导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骨科机器人辅助下微创置入前柱螺钉与前环内置外固定架(INFIX)内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8年6月至2021年12月贵州省人民医院收治的42例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25例, 女17例; 年龄16~68岁[(41.8±3.2)岁]。前柱螺钉组(22例)采用骨科机器人辅助下前柱螺钉固定骨盆前环骨折;INFIX组(20例)采用INFIX固定骨盆前环骨折。骨盆后环损伤均采用闭合复位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比较两组骨盆前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患者负重时视觉模拟评分(VAS)<3分的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2 d按Matta评分标准评定骨盆骨折复位质量。末次随访时采用Majeed功能评分评估功能情况。观察两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6~24个月[(11.3±0.5)个月]。前柱螺钉组骨盆前环手术时间为(33.4±2.6)min, INFIX组为(30.2±2.9)min(P>0.05)。前柱螺钉组术中出血量为(15.9±3.1)ml, INFIX组为(41.4±6.2)ml(P<0...  相似文献   

15.
更正题录     
本刊2023年第39卷第10期第880页"1.4 统计学分析"应改为"1.5 统计学分析"。特此更正并致歉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民航招飞现行眼科标准中, 散瞳前电脑验光屈光度预测散瞳后检影验光屈光度的准确性, 评价现行招飞标准中"超出标准0.75 D及以上"为评定界限的合理性, 并为调整招飞屈光度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法选取2017年至2021年参加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四川地区招飞体检的学生, 包括高中生及大学生改飞行驾驶的学生;收集其散瞳前电脑验光及散瞳后检影验光的屈光度值, 以散瞳前电脑验光屈光度为自变量拟合回归模型, 用于预测散瞳后检影验光的屈光度值。结果共纳入参加招飞体检学生2 567名, 均为男性, 平均年龄为(18.20±1.47)岁。散瞳前电脑验光屈光度与散瞳后检影验光屈光度存在高度相关(rs=0.856, P<0.001)。依据回归模型计算散瞳后检影验光屈光度预测区间, 散瞳前电脑验光屈光度可解释散瞳后检影验光屈光度变异程度的80.5%。散瞳前电脑验光屈光度为[-7.000, +1.500]D时, 该模型预测准确率≥83.3%, 拟合效果较好。当散瞳前电脑验光屈光度高于-6.125 D时, 95%预测区间值均高于-4.500 D, 即超出招飞标准。结论对于近视学生, 散瞳前...  相似文献   

17.
强直性脊柱炎(AS)合并脊柱骨折多为不稳定性损伤, 骨折累及三柱。AS合并脊柱骨折若早期未得到有效治疗, 骨折断端持续应力, 后期可能导致假关节形成、进展性后凸畸形及继发性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目前, AS合并脊柱骨折主要依靠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来明确诊断, 但存在一定的漏诊率。在其治疗上, 更倾向于采用手术治疗, 但手术方式的选择尚无统一标准。前路手术因其固定不牢及血管神经损伤等风险, 仅用于少数AS合并颈椎骨折患者。前后路联合术式稳定性好, 但患者可能难以耐受手术创伤。传统的后路开放手术应用较广, 也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 但手术创伤大、术中出血较多。后路经皮微创手术因其创伤小、出血少及恢复快等优点, 越来越受到外科医师的关注。此外, 机器人辅助和导航技术提高了术中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率。因此, 笔者就AS合并脊柱骨折诊断和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为优化其诊疗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乘坐车船等交通工具旅行, 或进行航天、航空、航海等作业, 受到前庭刺激或/和视觉等刺激时, 敏感人群会发生运动病。关于运动发病机制, 广泛接受的是"感觉冲突"学说。但是, 运动病详细的发病机制与个体差异机制仍不很清楚, 防治方面仍有开发高效而无明显不良反应药物等的需求。本文就运动病发病情况、机制与防治等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改良与传统构型髂腰钉棒系统固定垂直不稳定骨盆后环脱位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选用1名31岁健康男性志愿者的腰椎、骨盆及股骨CT图像, 通过有限元方法利用三维虚拟软件建立骨盆后环脱位模型、改良与传统构型髂腰钉棒系统单侧与双侧固定模型。通过约束双侧股骨下端于L1椎体上施加500 N纵向载荷, 评估完整骨盆模型最大应力及骨盆后环脱位模型刚度, 以验证模型的可靠性;模型验证完成后, 沿L1椎体曲线方向施加400 N跟随载荷模拟上部躯干力量, 比较改良与传统构型髂腰钉棒系统模型骶骨最大垂直位移、最大后方位移、最大右侧位移及整体最大位移;比较内固定及骨盆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 (1)完整骨盆模型最大应力为22.0 MPa, 骨盆后环脱位模型刚度为180.03 N/mm。(2)在骶骨最大垂直位移方面, 改良与传统构型髂腰钉棒系统双侧固定基本相当;但在骶骨最大后方位移、最大右侧位移及整体最大位移方面, 改良构型髂腰钉棒系统双侧固定分别为0.57 mm、0.19 mm、0.68 mm, 传统构型髂腰钉棒系统双侧固定分别为1.38 mm、0.26 mm、1.41 mm, 前者均明显小于后者。(3)在骶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551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182例, 女369例;年龄65~100岁[80(73, 86)岁]。患者均行关节置换、空心钉或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电话随访记录患者术后1年内死亡情况, 根据术后1年内是否死亡分为生存组(494例)和死亡组(57例)。记录两组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系统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入院时贫血、骨折类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手术方式、术前等待时间、手术时间、围术期输血等。采用单因素Cox回归分析上述指标与术后1年内死亡的相关性, 然后将单因素分析中P<0.2的所有因素纳入多因素Cox回归分析, 明确术后1年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性别、年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入院时贫血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内死亡相关(P均<0.01), 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骨折类型、ASA分级、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