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制备液相色谱技术对棘白菌素B母核粗品中的关键杂质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质谱和核磁共振波谱分析鉴定杂质结构。制备的2个棘白菌素B母核杂质(化合物M和N)与棘白菌素B母核具有相同的主体结构,分别为母核F位和E位氨基酸残基的去甲基产物,为阿尼芬净的杂质研究和质量控制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寻找具有抗肿瘤活性的雷帕霉素结构类似物。 方法 以雷帕霉素细胞内结合蛋白RBP为靶标,运用营养依赖重组微生物工程菌筛选方法,从微生物的的次级代谢产物中筛选活性化合物;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活性化合物产生菌;深层发酵制备活性物培养液并分离、纯化目标物;根据波谱检测及数据解析进行化合物结构鉴定并进行活性评价。结果 筛选获得1株活性菌株CY-365,经鉴定为放线菌链霉菌属,其代谢活性产物CY-365结构解析为15(S)-O-乙基雷帕霉素,与雷帕霉素具有相似的体外抗肿瘤活性。 结论 链霉菌CY-365经深层培养,主要代谢产物为具有抗肿瘤活性的15(S)-O-乙基雷帕霉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离和鉴定非达霉素潜在有机杂质,为其贮藏条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制备液相色谱技术,对经过热降解的非达霉素精粉中的潜在有机杂质进行分离制备,并通过核磁共振光谱和质谱分析鉴定杂质结构。结果 非达霉素精粉60℃条件下放置4个月,潜在有机杂质比例大于5.50%,使用UniSil C18(21.2mm×250mm, 10µm)制备柱,以乙腈-0.5‰醋酸溶液(50:50, V/V)为洗脱剂进行制备,得到目标潜在杂质单体,经核磁共振光谱和质谱分析鉴定为8位羰基-非达霉素。结论 建立了非达霉素潜在有机杂质的制备方法,并进行了结构鉴定,为非达霉素贮藏条件的选择及安全性控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 分离和鉴定伊维菌素光降解杂质,为其储存条件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伊维菌素精粉通过光降解试验得到高比例目标杂质,然后采用色谱纯化技术分离制备目标杂质化合物,再通过波谱分析鉴定杂质结构。结果 伊维菌素精粉在(4500±500)Lx条件下放置120h,目标降解杂质占比大于5.0%。通过单体化合物的制备和波谱分析,确定目标杂质为8a-hydroperoxyivermectin B1a。结论 建立了伊维菌素光降解杂质的制备方法,并通过杂质纯化和波谱分析,确定了杂质结构,为伊维菌素储存条件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 从Zalerion arboricola菌体发酵液制备的纽莫康定B0粗品中,分离纯化纽莫康定B0丝氨酸类似物,并鉴定其化 学结构。方法 首先用PSN色谱填料进行富集;随后用X3和C18色谱填料进行分离、纯化,得到样品后用质谱、核磁进行检测, 并对检测数据进行汇总、分析,鉴定该目标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结果 经过分离、纯化得到目标化合物样品,进行结构鉴定后 确定该化合物为纽莫康定B0丝氨酸类似物,与文献报道的结构一致。结论 分离、纯化得到的纽莫康定B0丝氨酸类似物,为进 行发酵及纯化工艺优化、质量研究,以及进行结构修饰,筛选活性物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放线菌1356菌株进行初步的分类鉴定,并对该菌株产生的抗真菌活性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方法 采用16S rDNA序列分析法进行菌株的初步鉴定,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离纯化活性成分;通过紫外、红外、高分辨率质谱、1H核磁共振谱和13C核磁共振谱研究其化学结构.结果 放线菌1356初步鉴定为灰色产色链霉菌的一个亚种,其抗真菌活性成分KZJ-1鉴定为鲁丝霉素.结论 本论文首次利用二维核磁共振技术对鲁丝霉素的碳、氢信号进行了全归属,纠正了文献中对这类化合物C16~C19化学位移归属的错误.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离和鉴定非布司他的副反应及降解有关物质。方法:采用LC-MS技术对非布司他原料中的3个杂质进行了鉴定,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20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醋酸(60∶40),流速1.0 m L·min-1;利用制备高效液相色谱从非布司他原料中分离制备了其中2个杂质,并进一步采用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技术进行结构确证。结果:推测副反应产物为2-(3-((羟基亚胺)甲基)-4-异丁氧苯基)-4-甲基噻唑-5-羧酸和5-(5-(乙氧羰基)-4-甲基噻唑-2-基)-2-异丁氧苯甲酸,主要降解产物为2-(3-氨甲酰基-4-异丁氧苯基)-4-甲基噻唑-5-羧酸。结论:本法为非布司他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藏北高原当穹错盐湖来源放线菌N85进行初步分子鉴定及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研究。