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中医专业研究生的叙事医学实践体验及对其职业认同感的影响。方法 采用目的性抽样选取了某高校中医专业硕博士研究生一年级的56位学生,进行为期16学时的叙事医学课程培训和4周叙事医学临床实践,并要求在临床实践结束后完成一份关于实践体验的开放式书写作业。随后采用质性研究中的主题分析法对作业内容进行分析。结果 学生们学习了叙事医学之后,在临床中的实践体验包括3大主题和9个副主题:适用范围广(全诊疗阶段、多科室及病种)、融合多方面沟通技巧及诊疗方式(沟通技巧、心理学技术、反思、中医人文诊疗方式)以及增加职业认同感(实现相互疗愈、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升中医自信)。主题被进一步整合形成叙事医学实践循环与职业认同感的关系,并以图表的形式呈现。结论 通过探讨中医专业研究生的叙事医学实践体验,发现通过在全诊疗阶段及多学科病种中,运用多种方法技巧,能够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实现相互疗愈、增强中医自信,这些内化的认可和成就感进而有助于提高职业认同感。可为提高医学生职业认同感、探索叙事医学实践在地化之路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叙事医学语境下,叙事闭锁是生命叙事进程中的一种失常状态,是“生命叙事进程的断裂或停滞”。在分析文学作品和临床现实中的典型创伤叙事闭锁者的特征及表现基础上,提出叙事照护对于创伤主体走出叙事闭锁,重新进入心身安适的叙事进程的重要意义。“叙事照护”是医务人员或教育工作者利用自己的叙事资本和叙事智慧与自我、与家人以及服务或教育对象等建立人际叙事连接,滋养处在叙事闭锁中的主体,帮助他们走出生命困境的一种照护方式。叙事照护者协助创伤主体通过叙事共同体的构建获取修复断裂的生命叙事进程的复元力,走出孤绝隔离状态,实现成长,恢复全人健康。  相似文献   

3.
整体上,近代辽宁名医景贤所著医话式文集《医学从正论》,勾勒出了以“仁爱”为共焦的医家叙事素养的独特视像。具体来讲,该医话善于构筑叙事投射,并充分利用身国同构思想、兵家战略战术和书法美学理念等相关传统文化精粹来营造叙事图式,着重对脏腑相通理念、中医反治思想、相反相成配伍、立方选药观等中医文化意识形态展开了具象化例证叙事。此外,通过深入的叙事反思,医家景贤建构起了其作为中医医者的职业身份认同。叙事医学视角下研读《医学从正论》在中医文化传承层面上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有助于推动“近代辽宁地区中医文化”的纵深探究和多维映现。  相似文献   

4.
通过在“医患沟通学”课程中融入中国叙事医学理念和有关模型及工具,阐述“新医科”与“大健康”语境下中国叙事医学教育与实践的价值,阐明“医患沟通学”课程叙事化转向在学术前沿、社会需求和实践需要三个方面所蕴含的现实意义,分析叙事医学作为学科前沿、历史积淀、教育哲学、职业本领为“医患沟通学”课程提供的前、后、上、下四个维度的创新,探索该课程叙事转向可实现的有效路径。以期达到通过教学创新提升学生人文医学技能与素养,实现医教协同、胜任力导向,适应心理、社会之增量,人民、健康之转变,推进医学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医特色的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学的历史就是人类的历史,有人类就有疾病,由此产生了医与药、病与方。朴素的医药知识经哲学的概括上升为医学理论,便有了医学。翻阅中外医学发展史,东西方医学的起源与发展均离不开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古希腊哲学发达,因此成为欧洲古老医学发生的土壤;同样,东方哲学也培育了中医学。中医学产生于中国古代文化的大背景中,其思想观念无不打上中国古代文化的深深烙印。中医学既是世界医学的分支,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中医学是以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理念构建起来的关于人的生命、健康与疾病防治规律的科学体系。不同文化造就了不同的医学,虽然中西医学的研究对象都是人,但由于世界观及方法论的不同,形成了不可通约的理论体系,这种不可通约性,归根到底是中西文化的差异造成的。在世界其他医学均被西医学同化的今天,中医学不仅保留着完整的理论体系,而且还以其良好的临床疗效独树一帜,保持着鲜活的生命力,说明中医学术尽管难以被西医学理解和解释,但确有其合理存在的价值和优势。早在20世纪初,恽铁樵就指出:“西方科学不是学术唯一途径,东方医术自有其立脚点。”这个立脚点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它是中医学生命力之所在,离开它,中医学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无论“研究中医”还是“中医研究”都不能脱离开中医传统文化这一中医学存在的根基。  相似文献   

