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加巴喷丁联合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63例,随机分为对照1组(加巴喷丁组),对照2组(针灸组)及治疗组(加巴喷丁联合针灸治疗组),比较3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2周后3组患者VAS评分分别为:(3.34±0.32)分、(3.51±0.64)分、(1.24±0.15)分,治疗组与2个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巴喷丁及针灸对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均有显著疗效,且起效快,两种治疗手段结合更加提高了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0):4633-4634
将54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7例。两组均以针灸为基础治疗,治疗组在针灸治疗的基础上加巴喷丁胶囊治疗,对照组在针灸治疗的基础加用卡马西平,比较治疗效果。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较,治疗后(1、3、6w)两组的疼痛严重程度、睡眠质量方面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组改善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巴喷丁胶囊联合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加巴喷丁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65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患者共30例,采用加巴喷丁联合糖皮质激素进行综合治疗;对照组患者共35例,采用传统的治疗药物进行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其神经疼痛情况得到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下降明显要大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患者接受治疗的3个月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跟踪,观察组复发1例(3.3.%),对照组复发4例(11.4%),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有3例(10.0%);对照组有4例(11.4%),两组对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加巴喷丁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有着明显的临床效果,并且用药较为安全,没有出现重大的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32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16例,均给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加巴喷丁组给予加巴喷丁,剂量自300-900 mg,最大增至1 200 mg/d,分3次口服;卡马西平组服用卡马西平100-300 mg/次,3次/d,剂量1 200 mg/d。2组疗程均为4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4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疼痛评估,评定治疗效果,同时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2组患者VAS评分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加巴喷丁组不良反应作用较少且轻微。结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应用加巴喷丁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0名亚急性期PHN患者随机分为星状神经节阻滞组(A组,n=20)、加巴喷丁组(B组,n=20)和联合治疗组(C组,n=20),A组给予SGB治疗,每天1次;B组口服加巴喷丁1200mg/d;C组每天行SGB一次,并口服加巴喷丁900mg/d,均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疼痛强度(PI)变化,疼痛缓解度(PAR),镇痛有效率,不良反应及3月内的预后.结果:三组治疗后NR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B、C两组的NRS评分均较A组低(P<0.05);在相同时间点,B、C组的镇痛显效率明显高于A组(P<0.05);三组治疗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声音嘶哑、局部血肿和眩晕、嗜睡,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随访B组遗留为长期PHN的遗留率要明显高于A、C组(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头面部PHN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是带状疱疹皮损完全消退后,皮损局部遗留迁延不愈的神经痛或发展成为顽固性神经痛,可持续数月至数年。西药的疗效一般,且有副作用。近年临床广泛采用针灸治疗PHN,效果显著。现就相关资料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自拟活血通络止痛汤加减治疗带状疱疹后遗肋间神经痛(PHN)的疗效。方法将84例 PHN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内服维生素 B1、盐酸多塞平片、甲钴胺片加外用1%双氯芬酸钠乳剂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自拟活血通络止痛汤加减治疗。比较治疗后1周、2周、4周的数字疼痛评分量表(NRS)、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评分(DLQI)、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PSQI)及抑郁评分(SDS 评分),同时比较24 h 疼痛持续时间及24 h 总睡眠时间、疼痛缓解有效率。结果治疗后1周、2周、4周,两组的 NRS 评分、DLQI 评分、PSQI 评分及 SDS 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 P <0.05),观察组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 <0.05);治疗后各时间点观察组的24 h 疼痛持续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 P <0.05),而24 h 总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 P <0.05);治疗后各时间点观察组的疼痛缓解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自拟活血通络止痛汤加减治疗带状疱疹后遗肋间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及抑郁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可取的满意的综合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4例PHN患者按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2组:治疗组(加巴喷丁组,43例)和对照组(卡马西平组,41例)。治疗组采用加巴喷丁胶囊治疗,对照组采用卡马西平片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后7、14、21和28dVAS评分、24h睡眠时间、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7.7%比65.9%,P〈0.05)。治疗组治疗后7、14、21和28dVAS得分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均P〈0.05),而睡眠时间均较对照组增加(均P〈0.05)。治疗组出现嗜睡4例,眩晕3例,乏力2例,厌食3例;对照组出现嗜睡4例,眩晕4例,乏力3例,厌食2例。结论加巴喷丁治疗PHN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超短波联合高压氧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选取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超短波、高压氧治疗。超短波和高压氧治疗均每日1次,20次为1个疗程。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相似文献   

10.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所致的皮肤病。老年患者发病后,因免疫功能低下,往往会遗留有顽固性疼痛,称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给患者的生活带来很大的痛苦。现将近年来中医对该病的治疗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指带状疱疹患者在疱疹愈合后皮损区出现的疼痛时间超过1个月的一种神经病理性疼痛综合征[1]。中医学称之为"蛇丹愈后痛",好发于老年及免疫力低下的带状疱疹患者。研究显示带状疱疹后1个月PHN的发病率为19.2%,3个月为7.2%,1年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方法电子检索MEDLINE、CBM、CMCC及CNKI1994~2006年研究文献,并手工检索《中国针灸》等中文期刊及其它未发表文献。对文献研究类型及方法学、一般情况、疾病诊断及纳入和排除标准、疗效判定标准、样本含量估计、随访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纳入的109篇研究中,真正随机对照试验的仅6个;半随机对照试验17个;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13个;病例对照研究1个;叙述性研究63个;有明确诊断标准者29个;提及纳入或排除标准者14个;有明确疗效标准者79个;有随访记录者24个;仅1篇文献提及不良反应。结论以往发表的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高质量研究文献较少。今后应开展高质量、前瞻性、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  相似文献   

13.
