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苏联骨科医师伊利扎罗夫发明了能组装成800多种构型的环形外固定器,创立了与西方经典骨科不同的全新微创外固定技术体系,被国际学界称为Ilizarov技术。该技术的理论基础是模仿自然,通过体外控制与转化生命运动的应力,治愈复杂创伤性骨折、骨与软组织缺损、感染与肢体的严重畸形,能挽救一些濒危截肢严重复合创伤与四肢残缺。该技术在理论指导、手术指征、医疗模式与术后管理等方面,不同于现代的创伤骨科的骨折内固定(AO)技术,能够以最微创甚至无血的手术方式实现骨折的复位固定。体外控制骨的生长,不仅能完成创伤骨科大部分骨折的固定要求,而且可以在不植骨和不丢失骨长度情况下解决骨不连、骨缺损、四肢软组织缺损和伴发畸形等复杂问题。Ilizarov技术引入中国已30余年,由于诸多原因该技术在我国骨科的传播应用仍不够广泛深入。现将Ilizarov技术在我国创伤骨科领域的应用做一阐述,供国内骨科同道了解认识该技术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更正题录     
本刊2023年第39卷第10期第880页1.4 统计学分析应改为1.5 统计学分析。特此更正并致歉意!  相似文献   

3.
医学影像技术作为一项重要的医学辅助诊断工具, 在循证医学和精准医学的临床医疗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并在疾病预防、筛查, 诊断与鉴别诊断, 以及疗效评价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支撑医院各临床学科的高质量发展。该文将从医学影像技术学科的知识体系建立和组织架构形成与进展进行综述。同时, 对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剖析, 并对医学影像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
创伤后骨感染合并骨缺损的治疗周期长, 是骨科医师面临的一大难题。Ilizarov技术是治疗创伤后骨感染合并骨缺损的经典方式之一, 但近年来, Masquelet技术为创伤后骨感染合并骨缺损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为此, 笔者就Ilizarov技术和Masquelet技术治疗创伤后骨感染合并骨缺损的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以期为临床治疗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该文报道1例肾脏软骨肉瘤患者的CT及MRI表现。男, 73岁, 因血尿、腰痛不适1 d就诊, CT示伴有钙化灶的软组织肿块, 增强扫描可见肿块分隔及边缘延迟强化;MRI示肿块呈小叶状改变, T1WI呈稍高信号, T2WI呈不均匀低信号, 扩散加权成像呈低信号, 增强扫描可见间隔及周围延期强化, 右肾静脉内见充盈缺损。术后病理诊断为肾脏软骨肉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民航招飞现行眼科标准中, 散瞳前电脑验光屈光度预测散瞳后检影验光屈光度的准确性, 评价现行招飞标准中超出标准0.75 D及以上为评定界限的合理性, 并为调整招飞屈光度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法选取2017年至2021年参加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四川地区招飞体检的学生, 包括高中生及大学生改飞行驾驶的学生;收集其散瞳前电脑验光及散瞳后检影验光的屈光度值, 以散瞳前电脑验光屈光度为自变量拟合回归模型, 用于预测散瞳后检影验光的屈光度值。结果共纳入参加招飞体检学生2 567名, 均为男性, 平均年龄为(18.20±1.47)岁。散瞳前电脑验光屈光度与散瞳后检影验光屈光度存在高度相关(rs=0.856, P<0.001)。依据回归模型计算散瞳后检影验光屈光度预测区间, 散瞳前电脑验光屈光度可解释散瞳后检影验光屈光度变异程度的80.5%。散瞳前电脑验光屈光度为[-7.000, +1.500]D时, 该模型预测准确率≥83.3%, 拟合效果较好。当散瞳前电脑验光屈光度高于-6.125 D时, 95%预测区间值均高于-4.500 D, 即超出招飞标准。结论对于近视学生, 散瞳前...  相似文献   

7.
全身MRI(WB-MRI)为多系统疾病的评估提供了广泛的解剖学覆盖和高灵敏度的成像, 但在国内应用仍不充分。WB-MRI的新适应证包括肿瘤疾病成像、非肿瘤性全身性疾病成像及人群筛查。笔者对WB-MRI技术近年来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旨在加强医师对WB-MRI适应证的了解, 促进WB-MRI的临床转化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MR弹性成像(MRE)是一种表征组织机械特性的定量成像方式。MRE通过剪切波测量组织的硬度和黏滞度, 以反映不同病变的生物力学特性, 在疾病检测、鉴别诊断、病理分级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笔者综述了现阶段MRE在前列腺领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盆腔淤血综合征(PCS)是慢性盆腔静脉淤血引起的常见妇科疾病。典型临床表现为三痛二多一少, 即下腹部坠痛、腰背部疼痛、性交痛, 月经量增多、白带增多, 阳性体征少, 妇科检查可扪及卵巢触痛。PCS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 临床症状特异性低, 和其他妇科疾病有重叠, 因此漏诊率较高。影像学检查在该病诊疗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侵入或非侵入成像评估盆腔静脉情况, 可为该病的治疗和疗效评估提供精准依据, 但目前缺乏完善的诊断标准。本文从PCS的发病原因、影像学检查方法选择、影像诊断要点和困惑等方面进行综述, 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概述了肺气肿的分型以及不同类型肺气肿的CT表现和临床特征。根据Fleischner声明, 对最常见的2种类型小叶中心型肺气肿和间隔旁肺气肿进行视觉评估。小叶中心型按严重程度由轻到重分为微量、轻度、中度、融合型和晚期破坏型5种。间隔旁型分为轻度、重度2种。结合2个典型病例, 探讨对不同类型、不同程度肺气肿患者高压氧治疗的风险把控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1.
放射性肠炎是盆腔、腹腔以及腹膜后肿瘤放射治疗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目前放射性肠炎病理机制尚不十分明确, 且临床缺乏有效的预防及治疗手段。高压氧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 针对放射性肠炎的治疗价值得到越来越多肯定。本综述主要介绍高压氧治疗放射性肠炎的研究现状及其修复机制, 重点综合既往文献循证医学研究, 总结临床应用高压氧治疗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且针对高压氧是否促进肿瘤细胞生长的疑虑进行分析解答, 旨在对放射性肠炎的高压氧治疗临床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该文报道了1例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胎儿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胎儿胎龄31+周, 胎儿颅脑MRI示左侧颞、枕叶不规则囊实性肿块, 边界不清, T1WI以稍高信号为主, 伴少量高信号及低信号, T2WI呈稍低及高信号, 扩散加权成像示部分病灶呈高信号。最终尸体解剖病理诊断为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  相似文献   

