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黄褐斑是种常见的难治性面部色素沉着性皮肤病。这一损容性皮肤病对患者心理和社会交往影响较大。如何有效治疗黄褐斑已成为当今医学界的学者们研究热点。近年来,针灸疗法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黄褐斑的临床治疗。本文从针刺疗法、艾灸疗法,耳穴疗法,刺血疗法、综合疗法等详尽介绍了针灸治疗黄褐斑的研究现状,以期为黄褐斑的针灸临床治疗和机理研究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疗法结合自血疗法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用壮医莲花针叩刺背部腧穴,然后在叩刺部位拔罐逐瘀,吸出瘀滞之血气;同时抽取自身血液注射相关腧穴。结果:临床36例患者,治愈18例,显效10例,好转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9%。结论: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疗法结合自血疗法对黄褐斑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从单纯自血、自血联合针刺及自血联合其他治疗方法等方面,总结自血疗法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概况。同时指出加强自血疗法治疗过敏性鼻炎临床机制,完善机理的研究、诊断和疗效评定不统一、病例较少、对照组设置不科学等不足,才能进一步指导临床,从而使自血疗法治疗过敏性鼻炎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穴位注射治疗黄褐斑疗效确切,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黄褐斑治疗。就近年穴位注射疗法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研究文献做一综述,提出穴位注射在治疗黄褐斑中的优势,并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穴位注射治疗黄褐斑临床研究及探索其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黄褐斑的发病机制复杂多样,中医认为多与肝、脾、肾三大脏器相关,以血脉不通为标,面部或体表色素沉着为主症;西医则认为与家族遗传、种族差异、紫外线照射等密切相关。目前临床上疗法多样,主要有预防紫外线辐射、局部增白剂、化学换肤等。此外,中医药在黄褐斑的治疗中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常采用中药内服、局部外用、针灸等。现代研究表明,中医药疗法主要以调控体内抗氧化、内分泌及黑色素代谢为主,虽能一定程度解释作用机制,但对中医药外用调控黄褐斑作用机制的探讨仍存在一定局限。随着皮肤"神经-内分泌-免疫"(NEI)网络的提出及深入研究,NEI网络以细胞因子、激素、神经递质作为信息分子实现整体功能调控的作用得到广泛的验证与认可,本文在对黄褐斑的发病机制及目前中医药的调控进展进行系统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中药外用治疗黄褐斑可能通过调节体表NEI网络发挥局部疗效,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及探讨,以期对黄褐斑的治疗及中药外用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自血穴位注射疗法前期临床及基础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其效应机制研究思路。方法:以"自血穴位注射"为检索词,检索Pubmed、CNKI、万方、维普等数据库1990-2017年文献,结合本课题组前期临床及实验研究,分析自血穴位注射疗法干预痤疮的效应机制。结果:自血穴位注射通过调节Th1/Th2免疫偏移与皮损局部微生态环境失衡发挥治疗寻常痤疮的作用,这可能是自血穴位注射治疗寻常痤疮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其"调和阴阳,以平为期"作用的体现。结论: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以自血穴位注射对Th1/Th2免疫偏移及皮损局部微生态失衡的影响为切入点,可为本法"调和阴阳,以平为期"的作用提供实验依据,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董氏奇穴刺血疗法治疗女性肝郁气滞型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女性肝郁气滞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采用董氏奇穴刺血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81.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差值为(0.98±0.23)分,对照组为(0.81±0.18)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董氏奇穴刺血疗法是一种治疗女性肝郁气滞型黄褐斑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血穴位注射疗法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半定量比较自血穴位注射疗法治疗前后哮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IL-13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自血穴位注射疗法治疗后,哮喘患者PBMC中IL-13 mRNA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结论:在基因转录水平抑制IL-13的表达可能是自血穴位注射疗法治疗哮喘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自血穴位注射治疗女性黄褐斑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0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对照组25例。治疗组采用自血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皮损颜色、皮损面积、总积分和综合疗效。结果 2组治疗前后皮损颜色、皮损面积、总积分和综合疗效等数值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自血穴位注射女性黄褐斑是一种疗效可靠、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通过检索有关刺络拔罐疗法在中医美容中的应用及其作用机制的文献,总结归纳出刺络拔罐疗法主要应用于损美性疾病的治疗及养生保健方面,主要以痤疮、带状疱疹、白癜风、黄褐斑、毛囊炎、麦粒肿为主;其美容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局部皮肤的血流量、温度、血氧及免疫功能有关;刺络拔罐疗法在中医美容中的应用较为广泛,临床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穆志娟 《天津中医药》2019,36(10):994-996
黄褐斑病因复杂,目前西医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张池金教授结合中医理论与多年临床经验,针对其发病机制制定出疏肝理气、益肾填精,养血健脾之法,自拟"祛斑养颜汤"治疗黄褐斑,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臭氧大自血疗法治疗痛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别嘌醇治疗,治疗组用臭氧大自血疗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6.67.%、对照组93.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臭氧大自血疗法降尿酸作用与别嘌醇相当,但臭氧大自血疗法更安全。  相似文献   

13.
