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於  单敏捷 《系统医学》2023,(17):129-131
目的 研究经鼻高流量吸氧方式对于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2023年6月北京燕化医院收治的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1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经鼻高流量吸氧)和对照组(普通面罩吸氧),单组55例,分析不同吸氧方式的治疗效果(体征指标、住院时间、插管率)。结果 入院48 h,研究组体征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12.51±1.68)d、插管率1.82%(1/55),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17.52±2.14)d、插管率14.54%(8/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108,χ2=5.930,P<0.05)。结论 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经鼻高流量吸氧治疗,可改善患者体征指标,降低住院时间、插管率。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9):3669-3670
观察高流量鼻导管湿化氧疗治疗新生儿重症肺炎临床效果。选取我院收治的79例重症肺炎患儿,随机分组,对照组39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湿化吸氧治疗,观察组予以高流量鼻导管湿化氧疗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心率恢复正常时间、三凹征消失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血氧分压(Pa O2)、二氧化碳分压(Pa CO2)及临床疗效。观察组心率恢复正常、三凹征消失及肺啰音消失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a O2高于对照组,Pa CO2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69.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流量鼻导管湿化氧疗治疗新生儿重症肺炎,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血氧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缩短心率恢复正常、三凹征消失及肺啰音消失时间。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多见于早产儿,由于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所致,是新生儿期重要的呼吸系统疾病。随着近年来早产儿数量逐渐增多,对其呼吸支持的关注突显出了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新生儿使用高流量鼻导管吸氧这种新型无创呼吸支持法的优缺点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人员对该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高流量湿化吸氧在气管切开患者脱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8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气管切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脱机后采用普通气泡氧气湿化装置供氧,观察组患者脱机后采用高流量湿化氧疗设备供氧。比较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吸氧时吸氧流量及湿化瓶内湿化液量与吸氧噪音的关系。方法将两套吸氧装置的湿化瓶分别加入1/3、1/2的蒸馏水作为湿化液,分别记录两套吸氧装置在流量为2 L/min、5 L/min时产生的噪音值。结果相同容量湿化液下不同吸氧流量产生的噪音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具有氧气流量越大噪音越大的趋势;相同吸氧流量下不同容量湿化液吸氧产生的噪音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具有湿化液越多噪音越大的趋势。结论吸氧产生的噪音随着吸氧流量的增大和湿化液的增多而增大,建议在给患者吸氧时湿化瓶内加入蒸馏水的量在1/3和1/2的标记中间或再偏小些。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高流量湿化吸氧结合腹式呼吸对妇科单孔腹腔镜手术患者舒适度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0月126例妇科单孔腹腔镜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按常规围手术期护理,术后采用经鼻导管中流量吸氧。实验组则采用面罩高流量湿化吸氧。 结果 实验组患者生理、心理、精神状况评分明显均优于对照组(t=-5.340,P<0.001; t=-5.324,P<0.001; t=-5.884,P<0.001);实验组患者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2.443,P=0.016)。 结论 面罩高流量湿化氧疗结合腹式呼吸可提高妇科单孔腹腔镜手术患者的舒适度,减轻术后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鼻导管高流量加温湿化氧疗(HFNC)联合振动排痰在重症肺炎中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气指标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7月遂溪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HFNC,观察组患者采用HFNC联合振动排痰。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圣乔治呼吸问卷法(SGRQ)、博格分级量表(Borg)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及降钙素原(PCT)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GRQ、Borg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水平高于治疗前,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PaO2、PaO2/FiO...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加温湿化吸氧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3月收治的13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氧疗方案不同分组,采用基础对症治疗+常规氧疗辅助治疗的65例为对照组,采用基础对症治疗+经鼻高流量加温湿化吸氧辅助治疗的73例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前、治疗2 d后血气指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分压)、血浆内皮素-1、血清白介素-6、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琢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2%(69/73),高于对照组的81.54%(53/65)(P<0.05);治疗2 d后,研究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动脉血氧分压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 d后,研究组血浆内皮素-1、血清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琢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鼻高流量加温湿化吸氧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纠正机体氧合状态,减轻肺部炎性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鼻高流量湿化吸氧结合精细化护理在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急性呼吸衰竭(ARF)患者的资料,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经鼻高流量湿化吸氧)和观察组(精细化护理+经鼻高流量湿化吸氧),各46例。