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复合乳酸菌胶囊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秋季腹泻患儿90例按照入院顺序分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蒙脱石散散,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复合乳酸菌胶囊,两组均治疗3 d。结果治疗3 d观察组总有效率(95.56%)高于对照组(84.44%);观察组腹泻停止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复合乳酸菌胶囊联合蒙脱石散联合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可缩短腹泻时间,提高治疗效果,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口服复合乳酸菌胶囊配合十六角蒙脱石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腹泻的效果,总结其护理措施。[方法]将50例腹泻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复合乳酸菌胶囊(聚克)并配合十六角蒙脱石保留灌肠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临床腹泻、脱水、发热症状改善时间以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止泻时间和脱水纠正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退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复合乳酸菌胶囊配合十六角蒙脱石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腹泻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4):2602-2603
研究分析法莫替丁与干扰素联合补锌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临床效果。选取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98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法莫替丁和干扰素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大便复常时间、体温复常时间与纠正脱水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法莫替丁与干扰素联合补锌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临床效果更加明显,能够更好的帮助患儿身体恢复,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复合乳酸菌片联合蒙脱石散对腹泻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随机数字表的方法选择200例于2013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儿科治疗小儿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分组,所有患儿均采取相同的方案实施止泻、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患儿另加用复合乳酸菌片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记录大便次数复常时间、大便性状复常时间,空腹抽血检测免疫球蛋白(Ig A、Ig G),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统计随访6、12个月腹泻复发次数。结果观察组100例中显效78例(78.0%),总有效率92.0%(92/100);对照组100例中显效52例(52.0%),总有效率87.0%(87/1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64,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大便次数复常时间、大便性状复常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6个月复发次数、12个月复发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Ig A、Ig G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Ig A、Ig G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Ig A、Ig G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4/100),对照组发生率为7.0(7/100)。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19,P0.05)。结论小儿腹泻治疗中应用复合乳酸菌片和蒙脱石散治疗,能够提高患儿免疫力,有利于患儿早期康复,减少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赖氨肌醇维B12联合复合凝乳酶胶囊治疗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选取8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入组顺序,采用奇偶数抽签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仅服用复合凝乳酶胶囊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再服用赖氨肌醇维B12治疗,均治疗14d。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评分、胃动力学指标的改变、胃肠激素水平、不良反应和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腹胀、上腹痛、早饱、厌食、嗳气、烧灼感、恶心呕吐、反酸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儿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胃窦收缩频率、胃窦收缩幅度及胃窦截面积收缩幅度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半排空时间明显缩短,且观察组患儿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胃动素和胃泌素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患儿胃动素和胃泌素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5%和20.0%,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随访发现,观察组患儿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赖氨肌醇维B12联合复合凝乳酶胶囊能明显缓解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的症状,改善胃动力学,提高疗效,增加胃动素和胃泌素的分泌水平,可能是促进胃动力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中医穴位敷贴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8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并依据患儿的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葡萄糖酸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穴位敷贴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恢复效果。结果:观察组致炎因子水平、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含量、粪便肠道菌群含量及血清肠黏膜屏障分子含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各症状改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在对患儿实施3个月的随访中发现,观察组未出现复发现象,复发率为0.0%,对照组随访期间出现4例复发,复发率为10.0%,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葡萄糖酸锌联合中医穴位敷贴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显著降低患儿致炎因子水平,并改善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含量、粪便肠道菌群含量及血清肠黏膜屏障分子含量,降低复发率,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穆淑云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4):309+311-309,311
目的观察炎琥宁注射液在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自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选择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组用炎琥宁注射液,治疗7天后,比较两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发热、鼻塞流涕、白细胞计数等恢复正常的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痊愈26例,显效22例,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痊愈14例,显效26例,总有效率为80.0%。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皮疹4例,胃肠道反应3例,其它1例,不良反应率为16%;治疗组皮疹1例,无其他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率为2%。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琥宁注射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安全,可靠,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实施系统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入院的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儿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系统化护理。记录两组患儿发热、腹泻、呕吐等症状改善的时间及住院时间;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生活质量、依从性及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泻、呕吐改善时间和退热、治愈时间等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认知、情绪及总体满意度评分和依从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实施系统化护理,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醒脾养儿颗粒联合益生菌制剂治疗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双盲将2018年9月~2019年6月就诊的84例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接受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对比两组大便次数恢复正常时间、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时间及出院时间,治疗前后胃肠激素水平,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大便次数恢复正常时间、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时间以及出院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胃泌素、血浆胃动素水平低于对照组,生长抑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醒脾养儿颗粒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可有效改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儿胃肠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加快患儿康复,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9):3361-3362
