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仲景在《伤寒论》太阳病篇中论述了大量运用汗法治疗疾病的条文,其中既有正确运用汗法者,也不乏大量误用汗法而产生变证者。《伤寒论》中太阳病误汗所致变证的病机有:汗出不彻致变,伤阴阳气血,伤胃中津液,伤脏腑阳气,正虚邪入。汗法不当既可伤阳,又可伤阴,更可阴阳两伤,既可伤在表之阳气,又可伤在内之津液和脏腑之气。虽然同为误汗变证,其病情程度和病变所在部位却迥然不同。不同变证成因主要有:发汗汗出程度不同,邪气留去不同,患者体质和脏腑气血盛衰不同,脏腑的生理特点和相互间的联系不同。张仲景对于不同变证的治法用药不同,但本质上仍然秉承救阳气和护脾胃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中,论误汗(汗不得法)所致变证的条文约有六十余条,超过全部条文的六分之一。本文试就《伤寒论》中误汗所造成的变证作一粗略探讨,不妥之处,尚祈同道指正。一、误汗致虚在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中,若一旦误用汗法(或汗不得法),将会造成阴阳俱衰,气血两虚,表里俱虚的严重后果。(一)阴阳俱衰如“发汗多,若重发汗者,亡其阳,谵语,脉短者死,脉自和者不死”(211)。此病在太阳,汗出已多,津伤化燥而转阳明,再发其汗,不但津液更伤,而阳气亦随汗外泄,大量  相似文献   

3.
浅议《伤寒论》中太阳病误汗证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潘维 《中医研究》2003,16(6):11-12
汗法是通过发汗解表 ,宣肺散邪 ,使在表的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汉代张仲景所著《伤寒论》是以外感病为主的著作 ,故汗法是《伤寒论》中常见的治疗方法。在《伤寒论》六经辩证论治体系中 ,太阳病为外感病的初期 ,病邪以寒邪为主兼风或湿 ,病变部位主要在体表 ,营卫受病 ,主证为发热 ,恶寒 ,脉浮 ;影响到足太阳膀胱经 ,是为表症。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在皮者 ,汗而发之”的原则 ,寒邪袭表 ,当用汗法 ,使邪从表解 ,但如若误汗 ,即当汗不汗 ,或汗出太过 ,必然会导致变证丛生。张仲景在“辩太阳病脉证并治“中所述误汗之辨证达…  相似文献   

4.
“误汗 ,误下伤阴”的说法自古有之 ,至今仍有沿用者。是否误汗一定伤阳而误下一定伤阴呢 ?不完全是。笔者认为不适当的汗与下均可耗阴津或损阳气 ,或变生他证。在阴虚阳亢之体 ,汗下易伤阴 ,在阴盛阳虚之体 ,汗下易伤阳 ,在阴阳两虚之体 ,汗下易阴阳两虚。兹以《伤寒论》为例来论证。如《伤寒论》原文 2 1条 :“太阳病 ,发汗 ,遂汗不止 ,其人恶风 ,小便难 ,四肢微急 ,难以屈伸者 ,桂枝加附子汤主之。”就是太阳病发汗太过致表虚汗漏证 ,汗后不独伤阳 ,而且损阴 ,故“四肢微急 ,难以屈伸”。原文 6 8条 :“发汗 ,病不解 ,反恶寒者 ,虚故也 ,…  相似文献   

5.
小柴胡汤证散见于《伤寒论》的太阳病、少阳病、阳明病、霍乱病、阴阳易差后劳复病中,其应用范围广泛,医者对主证的把握不到位,易致药不对症.总结《伤寒论》中关于小柴胡汤证救误的论述,并从《古今救误》《名医类案》《续名医类案》《伤寒论类方法案汇参》四部医案中收集小柴胡汤证救误较典型病案14例,分析其误治的原因,以减少误诊误治率,为医者在临床诊疗中提供更加准确的辨证思维.  相似文献   