比较2组的血气分析指标[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心率(RR)],气道湿化效果,生活质量评定量表(QLQ-C30)评分,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结果 氧疗4 h和24 h后,2组的SpO2、PaO2均升高,PaCO2、RR均下降(P均<0.05),且观察组均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护理7 d和护理1个月后,2组的痰液性状及咳痰难易程度评分均下降、QLQ-C30各项评分均提高(P均<0.05),且观察组均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与对照组在护理1个后的并发症总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加温湿化吸氧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2018年80例在衡水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COPD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0)与观察组(n=40),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给予经鼻高流量加温湿化吸氧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以及改良呼吸困难评分(mMRC)、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评分(CAT)均降低,观察组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医疗费用、有创机械通气使用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头痛、皮疹、恶心、肌痛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给予经鼻高流量加温湿化吸氧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清学指标,缓解呼吸衰竭症状,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评估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在肺部感染患者中的临床疗效,为肺部感染尤其是重症肺炎的患者呼吸道管理策略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 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收治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的375例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入组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病情接受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气管插管例数及预后转归,并比较有无接受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重症肺炎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插管率、出院后28 d内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入院时重症肺炎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入院时重症肺炎患者出院后28 d内死亡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接受HHFNC的重症肺炎患者治疗后的呼吸频率、心率、氧饱和度、氧分压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结论 肺部感染患者例数增多且病情加重,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能有效改善重症肺炎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湿化与未湿化对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过程中氧气湿度的影响.方法 将接受持续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12 h的患者160例随机分为湿化组和未湿化组各80例,观察比较2组湿化瓶内的氧气湿度变化,同时监测室内湿度,观察湿化与未湿化对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过程中氧气湿度的影响.结果 2组湿化瓶内的氧气湿度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无需常规湿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随机对照设计探讨常规湿化与未湿化低流量吸氧应用于呼吸系统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不适反应的差异性。方法便利抽样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在呼吸内科长期低流量吸氧的肺部疾病患者43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对象分成两组,即常规使用湿化液组、不使用湿化液组。入选患者均给予低流量、低浓度吸氧,吸氧时间每日6h,观察两组患者不适反应、缺氧改善情况、继发呼吸道感染、住院时间及累计吸氧时间,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性。结果两组患者鼻黏膜出血、鼻咽部干燥、吸氧异味及胸部不适症状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恶心症状未湿化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缺氧症状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湿化组继发呼吸道感染发生率高于未湿化组;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湿化组累计吸氧时间、所消耗护理时间高于未湿化组,未湿化组患者满意度高于湿化组(P0.05)。结论未湿化低流量吸氧相比湿化低流量吸氧,可以减少呼吸系统患者的吸氧时间及继发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但可能造成患者恶心症状。在临床过程中,可以在改善患者恶心症状的同时提倡未湿化吸氧,以降低继发呼吸道感染率,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减少护士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无湿化中低流量吸氧在深圳地区的可行性。[方法]将597例中低流量吸氧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病人不湿化,在自然室温和湿度中吸氧,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给予湿化吸氧。比较两组病人不同吸氧时间呼吸道症状发生情况、院内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两种吸氧操作时间。[结果]不同吸氧时间两组病人呼吸道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不同吸氧时间呼吸道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院内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执行两种吸氧操作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无湿化吸氧操作简单,缩短了护士执行氧疗时间,为危重病人抢救赢得时间,该方法在深圳地区可行。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观察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脱机后使用高流量湿化氧气治疗后的效果。方法选择28例建立人工气道脱机后的患者为实验组,采用高流量湿化氧气治疗进行气道湿化;同期27例建立人工气道脱机后的患者为对照组,采用湿化瓶鼻导管吸氧、定时间断气道湿化。结果实验组在痰液黏稠度、呼吸道刺激、肺部感染等方面低于对照组,气道湿化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流量湿化氧气治疗在建立人工气道脱机后的患者中湿化效果满意,肺部感染率较低,氧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分析经鼻高流量加温湿化吸氧(HHFNC)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90例,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5例,研究组予经鼻高流量加温湿化吸氧辅助治疗,对照组予常规鼻导管低流量氧辅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T1)、治疗1 d后(T2)及治疗3 d后(T3)血气分析指标、心率(HR)、呼吸频率(RR),T1及治疗7 d后(T4)肺功能,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T2、T3时,研究组pH、氧分压(PaO_2)水平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PaCO_2)、HR和RR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不同时间pH、PaO_2、PaCO_2、RR和HR水平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H及PaO_2水平随时间推移而升高,PaCO_2、HR和RR水平随时间推移而降低,同一指标组内不同时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4时,研究组最大呼吸第1秒呼出气量(FEV1)、FEV1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和最大呼吸峰流速(PEFR)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4时,两组FEV1、FEV1%和PEFR均较T1时升高,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研究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11.11%低于对照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HFNC可改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血气分析指标、HR、RR及肺功能,而且安全性良好,利于疾病控制。  相似文献   

19.
临床护理中传统的吸氧方式都是通过湿化液湿化吸入,以减轻干燥的氧气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使患者感到舒适,但是常规湿化吸氧引起院感的发生率高[1]。有研究者为此做了不少实验,比如采用一次性湿化液(一次性湿化液装置56元/套)湿化,此种方法虽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湿化液污染问题,却增加了患者的住院费用;也有报道国内外某些地区应用中低流量(1~4 L/min)无水湿化吸氧,有研究证实此种方式可有效解决湿化液的微生物污染[2]。为了给临床用氧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本文综述中低流量无水湿化吸氧方式对患者吸入氧气的湿度变化和患者呼吸道舒适度的改变程度,总结分析无湿化中低流量吸氧在临床护理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