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华山  温蓓  蔡惠平 《吉林医学》2023,(3):588-592
目的:对比不同人工晶状体(IOL)在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术后眼高阶像差。方法:选取行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白内障患者120例(120眼)为研究对象,按照术前角膜球差分别植入单焦点IOL、双焦点IOL、连续视程IOL,预估术后全眼球差在0~+0.10μm以内。随访1个月,散瞳观察术眼IOL位置并应用iTrace视功能分析仪记录瞳孔直径4 mm下的患者手术前后眼相关高阶像差均方根值。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1个月IOL位置居中,无并发症发生。(1)三组患者术后全眼、眼内高阶像差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83、5.626,P<0.05),角膜高阶像差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146,P>0.05)。(2)三组术后角膜高阶像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78,P>0.05),全眼及眼内高阶像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95、3.771,P<0.05)。进一步对比眼内高阶像差,双焦点IOL组和连续视程IOL组术后眼内高阶像差、慧差均低于单焦点IO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叶草像差及次级散光像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的临床效果,评价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例(20眼)白内障患者行飞秒激光辅助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手术采用Len X飞秒激光手术系统,进行前囊膜环形切开、核预劈和透明角膜切口制作,随后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随访观察患者术后1天、1周及1月,观察指标包括视力、角膜内皮计数、角膜术源性散光(surgical induced astigmatism,SIA)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术后1天、1周及1个月,患者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均较术前提高,术后1个月,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10%,SIA为(0.40±0.18)D。手术并发症主要有结膜下出血(5/20,25%)及瞳孔缩小(4/20,20%)。结论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具有良好的近期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远期效果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3.
刘海芳  李倩 《当代医学》2021,27(30):105-107
目的 探讨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对白内障患者眼表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部分白内障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色球分组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3例.实验组给予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眼表症状评分、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六角形细胞比例.结果 术前,两组眼表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实验组眼表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以及六角形细胞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实验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及六角形细胞比例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眼表症状及角膜内皮形态与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观察超声乳化术对葡萄膜炎并发性白内障的治疗效果及临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收的因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患者84例,共计104眼,本组患者均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观察本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4周、12周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变化、瞳孔形态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术前BCVA平均为0.10±0.08,术后1、4、12周后BCVA分别为0.49±0.19、0.56±0.23、0.57±0.22,术后各时间点BCVA均显著高于手术前,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4、12周后BCVA显著高于术后1周( P<0.05);术后4、12周BCVA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本组患者术后无虹膜粘连、瞳孔保持圆形10眼(9.6%);部分瞳孔缘呈锯齿状,瞳孔类圆形88眼(84.6%);术后因虹膜粘连导致瞳孔欠圆6眼(6.8%)。术后3d出现眼压增高16眼(15.4%),给予甘露醇静点联合塞吗洛尔滴眼液点眼,眼压恢复正常。结论:超声乳化术治疗葡萄膜炎并发性白内障,疗效确切,术后患者BCVA提高明显,是治疗葡萄膜炎并发性白内障的有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效果,并进行比较。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68例(70只眼)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患者作为A组,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73只眼)晶状体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患者作为B组。统计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1天、1周视力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及患者满意率。结果 B组术后1天视力恢复情况好于A组(P〈0.05);而两组病例术后1周视力恢复情况则无明显差异(P〉0.05),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满意率相比,差异性均较少(P〉0.05),故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白内障的手术方法中,晶状体超声乳化手术的综合性优势较大,患者术后视力恢复速度快。但在基层医院中,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实用性较强,且二者术后远期效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发生黄斑囊样水肿(cystoid macular edema,CME)是引起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局部应用非类固醇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可以有助于促进术后视力的恢复。文中评估糖尿病患者局部使用普拉洛芬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黄斑中心凹厚度以及视力的影响。方法将合并有糖尿病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120眼随机分为2组,每组60眼。实验组:普拉洛芬联合复方妥布霉素眼液局部点眼;对照组:局部应用复方妥布霉素眼液。术前以及术后4周测量黄斑中心凹厚度以及视力。结果术后实验组、对照组的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以及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较术前均有明显提高(P<0.01)。