目的观察蒙脱石散剂保留灌肠对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方法将收治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患儿予以常规的抗病毒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蒙脱石散,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保留灌肠,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发热、腹泻和脱水等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蒙脱石散保留灌肠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可以缩短临床症状消失的时间,减少住院时间,使患儿尽早恢复健康,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陈维捷 《临床医学》2016,(5):115-116
目的分析参苓白术散、蒙脱石散联合补液治疗对轮状病毒感染腹泻患儿的症状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3月在潮阳区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96例轮状病毒感染腹泻患儿。根据对患儿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参苓白术散、蒙脱石散联合补液治疗,对照组仅采用补液等基础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疗效、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大便异常、发热、呕吐以及脱水等症状的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42%,高于对照组的4.17%,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蒙脱石散联合补液治疗轮状病毒感染腹泻患儿不仅疗效好,且止泻起效快,无重大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布拉酵母菌治疗婴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9月—2012年1月收治的59例婴儿轮状病毒肠炎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门诊ID号随机分成两组,单号为治疗组(32例),双号为对照组(27例),两组均给予双八面体蒙脱石止泻及补液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布拉酵母菌250 mg每日2次口服,直到出院。结果治疗组显效率22.6%,对照组显效率16.0%,治疗组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有效率均为100%。治疗第3、5天治疗组腹泻患儿平均排便次数均低于对照组腹泻患儿平均排便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腹泻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拉酵母菌可减少轮状病毒肠炎婴儿排便次数、缩短腹泻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3.
曾志芳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3,(20):3070-3072+3137
目的 探究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腹泻患儿的临床疗效,分析其对患儿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68例腹泻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蒙脱石散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思连康(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时间、炎症因子水平、肠道菌群数量和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退热时间、腹泻停止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L-6、CRP、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肠杆菌数量少于对照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思连康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儿童小儿腹泻,可缓解患儿临床症状,促进机体恢复,提高治疗效果,有效改善患儿炎症反应和肠道菌群数量,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4):4399-4400
目的探究间断蓝光照射治疗不同病因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不同病因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98例,根据患儿的入院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给予间断蓝光照射治疗,对照组给予持续蓝光照射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皮疹、腹泻、发热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血清胆红素指数、血清胆红素水平恢复正常时间、每日血清胆红素降低值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治疗时间以及黄疸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断蓝光照射较持续蓝光照射治疗不同病因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明显改善血清胆红素指数,缩短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恢复正常时间、黄疸持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提高每日血清胆红素降低值,减少治疗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复方乳酸菌胶囊联合复方胃蛋白酶散治疗小儿肺炎并继发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135例肺炎并继发性腹泻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65例。2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复方乳酸菌胶囊。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服复方胃蛋白酶散。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分别为92.9%、71.4%和83.1%、50.8%,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复方乳酸菌胶囊联合复方胃蛋白酶散治疗小儿肺炎并继发性腹泻疗效佳,且无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某院轮状病毒肠炎患儿108例,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蒙脱石散治疗,观察组采用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蒙脱石散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各项临床症状消失及大便复常时间、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92.59%(50/54)高于对照组70.37%(38/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脱水、呕吐、发热)消失时间及大便复常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轮状病毒肠炎能提高治疗效果,缩短症状消失、大便复常时间,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诺如病毒性肠炎的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500例诺如病毒性肠炎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补液、退热等对症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口服蒙脱石散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7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肠道菌群、血清指标水平[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较高(P<0.05);观察组脱水时间、腹痛消退时间和腹泻消退时间均较短(P<0.05);观察组治疗后乳酸菌和双歧杆菌数量较多(P<0.05);观察组治疗后PCT、IL-6、IL-8水平较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与蒙脱石散联合治疗小儿诺如病毒性肠炎,利于抑制炎症反应,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和肠道菌群,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赖氨葡锌颗粒联合消旋卡多曲对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心肌酶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4月~2019年6月收治的104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予以消旋卡多曲颗粒口服治疗,观察组加用赖氨葡锌颗粒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时间、心肌酶谱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经7d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排便正常时间及呕吐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7d后磷酸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采用赖氨葡锌颗粒联合消旋卡多曲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心肌酶谱水平,且安全性高,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素片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120例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思密达治疗,观察组采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素片联合思密达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免疫球蛋白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水平及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素片联合思密达方案治疗小儿腹泻的效果显著,利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免疫球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自拟疏肝健脾方联合复合乳酸菌对慢性腹泻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12月收治的慢性腹泻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复合乳酸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自拟疏肝健脾方治疗,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15 d后中医证候积分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肝肾功能、电解质、心电图异常发生率及治疗后1个月复发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疏肝健脾方联合复合乳酸菌能改善慢性腹泻患者临床症状,且复发率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