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血管生成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目的为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血管生成的状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和16例正常人骨髓活检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标记CD34的表达,用盲法计数骨髓微血管密度(MVD)并对骨髓血管生成进行简单分级。结果表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MVD显著低于正常人(P〈0.01)。其中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和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MVD都显著低于正常人(P〈0.01),而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MVD值低于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P〈0.05)。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MVD与血管简单分级之间存在正相关性(r=0.64,P〈0.01)。结论: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血管生成缺陷可能导致或加重骨髓造血障碍。  相似文献   

2.
背景:目前已有临床应用造血干细胞联合间充质干细胞输注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报道。目的:观察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对再生障碍性贫血T淋巴细胞分泌功能的调节作用。 方法:从健康人脂肪中提取并培养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中分离T淋巴细胞,将两者共培养后,以健康志愿者的T淋巴细胞单独培养及与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做对照。ELISA法检测上清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0和γ-干扰素的水平,Realtime RCR和Western blot测定T-bet和GATA-3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共培养7 d后,间充质干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T淋巴细胞组Th1类细胞因子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水平明显低于再生障碍性贫血T淋巴细胞组(P〈0.05),Th2类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0水平明显高于再生障碍性贫血T淋巴细胞组(P〈0.05);间充质干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T淋巴细胞组T-bet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再生障碍性贫血T淋巴细胞组,GATA-3 mRNA及蛋白水平均高于再生障碍性贫血 T淋巴细胞组。提示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T淋巴细胞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转录因子T-bet和GATA-3的表达从而抑制Th细胞向Th1细胞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白细胞介素(IL)-33水平及其与病情、细胞免疫障碍的关系,为临床诊治再生障碍性贫血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三二〇一医院收治的10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作为研究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42例、轻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60例)。根据患儿治疗后有无细胞免疫功能障碍分为发生组(n=38)与未发生组(n=64)。另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健康且无感染性或血液性疾病的78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HMGB1、IL-33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研究组患儿血清HMGB1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IL-33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血清HMGB1高于轻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血清IL-33、血小板计数(PLT)、巨核细胞计数(MK)均低于轻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血清HMGB1水平与PLT、MK呈负相关(r=-0.441、-3.885,P<0.05),血清IL-33与PLT、MK呈正相...  相似文献   

4.
于勇 《大医生》2023,(1):107-110
目的 探讨外周血细胞参数早期诊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乳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3例MDS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乳山市人民医院院内47例其他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细胞参数,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外周血细胞参数对MDS诊断价值。结果 两组患者红细胞计数(RBC)、淋巴细胞计数(LY)、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与淋巴细胞百分比(LY%)水平高于对照组,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6种变量联合诊断MDS的曲线下面积(AUC)显著高于6种...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CEUS定量参数与循环血白细胞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经头颅CT或MR证实的首发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患者62例(LAAS组),选取同期住院且年龄、性别匹配,无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史的动脉硬化患者54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循环血白细胞指标与颈动脉斑块CEUS定量参数的相关性,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CEUS定量参数的影响因素。结果 LAAS组总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均高于对照组,而淋巴细胞计数低于对照组(P均< 0.05)。LAAS组颈动脉斑块CEUS参数时间-强度曲线(TIC)峰值强度(TIC-P)、强度均值(TIC-M)、伽马拟合曲线(FC)峰值(FC-P)、锐度(FC-S)和曲线下面积(FC-AUC)均大于对照组(P均< 0.05);且中性粒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FC-AUC值相关(r=0.298、0.739,P <均0.05)。总白细胞计数是TIC-P独立影响因素,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是FC-AUC独立影响因素(P均< 0.05)。结论 颈动脉斑块CEUS定量参数与循环血白细胞存在相关性。循环血白细胞计数增高或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增大可致斑块易损性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原(AGT)在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组织的表达及其与血细胞相关性分析。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监测20例再障患者和20例骨髓象正常的白细胞减少症患者骨髓组织中AGT的表达的阳性率及表达部位,运用半定量分析检测AGT蛋白含量及与血细胞相关性分析。结果再障组AGT表达水平(0.86±0.32)较对照组(0.23±0.16)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8,P<0.001)。再障组AGT表达水平与患者淋巴细胞数、淋巴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838、0.877,P<0.05),与患者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667、-0.875、-0.860,P<0.05)。结论 AGT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组织表达显著增加,且AGT与骨髓非造血细胞呈正相关关系,与骨髓造血细胞呈负相关关系,进一步推测AGT可能通过T淋巴细胞的免疫介导影响再障患者的骨髓造血。  相似文献   

7.
