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联合血浆置换(PE)与PE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肝肾功能改善的效果.[方法]回顾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诊断为ACLF的72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DPMAS+PE联合治疗组(观察组,n = 34)和单纯PE治疗组(对照组,n =38).比...  相似文献   

2.
秦华  魏丽 《临床荟萃》2019,34(7):633
目的 观察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联合血浆置换(PE)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科收治并行人工肝治疗的乙型肝炎ACLF患者69例,其中DPMAS联合PE组32例,单纯PE组37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生化指标、凝血指标和血小板(PLT)的变化,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4周总有效率和12周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总胆汁酸(TB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肝功能及凝血功能均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组PLT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PMAS联合PE治疗ACLF疗效确切,能减少血浆用量,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治疗亚急性重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76例亚急性重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取血浆置换治疗,观察组采取血浆置换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肝肾功能指标、电解质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清蛋白水平下降,对照组上升,观察组治疗后清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尿素氮、肌酐、血钠水平无明显变化,组间、组内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血钾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钾水平呈上升趋势,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钾水平无明显变化,组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无管路凝血、血压下降等不良反应。结论:亚急性重型肝炎患者采取血浆置换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治疗疗效显著,可改善肝功能,并能减少血浆用量,利于人工肝治疗的进行。  相似文献   

4.
李剀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1,(11):1683-1685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PE)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对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炎性水平及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11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PE治疗,观察组采用PE+DPMAS治疗,均治疗1周.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治疗急性肝衰竭患者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ICU收治的8例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8例患者共接受12例次DPMAS治疗,收集患者收入、转出ICU时的检验指标及首次DPMAS治疗前后的检验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6例患者好转出院,2例患者死亡。所有患者首次DPMAS治疗后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总胆红素:(198.61±78.89)μmol/L vs (236.44±76.29)μmol/L;直接胆红素:(162.73±65.81)μmol/L vs (186.41±62.81)μmol/L;间接胆红素:(35.88±15.97)μmol/L vs (50.03±18.16)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较治疗前延长[(18.98±5.40)s vs (16.19±3.57)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所有患者在DPMAS治疗中均发生血压下降,治疗过程需应用小剂量血管活性药维持灌注,但治疗结束后均能自行恢复。 结论DPMAS可以高效地清除胆红素,但不能纠正凝血功能异常,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一过性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与血浆置换(PE)治疗重症肝衰竭(LF)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20年5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重症LF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交替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0例接受DPMAS治疗,对照组20例接受PE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及治疗7 d后炎症介质水平[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及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DBil)]。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IL-6、TNF-α、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治疗后ALT、DBil及TBil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与PE治疗相比,DPMAS应用于重症LF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有效降低炎症介质水平,提高肝功能,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7.
叶卫国  朱明丽   《护理与康复》2018,17(7):59-62
总结13例血浆置换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治疗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剖宫产后的护理。护理重点为做好血浆置换联合双重血浆吸附治疗的准备及抗凝剂给药护理,加强静脉通道的护理,重视低血压、变态反应及溶血、出血等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做好血糖监测及肾功能监测,同时做好产褥期护理。经多次血浆置换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治疗,10例完全恢复正常,3例明显好转,均生命体征平稳转入产科。  相似文献   

8.
2006年1月~2008年7月,我们应用人工肝胆红素吸附及血浆置换治疗肝功能衰竭患者66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2006年1月~2008年7月,我们应用人工肝胆红素吸附及血浆置换治疗肝功能衰竭患者66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浆透析滤过(PDF)与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治疗肝衰竭患者疗效及对肝功能、炎症细胞因子和凝血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在山东省立第三医院诊治的100例肝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PDF治疗,观察组给予DPMAS治疗,比...  相似文献   

11.
抽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病例98例,将其按照存活与否分成存活组和死亡组,对其采取预后评分系统对预后效果进行评估,并对比分析评估结果。结果存活组与死亡组预后评分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采取预后评分系统能够对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的预后效果进行准确评估,临床应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血浆吸附容积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治疗高胆红素血症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行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治疗的40例高胆红素血症患者,根据单次治疗的血浆吸附容积分组,比较各组患者的血常规、凝血功能、C反应蛋白、胆红素清除率等指标。结果40例患者共行60次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治疗,其中显效4例,有效5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0%。单次治疗的血浆吸附容积C组(1.0 L≤血浆吸附容积<1.4 L)或E组(1.8 L≤血浆吸附容积<2.2 L)相较于B组(0.6 L≤血浆吸附容积<1.0 L)胆红素下降率更显著(t=-2.403,P=0.023;t=-2.405,P=0.032)。C组患者治疗后总胆红素差值高于B组(t=-2.068,P=0.048)。治疗后,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t=-3.662,P=0.001;t=-2.828,P=0.008),国际标准化比值升高(t=-3.092,P=0.004),血浆纤维蛋白原降低(t=4.786,P<0.001),血小板计数减少(t=4.963,P<0.001),C反应蛋白下降(t=3.088,P=0.004)。结论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单次治疗的血浆吸附容积达到1.0~1.4 L时胆红素的清除效果最具优势,延长吸附柱的治疗时间仍存在一定的吸附能力,可以增加胆红素的清除效率,推荐单次治疗血浆吸附容积为3.5~5.5倍个体血浆容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术(PE)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治疗重型乙型肝炎(SHB)的近期疗效,以及SHB患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该院治疗的112例SH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联合治疗组(采用PE联合DPMAS治疗)和对照组(...  相似文献   

