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调查子宫肌瘤患者行子宫切除术后出现肠麻痹的原因,并采取相应预防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9年8月1日~2020年12月31日行子宫切除术的子宫肌瘤患者200例,采用单因素分析术后出现肠麻痹的相关因素,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独立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防护措施。结果:200例患者中出现肠麻痹25例,发生率为12.5%。痛经史、手术时间、既往腹部手术史、肠道准备、盆腔炎症、阿片类药物应用、盆腔粘连、术中输血、子宫切除方式、术后自控阵痛为相关因素(P0.01,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痛经史[OR=2.083,95%CI(1.021,4.252)],阿片类药物应用[OR=2.280,95%CI(0.999,5.203)],盆腔粘连[OR=2.085,95%CI(0.968,4.409)]等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痛经史、阿片类药物应用、盆腔粘连等是子宫肌瘤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肠麻痹的主要因素,不仅会影响治疗效果,还会影响患者康复,临床应针对上述因素采取提高护理质量、积极预防控制肠麻痹等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子宫切除后发生输卵管脱垂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择2015年11月至2017年10月在上海市松江区妇幼保健院行全子宫切除术并发生输卵管脱垂并发症的患者共32例作为病例组,另外选择同期在上海市松江区妇幼保健院行全子宫切除术未发生并发症者的128例作为对照组。记录并分析子宫切除后输卵管脱垂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体重指数(BMI)、术前贫血、术前阴道炎、术中发现盆腔粘连、术中放置引流管等。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术中发现盆腔粘连(χ~2=11.524,P=0.001)、术中放置引流管(χ~2=33.400,P0.001)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Logistic回归发现,术中放置引流管、术中发现盆腔粘连是子宫切除术后发生输卵管脱垂的危险因素,其中术中放置引流管的危险度较高(OR=5.345,95%CI:3.441~9.123)。结论术中放置引流管与术中发现盆腔粘连是影响子宫切除后发生输卵管脱垂的高危因素,临床实践中应注意控制危险因素,预防子宫切除后发生输卵管脱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生育期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保守性手术治疗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对399例行保守性手术治疗的生育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术后复发情况及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399例患者中,3年内共复发121例,复发率30.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复发组(n=121)和未复发组(n=278)患者的年龄、术后孕次、子宫内膜异位症家族史、术后美国生殖医学协会修订的(revised American Fertility Society,r-AFS)内异症分期标准评分、术前用药史、痛经史、生育史、病变侧及术后抗雌激素治疗的坚持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异位症家族史[比值比(odds ratio,OR)=5.666,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682-8.760]、术后r-AFS评分(OR=4.252,95%CI:2.539-11.280)、术前用药史(OR=6.798,95%CI:1.961-5.895)是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术后孕次(OR=0.553,95%CI:0.102-0.512)、术后抗雌激素治疗(OR=0.738,95%CI:0.111-0.405)是术后复发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对存在复发危险因素的内异症患者应注意术后治疗,以降低复发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妊娠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228例子宫肌瘤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术前记录患者肿瘤大小、数量、类型、特征等资料,术后连续随访12个月,记录患者妊娠情况,分析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妊娠情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中228例患者,40例术后未妊娠,未妊娠率为17.54%;妊娠、未妊娠组的年龄、肿瘤数量、切口数量、盆腔粘连程度、肿瘤类型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较大、肿瘤数量多、切口数量多、盆腔粘连严重、黏膜型肿瘤是导致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妊娠失败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可出现妊娠失败的情况,而年龄较大、肿瘤数量多、切口数量多、盆腔粘连严重、黏膜型肿瘤是导致术后妊娠失败的危险因素,临床应早期做好预防措施,提高患者妊娠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骨折患者行椎体成形术后并发邻近椎体骨折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闽清县总医院就医并行椎体成形术治疗的50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术后随访是否发生邻近椎体骨折分为邻近椎体骨折组(100例)和无邻近椎体骨折组(400例)。