王毅  保姗 《新中医》2014,46(1):191-193
<正>自血经络穴位注射疗法又称"自血注穴疗法",是指抽取患者自身的静脉血,即刻注射入患者身上某些穴位,用于治疗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现就其在临床的应用作一综述。1作用机制注血疗法的作用包括3方面,一为血液对穴位及对人体的作用,二为穴位注射时针刺对穴位和经络的作用,三为抽血时放血疗法的作用。血液注于穴位上,沿经络系统直达病所,通过这种循经感应传导,而起到疏通经络、恢复阴阳平衡的作用。不仅能治疗局部病症,而且还能治疗脏腑以及与内脏有关的其他疾病。从整体观来看,自身血是与自身最为亲近的营养物,把自身血注入穴位起到了濡养及治疗经络的作  相似文献   

14.
黄褐斑是临床常见的一种面部色素代谢障碍性皮肤病,面部刮痧治疗黄褐斑具有价格低廉、操作简单无创、效果显著等优点,笔者通过对研究文献进行整理,分别从单纯面部刮痧疗法及面部刮痧联合多种中医外治法如中药面膜、针灸疗法、拔罐走罐疗法等方面总结临床疗效,希望对面部刮痧治疗黄褐斑临床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三位一体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特色疗法是由江苏省中医院彭拥军主任医师首先提出,包括宣肺通窍针法、针刺蝶腭神经节刺法和自血疗法。本研究详细介绍了彭拥军主任提出该疗法的过程,“三位一体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由来、沿革及该疗法的作用机制分析、操作注意事项等。本研究围绕“三位一体法”治疗变应性鼻炎进行详细的阐释,以利于“三位一体法”的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6.
黄褐斑是指颜面部出现淡褐色或褐色的色素沉着,以皮损对称分布,面积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无自觉症状为临床特征.本病好发于中青年女性且较难治.笔者采用针灸配合穴位注射当归注射液和穴位自血注射疗法治疗此病,取得了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自血疗法配合体针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5月-2014年6月收治于山西省针灸研究所国医堂35例患者,给予自血疗法和体针治疗。结果:治疗总有效率97.1%。结论:自血疗法配合体针治疗痤疮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自血疗法在皮肤科中的应用。方法:通过检索数据库,对近4年来自血疗法治疗的皮肤疾病进行综述。结果:自血疗法广泛应用于皮肤科疾病中,疗效确切,同时应加强机理研究。结论:自血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妊娠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妇女所特有而又常见的疾病,以高血压、水肿、蛋白尿、抽搐、昏迷、心肾功能衰竭,甚至发生母子死亡为临床特点.本病的基本病理变化是全身小动脉痉挛导致全身脏器血流不畅微循环供血不足组织器官因缺血缺氧而受损严重时导致各脏器坏死功能障碍.本病的发病机制可能与免疫平衡失调、胎盘缺血、血管调节物质的异常、遗传因素、钙缺乏有关.自血疗法有扩张小血管、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液粘稠度和调整脂代谢,提高免疫系统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根据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病机制及基本病理变化对照自血疗法的作用,我们在临床对257例妊娠高血压疾病的患者除了系统治疗以外,还以自血疗法予以辅助治疗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刮痧疗法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肝郁气滞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面部、腹部刮痧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中成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黄褐斑的面积评分、颜色评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黄褐斑面积评分及黄褐斑颜色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黄褐斑面积评分及黄褐斑颜色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刮痧疗法是一种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的有效疗法,可明显减少黄褐斑面积,淡化颜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