术后4周实验组以及对照组黄斑中心凹厚度均有所增加(P<0.01),实验组术后黄斑中心凹厚度低于对照组(P=0.003),实验组术后黄斑囊样水肿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36)。术后黄斑中心凹的增加量与BCVA(LogMAR)呈正相关(r=0.747,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前及术后局部应用普拉洛芬能够预防术后CME的发生,并可能有助于恢复良好的视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联合三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自身前后对照研究。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10月在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诊断为白内障并进行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联合三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的31例患者(40眼),观察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裸眼远、中、近距离视力,屈光度,离焦曲线,高阶像差,客观视觉质量,人工晶状体倾斜度以及术后脱镜情况等。结果 所有患者在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均可获得优于0.6的良好视力,术后远、中、近视力与术前比较均显著提高(P<0.05);术后34眼(85.7%)目标屈光度为-0.50D~+0.50D;术后3个月离焦曲线在0D、-1.5D和-2.5D出现了3个峰值,且在-1.5D~-2.5D曲线平缓,视力均优于0.8;术后各时间点的高阶像差均低于术前(P<0.05),客观视觉质量均优于术前(P<0.05),且人工晶状体倾斜度均在正常值范围内。31例患者术后脱镜率为100%。结论 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联合三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早期临床效果较好,为患者提供了稳定的全程视力和理想的屈光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采用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切削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治疗中、低度近视的疗效。方法对24例48眼中低度近视患者行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观察术后视力、屈光度和高阶像差,并与同期42眼的标准手术进行对比。结果个体化准分子激光手术后30 d裸眼视力3眼UCVA超过术前BCVA 2行,16眼超过1行;24眼与术前相等,3眼低于术前1行,优于对照组;术后慧差减小;且术前垂直慧差与术后波前像差均方根和呈负相关。结论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准分子激光近视矫正手术可以减小患者术后高阶像差,提高患者术后视觉质量。正确选择适应证可以提高个体化手术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精细化护理的效果。方法对20例进行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患者实施精细化护理配合,术前做好术前访视、用物准备和个性化心理护理,术中密切配合并做好并发症护理。结果术后1周及1个月患者视力0.6,无锚定失败和人工晶体偏移者,未发生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结论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中护士密切配合,能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手术效果,为获得更加完美的视觉质量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对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囊袋稳定性及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lens, IOL)有效位置的影响。方法应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法,收集上海新视界眼科医院2019年7月—10月收治的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39例(60眼),分为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组(飞秒组)16例26眼和传统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对照组)23例34眼。应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成像系统及Image Pro Plus软件测量术后1周、1、3个月前房深度、前囊口直径、人工晶状体偏心量及倾斜度。结果术后1周、1、3个月飞秒组IOL水平偏心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0.002)。术后1、3个月飞秒组IOL水平倾斜角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0.006)。不同时间点两组术后前房深度、垂直偏心量及垂直倾斜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飞秒组术后3个月与术后1周前囊口水平直径变化量、水平偏心变化量、水平及垂直倾斜角变化量、前房深度变化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垂直直径及IOL垂直偏心变化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人群中,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减少前囊膜收缩程度,增强人工晶状体在囊袋内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和中央孔型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ICL)V4c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及高阶像差的变化特点.方法 收集于行近视矫正手术的高度近视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在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前后主导眼在两眼 之间的变化规律,分析主导眼的定位与视觉质量的相关性,并观察术后主导眼发生转换的患者有无眩晕的症状。 方法:收集60~80岁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44例,58眼,术前测量主导眼并分为:A组,非主导眼作为手术眼, 35 人;B组,主导眼作为手术眼,9人;C组,A,B两组中于1个月后行对侧眼白内障手术患者14人,28眼。分别于手 术前1 d、术后1周与1个月时复查主导眼,并比较主导眼与非主导眼未矫正裸眼远视力(UCDVA)、对比敏感度(CS)、 最佳矫正视力(BCVA)以及等效球镜(SE)4种指标的变化情况,于术后第1天与1周时询问患者术后有无眩晕的症状。 结果:术后1天时手术眼UCDVA,CS,BCVA以及SE较手术前提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A组主 导眼的视觉质量优于非主导眼,UCDVA,CS,BCVA两眼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P>0.05);B组双眼视力接近(视力表相差2行之内),主导眼的UCDVA,CS,BCVA优于非主导眼,但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P>0.05)。术后:A组与B组再次测量所得的主导眼的UCDVA,CS,BCVA均高于非主导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两眼之间S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非主导眼视觉质量提高超过原主导眼,在1周内主 导眼转换为手术眼的转换率为60.0%,1个月时转换率为80%,B组未出现主导眼的转换,C组双眼手术患者1个月内主 导眼还原率为100%,且双眼间视觉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导眼的定位与UCDVA,CS,BCVA相 关,与SE相关性不明显;非主导眼术后视觉质量提高并超过原主导眼者会发生主导眼的转换,并伴随视物眩晕;双 眼短期内行对侧眼手术者,主导眼可还原为术前初始状态。  相似文献   

13.