对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骨折患者行椎体成形术后并发邻近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60岁,OR=1.385,95%CI:1.106~1.736)、性别(女性,OR=1.441,95%CI=1.065~1.948)、有吸烟史(OR=1.519,95%CI=1.020~2.261)、有饮酒史(OR=1.484,95%CI=1.055~2.088)、术后没有规律锻炼(OR=1.516,95%CI=1.053~2.183)、术后没有规律抗骨质疏松治疗(OR=1.416,95%CI=1.041~1.927)、骨水泥分布类型致密型(OR=1.592,95%CI=1.049~2.417)、骨折椎体个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加病灶旋切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局限型子宫腺肌病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加病灶旋切术治疗,残留病灶采用单极法电消融术.对合并子宫肌瘤或卵巢巧克力囊肿同时行子宫肌瘤挖除术或卵巢巧克力囊肿剥除术.合并有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粘连者行粘连分离及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灶电灼术.术后现察月经量、痛经程度、子宫体积等变化.[结果]术后月经量减至术前的(49±19)%,23例(76.7%)痛经完全消失,9例(16.6%)痛经明显缓解,2例(6.7%)痛经部分缓解.术后疼痛评分、分级均明显降低(P<0.01);子宫体积明显缩小.[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加病灶旋切术治疗子宫腺肌病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新方法,近期疗效显著,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腹腔镜诊治盆腔粘连性不孕患者的病因探析。方法:选取白云区第三人民医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就诊的粘连性不孕60例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其中60例腹腔镜下诊断合并不同程度的盆腔粘连,按照生殖道支衣原体感染、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手术史及其他原因分成四组,分别对比盆腔粘连程度以及术后妊娠率。结果:支衣原体 感染的患者最多为30例(50%),其次为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16例(26.7%);多数患者均有中重度粘连(83.3%),支衣原体感染多为轻度粘连(60.0%),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腹腔手术史分别以中度(50.0%)、重度(50.0%)粘连居多,60例患者手术后一年内妊娠率为26.7%,其中轻度粘连15例(30.0%)与重度粘连妊娠率(20.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腔粘连的不孕不育患者应尽快行腹腔镜检查,改善或彻底去除盆腔粘连等可能会危害不孕的原因,从而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8.
孙莉  赵郡  张蕾 《临床误诊误治》2012,25(10):53-56
目的探讨重复异位妊娠(repeated ectopic pregnancy,REP)的发生特点,并提出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2011年9月我院收治的41例REP(观察组)与同期40例首次异位妊娠(ectopic pregnancy,EP)(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并进行REP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孕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1例REP中26例(63.4%)发生在首次EP后两年内,且首次经手术切开取胚或药物治疗的EP患者两年内发生REP比例明显高于行输卵管切除术者(P〈0.01)。发生REP的危险因素包括盆腔粘连和输卵管炎(OR=48.14,P=0.006),盆腔或宫腔手术史(OR=41.32,P=0.042),无或偶尔避孕(OR=13.78,P=0.002)及首次EP时输卵管发生破裂(OR=5.16,P=0.022);保护因素包括患侧输卵管切除加对侧输卵管绝育术(OR=0.05,P=0.002),长期药物避孕(OR=0.13,P=0.046)和首次EP时停经天数〈45 d(OR=0.97,P=0.036)。结论输卵管损伤,急、慢性盆腔炎,盆腔粘连等是引起REP的主要原因,临床应积极治疗原发病,严密随访并正确指导患者避孕与妊娠。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安全性及患者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泗洪中信医院收治的40例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术后不良事件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无术后不良事件)、观察组(发生术后不良事件),各20例。统计导致患者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年龄≥65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ASA)分级为Ⅲ级、高血压史、心血管病史、脑血管病史、糖尿病史、术中出血量增加和手术时间延长占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5岁(OR=1.865,95%CI:1.129~3.079)、ASA分级为Ⅲ级(OR=1.972、95%CI:1.247~3.119)、高血压史(OR=1.533、95%CI:1.245~1.887)、手术时间延长(OR=1.237、95%CI:1.117~1.887)、手术出血量增加(OR=1.586、95...