14.
刘雷  胡登科  朱勇 《全科护理》2021,19(32):4504-4506
目的:探讨两种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病人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进行DPMAS治疗病人10例共进行治疗40次,分为单胆红素吸附治疗组与双胆红素DSPMA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及组间总胆红素(TBIL)及白蛋白(ALB)下降水平,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总胆红素及白蛋白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总胆红素下降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白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胆红素吸附治疗清除胆红素效率优于单胆红素吸附治疗,同时丢失一定量的白蛋白,在实施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治疗过程可以联合双胆红素吸附治疗.  相似文献   

15.
刘雷  胡登科  朱勇 《全科护理》2021,19(32):4504-4506
目的:探讨两种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病人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进行DPMAS治疗病人10例共进行治疗40次,分为单胆红素吸附治疗组与双胆红素DSPMA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及组间总胆红素(TBIL)及白蛋白(ALB)下降水平,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总胆红素及白蛋白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总胆红素下降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白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胆红素吸附治疗清除胆红素效率优于单胆红素吸附治疗,同时丢失一定量的白蛋白,在实施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治疗过程可以联合双胆红素吸附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用血浆置换治疗肝功能衰竭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 通过体外循环将血液通过腹式血液通过腹式血分离器进行滤过分离,将分离出来的血浆全部清除,并以同等量的新鲜血浆或白蛋白溶液进行置换。结果 血浆置换使肝功能衰竭患者体内含有毒性代谢物质的血浆成分被清除,使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肝脏功能好转;严格的护理及治疗操作过程,可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结论 血浆置换治疗使患者内环境改善,并促进肝细胞修复,为患者过渡到肝移植或促进肝移植后肝功能恢复取得宝贵时间,是快捷、有效的治疗肝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OREM支持-教育系统对行血浆置换(PE)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治疗(DPMAS)肝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1月1日~2020年1月31日收治的90例行PE联合DPMAS治疗的肝衰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观察组则在常规干预基础上实施OREM支持-教育系统干...  相似文献   

18.
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olecular adsorbent recycling system,MARS)属于机械性人工肝系统,单次治疗后血清胆红素可下降1/3左右,并能不同程度地纠正代谢紊乱,能在短期改善肝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它在短期内替代肝功能,从而有助于肝功能自身恢复,为急、慢性肝功能衰竭患者赢得生存时间。我院自2001年11月-2003年5月,应用MARS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浆胆红素吸附(PBA)联合小剂量血浆置换(PE)治疗严重肝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该院ICU收治的100例严重肝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PE治疗组和联合组,每组各50例,检测两组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丙转氨酶(AL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PTA)、清蛋白(ALB)、总胆固醇(TC)、C反应蛋白(CRP)和血氨(NH3)水平,观察治疗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治疗后联合组ALT、AST、TBIL和NH3水平明显下降,PT明显缩短,ALB、PTA、TC明显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有效15例,有效率为30.0%;PE组中治疗有效6例,有效率为12.0%;联合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PE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出现1例低血压、1例低烧,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0%;PE组治疗后出现5例低血压、6例不同程度出血、8例发热、7例寒战,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2.0%;联合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P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BA联合小剂量PE治疗严重肝衰竭时血浆用量少且安全可靠,有效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  相似文献   

20.
分子吸附循环系统治疗重型肝炎肝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应用分子吸附循环系统(molecularadsorbentsrecirculatingsystem,MARS)抢救重型肝炎肝衰竭,研究其机制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次MARS人工肝治疗的疗效,比较治疗前后各种有毒物质的改变。结果14例重型肝炎患者MARS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肝性脑病、肾功能、呼吸功能以及血流动力学紊乱也有改善,血清胆红素、血氨和血肌酐水平显著降低,凝血酶原活动度升高,肝功能酶谱、血糖、血常规等在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变化,14例重型肝炎患者8例痊愈出院或接受肝移植,总体存活率57%。结论MARS人工肝治疗为重型肝炎提供了较为有效、安全的治疗手段,也为肝移植的开展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