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护理干预对乳腺癌住院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乳腺癌住院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方法将80例乳腺癌住院患者按国际通用随机字母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治疗及护理;观察组患者除接受一般治疗及护理外,同时接受一系列心理干预和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出院前均采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进行疾病不确定感测量,并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后12d和出院前1d的疾病不确定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12d和出院前1d的疾病不确定感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前1d的疾病不确定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患者术后12d的疾病不确定感与手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1d的疾病不确定感得分明显低于术前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乳腺癌住院患者进行一系列心理干预和护理干预措施,能明显降低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 相似文献
2.
信息支持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 总被引:75,自引:7,他引:75
目的:探讨信息支持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方法:为类实验性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方法抽取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共60例.前30例患者为对照组,后30例患者为实验组.采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对60例患者于入院时、手术前、出院前进行疾病不确定感调查.实验组患者接受实验者提供的与疾病和康复相关的信息支持.对照组只接受病房护士提供的健康指导.结果:实验组在手术前以及出院时的疾病不确定感均比入院时明显下降(P< 0.05);与入院时相比,实验组在手术前和出院时的疾病不确定感的下降幅度远超过对照组的疾病不确定感的下降幅度(P<0.05).结论:对围手术期乳腺癌患者提供系统性的信息支持,能显著降低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Mishel疾病不确定感家属量表、状态焦虑量表、简易应对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对329名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家属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家属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为(71.91±8.15)分,状态焦虑、积极应对方式、主观支持、与患者的关系、化疗副反应种类和文化程度是影响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的重要因素。疾病不确定感与状态焦虑呈正相关,社会支持与积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家属的疾病不确定感处于较高水平,医务人员要为家属提供患者疾病的相关信息,防止家属疾病不确定感给患者带来负性影响。 相似文献
4.
乳腺癌化疗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乳腺癌化疗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ishel'sUncertainty in Illness Scale,MUIS)、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对85名乳腺癌化疗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乳腺癌化疗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总体得分48~97分,平均(73.72±13.90)分.疾病不确定感17.65%的患者处于高水平,63.53%处于中等水平;文化程度、疾病分期以及是否合并其他疾病是影响乳腺癌化疗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主要因素.结论:乳腺癌化疗患者普遍存在疾病不确定感,护士应充分重视疾病不确定感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的影响,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息者疾病不确定感,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乳腺癌化疗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化疗不良反应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乳腺癌化疗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化疗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2007年12月-2008年4月采用Mishel的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化疗不良反应问卷对85例乳腺癌化疗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与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总体得分48~97(73.72±13.90)分。18%的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处于高水平,63%的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处于中水平。化疗不良反应总分4-23(11.85±4.65)分。疾病不确定感与化疗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839,P〈0.05)。结论乳腺癌化疗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化疗不良反应存在明显的相关性。护士应充分重视化疗不良反应对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乳腺癌化疗患者的化疗不良反应,从而降低疾病不确定感,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手术后化疗乳腺癌病人疾病不确定感存在的水平。[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对手术后化疗期的78例女性乳腺癌病人进行测量。[结果]乳腺癌病人的总体疾病不确定感得分为88.13分±10.98分,11.5%处在不确定感的低水平,87.2%处在中等水平,1.3%处于高水平的不确定感。[结论]护理人员应该多重视乳腺癌病人的疾病不确定感水平,对病人进行疾病知识等的宣教。 相似文献
7.
<正>疾病不确定感是指个体缺乏判断疾病有关事件的能力[1],是癌症患者普遍存在的一种疾病体验。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严重危害着女性健康。国际癌症研究机构2008年公布的《世界癌症报告》指出[2],乳腺癌超越子宫颈癌已成为全球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2013年美国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3],美国2013年预计 相似文献
8.