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后患者心理弹性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在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接受治疗的86例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工具包括:自制一般资料调查表、《大五人格量表简化版》、《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心理弹性量表简表》。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后患者心理弹性独立性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放问卷86份,回收有效问卷83份,回收率为96.51%。患者《心理弹性量表简表》平均得分(63.18±13.52)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学历、家庭月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婚姻状况、社会支持的不同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后患者心理弹性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OR:1.513,95%CI:1.409~1.648);受教育程度初/高中及中专(OR:1.498,95%CI:1.379~1.641),大专及以上(OR:1.711,95%CI:1.590~1.829);家庭月收入(OR:1.383,95%CI:1.129~1.692);婚姻状况未婚(OR:1.322,95%CI:1.218~1.499),离异或丧偶(OR:1.548,95%CI:1.321~1.659);高水平社会支持(OR:1.513,95%CI:1.385~1.626)均为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后患者心理弹性独立性影响因素(P<0.05)。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患者心理弹性处于中等水平,其主要受年龄、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及社会支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子宫颈微小浸润癌患者生存期限的影响。方法:对45例子宫颈微小浸润癌行不同手术患者进行随访,了解其生存期限。结果:行宫颈锥切术患者术后5年存活率低于全子宫切除及广泛全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患者(P〈0.05),而广泛全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患者5年存活率高于全子宫切除患者(P〈0.05)。结论:广泛全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对早期子宫颈微小浸润癌治疗效果优于其他术式,能更好地延长患者的生存期限,提高其存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系统评价电视辅助胸腔镜肺切除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为预防术后肺部并发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有关,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11月1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和提取数据,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5篇文献,包括7084例VATS下的肺切除患者,PPCs发生率为 7.4%~31.6%。Meta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4.51,95%CI(4.10,4.96),P< 0.001]、男性[OR=2.87,95%CI(2.07,3.98),P< 0.001]、吸烟史[OR=4.62,95% CI(2.77,7.71),P< 0.01]、BMI<18.5[OR=0.85,95%CI(0.77,0.93),P<0.01]、ASA>III级[OR=5.29,95%CI(2.87,9.77),P<0.01]、手术时间[OR=1.24,95%CI(1.08,1.42),P<0.01]、术中出血量[OR=2.83,95%CI(1.32,2.04),P<0.01]、右肺切除[OR=1.58,95%CI(1.23,2.04),P<0.01]、广泛肺实质切除[OR=2.20,95%CI(1.51,3.20),P<0.01]是VATS肺切除PPCs的危险因素。结论 现有证据表明,年龄、男性、吸烟史、低BMI、ASA>III级、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右肺切除、广泛肺实质切除是VAST肺切除PPCs危险因素,医务人员可结合以上因素加强对VAST肺切除患者围术期的管理,从而降低术后PPCs发生率,改善患者临床预后结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子宫肌瘤射频消融(RFA)术后超声指标和特征,探讨影响RFA术后短期疗效评估结果的超声相关因素。 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3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临床医学院接受子宫肌瘤RFA治疗的患者71例,依据术后3个月的临床症状、瘤体直径减小率及超声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疗效优组46例,疗效良组25例。所有患者均于RFA前行常规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超声弹性成像及超声造影检查。对肌瘤位置、数目、大小、边界、内部回声、CDFI血流、造影模式及造影剂分布特征等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影响子宫肌瘤RFA短期疗效评估结果的术前超声特征。 