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医患沟通学课程教学新模式探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得医患沟通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医患沟通学课程应运而生。南京医科大学在创建该课程的5年中,从新课程认知、教学计划、任课教师、教学重点与方法、考核方法、实践性教学等环节,积极实践,探索全新的医学人文类课程教学模式。本文分析了医学沟通学课程产生的背景,阐述了开设医学沟通学课程的基本要求,介绍了医学沟通学课程的实践过程,评价了医学沟通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提出了加强医患沟通学课程建设的构想。  相似文献   

2.
李广清  顾勤  王沛  汪悦  金桂兰 《中外医疗》2010,29(34):191-192
阐述高等医学院校开设医患沟通学实训课程的重要性,同时就教学内容、实训室的建立、授课方式、考核方式及课程建设等提出了初步设想,对医患沟通学实训课程的具体实施提出研讨。  相似文献   

3.
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呼唤医患关系的和谐美好。从教育视角考察,良好的沟通是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生态的积极要素,强化医患沟通课程思政建设的行动路径,是培养高素质医学生的需要,既有利于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亦有利于提升医患沟通课程的教学效果。完善医患沟通课程思政建设体系,需要在四个维度上发力:强化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挖掘并用好医患沟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强化显性与隐性的双重教育叙事;形成医患沟通课程思政体系的合力机制。  相似文献   

4.
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是我国卫生事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目前我国对医学生医患沟通的培养不够重视、课程体系不科学、实践性不强、评价体系单一.可从以下方面着手解决问题:重视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多方面加强医患沟通课程建设;增强医患关系实践教学建设;发展完善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评价体系;加强医学相关法律法规的教育.在健康中...  相似文献   

5.
目的 基于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分析了解国内近20年医患沟通课程研究现状及进展。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医患沟通课程相关的文献,时间限定为2004年1月至2023年10月,运用CiteSpace 6.2.R2对发文者及机构合作网络、关键词聚类等内容进行逐一分析后,形成国内医患沟通课程热点的可视化知识图谱。结果 纳入符合要求的文献共1109篇。研究热点主要在于教学改革、课程思政、医学人文、医患关系4个方面。结论 自2004年以来,医学教育者持续关注医患沟通课程,对该课程教改的研究也始终处于稳步推进阶段,课程思政、叙事医学、人文素养和教学效果是未来该领域的研究方向,医学院校应加强合作,努力探索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培养能应对复杂沟通场景的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6.
医患沟通既是一个过程性的框架结构和程序性任务,同时也涵盖具体的能力要素。通过对当前教学实践的系统回顾,从课程设置、教学形式、师资力量建设以及考核与评价方面提出新的思考,提出未来医患沟通教学应当以"过程为框架,能力为核心,技能训练为载体",分阶段、分层次开展。  相似文献   

7.
郧阳医学院《医学沟通学》课程建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学沟通学》课程的开设以培养医学生的沟通能力为主要目标。医学生沟通能力的构成要件三方面分别是:语言工具的正确使用、一般人际关系的处理及沟通能力、医学诊治信息的医患沟通、医学知识教育的公共沟通、医患纠纷的危机沟通等医患沟通能力;明确“医学沟通学”的内涵,并对课程的组织与实施提出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8.
临床学习阶段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沟通能力的培养对于医学生至关重要。目前国内医学院校的医患沟通教育尚处于探索和尝试阶段。把医患沟通学作为专门课程很有必要,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教育形式,不必拘泥于课堂,注重实践教育,如社会调查、案例分析与角色扮演、SP教学等。另外要注意门诊教学与床边教学,考核评价制度的建设,使医学生成为既有高超医术、又有高尚医德,受患者信任的出色医务工作者。  相似文献   

9.
背景 本科医学教育阶段是培养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沟通能力的起点,为毕业后教育阶段的沟通能力培训及之后的职业生涯中与患者及家属、同行、其他卫生行业人员有效沟通奠定了基础。探讨如何提高医学院校教育阶段医患沟通教育质量,并提升此阶段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的 探讨阶梯式沟通技能课程对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作用。方法 于2019年9月,选取广西医科大学2019级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259名建立队列1,选取同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262名建立队列2。队列1学生于2019年9月—2022年1月接受长达5个学期的阶梯式沟通技能课程培训,两队列学生均于2021年9月—2022年1月学习《医患沟通学》课程。比较两个队列学生的《医患沟通学》课程期末考试成绩、过程性考核成绩,调查队列1学生对阶梯式沟通技能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价和满意度。结果 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的《医患沟通学》期末考试总分及案例分析题、论述题得分高于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单项选择题得分低于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P<0.05)。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的《医患沟通学》课程过程性考试总分及信息收集、信息给予、协商解决、...  相似文献   

