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吲哚布芬、阿司匹林分别联合氯吡格雷在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86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应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吲哚布芬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水平和血小板聚集率)、术后1年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小板聚集率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吲哚布芬与阿司匹林分别联合氯吡格雷均可改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冠心病患者的凝血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但吲哚布芬联合氯吡格雷抑制血小板聚集效果更显著,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替格瑞洛对氯吡格雷低反应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应用氯吡格雷75 mg/d治疗的AC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493例,用血栓弹力图测定血小板聚集率,根据血小板聚集率筛选出氯吡格雷低反应患者173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氯吡格雷组(n=87)和替格瑞洛组(n=86)。氯吡格雷组继续服用氯吡格雷(75 mg/d),替格瑞洛组将氯吡格雷替换为替格瑞洛(90 mg,2次/d)。主要终点事件为治疗3天、7天、30天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变化情况,次要终点事件为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及出血的发生率。结果 替格瑞洛组3天、7天、30天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56.7±12.5)%、(54.1±12.3)%、(53.2±15.3)%显著低于氯吡格雷组(87.7±14.3)%、(85.4±12.7)、(84.9±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替格瑞洛组MACCE及出血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氯吡格雷组(P<0.05)。而两组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氯吡格雷低反应患者接受替格瑞洛治疗后能获得理想的抗血小板效果,且替格瑞洛是有效、安全可信赖的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替格瑞洛联合急诊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PCI)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血小板功能及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急诊PCI联合氯吡格雷,观察组给予急诊PCI联合替格瑞洛,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血小板功能[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PAR)及血小板聚集抑制率(IPA)]及MACE发生率。结果治疗后同一时间对比,观察组MPAR低于对照组,IPA较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ACE发生率为2.50%,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替格瑞洛联合急诊PCI治疗可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MACE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和比较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PCI)患者血小板聚集率、C反应蛋白(CRP)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差异。方法:将64例STEMI患者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n=34)与氯吡格雷组(n=30)。在行PCI术前,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分别口服180mg替格瑞洛和600mg氯吡格雷,然后行PCI治疗,术后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分别口服维持剂量的替格瑞洛90mg(2次/d)和氯吡格雷75mg(1次/d)。测定2组患者PCI术前及术后2h、24h及7d时血小板聚集率和术前及术后24h、7dCRP值变化,观察2组患者术后30d内MACE及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2组PCI术后2h、24h及7d血小板聚集率较术前均显著下降,与氯吡格雷组比较,替格瑞洛组术后各时间点血小板聚集率下降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组PCI后24h及7dCRP值较术前均显著下降,与氯吡格雷组比较,替格瑞洛组术后各时间点CRP值下降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替格瑞洛组30d内MACE(包括心源性猝死、非致死性急性再梗、靶血管血运重建)发生率低于氯吡格雷组(P0.05),住院期间替格瑞洛组与氯吡格雷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STEMI患者行PCI术前及术后应用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能显著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冠状动脉血管内炎症反应,显著降低30d内MACE的发生率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在冠心病并高血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月在周口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110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5例。两组均实施PCI治疗,对照组在术后使用氢氯吡格雷治疗,研究组术后使用替格瑞洛治疗,维持剂量治疗12个月,并随访3个月。对比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2个月后心肌损伤指标、血小板聚集率(PAR)、微循环指标、治疗期间出血情况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2个月后研究组血清脑钠肽(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缺血修饰白蛋白(IM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2个月后研究组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水平高于对照组,血小板聚集率(PAR)、微循环阻力指数(IMR)水平比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出血率、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氢氯吡格雷,将替格瑞洛用于冠心病并高血压患者PCI术后可更好地减轻心肌损伤程度,降低PAR,改善微循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与替格瑞洛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患者凝血功能及心脑血管的影响。方法将200例行PCI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接受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的抗血小板治疗方案,观察组接受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替格瑞洛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和血小板聚集率,治疗后的血小板抑制率,以及术后1年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的各项凝血功能指标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以及D-二聚体(D-D)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凝血酶时间(T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小板聚集率均明显降低,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的血小板抑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年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替格瑞洛较氯吡格雷能更好地改善行PCI术患者的凝血功能,有效地降低血小板的聚集并减轻其抑制,有利于术后血小板功能的恢复,还可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19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6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组,其中34例应用氯吡格雷治疗的作为观察组,另34例应用阿司匹林治疗的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疗效、血小板聚集率、胃黏膜出血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41%,P<0.05。