13.
该文报道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胎盘样变形(PTL)患者。男, 61岁, 体检发现肺结节。CT平扫示右肺上叶前段纵隔旁胸膜下见类圆形薄壁囊腔影, 囊外壁光整, 囊腔内见1个分叶状实性结节影, 增强扫描结节呈明显的延迟强化, 密度欠均匀, 周围囊壁未见明显强化。最终病理确诊为PTL。  相似文献   

14.
MRI技术发展迅速, 已广泛应用于临床。MRI的强磁场工作环境存在许多潜在风险, 为规范医用MRI检查的安全管理, 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指南、专家共识和最新文献, 对MRI设备安全和检查安全两方面分别进行阐述, 同时对MRI突发情况给予相应处理建议, 旨在提高MRI安全管理意识, 提升MRI安全管理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Erdheim-Chester病累及心脏1例。患者女, 43岁。心脏MR表现为右心房后壁、房间隔及右房室沟明显增厚, 局部呈结节样, T1WI及T2WI呈稍高信号, 反相位可见散在点状信号减低区;主动脉及肺动脉根部管壁增厚, 心包腔内中量积液;右心室游离壁略增厚, 运动减弱;增强检查显示右心房肿块首过灌注呈边缘线状低信号、中央高信号, 延迟扫描呈明显强化, 主动脉及肺动脉根部管壁亦呈线状高信号, 壁层心包呈环形强化。右心房占位活检病理表现为心肌局灶性炎性坏死, 结合其他影像检查及胫骨病变处活检病理结果, 最终诊断为Erdheim-Chester病。  相似文献   

16.
2023年2月, 中国南京持续性植物状态评分量表第六次修订会在南京召开。依据有关意识障碍的定义、分类和评估的最新研究进展, 与会专家一致同意将原量表修订为中国南京意识恢复量表。修订后的中国南京意识恢复量表由听觉反应、视觉反应、肢体反应、进食反应和情感反应5个子项目组成。现发布其试用版, 以供下一步多中心验证研究和临床试用参考。  相似文献   

17.
该文报道了1例面神经神经鞘黏液瘤。CT显示左侧颞骨乳突部及面神经管乳突段骨质破坏。MRI平扫显示左侧颞骨乳突部及中耳腔软组织肿物, T1WI呈不均匀稍低信号, T2WI和DWI呈稍高信号, ADC图为高信号, 增强扫描呈环形明显强化, 延迟期强化, 对比剂有向内填充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全生命周期脑图表通过刻画人脑的毕生发展规律和不同阶段的具体特征, 来帮助学者理解和探索脑功能, 推进神经科学领域临床研究, 未来有望用于辅助各个年龄段个体脑健康状态的评估以及神经与精神疾病的诊疗。近年, 得益于大规模神经影像数据收集协作组的成立和人脑公开数据集的发表, 神经成像数据处理技术的进步以及经过验证、可用于生长曲线建模的统计框架的形成, 建立中国人群全生命周期脑图表的契机逐步成熟。  相似文献   

19.
颈动脉海绵窦瘘(CCF)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近年来随着诊疗技术的发展以及对该病的认识加深, 临床处理策略不断发生改变。因此, 在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和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 组织神经介入领域相关专家制定了本专家共识, 对CCF诊治策略的现状及最新进展进行总结, 以期对CCF的诊疗规范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纤维素性纵隔炎是一种纵隔良性疾病, 是由纵隔中纤维组织增生引起。根据受累范围, 分为肉芽肿性和非肉芽肿性两种亚型。肉芽肿性通常与感染引起的异常免疫反应有关;非肉芽肿性可能是特发性的, 或与自身免疫有关。这两种亚型均会出现与重要纵隔结构梗阻或压迫相关的体征和症状。CT增强是诊断和鉴别诊断纤维素性纵隔炎的首选检查方法。影像学特征包括纵隔软组织浸润(伴或不伴钙化), 伴有纵隔血管结构和/或呼吸消化道的压迫或阻塞。当在适当的临床背景下发现这些特征时, 放射科医师就可以提出纤维素性纵隔炎的诊断。在初始和后续的影像学检查中, 仔细评估对于排除潜在恶性肿瘤、评估疾病进展、识别并发症和评估治疗反应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