方法 通过菌株16S rRNA序列比对、系统发育树构建及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初步确定N85的分类地位;以抗菌活性及代谢物丰富度为指标,采用OSMAC策略确定最佳发酵条件;基于HPLC-UV、UPLC-Q-TOF-MS及UNIFI数据库筛查技术,对活性化合物进行结构预测;通过硅胶柱色谱和反相HPLC分离纯化活性成分;经NMR波谱数据分析并与文献对比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菌株N85隶属于拟诺卡菌属放线菌,经过OSMAC培养基优化,从菌株粗提物中预测并分离鉴定3个活性产物,分别为萘醌类化合物2-methoxy-1,4-naphthoquinone(1),吡喃酮类化合物norcardiatone A(2)和norcardiatone C(3),其中化合物1为主要活性成分。化合物1~3首次从内陆盐湖来源放线菌中分离获得。结论 应用光谱、质谱等多谱学数据分析结合UNIFI数据库筛查等策略,可快速实现天然产物的早期结构排重,对加速新型抗生素的高效发现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大孔树脂法分离纯化那他霉素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那他霉素发酵液的工艺,提高那他霉素成品质量,得到高纯度药用级那他霉素.方法 用HPLC检测方法,以那他霉素的洗脱率为指标,考察大孔树脂分离纯化那他霉素的吸附性能和洗脱参数.结果 那他霉素从发酵液中的最佳溶出pH值为11;分离纯化那他霉素的有效吸附剂为大孔吸附树脂HZ816,其动态吸附量为150mg/mL,解吸收率在90%以上,成品纯度大于98%.结论 该高纯度药用级那他霉素的规模化分离纯化方法为国内首次应用,工艺简单可靠,分离效果好,适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0.
高炜熙 《中国药师》2022,(2):217-220
摘要:目的:研究黑团孢霉次生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法、凝胶柱色谱法、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分离方法和技术对黑团孢霉次生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使用核磁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黑团孢霉次生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dankasterone B(1)、cyathiserone(2)、herbarulide(3)、demethylincisterol A2(4)。结论:化合物1~4均为首次从黑团孢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李时伟  范敏 《药学学报》2024,(4):1002-1004
采用硅胶柱色谱、中压反相柱色谱、凝胶色谱等各种现代色谱分离技术对一串蓝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现代波谱学手段鉴定化合物结构。从中分离得到了3个克罗烷型二萜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β-hydroxy-7,8-dehydrobacchotricuneatin A (1)、dugesin C (2)和tonalensin (3)。其中化合物1为新二萜化合物,化合物2和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分离自北极高纬度地区的1株真菌Eutypella sp. D-1的抗肿瘤活性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运用溶剂分部萃取、硅胶柱色谱、中压ODS柱色谱以及半制备HPLC等多种分离方法对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运用NMR、MS等波谱技术,结合文献比对,解析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真菌Eutypella sp. D-1大米培养基萃取物中分得3个化合物,鉴定为cladoacetal C (1)、benzophomopsin A (2)、pestalospirane B (3)。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3均为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胥秀英  易中宏  郑一敏  傅善权 《中国药房》2008,19(27):2105-2107
目的:分离茯苓药材中的三萜化合物,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使用溶剂法和色谱技术对茯苓药材中三萜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对三萜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茯苓药材中分离得到乙酰茯苓酸和猪苓酸C2种三萜化合物。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可为茯苓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分离分析方法对抗生素产品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从质量控制的角度,剖析了抗生素药物的特点;并结合当今药物质量控制的热点,讨论了分离分析方法对抗生素产品质量的影响。