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离纯化半夏多糖,分析其结构及抗氧化、免疫增强活性。方法 使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半夏多糖,经阴离子交换色谱柱分离纯化,苯酚-硫酸法测定总糖含量,Lowry法测定蛋白质含量,PMP-柱前衍生HPLC法测定单糖组成及比例,并对纯化多糖进行紫外-可见光谱和红外光谱分析,并测定其对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及对RAW264.7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半夏多糖纯化得PTC0、PTC01、PTC02和PTC05共4个组分,单糖组成复杂、比例差异大。PTC0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清除作用最强,IC50值分别为999.8、1 011.4μg/mL,PTC01对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最强,IC50值为1 003.3μg/mL。PTC02在400μg/mL时促进RAW264.7细胞的增殖效果最好,细胞活力达161.9%。结论 半夏多糖可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和免疫调节剂用于药物的开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太白七药珠子参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铁还原力,清除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O2-)自由基能力,对Cu2+/H2O2损伤牛血清白蛋白(BSA)的保护及对H2O2损伤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的保护能力的评价方法,对珠子参水提物、珠子参皂苷和珠子参多糖的抗氧化活性进行考察。结果:不同浓度的珠子参水提物、珠子参皂苷和珠子参多糖均有一定的铁还原能力,清除DPPH自由基和·O2-自由基能力,且呈浓度依赖性,其中珠子参皂苷的铁还原力、清除自由基能力均最强;不同浓度的珠子参水提物、珠子参皂苷和珠子参多糖对Cu2+/H2O2诱导的蛋白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且珠子参水提物的保护能力最强;不同浓度(6.25~100μg/mL)珠子参水提物、珠子参皂苷和珠子参多糖对H2O2诱导损伤的RAW264.7...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研究当归藤不同极性部位对脂多糖(LPS)诱导RAW264.7细胞NO、TNF-α、IL-6表达的影响及其对DPPH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来表明其抗炎作用机制和抗氧化作用的强弱。方法利用LPS(25μg/mL)诱导RAW264.7细胞建立炎症模型,用MTT法检测当归藤不同部位药物浓度毒性,用Griess试剂法和ELISA法检测体外炎症模型分泌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等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通过DPPH和ABTS自由基考察当归藤的抗氧化能力。结果当归藤不同极性部位在0~0.5 mg/mL范围内对小鼠RAW264.7细胞无不良反应;其对LPS诱导RAW 264.7细胞产生的炎症因子NO、TNF-α和IL-6具有抑制的作用,并具有浓度依赖性;乙酸乙酯部位的DPPH和ABTS的IC50值均0.04 mg/mL。结论 LPS诱导小鼠RAW264.7细胞能使TNF-α、IL-6、IL-1β的蛋白含量增加,当归藤可抑制该生物反应,发挥间接抗炎作用;乙酸乙酯部位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优化芳香类中药复方(苍术、藿香、豆蔻、砂仁)挥发油提取工艺,并考察其成分组成、抗氧化活性。方法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粉碎粒度、提取时间、浸泡时间为影响因素,挥发油转移率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采用GC-MS法分析挥发油成分组成,测定挥发油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结果 最佳条件为粉碎粒度粒径2~4 mm,提取时间6 h,浸泡时间2 h,挥发油转移率为76.2%。共鉴定出22种成分,其中主要化合物左旋-β-蒎烯、桉油精、左旋乙酸冰片酯、百秋李醇相对含量为分别为5.24%、41.73%、15.90%、12.31%。挥发油质量浓度为50μg/mL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94.17%;为100μg/mL时,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为56.51%。结论 该方法稳定可行,灵敏稳定,可用于提取抗氧化活性较强的芳香类中药复方挥发油。  相似文献   

5.
