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链脲佐菌素方法建立妊娠糖尿病小鼠模型中不同给药剂量对成模率及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40只C57BL/6J孕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和实验组(链脲佐菌素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对照组一次性腹腔注射等剂量的柠檬酸缓冲液,实验组分别予一次性腹腔注射现配链脲佐菌素溶液20 mg/kg、50 mg/kg、100 mg/kg,之后均给予普通饲料喂养,自由进水。分别于妊娠第3、10、18天测空腹血糖与体质量,并观察饮水量与尿量变化,比较孕鼠成模情况。结果 20 mg/kg STZ注射组成模率为40%,50 mg/kg链脲佐菌素组成模率为70%,100 mg/kg STZ注射组成模率为50%。空腹血糖与对照组相比较其高血糖状态持续时间长,且体质量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链脲佐菌素50 mg/kg腹腔注射C57BL/6J孕鼠是建立妊娠糖尿病小鼠模型的最佳剂量,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动物模型在糖尿病的基础和临床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目前多为通过大鼠链脲佐菌素注射制备糖尿病模型。本实验探索以小鼠代替大鼠进行糖尿病动物造模的合理方法。方法 7周龄雄性昆明小鼠30只随机分为3组:Ⅰ组为链脲佐菌素小剂量多次注射组;Ⅱ组为链脲佐菌素一次大剂量注射组;Ⅲ组为柠檬酸缓冲液注射对照组。各组给药方式均为腹腔注射,实验前空腹12~16h,并测量空腹体重和血糖值。血糖高于16.7mmol的视为模型成立,小鼠成模后2周测量空腹体重与血糖,结束实验。比较各组的成模率、成模小鼠的血糖值变化和体重变化。结果大剂量注射组和小剂量多次注射组分别有9只和8只小鼠模型成立。成模时和试验结束时的血糖水平和体重在两组之间具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两种方法均可制备糖尿病小鼠模型,且成模后血糖有继续升高的趋势,利用昆明小鼠制备糖尿病动物模型具有成模率高、周期短、成本低等优势,可以替代大鼠成为糖尿病动物模型制备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金纳多片对糖尿病小鼠血糖的影响。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制备糖尿病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金纳多片高剂量(200 mg·kg^-1·d^-1)、中剂量(100 mg·kg^-1·d^-1)和小剂量组(50 mg·kg^-1·d^-1),优降糖组(60 mg·kg^-1·d^-1),连续给药30 d后,观察血糖的变化。结果金纳多片可明显降低糖尿病小鼠的血糖。结论金纳多片有明显的降糖作用,为临床上防治糖尿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5.
链脲佐菌素稳定性对诱导糖尿病小鼠模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的稳定性对诱导糖尿病小鼠模型的影响。方法:小鼠90只,随机分为A、B、C、D、E、N组。A-E组分别于0h、0.5h、1h、1.5h、2h对小鼠进行一次性腹腔注射STZ溶液,正常对照组(N组)则腹腔注射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第7天观察小鼠的造模成功率、死亡率、体重及空腹血糖值变化。结果:A、B、C组小鼠造模成功率较高(≥80%),死亡率分别为25%、15.4%和0;D、E组小鼠成模率较低(〈50%),无小鼠死亡;与N组比较,A、B、C组小鼠体重明显下降(P〈0.01)、空腹血糖明显上升(P〈0.01,P〈0.05);与A组比较,N、D、E组小鼠体重、空腹血糖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STZ溶液在配制后1h内进行腹腔注射可诱导一个稳定、可靠、适用的糖尿病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6.
体重因素对链脲佐菌素所致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体重因素对STZ腹腔注射所致糖尿病大鼠模型成模率及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将60只大鼠按体重分成6组,按53m/kg的剂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72h后观察其造模成功率及一般状态,1周后统计其成模率、死亡率.结果:体重为220~260g大鼠成模率高且死亡率低;体重低于200g大鼠成模率高但死亡率也较高;体重高于260g大鼠死亡率低但成模率也较低.结论:体重对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影响较大,过大或过小均不利于成模,造模时应掌握大鼠的体重及适当的剂量以提高成模率、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实验性链脲佐菌素诱导的大、小鼠糖尿病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糖尿病正呈快速上升趋势,而糖尿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仍不完善.因此,在糖尿病研究领域优化糖尿病实验动物模型的研究,寻找更接近人类糖尿病自然发病过程的动物模型,对于深入研究糖尿病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9.