结果疗效优组与疗效良组比较,肌瘤回声强度、有无粗大供养血管、肌瘤CDFI血流分级、病灶弹性指数(E1)与周围肌层弹性指数(E2)比值(E1/E2)、超声造影增强模式、造影剂分布特征6项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87、4.70、12.81、8.23、10.99、3.92,P均<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高回声肌瘤(OR=8.93,95%CI:1.79~58.89,P=0.012)、CDFI血流分级Ⅱ~Ⅲ级(OR=9.89,95%CI:2.39~53.39,P=0.003)、E1/E2>1(OR=11.66,95%CI:2.73~70.50,P=0.002)、超声造影剂分布不均匀(OR=5.84,95%CI:1.45~30.29,P=0.020)是预测子宫肌瘤RFA术后疗效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术前超声检查可为子宫肌瘤RFA术前评估疗效及判断预后提供参考依据,对于存在术后疗效预测结果为良的危险因素的子宫肌瘤患者应合理优化RFA术前及术中治疗方案,以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术发生造影剂肾病(contrast induced nephropathy, CIN)的危险因素。方法 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住院行PCI术的37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基本资料、合并症、实验室指标以及药物治疗,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找出发生CIN的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CIN对再住院的影响。结果 37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中有58例(15.3%)发生CIN。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肌酐(P=0.010, OR=0.721, 95%CI 0.622~0.834)、术后肌酐(P=0.023, OR=1.207, 95%CI 1.094~1.332)、肾小球滤过率(P=0.024, OR=0.755, 95%CI 0.630~0.905)以及应用利尿剂(P=0.032, OR=1.206, 95%CI 0.904~1.364)是导致老年冠心病患者行PCI术发生CIN的重要危险因素。生存曲线显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肺叶切除术后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连续收集并前瞻性登记2016年11 月至2018年11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708例,术后随访6个月。根据在随 访期间是否发生脑梗死,患者分为脑梗死组和对照组;收集2组的临床资料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纳入脑梗死组12例(1.7%),对照组696例(98.3%)。单因素分析显示:脑梗死组 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患者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2组的病灶切除部位、手术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在调整了年龄、性别、吸烟 史、高血压、房颤、冠心病、术后抗凝治疗、手术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长后,左上肺叶切除术(OR=10.670,95% CI 2.021~56.325,P=0.005)、左全肺切除术(OR=13.726,95%CI 1.398~134.746,P=0.025),糖尿病(OR= 6.021,95%CI 1.483~24.436,P=0.012)和高脂血症(OR=6.786,95% CI 1.337~34.455,P=0.021)与肺癌患者 术后发生脑梗死独立相关。结论:左上肺叶切除术、左全肺切除术、糖尿病病史和高脂血症病史可能是肺 癌患者肺叶切除术后发生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合并肺结核的影响因素,并建立其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21年6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183例COPD合并肺结核患者为病例组,以性别、年龄(±5岁)进行1∶1配对选择同期就诊的183例单纯COPD患者作为对照组。以问卷调查法收集可能引起COPD合并肺结核的因素,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各种因素,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各因素对COPD患者合并肺结核的综合作用,以此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 单因素分析基础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史(OR=1.950,95%CI:1.242~3.062)、结核病史(OR=2.605,95%CI:1.171~5.796)、使用吸入糖皮质激素(OR=1.967,95%CI:1.213~3.190)、有粉尘接触史(OR=2.038,95%CI:1.180~3.519)及营养不良(OR=2.709,95%CI:1.637~4.482)为COPD患者合并肺结核的危险因素,卡介苗接种史(OR=0.583,95%CI:0.373~0.911)为保护性因素(P<0.05)。...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EM)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唐山市两家医院76例EM患者(病例组)及对照组非盆腔EM的其他患者84例进行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t检验,多因素非条件b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脑力劳动、存在变态反应、月经周期缩短(≤27d)、有原发性和继发性痛经、人工流产次数增多(≥2次)使EM的危险性增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脑力劳动(OR=3.26)、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OR=6.23,5.91)、人工流产次数的增加(≥2,OR=2.39)为EM的危险因素。