6.
中医研究和发展存在两大难题:传承难和临床服务能力低。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领域应用的逐渐成熟,在国家推动中医发展的战略背景下,构建全生态中医知识库和智慧系统将改善中医传统传承模式,提升中医临床服务能力。同时,完善中医智能化的相关法律法规将会推动智慧中医发展,进一步提升中医服务能力,最终实现面向基层的涵盖中医知识构建与分析的智慧中医体系,为我国智慧中医推广提供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俞旭君  陈帝昂  常德贵  余颜 《中外医疗》2013,32(17):118-119
通过分析传统中医的传承现状,从目前传统中医的传承重点、传承模式、西方医学模式等几个方面指出当前文化传承中的若干问题,并对如何传承和发展当代中医文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重建中医主体价值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祝世讷教授“中医学重大理论问题系列研究”发表系统意见。总结几十年来继承研究的经验教训,中医现代研究运用西医的知识和方法不能移“的”就“矢”,要重建中医的自我主体价值体系。要解决好研究对象问题,不能目中无“人”,中医是健康智慧学,对象是人。阴阳自和论是中医的自组织理论,《内经》病机十九条揭示了机体自稳调节机制和防卫反应机制。中医研究要从以“病”为目标的框架中解放出来,发扬辨证论治的优势。中医学是哲学、医学、临床经验的统一体,要重视和加强中医的哲学和人文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9.
<正>以“叙事”为框架,融合临床医学、生命哲学、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文学批评等跨学科理念的叙事医学是“医院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人文医院建设的新模式,也是“新医科”语境下医科院校人才培养的新路径,同时也是“大健康、大卫生”语境下健康传播和疾病科普的新载体,为人民群众提供新的生命健康认知途径。2008年开始,国内学者逐渐意识到叙事医学的重要价值,积极倡导叙事医学理念,着手构建中国叙事医学体系。  相似文献   