目的:通过一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作大鼠糖尿病模型,观察大鼠品系、给药剂量对大鼠成模率、死亡率的影响。方法:Wistar、SD大鼠雄性各50只,随机分组为正常对照和剂量组(STZ1组:55mg/kg,2组:45 mg/kg,3组:35 mg/kg,4组:25 mg/kg),腹腔注射STZ,48小时后观察血糖,8周后计算死亡率,病理切片观察胰岛细胞。结果:Wistar、SD大鼠55mg/kg组全部成模,死亡率分别是100%、90%;45 mg/kg组全部成模,死亡率40%、28%;35 mg/kg组成模率为100%、30%,零死亡;25 mg/kg组成模率为70%、0%,零死亡。结论:35mg/kg剂量Wistar大鼠,成模率高,死亡率低,且结果优于SD大鼠。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糖尿病模型鼠肾脏细胞增殖和凋亡关系的研究,探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机制。方法雄性Balb/c小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模型,电镜观察肾脏早期的形态学改变;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肾脏细胞PCNA、Bcl-2和Bax蛋白表达。结果形态学变化:建立模型后第2周、3周、4周,电镜下可见脏层上皮细胞足突融合,肾小球系膜增宽,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样变性等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建立模型后第3天,肾脏PCNA阳性细胞数最多,之后逐渐减少,第4周最少;第3天,实验组Bax表达最强,Bcl-2的表达最弱,第1—4周,Bax表达逐渐减弱,第4周最弱,Bcl-2的表达逐渐增强,第4周表达最强。第3天,实验组Bax/Bcl-2的比值明显大于对照组,第1~4周,比值逐渐减小,尤以第4周最小。结论在糖尿病肾病发生的早期阶段,肾脏细胞的PCNA表达减弱,Bax/Bcl-2的比值减小,是糖尿病肾病发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链脲佐菌素(STZ)被广泛用于诱导多种动物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模型。STZ诱导的动物DR模型的临床特征和病理变化与人1型糖尿病的DR相似,经常被用来研究DR的发病机制及进行新型抗DR药物的临床前评估。小鼠体型小、动物成本低、容易操作及诱导成功率高,是研究DR的最佳模型动物之一。建立小鼠DR模型时仍存在许多问题,例如模型的再现性以及STZ的动物致死性等。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在使用STZ构建动物DR模型时,应当注意几个关键因素,如STZ的制备、给药剂量、给药途径、饲养方式,各类动物的年龄、体质量和性别等。本综述分析了STZ致DR的机制,指出了STZ诱导小鼠DR模型的关键环节,介绍了降低STZ致死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陈琳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16,26(3):15-18
目的探讨稳定、可靠与妊娠期胰岛素抵抗相似的小鼠模型建立方法。方法将60只SPF级5周龄KM小鼠随机分为高脂饮食组和普食组,高脂饮食组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按雌雄1∶1合笼,在雌鼠阴道看到阴道栓定位妊娠第一天。妊娠成功后,按30 mg/kg间隔24 h腹腔注射,共注射3次,对照组注射等量的柠檬酸缓冲液(0.1 mol/L,p H=4.2)。于造模成功后的第3、7、14及19天记录小鼠的随机血糖,体重,以及24 h的饮水量和摄食量。ELISA检测血清中INS、ADP、LEP和CRP因子的浓度。结果孕鼠在造模成功后出现明显饮水量、摄食量、尿量增多症状,饮水量、摄食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造模组血糖11.1 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GDM组INS(1.50±0.25)Mu/L,ADP(0.65±0.13)μg/L,LEP(1.60±0.12)μg/L,CRP(37.54±4.70)μg/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产后,小鼠血糖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高脂饮食结合小剂量STZ多次诱导的方法能够建立的GDM模型且符合人类妊娠期糖尿病病理性胰岛素抵抗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结合文献方法,比较STZ及ALX以反复低剂量给予LACA小鼠后体重、血糖值的动态变化以及与胸腺淋巴细胞增殖的关系,以研究二者在诱发糖尿病模型过程中的免疫药理学特点,为深入了解药物性糖尿病模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大鼠糖尿病痛过敏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腹腔注射链尿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然后观察其体重、血糖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INCV)的变化,并以伤害性爪回缩反射和甩尾痛指标测量痛阈。结果表明,腹腔注射STZ后,大鼠血糖升高(血糖〉11.1mmol/L),体重增长迟缓,MNCV减慢,实验至第1周时,甩尾反向潜伏期(TFL)显著缩短,第2周时,伤害性爪回缩阈值(NPWT)明显降低。上述结果提示,大鼠已产生糖尿病,并处于痛过敏状态。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是一种以胰岛素缺乏为主要病理生理机制的疾病。在探讨糖病病因和疾病发展过程中 ,人们发现糖尿病人和动物模型都存在着胰岛素以外的多种内分泌异常。这些激素的异常不仅对深入地认识糖尿病各种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而且有的激素可能作为病因参与糖尿病的发生过程。在诸多的糖尿病内分泌异常中 ,垂体—甲状腺轴激素异常占重要的位置[1] 。近十几年来 ,对链脲佐菌素 (STZ)诱发的糖尿病动物模型的研究发现 ,糖尿病状态影响垂体—甲状腺轴 ,表现为此轴各器官功能低下。 STZ诱发糖尿病对垂体—甲状腺轴激素紊乱影响的机制尚不明确 ,两个…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泻心汤对高脂饮食联合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早期肾病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脂饮食并注射低剂量链脲佐菌素方法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泻心汤组及二甲双胍组,并设对照组;连续给药13周后,检测各组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脂(TG和TC)、血清胰岛素(INS)、肾功能、肾脏指数及尿蛋白,光镜、电镜下观察肾脏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大鼠相比较,泻心汤给药13周明显缓解大鼠多食、多饮、多尿症状,降低 HbAlc、胰岛素抵抗指数 (IRI)、尿蛋白排泄率、肌酐清除率 (CCr) 和血脂水平,改善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及足突融合变化。结论 泻心汤有抗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早期肾病的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降低血脂和 HbAlc 及改善胰岛素抵抗等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17.