再生障碍性贫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及其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目的是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半定量检测7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和12例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VEGF基因的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和20例正常人骨髓组织中VEGF的表达。结果表明,7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标本有2例表达VEGF基因,表达率为28.57%,而12份正常人骨髓标本有10例表达VEGF基因,表达率为83.33%;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VEGF基因表达率和表达强度都显著低于正常人,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活检组织无1例表达VEGF,而正常人表达率为25%(5/20),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活检组织VEGF蛋白表达阳性率低于正常人(P〈0.05)。结论: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VEGF在基因转录水平和蛋白质表达水平都有显著降低,这可能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血管生成减少和造血减少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8.
钟琼  马丽 《中国实验诊断学》2009,13(11):1566-1569
目的检测几类贫血患者外周血中红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膜上糖化磷脂酰肌醇(GPI)连接的补体调节蛋白CD55和CD59表达情况,综合分析各类贫血中网织红细胞(RET)的变化特点,探讨他们在贫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荧光标记的CD55、CD59单克隆抗体,用流式细胞技术及亚甲蓝活体染色检测,30例正常人、25例缺铁性贫血(IDA)、26例巨幼细胞性贫血(MA)、27例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AHA),27例再生障碍性贫血、21例再生障碍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AA-PNH)、30例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患者外周血中CD55^-和CD59^-红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百分率及REF值。结果正常人CD55^-、CD59^-红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百分率均〈5%,44%的IDA患者CD55^-、CD59^-红细胞百分率在5%-20%之间,中性粒细胞的百分率〈5%,MA及AHA患者CD55^-、CD59^-红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均〈5%。33%AA患者CD55^-、CD59^-细胞百分率在5%-15%之间。PNH及AA-PNH患者CD55^-、CD59^-细胞百分率均〉1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类贫血间REY值差异显著(P〈0.01)。结论IDA、AA、AA—PNH、及PNH外周血中CD55^-、CD59^-百分率较正常对照组有不同程度增加,PNH最为明显,IDA变化最小。联合RET检查有助于各类贫血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愈后判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自身影响免疫抑制治疗的因素。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22例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治疗前及正常献血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结果:40.9%和63.6%的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中IL-2和sIL-2R水平高于正常人,此组患者对环孢霉素A或(和)抗淋巴细胞球蛋白治疗反应明显优于血清中IL-2和sIL-2R水平正常或减低者(P<0.05):IL-2水平增高者有效率88.9%,IL-2水平不高者有效率53.9%;sIL-2R水平增高者有效率78.6%,不增高者50.0%。结论: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中IL-2和sIL-2R水平明显影响免疫抑制剂疗效,测定其水平对指导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综合临床医学》2010,(2):208-208
白细胞计数(WBC) 红细胞计数(RBC) 血小板计数(PLT) 血红蛋白(Hb) 中性粒细胞(N) 淋巴细胞(L)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流式细胞仪检测CD55和CD59表型对贫血性疾病诊断的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素标记的CD55和CD59单克隆抗体,流式细胞仪检测30例正常体检者、169例贫血患者(29例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47例再生障碍性贫血、13例缺铁性贫血、12例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和18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13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1例继发性血细胞减少、12例增生性贫血和14例巨幼细胞性贫血)外周血中CD55和CD59阴性红细胞和CD59阴性中性粒细胞的标记率.