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对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CHF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则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健康教育;干预组制定健康教育计划表,根据健康教育计划表的时间、内容对患者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出院前采用本科室自行设计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调查表对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价,采用自制的健康教育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于预组患者的接受程度、满意度和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健康教育路径在临床护理中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可提高患者对心力衰竭危害性的认识,改善护理质量并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于IMB模型的认知行为干预在慢性心力衰竭伴失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3月广州市越秀区中医医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伴失眠患者60例,采用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给予IMB模型的认知行为干预。收集两组患者负性情绪发生情况、睡眠质量及改善效果。结果干预后实验组患者HAMA及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睡眠改善情况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基于IMB模型的认知行为干预应用于CHF患者中,可以有效帮助患者缓解其负性情绪,提高其睡眠质量,改善其失眠情况,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疾病预后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IMB)模型的健康教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知识、信念与行为(KAP)水平及康复训练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20例COPD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教育模式,观察组采用基于IMB模型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KAP水平及康复训练依从性。结果:观察组KAP评分及康复训练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COPD患者中应用基于IMB模型的健康教育,能显著提升患者KAP水平,增强康复训练依从性。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应用信息-知识-信念-行为(IKAP)理论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 方法 将9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48)。观察组应用IKAP理论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应用传统健康教育方法,比较两组健康教育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心力衰竭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出院后的依从性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一年后两组患者再住院率及病死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IKAP理论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优于传统健康教育,且可以降低心力衰竭患者再住院率及病死率,提高其生活质量,延长其生命。 相似文献
6.
慢性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也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1].该病好发于老年病人,短期内具有很高的复发率,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指导病人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提高生存质量,减少再住院率及病死率.近年来,我科对102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精心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以互联网为载体、护士为主导、多学科合作的健康教育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20年3月至2021年1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收治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病区分为观察组(n=105)和对照组(n=105),观察组给予"互联网+"健康教育,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措施.采用亚特兰大心衰知识问卷、心力衰竭自我护理指数量表、堪萨斯城心肌病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分别在入院时和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力衰竭知识得分率、自我护理能力得分和生活质量得分.结果 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心力衰竭知识得分率、自我护理能力得分和生活质量得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互联网+"健康教育方案可有效提升心力衰竭患者的疾病知识水平、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针对性健康教育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健康措施对慢性心力衰竭缓解出院患者的影响。方法用logistic回归分析2003年11月-2004年1月住院就诊并缓解出院的80例CHF患者再入院的危险因素;将上述再入院的56例患者按随机化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根据多因素分析确定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健康教育措施;对照组不采取健康教育措施;所有病例均随访1年。结果观察组再入院率为18.52%?对照组为51.7%,两者比较,P〈0.05;1年后,观察组心功能各项参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干预在CHF患者的治疗和康复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调查了解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对健康教育的内容及方法,以便更好地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方法选择2014年1—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静安分院就诊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2例,采用自制调查问卷了解患者在入院期间健康教育的方式选择和内容,以及出院后健康教育的方式和内容。结果 10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入院期间最想了解的健康教育内容是发病原因和治疗方法等6项内容;出院后最想了解的健康教育内容是急救常识、服药注意事项和预防疾病复发措施等6项内容。患者入院期间对健康教育方式首选医务人员个别指导,占90.12%。患者出院后对健康教育方式首选电话咨询,占99.02%。结论了解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确定健康教育的方式及内容,有助于制定个性化方案,才能有效的提高患者自理能力,降低疾病复发,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院内外健康教育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对66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入院后给予院内健康指导,出院后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继续给予院外健康指导,对照组常规出院指导;入院时与健康教育后第10天按健康教育效果表进行自身对比,出院后半年对两组病人进行遵医行为和生存质量的比较。[结果]健康教育后第10天病人较入院时的健康知识掌握率明显提高;出院后半年两组病人的遵医率和生存质量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有效的院内及院外的健康指导.可明显提高病人的治疗依从性.改善其生存盾号。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与评价同伴情景式健康教育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接受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4例,并随机平均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均62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常规健康教育模式;试验组患者则实施同伴情景式健康教育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管理技能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干预后,试验组一般知识及自我护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7、9.75,P0.05);试验组食品交换份法知识及心衰识别与处理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69、9.67,P0.05)。