高脂饮食合并不同剂量STZ建立小鼠2型糖尿病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联合高脂、高糖饮食建立小鼠2型糖尿病模型的效果。方法:昆明小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A、B、C组,每组10只小鼠。正常对照组小鼠饲喂基础饲料;模型组小鼠饲喂高脂、高糖饮食4w,注射不同剂量的STZ(60、80、100mg/kg)后继续饲喂高脂、高糖饲料3w。分别于造模前和造模后检测各组小鼠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结果:3组模型小鼠造模后的血糖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5);模型C组小鼠造模后的血糖明显高于模型A组和B组(P<0.01)。各组小鼠血清胰岛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脂、高糖饮食合并STZ可建立小鼠2型糖尿病模型,该模型与人2型糖尿病有相似的表型特征和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一种适用于研究糖尿病对口腔疾病影响的理想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n=40)与对照组(n=10)。实验组静脉注射30mg/kg的链脲佐菌素(STZ),每周一次连续4周建模,观察血糖、尿糖及组织学损害。结果实验组大鼠产生明显迟发性胰岛损害,尿糖阳性,血糖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别(P〈0.05),组织学表现为自身免疫性胰岛炎特征。结论STZ小剂量多次静脉注射诱导大鼠糖尿病(DM)动物模型适用于糖尿病以及糖尿病相关口腔疾病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链脲佐菌素致大鼠糖尿病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探讨链脲佐菌素导致大鼠糖尿病的机制。方法 采用一次性腹腔内注射STZ的方法建立Wistar大鼠糖尿病模型。监测大鼠血糖、尿糖的变化;对胰腺组织切片行HE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注射后48h血糖值达到成模标准,并逐渐出现糖尿病表现。胰岛形态学检查见病程1、3、6月均有不同程度的胰岛萎缩数量减少、β细胞丢失、核固缩。6月者尚见胰腺间质纤维细胞增生。结论 链脲佐菌素致大鼠糖尿病的机制是损伤胰岛β细胞。 相似文献
20.
链脲佐菌素诱导建立长期稳定糖尿病小鼠模型的给药方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法建立稳定且长期维持的糖尿病小鼠模型的优化给药方案。方法将60只C57BL/6J小鼠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5个模型组(n=10),其中,多次低剂量给药法(每日腹腔注射1次,连续5d)3组,STZ剂量为60、70和80mg,kg;一次性给药法(药物一次性腹腔注射)两组,剂量分别为160、200mg/kg;对照组注射等量的枸橼酸盐缓冲液。监测各组小鼠不同时期随机血糖、饮食量、体重、成模率和死亡率等指标。结果各模型组小鼠均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的表现,血糖显著高于对照组。80mg组和200mg组1周成模率分别为100%和70%,但随着时间延长,死亡率明显增加,12周两组成模率均为30%;160mg组小鼠血糖水平相对较低,1周成模率仅为40%,12周成模率为0;60mg组4周成模率为70%,但后期血糖水平下降,12周成模率仅为30%,并且血糖波动较明显。70mg组1周成模率为100%,12周时成模率仍高达70%,而死亡率仅为20%,显著高于其他模型组,且平均血糖水平波动很小,一直稳定保持在20mmol/L以上。结论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可以很好地诱导小鼠血糖升高,多次低剂量(70mg/kg)给药方案是建立长期而稳定的糖尿病小鼠模型较优的诱导方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