个性化信息支持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个性化信息支持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方法:选取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得分处于高、中水平的乳腺癌化疗患者103名,前51名为对照组,后52名为实验组,根据患者的信息需求对实验组患者进行个性化信息支持,对照组接受病房护士提供的健康指导。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与t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疾病不确定感总分及其两个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干预后的疾病不确定感总分及其两个维度均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自身前后疾病不确定感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根据乳腺癌化疗患者信息需求进行的个性化信息支持能显著降低其疾病不确定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乳腺癌化疗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和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 描述性相关性研究设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A)和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对147例乳腺癌化疗患者进行调查,所有资料使用SPSS 11.5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乳腺癌化疗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得分(87.46±9.92),与面对(19.63±4.02)和回避(14.81±2.26)的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屈服(9.68±2.67)的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较多使用面对和回避应对方式的乳腺癌化疗患者疾病不确定感较低,较多使用屈服应对方式的患者疾病不确定感较高.建议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指导乳腺癌化疗患者使用有效的应对方式以降低疾病不确定感,促进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腺癌化疗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乳腺癌知识及化疗相关知识的认知状况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M 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乳腺癌知识及化疗相关知识问卷对85例乳腺癌化疗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总体得分48~97分,平均(73.72±13.90)分。17.65%的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得分处于高水平,63.53%的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得分处于中等水平。乳腺癌知识及化疗相关知识问卷得分4~23分,平均(15.34±4.01)分。疾病不确定感与乳腺癌知识及化疗相关知识认知水平呈负相关(r=-0.754,P<0.05)。结论:护士应充分重视疾病相关知识认知不足对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认知,从而降低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干预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肿瘤科收治的食管癌根治术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食管癌根治术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医护一体化护理干预,观察并比... 相似文献
12.
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放疗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及时进行疾病知识传递与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放疗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方法:乳腺癌根治术/保乳术后需行放疗患者196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分别在入院时、放疗前、放疗结束时对患者进行调查。两组患者都接受护士提供的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同时接受与疾病有关的治疗、护理、心理等,以患者乐于接受的形式进行干预。结果:护理干预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疾病不确定感测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实验组疾病不确定感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乳腺癌接受放疗患者,适时、有针对性进行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疾病不确定感,改善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电话随访联合短信干预对乳腺癌根治术后病人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方法]将乳腺癌手术且出院的120例病人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63例),对照组病人接受传统健康教育,观察组病人在传统健康教育的基础上给予8周的电话随访联合短信干预,在干预前、干预第4周和第8周对两组病人疾病不确定感水平进行评价比较。[结果]干预第8周,观察组病人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不确定性和信息缺乏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病人疾病不确定感总分和各维度得分比较的时间和分组效应分析结果显示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不明确性维度和信息缺乏得分随时间的变化而降低。[结论]电话随访联合短信干预可降低乳腺癌术后病人的疾病不确定感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奥瑞姆(Orem)自护理论在护理乳腺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对2005年2月至2006年1月与2004年1月至2005年1月各42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分别采用自护理论模式与传统分级护理模式相比较。结果自护模式组患者平均住院日、并发症发生率及平均住院费用均低于传统护理模式组(P〈0.01),生活自理能力均高于传统护理模式组(P〈0.01)。结论自护理论在护理乳腺癌根治术患者中起重要指导作用,以奥瑞姆自护理论为指导的护理模式能有效地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促进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康复,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了解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水平,探讨个体化的护理干预方法对内异症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方法 将70例内异症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妇科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个体化的护理干预,分别在患者入院第2天和出院前1 d评定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结果 患者入院时的疾病不确定感平均得分(104.8±7.11)分;干预前两组疾病不确定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5),干预后实验组疾病不确定感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内异症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处于中高水平,应予以关注;个体化的护理干预可以降低内异症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个体化健康教育对乳腺癌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方法:将80例乳腺癌患者按入院先后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接受针对性的个体化健康教育,对照组给予一般性卫生宣教,两组分别在入院当天、手术后1周、出院前1 d进行疾病不确定感测量。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疾病不确定感随时间的变化而下降,与入院时相比,试验组在手术后1周和出院前1 d的疾病不确定感下降趋势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个体化的健康教育能显著降低乳腺癌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信息-动机-行为技巧(IMB)模型护理干预对青光眼术后病人自我管理与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收治的96例青光眼术后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IMB模型护理干预。对两组病人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疾病不确定感、眼压水平进行评价。结果: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各维度评分及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疾病不确定感各维度评分及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眼压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IMB模型有助于改善青光眼术后病人疾病不确定感,提升病人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系统性护理干预对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和应对方式的效果。方法将82名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实验组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系统性护理干预,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护理,2组在干预前、后分别进行疾病不确定感和应对方式的测量并比较。结果干预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疾病不确定感和应对方式上的测评结果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t=-0.783,p〉0.05)。干预后实验组的疾病不确定感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t=4.772,p〈0.01),实验组的积极应对增加幅度高于对照组(t=6.77,p〈0.01),消极应对得分低于对照组(t=5.33,p〈0.01);干预前疾病不确定感与积极应对之间存在负相关(r=-0.35,p〈0.05),与消极应对呈正相关(r=-0.38,p〈0.051。结论系统性护理干预可降低冠心病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并提高其对治疗疾病的积极应对,降低其消极应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