结果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组CD55阴性红细胞标记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再生障碍性贫血组、缺铁性贫血组、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组、继发性血细胞减少组、增生性贫血组、巨幼细胞性贫血组CD55阴性红细胞标记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组、再生障碍性贫血组、缺铁性贫血组CD59阴性红细胞标记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组、再生障碍性贫血组、缺铁性贫血组CD59阴性中性粒细胞标记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采用流式细胞术同时检测外周血中红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CD55和CD59补体调节蛋白是目前诊断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的最可靠、最敏感的方法,也可作为判断疗效的手段.同时也是临床鉴别诊断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与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缺铁性贫血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背景:建立理想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动物模型对探究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机制及筛选有效防治药物尤为重要。目的:应用注射用重组人γ-干扰素联合白消安建立小鼠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方法:选择健康雌性昆明小鼠60只,随机分为再生障碍性贫血造模组(n=50)和对照组(n=10)。再生障碍性贫血造模组予重组人γ-干扰素1×104U/d腹腔注射,以白消安18mg/(kg·d)灌胃,均连续用药7d;对照组给予同等容量生理盐水灌胃及腹腔注射。比较两组间一般情况、体质量及血细胞计数,并观察再生障碍性贫血造模组小鼠骨髓细胞形态学及骨髓活组织病理学的变化。结果与结论:给药第7天时,再生障碍性贫血造模组小鼠体质量、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及网织红细胞计数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骨髓细胞形态学及骨髓活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再生障碍性贫血造模组小鼠骨髓增生极度减低,非造血细胞团相对易见,油滴明显增多,脂肪空泡明显。提示联合应用重组人γ-干扰素和白消安能成功建立小鼠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该造模方法操作简便,费用低,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免疫抑制治疗(immunosuppressive therapy,IST)成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近期疗效及长期生存情况,探讨临床因素(年龄、分型、治疗前淋巴细胞百分比、网织红细胞百分比及中性粒细胞计数)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分析2009年09月至2013年09月接受IST的39例SAA患者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的有效率及所有患者达到有效的时间,长期随访并计算1年的生存率。用χ2检验比较接受IST治疗者与未接受者的1年总生存率、输注红细胞悬液量及血小板悬液量。用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5个临床因素与疗效的关系。结果:39例SAA患者1个月的有效率为29.73%,3个月的有效率为70.27%,6个月的有效率为75.68%,1年的有效率为86.49%;所有患者达到有效的中位时间为61.5 d(10-344 d);接受IST治疗的患者1年生存率为92.31%,与未接受组相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治疗组第1年平均月红细胞输注量为1.04(0.13-2.78)×400 ml/月,血小板1.38(0.17-5.10)×200 ml/月,与未接受组比较统计学差异明显(P0.01);5个临床因素中,年龄、治疗前淋巴细胞百分比及中性粒细胞计数与IST疗效有关(P0.05)。结论:接受IST治疗患者的1年有效率为86.49%,其长期生存情况优于未接受者,年龄、治疗前淋巴细胞百分比及中性粒细胞计数与IST疗效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强化免疫抑制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为主的强化免疫抑制治疗SAA患者18例,并随访远期疗效.结果:18例患者总有效率为72.2%,治疗前中性粒细胞、血小板、网织红细胞计数的高低及病程长短与疗效无相关.结论:以ATG为主的强化免疫抑制治疗可显著提高SAA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T细胞增殖的影响国内报道较少,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否通过抑制T细胞增殖实现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免疫调节目前尚无定论。目的:观察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T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扩增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通过形态学特征以及流式细胞术进行表面标志鉴定,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与正常人和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提取的T淋巴细胞共培养7d。应用ELISA法检测各培养上清液中T淋巴细胞分泌的白细胞介素2、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4及白细胞介素10水平。结果与结论:再生障碍性贫血组患者培养上清液中T淋巴细胞分泌的白细胞介素2、γ-干扰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P〈0.05),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0低于正常人(P〈0.05)。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下调白细胞介素2、γ-干扰素表达,同时上调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0表达,从而调节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免疫紊乱。  相似文献   

16.