赵思婕  余芝红  王剑锋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9,44(12):1605-1607, 1613
目的 观察糖尿病(DM)病人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中心黄斑区的视网膜厚度及视力的变化。方法 选取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病人90例,其中DM合并白内障病人45例(45眼,观察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病人45例(45眼,对照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 d、1周、1月及3月使用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扫描(OCT)检查中心黄斑区的视网膜厚度(CMT)和最佳矫正视力(BCVA)。分析2组间及组内各时间点CMT及视力的变化,并探讨CMT与BCVA之间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术后1个月及3个月的CMT较对照组均增厚(P < 0.01和P < 0.05);其中,观察组术后1个月的CMT增厚达最高值(P < 0.01)。2组手术后各时间点的logMAR BCVA值与术前对比均呈现下降的趋势(P < 0.01);观察组术后1个月和3个月的logMAR BCV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的术后1个月、3个月logMAR BCVA与CMT呈正相关(r=0.47、0.36,P < 0.05),对照组的术后各时间点logMAR BCVA与CMT无相关性(P>0.05)。结论 DM病人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后,CMT显著增加。2组病人术后BCVA虽均有改善,但部分DM病人在随访期间出现了显著BCVA的再次下降,可能与术后的CMT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不同部位透明角膜切口(CCI)构型变化。方法:选择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73例(73眼),依据切口位置不同分为两组,颞侧9点位切口组共38例(38眼),上方12点位切口组共35例(35眼)。术前1d、术后1d、1周及1个月应用前节光相干断层扫描(AS—OCT)对切口区域角膜进行扫描及综合验光检查。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1d、1周及1个月两组切口区域角膜厚度增加值、切口角度及切口长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ld及1周切口区域内口哆开及内皮水疱发生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d两组上皮水疱及后弹力层脱离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柱镜度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AS—OCT是一种非接触式的、有效评估白内障透明角膜切口构型改变的检查方法。自内障颞侧切口较上方切口局部水肿轻,其构型更有利于形成密闭性切口,术后医源性散光小,是较理想的手术切口方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超声乳化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白内障患者90例(112眼),行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的50例患者设立为A组,40例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患者设立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d及术后1周、1个月视力在0.1-0.5及0.6-1.0的视力情况及两组患者术后1d、术后l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角膜散光度、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d及术后1周、术后1个月的视力在0.1-0.5及0.6-1.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d、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角膜散光度分别较术前明显改善,但两组不同时间点角度散光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0%、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均具有较好的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视力及角膜散光。且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更具优势,其并发症明显少于超声乳化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经后路白内障摘除对预防角膜内皮失代偿的效果。方法对13例伴有严重角膜内皮异常但保持屈光透明的白内障患者行经后路白内障摘除术,并对术后矫正视力、主要并发症及角膜内皮密度进行评估,术后随诊8~28个月。结果 13例患者手术顺利,除1例患者因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继发大泡性角膜病变于术后5个月矫正视力下降外,余患者术后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前、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平均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后路白内障摘除可最大程度减少医源性角膜内皮损伤,是伴有严重角膜内皮病变白内障患者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袁建树  马蓉  王育文 《现代实用医学》2011,23(12):1330-1331,1336
