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价值。材料与方法 34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的Gd-EOB-DTPA增强MRI和手术病理资料纳入本研究。病理证实为20例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4例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2例混合型肝癌(combin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d cholangiocarcinoma,c HCC-CC),7例肝局灶性增生结节(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和1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epatic angiomyolipoma,HAML)。2位高年资放射诊断医师盲法独立分析MRI资料,归纳病灶的Gd-EOBDTPA增强MRI动态3期(动脉期、门脉期、过渡期)强化规律和肝胆期信号特点,并作出影像诊断(含病理类型)。以手术病理结果为标准,评价两位医师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结果 (1)Gd-EOB-DTPA增强MRI动态3期:5例HCC动态强化特征不典型,包括3例HCC动脉期轻度强化和2例HCC过渡期"廓清"不明显。1例FNH过渡期强化程度低于周围肝实质。2例c HCC-CC动态强化不具特征性,均可见肿瘤供血动脉。余所见无殊。(2)Gd-EOB-DTPA增强MRI肝胆期:1例(1/20,5%)HCC呈高信号,19例(19/20,95%)HCC呈明显低信号。4例ICC均呈低信号内伴云絮状稍高信号,2例c HCC-CC均呈低信号伴中央更低信号。1例(1/7,14.3%)FNH呈稍低信号伴中央"靶征"稍高信号,6例(6/7,85.7%)FNH呈等-稍高信号伴中央星状低信号。1例HAML呈稍低信号强度,其内见更低信号区。(3)两位医师通过Gd-EOB-DTPA增强MRI对病灶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4.12%(32/34)和97.06%(33/34),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9,P0.05),诊断结果一致性良好(kappa=0.945,P0.05)。结论钆塞酸二钠增强MRI有助于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钆塞酸二钠(gadolinium ethoxybenzyl diethylenetriamine-pentaacetic acid,Gd-EOB-DTPA)增强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延迟10 min的肝胆期是否能够满足肝功能正常患者肝脏局灶性病变的检出和诊断。材料与方法38位存在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肝功能正常患者,经静脉注射Gd-EOB-DTPA后分别于25 s、60 s、180 s行MRI动态增强扫描,延迟10 min和20 min行肝胆期扫描。测量肝脏和竖脊肌的信号强度(signal intensity,SI),分别计算增强后肝脏和竖脊肌SI相对增加率、肝脏与竖脊肌SI比值、肝脏信号噪声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肝胆期高信号和低信号病灶SNR及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记录Gd-EOB-DTPA经胆道排泄的时间,比较10 min与20 min肝胆期肝脏的信号强度和病灶的显示情况。结果注射Gd-EOB-DTPA后,相对于动态增强,肝实质信号在10 min肝胆期明显增加,随后趋于稳定。10 min与20 min肝胆期之间,肝脏SI相对增加率、竖脊肌SI相对增加率及肝脏与竖脊肌SI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S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信号病灶S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信号病灶S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信号及高信号病灶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6例注射Gd-EOB-DTPA后10 min胆道可见对比剂排泄,占68.42%。结论 Gd-EOB-DTPA增强MRI延迟10 min的肝胆期能够满足肝功能正常患者肝脏局灶性病变的检出和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误诊为原发性肝癌的肝脏局灶性病变的钆塞酸二钠增强MRI表现,总结误诊原因及防范误诊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10月收治的曾误诊为原发性肝癌的肝脏局灶性病变2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因上腹部疼痛就诊6例,因恶心和呕吐就诊1例;余20例因体检发现肝脏占位性病变就诊。行钆塞酸二钠增强MRI后27例29个病灶均诊断为原发性肝癌。误诊时间10 d~6个月。24例26个病灶经肝部分切除术后病理检查证实诊断,3例3个病灶经肝穿刺活组织病理检查证实诊断;确诊再生结节6例8个病灶,血管瘤6例6个病灶,血管周上皮细胞分化肿瘤5例5个病灶,局灶性结节状增生、炎性病变、神经内分泌瘤和肝转移癌(胃肠道间质瘤肝转移和乳腺癌肝转移)各2例2个病灶,肝局灶性脂肪沉积和肝肉瘤样癌各1例1个病灶。本组确诊后经相应治疗均病情好转出院。随访1~6年,27例中21例情况良好,4例失访,1例死亡,1例随访33个月后诊断为肝细胞癌,行介入治疗后现病情稳定。结论 过度重视肝胆特异期低信号、肝脏局灶性病变与原发性肝癌影像学表现相似、对肝脏少见占位性病变认识不足是导致本文病例误诊的主要原因。熟悉肝脏多种...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钆塞酸二钠(Gd-EOB-DTPA)技术鉴别原发性肝癌与肝硬化结节的价值,以期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 选取鹤山市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83例肝硬化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增强磁共振成像(MRI)扫描、增强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病理组织学检查.MRI平扫结束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巴马小型猪应用MRI定量成像及钆塞酸二钠增强扫描评估肝功能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5只巴马小型猪均行肝脏MRI检查,平扫依次进行T2WI、T1WI、T1mapping、T2mapping、T2~*mapping、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和容积内插法体部检查(volume interpolated body examination, VIBE)序列扫描。增强扫描使用肝细胞特异性含钆对比剂钆塞酸二钠,血管期采用时间分辨交叉随机轨迹成像(time-resolved imaging with interleaved stochastic trajectories, TWIST)与VIBE联合序列(TWIST-VIBE),肝胆期于注射对比剂后20 min进行T1mapping、VIBE序列扫描,30 min重复VIBE序列。