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率、胃粘膜出血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8%,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65%,P<0.05。结论:氯吡格雷治疗老年冠心病相比阿司匹林疗效更显著,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对氯吡格雷抵抗患者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根据计算机随机法,将80例氯吡格雷抵抗的患者分成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继续给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停用氯吡格雷给予替格瑞洛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出血性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1)服药前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后,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服药后,观察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5%(2/40)明显高于对照组15%(6/4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随访期间出血事件发生率5%(2/40)明显低于对照组15%(6/4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能够降低氯吡格雷抵抗患者血小板聚集率,降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并冠状动脉支架置人术(PCI)后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ACS并PCI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者PCI术后常规给予阿司匹林、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及对症治疗,联合组50例加用氯比格雷75mg,1次/d;对照组50例加用安慰剂。两组疗程均为12个月。观察两组在30d内不同时问段血小板聚集率及12个月内血管再闭塞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服药后30d内2组不同时间段血小板聚集率较治疗前均逐渐降低,联合组不同时间段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服药后12个月内联合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血管再闭塞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功能显著强于单用阿司匹林,能显著降低PCI术后死亡率,减少血管再闭塞事件,且不增加患者出血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10月至2019年4月我科室收治的60例NSTE-AC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氯吡格雷)与观察组(替格瑞洛),各30例。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的ET-1、NT-proBNP水平、血小板聚集率、LVEDD均降低,NO水平、LVEF均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MAC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替格瑞洛可改善NSTE-ACS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心功能,降低其血小板聚集率及MACCE发生率而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2月该科收治的急诊行PCI的AMI患者182例,分为观察组91例和对照组91例。观察组术前及术后1周使用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进行治疗,术后1周后改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照组术前及术后均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TIMI血流分级、TMPG心肌灌注分级,以及术前、术后1周内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径(LVEDD)、血小板聚集率,记录6个月随访中所有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及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经过PCI,两组患者的TIMI及TMPG分级均显著改善,同时术后观察组TIMI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LVEF均明显升高,而LVEDD及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降低,且术后观察组患者的LVEF、LVEDD、血小板聚集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内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诊行PCI治疗的AMI患者,替格瑞洛比氯吡格雷疗效更佳,能够迅速恢复患者心肌灌注,对血小板聚集抑制作用更明显,有效降低MACE,提高预后,不增加出血风险,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氯吡格雷联合替罗非班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的抗血小板治疗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在西安市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心内科治疗的127例STEMI患者资料,将其中采用氯吡格雷抗凝的患者63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氯吡格雷联合替罗非班抗凝的64例作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术前给予氯吡格雷300mg,口服,术后继续维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术中静脉推注替罗非班,维持用药36h,术后继续口服氯吡格雷维持。观察两组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效果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PCI术前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PCI术后TIMI血流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CI术前血小板黏附率及血小板聚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CI术后血小板黏附率及血小板聚集率与术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降低更加明显(P<0.05);所有患者出院1个月后均定期门诊随访行心脏彩超检查,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及出院后1个月内心脑血管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替罗非班术后可以明显抑制血小板功能,改善心肌再灌注和心功能,减少严重心脑血管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梗塞患者采用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治疗的疗效、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诊治疗脑梗塞患者88例进行研究,根据随机抽签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阿司匹林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其基础上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观察对比临床治疗效果,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变化,检测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差异,统计各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总发生情况与概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症状评分、血液流变学测定结果均低于对照组,同时神经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塞患者采用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具有确切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肌保护效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8年2月行PCI的AMI患者200例,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术前使用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术前使用替格瑞洛治疗。比较两组心肌损伤指标、血小板聚集功能、心功能及血流情况。