张生杰  董欣昱  庞文娟 《中成药》2024,(4):1289-1292
目的 测定宣肺止嗽合剂中总黄酮、总酚含量,并考察其抗氧化活性。方法 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氯化铝比色法测定总黄酮含量;以没食子酸为对照品,采用普鲁士蓝比色法测定总酚含量。再测定DPPH、ABTS、PTIO自由基清除活性,进行FRAP实验。结果 芦丁在46.72~280.32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总黄酮含量为2.14 mg/mL;没食子酸在8.93~22.32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4),总酚含量为4.06 mg/mL。该制剂清除DPPH、ABTS、PTIO自由基的IC50分别为1.68、0.54、40μL/mL,每1 mL样品抗氧化能力相当于5.85 mg FeSO4。结论 宣肺止嗽合剂富含黄酮类、多酚类成分,并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测定斜叶黄檀香材挥发油含量,鉴定挥发油组分,并评价其抗氧化能力。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斜叶黄檀香材挥发油,并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其组分,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利用清除DPPH自由基、过氧化氢及还原力测定斜叶黄檀香材挥发油抗氧化活性。结果斜叶黄檀香材挥发油含量为(13.1±1.2)mL·kg~(-1),挥发油中共分离鉴定出33个组分,主要为榄香素(89.74%)、甲基丁香酚(2.67%)及去氢白菖烯(2.12%)等。斜叶黄檀香材挥发油对DPPH自由基及过氧化氢自由基均表现出较强的清除作用,其清除能力与挥发油呈良好的量效关系。结论榄香素为斜叶黄檀香材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斜叶黄檀香材总挥发油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腊梅花的挥发油成分及其抗氧化、抑菌活性.方法 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结合Kovats保留指数(KI)对比的方法分离和鉴定腊梅花挥发油的组成和含量,通过β-胡萝卜素/亚油酸漂白体系和DPPH自由基清除体系评价其抗氧化活性,滤纸片法检测其对常见细菌的抑制活性.结果 共鉴定出31种成分,主要为β-石竹烯(16.06%),Elixene(14.65%),β-榄香烯(9.26%)和β-荜澄茄油烯(6.42%);腊梅花挥发油具有较强的抗脂质过氧化物的能力(反应180 min后对亚油酸氧化的抑制率仍为52.08%),但是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一般(反应18 h后清除率仅为16.38%);抑菌实验显示其对常见的6种革兰氏阳性细菌和3种革兰氏阴性细菌均有抑制作用.结论 腊梅花挥发油含有大量的活性成分,具有较强的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8.
赵彤  邵瑾  杨颖  贾正平  马慧萍  景临林 《中成药》2021,(4):1103-1107
目的研究藏紫菀不同溶剂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法、2,2′-联氮基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清除法、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法、NO自由基清除法、羟自由基清除法及铁还原/抗氧化能力(FRAP)法,对藏紫菀70%乙醇粗提物、正己烷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水提部位等极性部位的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同时分析抗氧化活性与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与粗提物相比,乙酸乙酯、正丁醇部位表现出更强的抗氧化活性,且抗氧化活性与总黄酮和总多酚的含量密切相关,乙酸乙酯、正丁醇部位中总多酚含量分别高达(311.09±7.92)、(320.21±10.69)mg没食子酸/g提取物,总黄酮含量最高可达(667.78±19.18)、(623.97±14.01)mg芦丁/g提取物。乙酸乙酯部位对DPPH、ABTS+·、·OH、O2-·均具有最高的自由基清除活性,而正丁醇部位的NO清除活性和FRAP值均高于其他部位。结论藏紫菀乙酸乙酯、正丁醇部位具有较强自由基清除能力,是活性优异的天然抗氧化剂,可将其用于天然抗氧化活性单体成分的提取和分离。  相似文献   

9.
香茅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香茅Cymbopogen citratus(DC.)Stapf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香茅叶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分析其化学成分,Folin-Ciocalteau比色法测定总多酚含有量。通过铁还原抗氧化能力(FRAP)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法研究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最佳提取时间为5 h,提取率为1.30%。挥发油中共鉴定出17种成分,以开链单萜类化合物为主,醇类占76.98%,总多酚含有量为70.72 mg/g(没食子酸当量)。而且,挥发油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活性明显优于其5种主要单体成分(香茅醇、香叶醇、香茅醛、芳樟醇和乙酸香叶酯)。结论香茅叶挥发油主要由开链单萜类化合物组成,并且具有较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现有昆布指纹图谱研究的基础上,探讨昆布自由基清除活性的谱效关系,筛选与自由基清除活性密切相关的组分。方法:通过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法和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自由基清除法测定11批昆布样品的自由基清除活性,结合指纹图谱研究,利用灰色关联度法(GRA)和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PLSR)分析相关成分,建立昆布自由基清除活性的谱效关系。结果:11批样品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为0.039 2~0.104 4 g/m L,清除ABTS自由基的IC50为0.002 2~0.011 6 g/m L。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关联度大于0.8的特征峰有X24、X21、X22、X4、X27、X28、X23、X29、X9、X18、X17  相似文献   

11.