对44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在合理用药及其他治疗手段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基础护理、皮内注射治疗护理、疼痛护理及饮食指导,结果显效37例,有效5例,无效2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中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疗效。方法 以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并与西药治疗进行对比,观察4周为1个疗程。结果 两组病例在痊愈率、显效率、疼痛消失时间等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中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了解其发生的原因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对可能引起带状疱疹发展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通过收集我科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共101例住院带状疱疹患者信息,定义PHN为出疹90天后仍有疼痛。将年龄、性别、早期治疗、疼痛程度、疱疹面积、高血压、糖尿病、免疫疾病等列为自变量,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利用向前逐步法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结果:研究数据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风险因素中年龄(P<0.0001,OR=1.125,95%CL1.062~1.191)、疼痛程度(P=0.0003,OR=5.598,95%CL)是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生危险因素;疱疹位置(P=0.0069,OR=0.131,95%CL 0.030~0.573)、早期抗病毒治疗(P=0.0059,OR=0.019,95%CL 0.001~0.321)、抗病理神经痛治疗(P=0.0190,OR=0.136,95%CL 0.026~0.720)为有利因素。结论:重视高年龄、头面部带状疱疹的患者,早期进行抗病毒、抗病理神经痛治疗能有效预防疱疹后神经痛。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臭氧治疗带状疱疹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80例急性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传统治疗方法(C组)和传统治疗方法联合臭氧治疗(O组),1年后进行随访,记录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例数。结果治疗7 d后,O组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随访发现C组患者有16例发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O组患者只有4例发生了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O组患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低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传统治疗带状疱疹的基础上联合臭氧治疗,不仅可以有效地减轻带状疱疹神经痛,还可以大大降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18.
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观察加巴喷丁对国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病人231例随机分为加巴喷丁组和安慰剂组,两组病人分别使用加巴喷丁胶囊1800mg/天或模拟胶囊,总共接受6周的药物治疗。以疼痛缓解程度作为评价的主要疗效指标。其他指标包括疼痛对睡眠影响,疼痛对生活质量影响,病人对治疗效果的评价以及McGill疼痛问卷简表(SF-MPQ)分值的改变。结果:加巴喷丁组和安慰剂组平均每日疼痛分值分别降至4.14±1.89和5.33±1.61,与基础值相比均有显著降低(P值为0.001)。加巴喷丁组较安慰剂组降低更为明显(P值为0.001)。加巴喷丁组病人50%的疼痛缓解程度为27.6%,安慰剂组仅为3.8%(P值为0.001)。加巴喷丁组病人睡眠和生活质量改善的比例分别为35.7%和32.1%,均明显高于安慰剂组的9.5%和6.6%(P值为0.001)。加巴喷丁组头晕及嗜睡的比例明显高于安慰剂组。结论:加巴喷丁可明显降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程度,改善病人的睡眠和生活质量,并有较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火针疗法在抑制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目前火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现状。方法:检索Pub 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VIP数据库检索从建库至2014年3月,共收集相关文献50篇,其中9篇符合纳入研究标准,用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进行质量评价,并对9篇文献采用Rev Man5.0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9篇共546例患者,9篇文献的治愈率汇总OR合并值为1.94,95%CI[1.37,2.76];有效率汇总OR合并=4.54,95%CI[2.24,9.23];治疗组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愈率、有效率明显优于其他疗法(除火针疗法外,药物口服、穴位注射、普通针刺、皮肤针、拔罐等方法以下简称"其他疗法")组(P0.01)。结论:现有临床研究证据表明火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较其他疗法有明显优势。但由于纳入文献的数量有限,质量不是很高,其结论不能完全确定,需高质量证据来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20.
杨和平 《中国康复》2012,27(2):111-112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联合高压氧治疗对耳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耳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均行高压氧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认知干预、心理支持及健康教育等心理治疗。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治愈及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26.7%、96.7%与6.7%、70.0%,P〈0.01)。结论:心理干预联合高压氧治疗耳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