目的评价Acrysof Toric人工晶状体(IOL)矫正角膜散光的效果及在囊袋内的稳定性。方法收集确诊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并伴有角膜规则散光的患者45例(45眼),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法植人AcrysofToric IOL。观察术前、术后裸眼视力(UCVA)及最佳矫正视力(BCVA)、术前角膜散光、预计残余散光、术后残余散光及IOL旋转度。结果术后3个月92%患眼UCVA≥0.5,78%患眼UCVA≥0.8,BCVA≥0.8者达96%。术前角膜散光平均为(1.400±0.405)D。术后3个月残余散光为(0.197±0.179)D。3个月时与术后第l天轴位相比较,IOL旋转平均为(2.322±1.853)°。结论 Acrysof Toric IOL可使患者获得更好的裸眼远视力,减少了患者的残余散光,预测性强,具有良好的旋转稳定性,是一种有效的矫正角膜规则散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近远期、正常角膜前后表面及全角膜像差的变 化。方法 选取1995 年1 月—2008 年12 月于西安市第四医院准分子激光中心行Lasik 手术的113 例患者作 为远期组,另选取2016 年4 月—2016 年5 月于西安市第四医院做视力检查的正常近视眼患者63 例作为对照 组,对照组行飞秒激光制瓣Lasik 后的患者作为近期组。测量各组角膜前后表面及全角膜像差,对比术后近远 期及未手术者前后表面和全角膜像差的变化。结果 远期组角膜前表面和全角膜球差、彗差、三叶草及总高 阶像差大于正常组和近期组(P <0.05),远期组角膜后表面彗差、三叶草及总高阶像差大于正常组和近期组 (P <0.05)。结论 Lasik 术后角膜前表面及全角膜像差较正常角膜高,并且术后远期角膜像差高于术后早期。 术后像差的增加与角膜瓣的制作、基质床的切削、激光参数及术后伤口愈合等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利用眼内窥镜的优点,探讨简化玻璃体腔硅油取出的方法。方法 回顾82例(97眼)内窥镜引导下的无晶状体眼或联合白内障摘除术的硅油取出术的病例,记录其手术时间和术中并发症,随访27~60个月,观察其术后1 d、1周、1个月、6个月的视力、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视网膜脱离复发率、硅油残留率和其他并发症。结果 手术时间15.6~46.3 min,平均(20.6±8.3)min,术中未见明显并发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 BCVA)为(2.04±0.58)LogMAR,术后1 d、1周、1个月、6个月的BCVA为(1.92±0.79)LogMAR、(0.94±0.57)LogMAR、(0.98±0.61)LogMAR、(0.96±0.69)LogMAR,术后1 d视力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周、1个月、6个月与术前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眼压为(17.65±1.33)mmHg,术后1 d、1周、1个月、6个月眼压为(9.21±3.81)mmHg、(13.57±2.93)...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白内障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地总结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0月在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手术的46例(92眼)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定期随访观察,记录患者术眼视力、眼压和眼底情况,分析术后视力、术后并发症等。应用配对t检验,对术前、后视力进行统计学分析。术后随访时间为3~18个月,平均10个月。结果患者术前患眼最佳矫正视力平均为LogMAR1.37±0.52,术后1周平均视力为LogMAR0.39±0.46,术后末次随访平均视力为LogMAR0.36±0.41,其中最佳矫正视力〉0.8者68眼,〉0.3者22眼,〈0.3者2眼,术后较术前视力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82,P〈0.05,t=13.70,P〈0.05)。6眼术后发生葡萄膜炎,3眼术后出现后发性白内障,经治疗后视力好转。2眼术后检查发现有明显的眼底病变,视力较差。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手术疗效肯定,安全性高,术后定期随访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如葡萄膜炎、后发性白内障、眼底病变等,有利于维持良好视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