6.
从“表证误汗”谈《伤寒论》对汗法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贤彬 《四川中医》1997,15(2):15-16
表证,是指病位浅在肌表,由六淫外邪从皮毛、口鼻侵入人体而引起的外感病的初起阶段。治宜发汗解表,祛邪外出。《索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其有邪者,债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可见汗法是治疗表证的起手用法,若使用得当,可收立竿见影之效。使用不当则变证百出越害无穷。本文试从表证误汗的角度来探讨《伤寒论》对汗法的贡献,以期对认真研读《伤寒论》,正确使用发汗法有所种益。一、表证误汗的原因凡不当汗而开之,或当汗而开之不当者,均属误汗。究其原因,大致有如下数种。1.不辨风寒风热混施表药:外感表证当首辨风寒…  相似文献   

7.
王惠君 《河北中医》2005,27(1):76-77
汗法是中医临床常用治法,表证治以发汗已为现代临床所常用,而且患者自行服用发汗解表药物也已司空见惯。但是往往忽略的是,汗法用之不当,往往会导致诸多变证的发生,所以总结《伤寒论》中太阳病误汗致变诸证,对指导当今临床具有一定指导意义。笔者主要从汗出太过、汗出不彻、当汗未汗3个方面阐述《伤寒论》中太阳病“汗不如法”后出现的各种情况。  相似文献   

8.
从现代药物观的角度对仲景<伤寒论>中有关"误汗"、"误汗变证"、"汗法禁忌证"条文进行详细分析,可发现<伤寒论>已具备"药物警戒"和"药物不良反应"之现代药物观雏形,今天加以研究仍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阳明病热证误汗病瘥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国骏 《陕西中医》2004,25(1):82-83
《伤寒论》中有关阳明病热证误汗病瘥或向愈的原文有两条。第 2 0 3条 (宋本 ,下同 ) :“阳明病 ,本自汗出。医更重发汗 ,病已差 ,尚微烦不了了者 ,此大便必硬故也。以亡津液 ,胃中干燥 ,故令大便硬。当问其小便日几行 ,若本小便日三四行 ,今日再行 ,故知大便不久出。今为小便数少 ,以津液当还入胃中 ,故知不久必大便也。”第 2 33条 :“阳明病 ,自汗出。若发汗 ,小便自利者 ,此为津液内竭 ,虽硬不可攻之 ,当须自欲大便 ,宜蜜煎导而通之。若土瓜根及大猪胆汁 ,皆可为导。”注家多论便硬之因、导法之用 ,而对阳明病误汗何能病瘥、向愈 ,缺乏…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救误法新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古典医著《伤寒论》救误法的临床思维形式和方法进行了一次新的探讨。认为救误包括治疗失宜、坏病辨治、假定性治疗三个部分;具有真实性、概括性、外延性三大特征;是中医认识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它对于现代临床,特别是疑难病证的诊断仍有指导价值。应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相似文献   

11.
汗法是中医临床常用治法,表证治以发汗已为现代临床所常用,而且患者自行服用发汗解表药物也已司空见惯。但是往往忽略的是,汗法用之不当,往往会导致诸多变证的发生,而总结《伤寒论》中太阳病误汗致变诸证,用以指导当今临床即是本文的目的。本文主要从汗出太过、汗出不彻、当汗未汗三方面阐述《伤寒论》中太阳病汗不如法导致的各种情况。  相似文献   

12.
《伤寒论》以伤寒而名书者,因“大邪中表”《金匮·藏府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太阳属寒水,主一身之表,风寒外袭,首犯太阳,可表现津液失布。故伤寒易招致水病,此寒水并称之理。所谓“寒伤形”(《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同气相求也。《伤寒论》中张仲景非常重视治水调津液运用。《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脉浮数者,法当汗出而愈。若下之,身重、心悸者,不可发汗,当自汗出乃解。所以然者,尺中脉微,此里虚。须表里实,津液自和,便自汗出愈。”“汗之为物,以阳气为运用,以阴精为材料。”(清·吴瑭《温病条辨·杂说》)汗由津液所化,且与血同…  相似文献   

13.
结合<伤寒论>中有关误诊误治的具体条文,从辨证失误、治法失误、体质因素等方面分析了太阳病篇中误治变证的产生原因、变局转归,总结出<伤寒论>中以脉测证、以症求证、以治定证、溯史断证、无中辨证等救误辨证方法.原文条文以明·赵开美复刻的宋本<伤寒论>为蓝本.  相似文献   