干预后,试验组社会兴趣、个人卫生及社会能力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61、11.86、22.58,P0.05)。结论同伴情景式健康教育模式可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其自我管理技能,作用效果较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PRECEDE-PROCEED健康教育模式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医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健康教育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PRECEDE-PROCEED模式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出院后进行为期24周的随访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功能[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标准分为Ⅰ级、Ⅱ级、Ⅲ级、Ⅳ级]、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6 min步行距离(6MWT)、心力衰竭自我护理指数量表(SCHFI)及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MLHFQ)评分。结果 健康教育前,两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SAS与SDS评分、6 min步行距离、自我护理能力与生活质量量表评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教育后,观察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6MWT长于对照组,SCHFI评分高于对照组,MLHFQ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双心护理联合运动康复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40例,双心护理联合运动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的自我管理能力、负性情绪、生活质量、心功能及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自我管理能力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MLHFQ)各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6 min步行试验距离(6MWD)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心护理联合运动康复护理可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缓解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全程跟踪式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118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60例,按照护理程序实施全程跟踪式健康教育|对照组58例,进行常规入院时与出院前健康教育。 结果 观察组知识掌握度、满意度、遵医嘱情况等均好于对照组,再入院率和死亡率低于对照组。 结论 对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全程跟踪式健康宣教,能够纠正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减少心力衰竭患者的再次入院率,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7):1179-1181
目的探讨多学科团队健康教育模式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10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观察组实施多学科团队健康教育模式,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组知识、行为改变及复发再入院情况。结果观察组遵医服药、自测脉搏、心力衰竭知识合格率、血压、控制摄盐量等方面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坚持适量运动、饮酒、吸烟等方面改变对比无差异(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9.80%,对照组为47.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应用多学科团队健康教育能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认知率和健康行为依从性,减轻患者焦虑、恐惧心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针对性健康教育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健康措施对慢性心力衰竭缓解出院患者的影响.方法 用logistic回归分析2003年11月-2004年1月住院就诊并缓解出院的80例CHF患者再入院的危险因素;将上述再入院的56例患者按随机化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根据多因素分析确定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健康教育措施;对照组不采取健康教育措施;所有病例均随访1年.结果 观察组再入院率为18.52%,对照组为51.7%,两者比较,P<0.05;1年后,观察组心功能各项参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健康教育干预在CHF患者的治疗和康复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健康措施对慢性心力衰竭缓解出院患者的影响。方法用logistic回归分析2003年11月-2004年1月住院就诊并缓解出院的80例CHF患者再入院的危险因素;将上述再入院的56例患者按随机化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根据多因素分析确定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健康教育措施;对照组不采取健康教育措施;所有病例均随访1年。结果观察组再入院率为18.52%,对照组为51.7%,两者比较,P<0.05;1年后,观察组心功能各项参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干预在CHF患者的治疗和康复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方法,以减少患者的并发症,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102例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患者对健康教育方式、健康教育的内容、出院后健康教育方式选择等的需求进行调查。结果:本次调查102名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最想了解的健康内容是发病原因和治疗方法,其次为急救常识、服药期间注意事项、预防疾病复发措施;患者对健康教育方式的选择:医务人员个别指导92 例,占90.12%;患者出院后对健康教育方式的需求:电话咨询101例,占99.02%。结论:了解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确定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案,不断给予调整,才能有效的提高患者自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9.
<正>慢性心力衰竭也称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世界性日趋严重的、危害健康的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心血管疾病发展的最后阶段,也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心力衰竭的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及高死亡率给患者及家属带来很大的心理影响,同时因反复住院及高额的医疗费用给家庭及社会都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我们可以通过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全面的健康教育来干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患者与家属互述式健康模式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7年1月我科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患者与家属互述式健康教育模式。 随访6个月,比较2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生活质量及再住院率。 结果 2组患者的健康教育掌握程度和生活质量在时间效应和组间效应上均存在统计学差异(F组间=11.038,P=0.001;F组间=17.213,P<0.001);出院6个月内,观察组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χ2=4.137,P=0.042)。 结论 患者与家属互述式健康教育可有效的提升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健康教育效果,改善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再住院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