分离纯化工艺不仅关系到产品的收率,更与产品的质量密切相关;对产品中杂质(包括种类与量)的控制与提高产品的收率是同等重要的;只有将分离纯化技术与工艺质控要求有效地结合,在进行工艺改造中企业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角果木内生真菌Penicillium.sp FJ-1发酵液的化学成分。方法用多种柱色谱技术对该菌发酵液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分别为24R-ergosta-7,22-diene-3,5,6-triol(1)、互隔交链孢霉素(2)、5-羟基互隔交链孢霉素(3)、5’-epialtenuene(4)、篮毒菌素黄酮(5)。结论以上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菌中分离得到,并首次报道了化合物3的核磁数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制备磷酸氟达拉滨的3个特定杂质,以加强磷酸氟达拉滨原料药和制剂产品的质量控制。方法首次以9-β-D-阿拉伯呋喃糖-2-氟腺嘌呤-5'-磷酸酯(磷酸氟达拉滨)为起始原料,分别合成9-β-D-阿拉伯呋喃糖-2-羟基腺嘌呤-5'-磷酸酯(杂质A)和9-β-D-阿拉伯呋喃糖-2-乙氧基腺嘌呤-5'-磷酸酯(杂质F);以9-β-D-阿拉伯呋喃糖-2-氟腺嘌呤(氟达拉滨)为起始原料,经磷酰化、水解反应合成9-β-D阿拉伯呋喃糖-2-氟腺嘌呤-3',5'-二磷酸酯(杂质C)。采用制备色谱对以上3个杂质进行纯化。结果制备了磷酸氟达拉滨3个特定杂质,并通过高分辨质谱、核磁共振等方法进行了结构鉴定。结论制备的化合物可作为磷酸氟达拉滨原料药和制剂产品质量控制的杂质对照品,可对特定杂质进行准确的定性定量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1株珊瑚来源的共附生链霉菌菌株Streptomyces sp. rssa2的次生代谢产物及其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ODS反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手段对rssa2的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质谱数据并结合文献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通过滤纸片法和稀释法对化合物的抗菌活性进行测定。结果 从海洋链霉菌Streptomyces sp. rssa2的液体麦芽提取物培养基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3个主要成分,其结构分别鉴定为大环内酯类化合物aldgamycin G(1)、aldgamycin E(2)、swalpamycin(3)。抗菌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1~3均对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的生长具有弱抑制活性。结论 化合物1~3均为首次从珊瑚共附生链霉菌中分离获得,并且发现它们具有一定程度的抗菌活性,具有潜在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8.
植物内生菌HCCB00167产物的发酵、分离和结构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植物内生菌HCCB00167发酵产物酯溶性部分的化合物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方法采用乙酸乙酯萃取、硅胶柱色谱制备分离纯化;通过质谱和核磁共振等谱学数据进行化学结构鉴定。结果从HCCB00167菌株发酵液中分离并鉴定了3个化合物,分别为麦角甾醇(1)、过氧化麦角甾醇(2)和4-丁基-吡啶-2-羧酸(3)。结论其中4-丁基-吡啶-2-羧酸为首次从陆生真菌中得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稀有丝状真菌弯孢马利亚霉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化学研究.方法 采用系统发酵和基于HPLC-DAD分析技术的化学筛选法,对弯孢马利亚霉SIIA-F12361的次级代谢产物谱进行分析,并对主要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结果 从菌株SIIA-F12361发酵液中分离获得肽波霉素类化合物2个,脂肪酸类化合物2个,环二肽化合物2个.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在马利亚霉属中发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由中药姜黄中提取双脱甲氧基姜黄素。方法 采用柱层析法由姜黄醇提物中分离双脱甲氧基姜黄素,然后采用重结晶法对其进行纯化;分别采用薄层层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IC)对分离产物进行纯度鉴定,最后采用质谱法测定其分子量。结果 (1)薄层层析法检测结果表明,经柱层析法获取的双脱甲氧基姜黄素中无其他色素成分;但HPLC法的检测结果则表明,分离产物中的杂质峰总面积约占8.2%。采用结晶法纯化后,其中的杂质峰总面积降至3.4%。(2)质谱法鉴定结果表明,分离产物的分子量为308,与双脱甲氧基姜黄素的分子量完全一致,证明所获取的产物即双脱甲氧基姜黄素。结论 柱层析法与结晶纯化法相结合是分离、纯化双脱甲氧基姜黄素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