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灵燕  方欣  金璐  解旭品 《浙江医学》2017,39(19):1707-1708
目的探讨并总结Angiojet血栓清除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LDVT)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Angiojet血栓清除术治疗的45例LDVT患者临床资料,对其围术期护理进行总结。结果45例患者在积极配合治疗和相应护理措施(心理护理、术前准备、穿刺部位护理、导管溶栓护理、患肢护理、血红蛋白尿观察、并发症观察及护理)干预下,均成功行Angiojet血栓清除术开通了栓塞的下肢静脉,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应用Angiojet血栓清除术治疗LDVT,同时加强围术期护理,可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Angiojet机械性血栓清除术(PMT)联合导管接触性溶栓(CDT)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20年11月该院收治的90例LEDV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单独CDT治疗,观察组在CDT基础上联合PMT治疗。比较两组治疗3 d后溶栓效果、治疗7 d后患肢消肿率、溶栓时间、尿激酶用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 d后,观察组溶栓有效率(88.89%)和Ⅲ级占比(84.44%)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溶栓有效率(62.22%)和Ⅲ级占比(4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观察组小腿消肿率和大腿消肿率高于对照组,溶栓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尿激酶用量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MT联合CDT治疗LEDVT患者能提高溶栓效果,缩短溶栓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尿激酶用量,加快下肢消肿,效果优于单用CDT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术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急性下肢DVT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接受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术治疗,对照组接受经皮人工血栓抽吸(MAT)术治疗。比较两组血栓清除率、手术相关指标、患健肢周径差、凝血纤溶指标[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血栓清除率高于对照组,置管取栓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3、7 d观察组患健侧大腿与小腿周径差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3、7 d两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术与MAT术治疗急性下肢DVT均能改善患者凝血功能,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但前者在血栓清除率与置管取栓时间上更具优势,也更有利于减轻患侧下肢水肿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Angiojet血栓清除导管用于急性动脉栓塞治疗中的诊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介入血管外科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应用Angiojet血栓清除导管治疗的27例急性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下肢动脉栓塞19例,上肢动脉栓塞2例,肠系膜动脉栓塞3例,肾动脉栓塞3例,所有患者均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明确诊断,并使用Angiojet血栓清除导管清除血栓后再联合溶栓导管溶栓等治疗.通过观察患者术后相应部位缺血症状缓解情况、尿激酶总量、并发症发生率来评价其疗效.结果 24例(88.9%,24/27)患者均顺利开通栓塞段血管,相应缺血症状消失,恢复良好,平均溶栓时间1.5 d,尿激酶平均用量(42.0±4.3)万U,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绪论Angiojet血栓清除导管能够较彻底地清除血栓,恢复血供,对急性动脉栓塞的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AngioJet血栓清除装置应用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临床研究。方法:选自我院于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73例,按照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36例与观察组37例。对照组采用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观察组采用AngioJet血栓清除装置治疗。比较两组血栓清除率、溶栓时间、尿激酶用量和并发症,及治疗前后静脉通畅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血栓清除率III级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溶栓时间短于对照组,且尿激酶用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0.81%)低于对照组(33.33%)(P<0.05)。两组治疗后静脉通畅评分降低(观察组:t=25.229,对照组:t=16.752,P<0.05);观察组治疗后静脉通畅评分低于对照组(t=7.789,P<0.05)。结论:AngioJet血栓清除装置应用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临床效果显著,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7.
巫东福 《中外医疗》2016,(24):79-81
目的:探讨D-二聚体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方便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80例怀疑有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分为观察组,将同期80例门诊体检的健康人员分为对照组,采集所有观察对象的血液标本进行D-二聚体测定,并进行超声造影检查明确诊断,对比分析检测结果及D-二聚体检测的诊断意义。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浆中的D-二聚体含量(2461.9±1782.6)μg/L明显高于比对照组(168.3±47.3)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D-二聚体﹥500μg/L有70例,提示有血栓形成,超声明确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65例。结论D-二聚体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特异性指标,对早期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浓度水平的检测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治疗中应用的意义。方法:选择26例存在不同程度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并排除有心源性疾病为治疗组。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10例,检测其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和D-二聚体在治疗前和治疗后浓度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浓度水平在治疗前和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缺血修饰蛋白浓度水平增高,且缺血修饰白蛋白浓度水平与下肢深静脉血栓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经对侧股静脉入路行药物机械血栓清除术(PMT)治疗骨折合并急性全肢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对侧股静脉入路AngioJet血栓抽吸术治疗的34例骨折合并全肢型急性DVT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技术成功率、不同静脉段的血栓溶解程度及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取栓成...  相似文献   

10.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在疾病早期若未进行彻底的血栓清除,后期将会发展成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长期下肢静脉高压导致肢体肿胀,继发新鲜血栓形成,经久不愈的静脉溃疡,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研究显示仅接受抗凝治疗的下肢DVT患者远期PTS的发生率达50%以上[1]。为了降低PTS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临床实践指南一致推荐尽早实施血栓清除治疗[2-3]。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下肢静脉血栓内科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2010年1月-2012年3月收治的27例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符合条件的老年患者,采用溶栓、抗凝、活血的综合治疗,治疗前后化验肝肾功能、血常规、凝血四项,治疗前后行血管彩超检查,症状对比,评估疗效.结论 采用以尿激酶溶栓为主的综合治疗效果显著,安全、简便.  相似文献   