14.
郑志攀 《河南中医》2024,(5):655-658
汗法是太阳病最重要的治疗方法,文中所载常见的误汗原因有:辨证失误,方证不符;病轻药重,耗伤气阴;病重药轻,病势难截;误治兼加,头绪繁杂;体质偏颇,变证叠出;火疗取汗,误治生变。为避免误汗,临证应注意方证相应,汗法主要适用于太阳伤寒及中风证,伤寒为表实证、中风为表虚证,表实证多用麻黄汤,表虚证多用桂枝汤。同时还需注意兼夹病证,随证治之。注意方药轻重缓急,发汗不及可更作服或温覆及啜热稀粥,若发汗太过,则可用温粉粉之。《伤寒论》中的发汗方法多指辛温发散法,另外还有温针、火灸等方法,临证应选择合适的发汗方式。注意因人制宜,酒客、咽喉干燥者、淋家、疮家、衄家、亡血家、汗家、虚寒者慎发汗,在选择麻黄汤、大青龙汤等发汗峻剂时,还要考虑到患者体质的强弱。  相似文献   

15.
经方救误治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方救误治验济南医院(250013)刘鸣关键词伤寒论;经方;误治在《伤寒论》的398条经文中,谈及救误的约有120余条。故清·徐灵胎在《伤寒论类方》序中说:“此书非仲景依经立方之书,乃救误之书也。”《伤寒论》不仅列举了多种误治、央治所引起的变证、坏病...  相似文献   

16.
“坏病”之名出自《伤寒论》,凡指临床误治。经方救误古有记载、今有例证。笔者临证于一些“疑难杂症”中尊经旨、用经方,思悟救误之法。本文列举3例典型救误病案:其一,以葛根芩连汤合方小柴胡汤救治肾衰患者多汗下利误投补益剂而犯“实实”之弊者;其二,以半夏泻心汤化裁方救治肺间质病患者久咳屡治而不辨病位者;其三,以柴胡桂枝汤救治湿疹荨麻疹患者久服理血之品而不审寒热者。以典型病案深究误治之由,或由四诊不详、或由辨证不精而终致“坏病”。笔者谨遵恩师所传《聂氏伤寒学》之心法,思求经旨,平脉辨证,四诊合参,细审临证谬误,酌用经方化裁,则救治获效。在此略作分析,以期同仁探讨斧正。  相似文献   

17.
《伤寒论》误汗钩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以法立,法以方传,"法"是指导组方的必要前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为汗法提出了理论原则.《伤寒论》不仅发挥了《内经》这一理论,而且把它和临床实践融为一体,针对各种应汗之证,立法设方,将理、法、方、药有机地联系起来,一直被历代医家重视和沿用.然而《伤寒论》中论误汗条文计有59条,约占全部条文的15%,可见关于误汗论述在《伤寒论》中占有重要位置,故笔者认为有学习和研讨  相似文献   

18.
真武汤证救误是指由它证经过误治后演变为真武汤证,或者本是真武汤证而误投它药两类,究其原因,是医者对病机的把握不到位,如此不惟旧病不除,反而祸患丛生。笔者对《伤寒论类方法案汇参》中8例真武汤证救误医案,从它病逆治传至少阴以及真武汤证错误辨证两方面进行分析,并归纳总结其误治原因,有利于医者更深刻地掌握真武汤的适应证以及排除其疑似病证,以减少误诊误治率,为临证运用真武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浅议《伤寒论》中的误汗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汗是人体的代谢产物,可使某些病邪从汗而解,称为汗法。但是汗不得法或贻误汗机可使病邪不解或病邪深入,或损伤正气,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通过《伤寒论》原文中因病 医者对汗证的误治,贻误汗机做了归纳。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张仲景烧针、温针、灸法禁忌及因误治而致变证各类内容的分析,结合《黄帝内经》针灸禁忌内容,发现《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主张对各类表证、热证和一切津液不足、阴血亏少、阳气虚弱者均应慎用烧针、温针、灸法及其他火疗法,体现了张仲景反对盲目使用温针、烧针、灸法等火疗法的思想。另外,张仲景提倡辨证应用火疗法,如在烧针致变证、阳气郁热而四肢厥逆等情况下可适当使用艾灸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