结论盆腔EM的发病可能与脑力劳动、原发性和继发性痛经以及人工流产次数有关联。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脊柱骨折术后发生腹胀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Nomgram预警模型。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8月我院骨科收治的318例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腹胀将其分为发生组(n=64)和未发生组(n=254),分析所选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脊柱骨折术后患者发生腹胀的危险因素,根据独立危险因素构建Nomgram预警模型并进行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18例脊柱骨折患者,经相关检测确认术后发生腹胀有64例,其发生率为20.13%;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显示抗菌药物、肠道菌群药、胃肠动力药、麻醉方式、低蛋白、低钾、术后卧床时间以及每天下床活动次数等资料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应用抗菌药物(OR=2.509,95%CI:1.321~4.766,P<0.005)、未应用肠道菌群药(OR=0.399,95%CI:0.210~0.760,P<0.005)、未应用胃肠动力药(OR=0.355,95%CI:0.185~0.685,P<0.009)、全身麻醉(OR=2.357,95%CI:1.242~4.473,P<0.009)、低钾(OR=2.471,95%CI:1.299~4.703,P<0.006)、术后卧床时间≥5d(OR=3.082,95%CI:1.601~5.932,P<0.001)以及每天下床活动次数< 3次(OR=0.372,95%CI:0.197~0.703,P<0.002)是脊柱骨折术后发生腹胀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7项独立危险因素构建脊柱骨折术后发生腹胀的风险Nomogram预警模型验证结果显示,C-index为0.808(95%CI:0.778-0.838),校正曲线的预测值与实测值基本一致,内部验证脊柱骨折术后患者发生腹胀风险Nomogram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02(95%CI:0.775-0.829)。结论:应用抗菌药物、未应用肠道菌群药、未应用胃肠动力药、全身麻醉、低钾、术后卧床时间≥5d、每天下床活动次数< 3次是脊柱骨折术后发生腹胀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危险因素建立的Nomogram模型可准确评估和量化脊柱骨折术后发生腹胀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下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后发生肠梗阻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机器人辅助下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的10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肠梗阻将患者分为肠梗阻组(n=18)和非肠梗阻组(n=84),比较2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既往高血压史、糖尿病病史、既往腹部手术史、术前化疗史、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输血情况、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盆腔引流量和术后TNM分期、平均每日活动量、首次下床时间、盆腔引流管保留时间,并对术后发生肠梗阻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肠梗阻组术后24 h盆腔引流量、术后平均每日活动量少于非肠梗阻组,盆腔引流管保留时间长于非肠梗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术后24 h盆腔引流量少(OR=0.978,95%CI为0.957~0.999,P=0.039)和术后平均每日活动量少(OR=0.822,95%CI为0.707~0.955,P=0.011)是肠梗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后引流不畅、盆腔引流管长时间保留、活动量少易引起机器人辅助下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后肠梗阻,术后应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保持盆腔引流管通畅,并制订个性化活动方案,从而减少术后肠梗阻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及常规凝血试验评价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栓形成(PVT)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12月至2017年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科收治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根据是否合并PVT分组。比较PVT组与非PVT组TEG参数、常规凝血指标、相关临床资料等的差异。结果 共纳入199例患者,PVT组82例(41.2%)、无PVT组117例(58.8%)。两组患者TEG各项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3.061,95%CI 1.389~6.744,P=0.005)、脾切除史(OR=5.740,95%CI 1.876~17.568,P=0.002)、D-二聚体升高(OR=1.533,95%CI 1.182~1.989,P=0.001)是PVT的独立相关因素;Child B+C级(OR=12.844,95%CI 2.452~67.263,P=0.003)、R时间缩短(OR=0.526, 95%CI0.294~0.942,P=0.031)、血小板增多(OR=1.013, 95%CI 1.005~1.021,P=0.001)是门脉海绵样变的独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