血液病患者骨髓纤维组织和骨小梁变化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248例血液病患者骨髓纤维组和骨小梁变化的观察结果。恶性血液病(原发性骨髓纤维化,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骨髓转癌等)发生骨髓纤维组织和骨小梁增生远较良性血液病(溶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明显;髓细胞性白血病上述增生较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明显;骨小梁增生与骨髓纤维组织增生密切相关;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组织减少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脾切除术对重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儿的血液及体液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使用前后对照的方法,回顾性研究68例重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儿脾切除前后(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3~12个月)血液系统和免疫系统指标的变化,包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免疫球蛋白IgG、IgM和IgA及血清补体C3、C4。结果纳入研究68例患儿,平均年龄(8.6±3.1)岁,其中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28例和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35例,混合型5例。脾切除术后3个月、3~12个月,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与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同期比较,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儿术前及术后的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较低(P0.05),血小板计数无明显差别。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儿术后IgA和IgM的水平较脾切除前显著降低(P0.05),血清IgG无明显变化。血清C3和C4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脾切除可提高重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血红蛋白水平,改善患儿贫血症状,但会引起其免疫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外周血白细胞参数中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计数、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Neu)计数、 淋巴细胞(lymphocyte,Lym)计数以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在新型冠 状病毒肺炎(COVID-19)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天津市西青医院2019 年10 月~2020 年3 月健康查体人群28 例为健康组,同期该院甲流患者28 例为甲流组,京津冀鲁地区COVID-19 确诊患者28 例为新冠组,均采用流式细胞计 数法进行血细胞检测,使用Graphpad Prism 统计学软件分析三组人群的WBC 计数、Neu 计数、Lym 计数、NLR 值差 异性及COVID-19 患者年龄与NLR 值的相关性。结果 新冠组患者外周血中WBC(q=6.048, P<0.05)计数,Neu(q=5.696, P<0.05)计数及NLR 值(q=2.811, P<0.05)均低于甲流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Lym 计数(q=7.898, P<0.05)低于 健康组而NLR 值(q=4.159, P<0.05)高于健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新冠组中< 50 岁患者与≥ 50 岁患者的NLR 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04, P<0.05)。结论 外周血血细胞检测中WBC 计数、Neu 计数、Lym 计数及NLR 值指 标可用于辅助鉴别COVID-19 患者、甲流患者、健康人群,对COVID-19 诊断有一定临床意义,且新冠患者NLR 值具 有年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 年2 月14 日~3 月11 日收治于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的216 例COVID-19 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普通组194 例,重型组15 例,危重组7 例,检测各组的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亚群计数并进行比较。结果 重型组、危重组的淋巴细胞计数、T 淋巴细胞计数、CD4+T 淋巴细胞计数、CD8+T 淋巴细胞计数和B 淋巴细胞计数低于普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 =-12.114 ~ -3.376,P<0.05)。危重组的淋巴细胞计数、T 淋巴细胞计数、CD4+T 淋巴细胞计数和NK 细胞计数低于重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 = -3.986 ~ -1.975,P <0.05)。结论 对COVID-19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及淋巴细胞亚群进行分析,在反映COVID-19 患者机体免疫系统受损程度及评估病情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常规分析肺癌患者血细胞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该院2015年1-12月收治的85例肺癌患者的血常规指标,并与同期90例健康人群的血液三系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及血红蛋白数量变化进行比较。结果肺癌患者的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比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淋巴细胞比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白细胞计数、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中性粒细胞比值、单核细胞比值、嗜酸性粒细胞比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嗜碱性粒细胞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血常规检测分析肺癌患者血细胞参数指标的异常变化,能为患者病情判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