10.
如何有效地将学科知识与课程思政理念相融合,是新时代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医学院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学生,做好思政教育是必不可少的。课程思政有两种功能,即教人和育人,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校教育的新模式。为了培养合格的医学专业人才,外科学课程中也应该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要素。文章就外科学骨科领域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外科学教师应该培养课程思政理念,转变育人思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科教学当中,创新教学方法,努力构建思政教育贯穿全过程的教学新模式,并且注重评价体系构建,促进课程思政建设,更好地培养学生崇高的医德精神,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和人文素养,树立正确价值观,帮助学生成长为合格的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11.
挖掘耳鼻咽喉科学蕴含的思政元素融入耳鼻咽喉科学课程教学, 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培养社会责任感。本文以中山大学2019级临床医学专业96名学生和2019级法医学专业32名学生为教学对象, 阐述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耳鼻咽喉科学教研室对课程思政建设进行的实践和探索, 通过课前教学督导对授课教师的试讲进行评价、课后对学生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满意度调查, 分析耳鼻咽喉科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结果显示, 5名授课教师的督导评价结果均为优秀。临床医学专业和法医学专业学生对课程思政的总体设计、思政案例提高学习兴趣、思政教育提高人文素养、思政教育增强团队协作、思政教育有助于了解职业规范、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内容的融合表示满意的人数均超过85%, 且其对课程思政教学的评价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如在课程思政的总体设计方面, 分别有92名(95.8%)和30名(93.8%)学生表示满意, P=1.000]。授课教师具有良好的课程思政教育能力, 耳鼻咽喉科学课程思政教学得到不同专业学生的认可, 学生对耳鼻咽喉科课程思政教学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立德树人”视域下思政元素融入医学超声影像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蚌埠医学院2017级184名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互联网+课程思政”、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将思政元素与超声医学专业知识有机结合。应用医学超声影像学课程思政教学调查问卷、关怀能力评价量表及加利福尼亚批判性思维倾向量表,测评教学效果。结果教学实施后,90%以上的学生认为有效提高了爱国主义意识、提升了人生观与价值观,增强了专业认同感、治病救人的责任担当、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人文关怀理念及医患沟通技巧等;学生的关怀能力评价量表和批判性思维倾向量表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高于教学前(P < 0.05~P < 0.01)。结论“立德树人”视域下将思政元素润物无声地融入医学超声影像学“混合式教学模式”,可在培养卓越的社会主义医学影像人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诊断学是医学生从基础到临床的重要桥梁课程之一,医患沟通则始终贯穿患者诊治的全过程。如何在诊断学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本教学团队进行了不断改革,探索了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近年来,通过建设“医患沟通技能学”精品在线课程,努力打造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逐步实现与诊断学教学相融通,取得了显著性效果;也为医患沟通与其他临床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融合提供了科学的实践依据,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介绍课程思政研究现状,阐述中医药大数据技术基础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明确总体课程思政目标、制定各章思政目标及思政元素、修改教学设计等,分析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效果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外科护理学作为临床护理课程的代表性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一环。将沉浸式教学应用于外科护理学课程思政,以“结直肠癌病人的护理”为例,探讨课程思政建设的背景、实施目标、实施过程、效果评价与反馈等,为护理学科课程思政建设及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好地优化中药分析学课程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适应新的教学模式,有效扩充中药分析学课程教学空间和时间,课程教学团队持续进行了课程相关教学资源的建设,包括思政案例资源库,章节重点知识内容构架、思维导图资源库,习题库,设计型案例库,实验视频资料库等。通过中药分析学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及使用,有力地支撑了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学生的自主学习,保障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更好地开展,为拓展性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素材,也为其他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7.
以妇产科学课程为例,对临床医学课程思政与新医科交叉重合内容进行分析,介绍妇产科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将新医科建设的健康意识、学科融合、医者仁心等思政元素,全过程、全方位地融入课程,提升临床医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中药炮制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主要集中在课堂教学改革的现状,通过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的“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考核”全过程,并尝试建立针对课程思政的教学质量评价与保障机制体系和“课程思政—专业思政—专业群思政”建设体系,实现课程思政的全程融入,有效保障课程思政教学任务的落地扎根。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进步、互联网科技的发展、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人才培养重要任务的落实,医学院校本科生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发生了转变。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利用优质网络资源,可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通过教师将思政教育理念融入中医儿科学理论及实践教学的全过程,可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思想引导作用。文章通过对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中医儿科学课程思政教学中的教学内容制定、教学改革创新措施、课程评价方法及混合式教学改革优势进行总结,旨在将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于中医本科生教学,培养学生的中医辨证思维方式,同时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厚植爱国主义精神和医学人文情怀,并探讨中医本科生教学方法的改革模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门急诊医患沟通主要的技能训练与考核模式,为以后的医患沟通方面提供一个参考意见。方法:选择我院急诊部门医生30人进行医患沟通学课程,并与课程结束后使用360度考评法对医生进行考核。结果:(1)问卷调查评分结果:所有医生在教学开展前和教学结束后进行问卷调查评分,教学开展前评分为(30.85±3.31)分,教学结束后评分为(35.31±3.65)分,两组之间的差异经过数据分析t=6.532,P=0.031,具有统计学意义;(2)6个月后沟通能力评价结果:为了检验医生对所学内容是否实践到工作中,在训练完成6个月后对医生的医患沟通技能再次进行评价,分别从自我评价、患者评价以及家属评价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和训练前比较,训练后的评价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部门医生进行良好的医患沟通技能训练可以有效地降低发生医疗纠纷的几率、提高病人的满意度以及可以有效地提高临床医疗的效果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