12.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术式的改进及取栓的时机。方法:33例经股脉取栓。17例经Guo静脉顺行取栓。8例经髂静脉顺行取栓。33例进腹探查髂静脉,发现髂静脉狭窄或闭塞30例,均行人工血管移植。11例加做股动-静脉瘘。结果:27例手术后3天内下肢肿胀缓解,4例于术后5 ̄8天缓解,2例无缓解。随访30例,平均18个月,4例发生血栓后综合征。结论:左额静脉狭窄或闭塞为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Angiojet血栓清除装置治疗血液透析通路急性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对7例因动静脉内瘘血管未扪及震颤或搏动就诊的血液透析通路急性血栓形成患者,均采用Angiojet血栓清除装置治疗,观察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毕即时造影检查均提示血流通畅。血栓抽吸时间36~171s,平均119.1s;内瘘闭塞长度8~33cm,平均22.8cm;术中出血量10~25ml,平均13.5ml;术后首次血液透析血流量245~285ml/min,平均261.4ml/min;术后住院时间2~5d,平均3d。围术期无死亡病例。结论Angiojet血栓清除装置治疗血液透析通路急性血栓形成成功率高、创伤较小,是一项值得临床选择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D-二聚体(D-dimer,DD)和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DVT患者50例为DVT组,其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45.6±5.2)岁.选取我科同期收治的非血栓性疾病患者50例为非血栓性疾病对照组,其中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龄(47.5±2.3)岁,包括下肢大隐静脉曲张18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22例、颈动脉狭窄5例、腹主动脉瘤2例、主动脉夹层3例.选取我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40例为正常对照组,其中男性19例,女性21例,年龄(46.7±3.9)岁.检测3组DD及FIB的血清浓度.结果 3组DD和FIB的血清浓度分别为DVT组(0.91±0.26) mg/L和(5.18±0.09)g/L,非血栓性疾病对照组(0.54±0.06) mg/L和(4.57 ±0.69)g/L,正常对照组(0.29±0.09) mg/L和(2.71 ±0.29) g/L.DVT组DD和FIB的血清浓度均显著高于非血栓性疾病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DD诊断DVT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90.00%和74.44%,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5.67%和91.78%;FIB诊断DVT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74.00%和76.67%,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3.79%和84.15%;DD和FIB联合检测诊断DVT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92.00%和73.33%,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5.71%和94.29%.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DD和FIB的水平能够提高DVT早期诊断的阳性检出率并且降低其漏诊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D-二聚体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48例考虑为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的含量,采用统计学方法检验,同时与下肢顺行静脉造影结果对照,并对作为诊断性实验指标的临界标准进行评价。结果:正常对照组与下肢深静脉血栓组D-二聚体含量有显著性差异;将血浆中D-二聚体的含量500ng/ml作为判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界标准,D-二聚体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诊断评价指标如下: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85%、阴性预期值为100%、诊断准确率为85%。结论:D-二聚体含量检测可作为排除DVT的首选筛查试验。  相似文献   

16.
17.
经动脉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经动脉留置导管持续加压灌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 (LEDVT)的疗效。方法  15例患者先经健侧股静脉穿刺 ,在下腔静脉内放置自制“宝塔形”导管 ,再经健侧股动脉将导管超选至患侧股浅动脉内 ,采用微量泵经留置于动脉内的导管持续加压灌注尿激酶。结果  15例 16个病变肢体中 ,深静脉血栓完全溶解的有 9个(5 6.2 5 % ) ,部分溶解的有 6个 (3 7.5 0 % ) ,无明显溶解的有 1个 (6.2 5 % ) ;深静脉血栓分数由术前 4.19± 1.72降至术后的0 .75± 1.13 (P <0 .0 0 1)。无一例患者并发肺栓塞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 对LEDVT患者 ,采用经留置于动脉内的导管持续加压灌注尿激酶 ,同时辅以在下腔静脉内放置自制“宝塔形”导管 ,可有效溶解血栓 ,防止并发肺栓塞。  相似文献   

18.
马楠  李国智 《吉林医学》2013,(32):6689-6690
目的:探讨D-二聚体与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对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快速法检测C-反应蛋白,胶乳颗粒法检测D-二聚体。结果:DVT患者治疗前后CRP、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前高于治疗后(P<0.05)。结论:CRP与D-二聚体联合测定有助于DVT的检出。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Angiojet吸栓联合支架植入治疗急性深静脉血栓(DVT)合并血栓性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VCS)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50例急性DVT合并血栓性IV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行Angiojet吸栓联合支架植入治疗,对照组置管溶栓联合支架植入治疗,随访12个月。观察治疗后临床疗效和患者临床结果(血栓清除等级、溶栓时间、尿激酶剂量、住院时间及治疗前后静脉通畅得分、患健侧大、小腿周径差),记录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6、12个月Villalta评分,观察并记录治疗后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疗效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静脉通畅评分和患健侧大、小腿周径差均有所降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静脉通畅评分和患健侧大、小腿周径差均较低,溶栓时间、住院时间较短,使用尿激酶剂量较少;治疗后1、6、12个月,两组Villalta症状得分、体征得分和总分呈现下降趋势;治疗后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结论:Angiojet吸栓联合支架植入治疗急性DVT合并血栓性IVCS具有较高的血栓清除率,能够改...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估测D-二聚体诊断创伤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界值,并进一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362例创伤后急性DVT患者,并依据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分为血栓组(71例)和非血栓组(291例),记录两组D-二聚体含量,并应用统计软件绘制ROC曲线进行分析.结果 ROC曲线下面积为0.631,D-二聚体用于诊断下肢DVT最佳临界值为287 mg/L (敏感度为76.1 %,特异度为52.6 %,阳性似然比为1.61).结论 D-二聚体对创伤后急性下肢DVT诊断准确性偏低,287 mg/L作为诊断创伤后急性下肢DVT的临界值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