图像经后处理获得灌注分数、纯扩散系数、伪扩散系数、平均扩散系数、平均峰度、平扫T2值、平扫T2...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MRI动态增强扫描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提高诊断水平。方法收集19倒经B超、CT或MRI检查发现肝脏有局灶性病变,所有患者均做MR Gd-DTPA动态增强检查。结果MRI增强扫描后扫描图像明显分为动脉期、静脉期、平衡期及延迟期,19例患者病灶内部或壁在动脉期、静脉期、平衡期及延迟期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强化改变。结论在高原地区MRI动态增强扫描优于包括CT增强扫描在内的其他影像检查,并将成为肝脏病变检查中的重要及必要的补充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高分辨率MRI与Revolution CT增强扫描成像在直肠癌术前T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接受治疗的74例经病理学确诊的直肠癌患者,术前均行高分辨率MRI与Revolution CT增强扫描成像检查。分析高分辨率MRI、Revolution CT增强扫描成像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性,并比较高分辨率MRI与Revolution CT增强扫描成像对直肠癌术前T分期诊断符合率。结果 Kappa一致性检验显示,高分辨率MRI、Revolution CT增强扫描成像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性均为优(Kappa值=0.888,0.820)。高分辨率MRI对直肠癌T分期总诊断符合率为93.2%,Revolution CT增强扫描成像对直肠癌T分期总诊断符合率为89.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高分辨率MRI、Revolution CT增强扫描成像与直肠癌术前T分期的病理诊断结果一致性均较好,均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临床上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普美显(钆塞酸二钠)增强磁共振成像(MRI)对肝癌患者诊断及病理评估效能。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本院收治的疑似肝癌患者141例,均进行普美显增强MRI及CT检测。观察不同检测方法患者影像学表现特征及诊断效能。进一步计算普美显增强MRI肝胆期肝癌-肝脏对比度(Cm值)进行定量评估,分析患者病理分级及肿瘤分期与Cm值的相关性。结果 141例患者中经病理活检确诊为肝癌83例,良性结节、炎性病变等58例。普美显增强MRI诊断肝癌的真阴性、真阳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者、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均高于CT,而假阴性、假阳性均低于C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分化程度降低、临床分期升高,MRI信号表现为向低信号转变,Cm值则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胆期Cm值与分化程度呈正相关,与肿瘤分期呈负相关(r=0.371、-0.455,P=0.014、0.003)。结论 普美显增强MRI对肝癌具有较高诊断效能,且不同分化程度、不同分期患者信号表达具有差异性,有助于提高患者早期病情评估,且其对患者预后预测具有较高准确率,具有临床推广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基于钆塞酸二钠增强MRI的机器学习模型预测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MVI)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2月接受钆塞酸二钠增强MR扫描的59例经病理证实为肝细胞癌患者的MRI图像资料及临床资料,依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MVI阴性组(n=34)及阳性组(n=25)。分别在肝胆特异期及表观弥散系数图像上测量得到信噪比及对比噪声比。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特征进行降维并构建支持向量机模型,采用ROC曲线及混淆矩阵评价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 构建的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诊断MVI的曲线下面积为0.92(95%CI:0.83,0.95),准确率为0.80,敏感度为0.64,特异性为0.91。结论 基于钆塞酸二钠增强MRI构建的机器学习模型在肝细胞癌术前诊断MVI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特异性对比剂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核磁共振成像(MRI)对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肝硬化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肝细胞癌的Gd-EOB-DTPA增强MRI表现,并将影像诊断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20例肝硬化患者发现了23个结节,根据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诊断为小肝细胞癌共19个,另4个结节诊断为肝硬化结节;Gd-EOB-DTPA肝胆期扫描诊断为小肝细胞癌共23个。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对小肝细胞癌的诊断符合率为83.0%,Gd-EOB-DTPA肝胆期诊断符合率为100.0%,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d-EOB-DTPA作为肝细胞特异性造影剂,能提高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细胞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超声造影和增强CT扫描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运用价值进行比较、分析。材料与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所收治的47例肝脏局灶性病变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全部患者均进行超声造影、增强CT扫描检查,且将其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相比较,以了解两种检查手段的诊断效果。结果:超声造影在肝血管瘤、肝局灶性结节、肝炎性假瘤、肝细胞瘤等的准确率与增强CT扫描相比,无显著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上,超声造影与增强CT扫描效果相当,但两者均有优缺点,两者联合检测,可获得更为理想的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12.