10.
本世纪初,美国哥伦比亚大学Rita Charon教授首先提出“叙事医学”的概念。二十多年来,“叙事医学”已经成为人文教育与医学教育的重要纽带。文章从“叙事医学”的内涵、发展历程及“叙事医学”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新世纪“循证医学的叙事化”与“叙事医学循证化”的融汇,让我们对医学目的要作重新思考。显然,临床医学的人文关怀与中医学“天人相应”“形与神俱”的医疗整体观,注重自然、社会、心理因素对心身健康影响的理念,以及重视情志致病与心身疾病的医学人文思想将在临床诊疗实践中得到更好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对医学人文越发重视,叙事医学在国内逐渐蓬勃发展。将叙事医学理念引入到图书馆,开展叙事医学教育,对图书馆拓展教育职能、唤醒医学人文、深化阅读推广和促进医患沟通具有积极推动作用。上海健康医学院图书馆结合医学名画空间建设、现代医学教育博物馆建设、“悦读润道”文化品牌建设、“电影里的医学故事”课程建设等,通过艺术叙事、历史叙事、文学叙事和电影叙事等方式开展叙事医学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医学人文精神,在叙事中提升理解、表达的能力,不仅创新了医学人文教育的载体和途径,也为图书馆开展叙事医学教育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中医学是中国传统生命医学的总称,涵盖中华民族人文文化内涵的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渗透其中的思维方式、哲学观点、诊疗理论与文化相携共生。因此在中医学教学过程中,由于课时相对较少、学习目标缺乏必要的明确,理论与实践环节存在脱钩的现象,不仅给中医学理论体系带来断层,也对学生构建科学的中医学思想认识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医基础学科群现有体系是以西医学为参照系进行整理的结果 ,并由此形成了对当代中医药理论发展影响深远的“近代模式”。 2 0世纪 5 0~ 6 0年代 ,中医文献研究最重要的贡献是对中医基础学科群基本框架的构建与规范 ,但由于受到近代医学思想与教育模式的影响 ,理论与方法均存在诸多局限性。认为以传统规范为依据 ,运用文献学、哲学、史学、文字学、发生学等研究方法 ,结合信息科学对中医理论体系进行阐释和研究 ,对中医基础学科体系进行重新架构 ,是中医教育和中医学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残雪的小说《赤脚医生》中构建了一个不同于历史现实中的赤脚医生群体和他们的行医环境,是新东方主义下对这一职业的浪漫投射,更是对理想医疗实践的想象和刻画。在这个世界中,赤脚医生是一个令人向往的职业,与患者和环境和谐共生,共同创造了美好、有意义的生活。小说体现了残雪的自然观,利用北京大学叙事医学团队的叙事医学基本概念模型对小说进行解读,揭示书中赤脚医生们的医疗哲学和医疗行为体现出的自然的医学观,与医学人文精神和医学人文关怀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群体叙事医学教育在中国开展的现状,探索构建新时代医学人文精神实践模式。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方便抽样法,针对国内2 145名医务人员对叙事医学的认知、态度和行为情况开展在线问卷调查。结果受访医护人员对于叙事医学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接近70%的医护人员对于学习和运用叙事医学持肯定态度,认同程度较高,但仍有30%的医务人员对平行病历等叙事医学实践持消极态度;医护人员对相关行为的频率较低,对于所设问题评价为行为积极的人数构成比占40%左右,尤其关于叙事医学实践项目评价为行为积极者占30%左右。结论中国叙事医学教育正处于初级阶段,正在面临理论成果的转化实效等诸多考验;叙事医学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结合国内外医学人文教育实践经验,探讨中国特色叙事方案;叙事医学教育围绕“叙事医学知识、态度、行为”三个环节,紧扣其人文内涵,对丰富创新医学人文教育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现代生物医学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人的情感、疾病体验等主观因素被淡化;精确的数据、程序化的诊疗过程等客观因素切断了医患之间的有效沟通,加剧了本就紧张的医患矛盾,临床上的各种矛盾愈演愈烈。为了提高临床人文关怀水平,医护工作者展开了反思与探索。叙事医学是医学人文实践的新形式,而平行病历作为其实践的重要方式,记录患者的主观体验和痛苦感受。通过研究平行病历在中国的研究进展以及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将叙事医学中国化,构建和推广中医平行病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道德创伤是道德事件对个体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信仰造成的冲击与伤害;是特定道德场景之下,个体“生活世界”与“生命世界”的割裂。道德叙事作为叙事理念向道德生活中的延展,叙事过程中对道德生命的解构与建构,为受创者重回道德生活提供了实践路径。将道德叙事用于道德创伤治疗,可通过重拾创伤事件、对话道德权威、辩明创伤归因、分离“问题事件”、挖掘“闪光事件”、激活道德情感和重塑道德价值等系统操作,以实现重塑受创者完整的“道德自我”。在叙事治疗中,治疗师必须明确自身角色——是倾听者而非布道者,是支持者而非责难者,是体验者而非旁观者。  相似文献   

19.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医又是中华文化中的国粹,需要借鉴其中的智慧来构建医患命运共同体,共享美好医患关系。其中,“生命至重,有贵千金”的中医人本观要求医患双方需要共同维护生命神圣性;“形神合一,心身兼修”的中医整体观要求既要治疗人的病更要关心病的人;“动态平衡,过犹不及”的中医辨证观要求转变认知,适度医疗。这些智慧都对医患和谐的构建有很好的启发和引导。  相似文献   

20.
诞生于本世纪初的叙事医学近10年在我国逐渐受到重视,但其“在地化发展”及临床运用推广仍道阻且长。从叙事医学的现实困境出发,以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儒家思想与叙事医学所包含的“共情”“反思”“医患共同决策”这3方面内涵之间的共性,再结合中国古代医家范例以及云南省中医医院风湿病中心实施路径,认为儒家思想对叙事医学的临床实践具有深刻的指导价值,叙事医学在我国的发展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