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Snyder希望理论结合信息-动机-行为(IMB)理论干预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1日~2021年3月31日我院收治的97例乳腺癌化疗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Snyder希望理论结合IMB理论干预;采用Herth希望量表(HHI)评估两组干预前后希望水平,采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评估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感受负担,采用健康促进策略量表(SUPPH)测量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效能,采用生存质量测定量表(FACT-L)评估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HHI中积极态度、行为态度、亲密关系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SPBS中情感因素、经济因素、身体因素维度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SUPPH中做出决策、减轻压力、积极态度维度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FACT-L中功能状况、家庭状况、情感状况维度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Snyder希望理论结合IMB理论干预应用于乳腺癌化疗患者中,可提升希...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自我效能强化教育联合多维护理对胰腺癌化疗患者不良反应及希望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6月—2021年8月收治的胰腺癌化疗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自我效能强化教育联合多维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自我效能水平、希望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自我效能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希望水平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自我效能强化教育联合多维护理能有效增强胰腺癌化疗患者自我效能,提高患者希望水平,降低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Snyder希望理论模型对糖尿病肾病(DN)病人自我感受负担及希望水平的影响。[方法]2018年1月—2018年12月选取DN病人85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病人分为观察组(n=43)及对照组(n=42),对照组行DN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Snyder希望理论模型对病人实施管理,包括目标制订、思维路径运用、思维贯穿等,比较干预前后两组病人自我感受负担、希望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自我感受负担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而希望水平总评分、生活质量总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Snyder希望理论模型能有效提高DN病人管理效果,减轻DN病人自我感受负担,提高病人希望水平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联合知信行(KAP)理论对宫颈癌术后化疗患者自我效能及希望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来我院诊断为宫颈癌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研究组(n=30)与对照组(n=30).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及延续性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KAP理论进行护理.统计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效能(GSES)及希望水平(与他人保持亲密关系、采取积极行动和对现实及未来态度)评分、护理工作满意度,并进行对比.结果 干预后两组GSES分值较干预前增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与他人保持亲密关系、采取积极行动和对现实及未来态度分值较干预前增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工作满意度(93.33%)高于对照组(73.33%)(P<0.05).结论 宫颈癌术后化疗患者采取延续性护理联合KAP理论干预,可有效提升患者希望水平,改善其自我效能感,且可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互联网延续性护理在乳腺癌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接收的114例乳腺癌手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互联网延续性护理.观察两组患者3个月后的希望水平及生活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干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9月收治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依据便利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希望理论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护理前Herth希望量表评分、国内版自... 相似文献
7.
8.
探究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干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效果。方法 于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收治42例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便利抽样法分组,各21例,对进入到对照组的21名患者,采用临床上普遍的护理模式,针对进入到观察组作为研究对象的21名患者,采用基于希望理论的护理干预模式,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效果比较。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健康教育对肝硬化腹水患者希望水平、心理弹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以本院2018年6月—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126例肝硬化腹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两组基础资料具有匹配性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两组各6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的希望水平、心理弹性及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患者对现实及未来的态度、应用积极的态度、与他人保持密切关系3个维度评分及Hearth希望量表总分分别为(8.63±1.42)分、(9.71±1.13)分、(9.07±1.21)分、(27.54±4.18)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评分(P<0.05);试验组患者坚韧性、力量性、乐观性3个维度评分及心理弹性量表总分分别为(33.47±8.04)分、(23.46±5.92)分、(6.35±1.62)分、(63.49±11.57)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试验组患者的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基于Snyder希望理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干预结合精细化饮食护理在食管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4月至2021年5月我院20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干预结合精细化饮食护理。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血红蛋白(H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各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Herth希望量表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干预结合精细化饮食护理不仅能改善食管癌术后患者的营养状态,同时还能缓解疾病不确定感,提高希望水平。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探讨Synder希望理论对膀胱癌术后患者希望水平及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5月至2021年3月湖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92例膀胱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行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干预。采用Herth希望指数量表和自我感受负担量表评价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得分水平。结果 6例患者中途退出研究,对照组有效样本44例,干预组42例。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希望量表得分高于干预前,自我感受负担得分低于干预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基于Synder希望理论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提升膀胱癌术后患者的希望水平,并降低自我感受负担,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主题引导式护理活动对食管癌放疗患者希望水平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1年5月本院收治的93例食管癌放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7,给予常规放疗护理)与试验组(n=46,给予常规放疗护理联合主题引导式护理活动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希望水平及自我效能。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的Herth希望量表评分和癌症自我效能感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给予食管癌放疗患者常规放疗护理的同时,对患者进行主题引导式护理活动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希望水平,增强患者的自我效能。 相似文献
14.
15.
16.
目的探讨自我超越思维架构下的护理策略对鼻咽癌患者希望水平、自我效能和疾病接受度的影响,以改善其生活质量。方法便利抽样选取2015年9月至2018年6月泉州市第一医院耳鼻喉科收治的104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干预。观察组在传统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引入自我超越思维架构下的护理策略。比较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和干预后第4周末的希望水平、自我效能、自我超越评分,以及对疾病的接受程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对疾病的希望水平评分、自我效能、自我超越评分,以及对疾病的接受程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自我超越思维架构下的护理策略能明显提高鼻咽癌患者希望水平和自我效能,有利于其自觉践行超越自我原有意识的行为方式,提高其对自身病情的接受度,进而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基于希望疗法的护理干预对不孕症患者获婴率及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3月我院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的患者14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3例。对照组实施围生期常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希望疗法干预。分别于初诊及周期结束时(干预3个月后)采用一般效能感量表(GSE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患者自我效能感及焦虑状况;比较两组妊娠、妊娠结局(包括流产率和获婴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干预后自我效能感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焦虑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获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流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希望疗法的护理干预能有效纠正和缓解接受IVF-ET患者焦虑等负性情绪,提升了患者自我效能感及获婴率。 相似文献
18.
施佩红曹丹红宋爱珍叶加宝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18):3437-3440
目的:探讨利用运动手环延续性随访对心肌梗死患者希望水平以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心肌梗死患者12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2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随访,观察组患者运用运动手环检测的延续性随访,以运动依从性、再住院率、希望水平总评分、生活质量、自我...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知信行”干预模式(KAP)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自我效能感、希望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KAP模式干预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按常规脑卒中护理及健康教育,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知信行”模式的健康教育,分别在入院前3天内及出院前3天内采用脑卒中专用自我效能量表(SSEQ)评分、HERTH希望量表、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进行评估,比较2组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2组患者的SSEQ评分、HERTH希望量表及SS-QOL总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5),且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KAP模式可有效地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及希望水平,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