黄小兰  彭婕 《磁共振成像》2021,12(10):112-114,124
钆塞酸二钠(gadolinium ethoxybenzyl diethylenetriamine pentaacetic acid,Gd-EOB-DTPA)是肝脏局灶性病变的重要影像诊断工具,其对于早期结直肠癌肝转移瘤(colorectal liver metastasis,CRLM)的诊断及化疗后CRLM的评估均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准确性,同时为CRLM治疗方案的调整及治疗后疗效评估提供重要参考,本文就Gd-EOB-DTPA增强MRI在CRLM诊疗过程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40例(55个病灶)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同时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对比CT平扫及CT增强扫描的诊断效果。结果 40例(55个病灶)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中,良性病变24个(43.64%),其中肝血管瘤13个(54.17%),局灶性结节增生7个(29.17%),肝囊肿3个(12.50%),肝腺瘤1个(4.17%);恶性病变31个(56.36%),均为肝细胞癌;两种检查方式在肝血管瘤、局灶性结节增生、肝囊肿、肝腺瘤等方面的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CT增强扫描对肝细胞癌的诊断符合率(93.55%)高于CT平扫(58.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增强扫描的准确性(94.55%)、灵敏度(93.55%)与特异性(95.83%)均高于CT平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较CT平扫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灵敏度与特异性,可为该病的诊断提供良好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超声造影检查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对46例肝脏局灶性小病变患者(直径≤3.0cm)行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和增强CT(15例)对比分析。结果常规超声检查显示,低回声29例,等回声4例,高回声12例,周围有声晕6例,漏诊肝细胞性肝癌1例。46例肝脏局灶性小病变的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及增强CT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65.2%、95.6%及73.3%。肝脏局灶性小病变大部分病灶具有典型的增强模式。结论超声造影能够提供肝局灶性病变的血流灌注,明显优于常规超声,可作为定性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的一种可靠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增强CT、MRI与超声对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的效果。方法 74例肝内局灶性病变的患者分别进行增强CT、MRI及超声检查,然后评估诊断结果。结果超声的诊断准确率为94.6%,增强CT、MRI的准确率为90.6%,对一些特殊肝脏肿瘤患者,联合检测可提高早期诊断的检出率。结论超声对微小病灶及瘤内供血血管的显示优于增强CT和MRI,提高临床检出率。  相似文献   

16.
声脉冲辐射力成像技术鉴别诊断肝脏良恶性局灶性病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声脉冲辐射力成像技术(ARFI)对肝脏良恶性局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64例患者76个肝脏局灶性病变进行ARFI检查并分析,包括声触诊组织成像技术(VTI)和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VTQ)。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或两种增强影像学检查(CEUS、CT、MRI)确诊。采用ROC曲线评价剪切波速(SWV)对肝脏局灶性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并确定临界点。结果 VTI声像图中,31个(31/40,77.50%)恶性病灶和13个(13/36,36.11%)良性病灶呈灰黑色(P<0.05);良性病灶SWV明显低于恶性病灶[(1.67±0.61)m/s vs(2.80±1.07)m/s,P<0.01)。以SWV=2.04m/s为临界点鉴别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良恶性,其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是82.50%、80.60%和81.58%。结论 ARFI有助于鉴别诊断肝脏良恶性局灶性病变,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田野  郭丽丽  付旷 《临床荟萃》2014,29(4):472-474
钆塞酸二钠是一种新型肝胆特异性磁共振对比剂,可经胆道和肾脏排泄,用于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它不仅具有非特异性细胞外对比剂的特点,还具有肝胆特异性对比剂的性质,因其这种特性,提高了对肝脏病变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尤其是对体积较小的肝脏病灶的诊断有较大的优越性.本文对此对比剂在肝脏病变诊断中的基本特性、扫描方法、应用现状及前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钆塞酸二钠增强磁共振(MRI)序列肝胆特异期的影像形态学征象及定量参数对肝细胞肝癌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88例术前行钆塞酸二钠增强磁共振检查且术后病理证实为肝细胞肝癌(直径3 cm)的患者临床资料,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与术后复发相关的影像特征,并比较不同影像征象组患者术后复发率的差异。结果:定量分析结果表明:MRI肝胆特异期肿瘤与肝实质对比度、肿瘤对比增强率均与肝癌术后复发相关(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肝胆特异期肿瘤边界不规则(HR=4.07,P=0.001)、肿瘤对比增强率(HR=0.97,P=0.014)与肝癌的术后复发独立相关。肿瘤边界不规则组较边界规则组患者术后复发率高(P=0.002),肿瘤低对比增强率组较高对比增强率组患者复发率高(P0.001)。结论:钆塞酸二钠增强磁共振成像肝胆特异期肿瘤边界、肿瘤对比增强率与肝癌患者术后复发相关。  相似文献   

19.
正超声是儿童肝脏局灶性病变(focal liver lesions,FLL)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但因鉴别诊断的局限性,常需行进一步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或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经静脉造影增强超声(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在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计算机体层摄影(CT)、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对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10月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58例,均经手术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均于术前接受CT、MRI检查,指定高年资、高职称临床影像学检查医师完成相应操作。记录其CT、MRI检查结果,并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计算检出率。结果 58例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均顺利完成CT、MRI检查,期间未见退出者。58例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经MRI检出率为98.28%,CT检出率为87.9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MRI均是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有效诊断手段,但MRI对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检出率更高,可作为临床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