结果术前及术后10min、1d,观察组心肌损伤指标cTnI、CK-MB及血小板聚集功能P2Y12反应单位、血小板最大聚集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d,观察组LVEDd、TMP分级、TIMI分级均明显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替格瑞洛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心肌保护效应优于氯吡格雷,前者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更强效,有助于发挥心肌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与替格瑞洛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88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氯吡格雷组和替格瑞洛组,各44例。两组均在术前及术后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氯吡格雷组给予氯吡格雷治疗,替格瑞洛组给予替格瑞洛治疗。比较两组血小板聚集率与心功能指标。结果:术后24 h,两组血小板聚集率均较术前降低,但替格瑞洛组低于氯吡格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较术前降低,左室射血分数较术前升高,且与氯吡格雷组相比,替格瑞洛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较低,左室射血分数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与替格瑞洛治疗均可降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血小板聚集率,其中替格瑞洛治疗效果更为显著,且改善心功能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对比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手术期中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10-2016-10在我院急诊行PCI手术治疗的232例急性STEMI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n=102)和对照组(n=130),实验组使用负荷剂量替格瑞洛(180mg)治疗,对照组使用负荷剂量氯吡格雷(600mg)治疗,对比2组术后2h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分级、心电图ST段回落情况(STR)、心肌灌流分级(TMPG)和慢血流/无复流发生率,术后1周血小板聚集率、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径(LVEDD),术后3个月出血事件发生率、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PCI术后2组TIMI血流分级、TMPG、LVEF、LVEDD、MACE发生率、STR良好率和血小板聚集率等较术前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实验组TIMI血流分级、LVEF、STR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LVEDD、MACE发生率和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TMPG、慢血流/无复流发生率和出血事件发生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相比氯吡格雷,替格瑞洛在STEMI患者急诊PCI围手术期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更好,能更显著改善心肌灌注,提高预后效果,降低MACE发生率,不增加出血风险,安全性良好,故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 )患者应用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50例ACS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5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替格瑞洛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氯吡咯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周后血小板聚集率,治疗1个月后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1周后血小板聚集率为(311.±6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06.±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主要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为80.0%(6/7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0.0%(21/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80.0%(21/75),与对照组患者的266.7%(20/7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替格瑞洛能够显著降低ACS患者血小板聚集率,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近期效果较好,不会增加患者的出血风险,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脉支架术后氯吡格雷抵抗患者抗血小板药物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6月经血栓弹力图结果证实存在氯吡格雷抵抗的1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氯吡格雷组(A组)和替格瑞洛+阿司匹林组(B组),每组55例。A组在冠脉支架术后仅应用氯吡格雷;B组在冠脉支架术后联合应用替格瑞洛和阿司匹林,两组用药时间均直至随访结束(3~8个月,平均4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前及术后1、3、6、8个月血小板聚集率情况;考察两组患者在随访8个月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心血管性死亡、心肌梗死、靶血管再通治疗及再发心绞痛)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A组与B组血小板聚集率在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1、3、6、8月后B组不同时间点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A组(P0.05);心血管事件中B组患者靶血管再通(1.8%)和支架内血栓(1.8%)事件发生率与A组比较[靶血管再通(12.7%)和支架内血栓(14.5%)]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因消化道严重出血1例,但与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疹、胃肠道反应、血小板及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方面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氯吡格雷抵抗患者而言,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组治疗的抗血小板效果较好;氯吡格雷抵抗患者选择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组治疗是安全有效并能够于临床借鉴使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血小板聚集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接收的行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80例,采用交替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手术治疗,对照组应用氯呲格雷治疗,观察组应用替格瑞洛治疗,比较两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7d及1个月后,观察组血小板计数高于对照组,血小板聚集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胸闷、出血事件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缺血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能更好地抑制AMI患者PCI后血小板聚集,但胸闷、出血事件发生率较高,临床应用时需注意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前给予负荷剂量替格瑞洛,并观察其对PCI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其抗血小板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入选84例我院自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诊断为ACS行PCI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及氯吡格雷组,每组各42例,其中替格瑞洛组于术前6 h给予替格瑞洛180 mg,氯吡格雷组于术前6 h给予氯吡格雷300 mg,将其作为对照组,以后两组均给予氯吡格雷75 mg/d维持剂量,并观察两组患者服药前、服药后2、4和6 h血小板聚集率,主要终点事件为住院期间出血、靶血管重建、休克以及死亡等不良事件,次要终点为术后1个月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均在4~6 h达到血小板抑制程度的稳定状态,服用180 mg替格瑞洛负荷剂量组血小板聚集率降低更为显著。住院期间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随访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在PCI治疗前给予180 mg替格瑞洛较300 mg氯吡格雷疗效更优,能产生更强的血小板抑制作用,而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