目的测定分析两粤黄檀香材挥发油含量及组分,并评价其抗氧化能力。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两粤黄檀香材挥发油,并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其组分,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利用清除DPPH自由基、总抗氧化能力及还原力评价两粤黄檀香材挥发油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两粤黄檀香材挥发油含量为(12.9±1.1)mL·kg~(-1),挥发油中共分离鉴定出23个组分,主要为榄香素(69.89%)、甲基丁香酚(20.45%)、1,2-二甲氧基-4-N-丙烯基苯(2.68%)、芳樟醇(1.40%)及去氢白菖烯(1.10%)等。两粤黄檀香材挥发油表现出较强的清除DPPH自由基及还原力的能力,其清除能力及还原能力与挥发油呈良好的量效关系。结论两粤黄檀香材中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榄香素,其总挥发油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不同产地五味子种子挥发油中α-蒎烯、β-蒎烯、月桂烯、柠檬烯、乙酸龙脑酯和榄香烯的含量。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气相色谱法(GC)测定挥发油中α-蒎烯、β-蒎烯、月桂烯、柠檬烯、乙酸龙脑酯和榄香烯6个成分含量:采用HP-1701石英毛细管色谱柱(30 m×320μm×1μm),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进样口温度为230℃,检测器温度为250℃,柱温以60℃为起始温度,以10℃·min–1升温至125℃,保持5 min,再以10℃·min–1升至150℃,保持2 min;载气为氮气,流速为0.9 mL·min–1;分流进样,分流比为10∶1;进样量为1μL。采用SPSSPRO在线数据处理软件,以五味子种子中6个挥发油成分为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各产地五味子种子挥发油中6个成分含量差异较大,α-蒎烯为14.378 8~231.394 2μg·g–1,β-蒎烯为6.559 1~86.622 4μg·g–1,月桂烯为11.873 4~143.526 3μg·g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产于大别山高海拔地区的野生东风菜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鉴定及相对含量分析,并研究其抗氧化能力。方法: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东风菜全草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鉴定其中化学成分,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采用铁离子还原法,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法,β-胡萝卜素漂白法测定东风菜挥发油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东风菜挥发油共鉴定出50种化学成分,占总相对含量的86.91%,主要化学成分为反式-β-金合欢烯(20.21%),吉马烯D(9.94%),棕榈酸(8.66%),β-萜品烯(7.82%),石竹烯(6.9%)和对伞花烃-8-醇(4.48%),其中烯类56.57%,醇类12.24%,脂肪酸类11.24%,环氧化物2.93%,酯类1.82%,醛酮类1.60%和芳香烃类0.51%。挥发油对铁离子的还原能力随浓度增加而增大,但还原能力远弱于维生素C,对DPPH自由基和在β-胡萝卜素/亚油酸脂质体系中的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72 g·L-1和0.10 g·L-1,表明挥发油对DPPH自由基有一定清除能力,且具有较好的脂质过氧化抑制能力。结论:通过GC-MS鉴别了东风菜挥发油化学成分,体外抗氧化实验表明其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为东风菜的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湘西山莓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抑菌作用,为山莓叶挥发油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基础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山莓叶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确定其中化学成分与相对百分含量。运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法评价山莓叶挥发油清除自由基能力,刃天青96孔板微量稀释法测试五种供试菌的抑菌作用。结果:鉴定山莓叶挥发油19种成分,占挥发油总质量的87.54%,其中酚类及含氧衍生物63.55%,烃类19.79%,酯类2.54%,醛类1.66%。山莓叶挥发油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呈量效关系,但效果弱于芦丁和Vc,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苏云金杆菌、沙门氏菌、痢疾志贺氏菌等五种供试菌均有抑菌作用,其中对痢疾志贺杆菌MIC为15.6μg/mL,效果明显好于卡拉霉素标准品。结论:山莓叶挥发油体外抗氧化能力相对较弱,对痢疾志贺杆菌抑制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九翅豆蔻根茎不同溶剂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制备了其石油醚(PE)、三氯甲烷(CH)、甲醇(ME)和水(AQ)等四种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物,利用显色法分析了各提取物中总黄酮、总多酚和总萜类的含量。并通过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和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基)二铵盐(ABTS)自由基清除法,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法和脂多糖(LPS)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模型评价了各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降血糖和抗炎活性。结果:四种提取物均对DPPH和ABTS显示出不同程度的清除活力,其中ME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最强;PE和ME能够显著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IC50值分别为12.87和16.70μg/m L),且作用强度与阳性对照阿卡波糖相当(P0.05);PE和CH在12.5~25μg/m L以及ME在100μg/m L浓度水平,均能明显地降低脂多糖诱导的RAW 264.7细胞释放一氧化氮的水平,且对细胞的正常增殖无明显影响;而AQ在本研究所测试模型中均不表现出明显的活性。此外,CH中总黄酮的含量最高,PE中萜类成分的含量最高,ME中多酚的含量最高,AQ中三类成分的含量都是最低的。结论:九翅豆蔻的药效物质应该属于脂溶性成分而不是水溶性成分,对其临床疗效的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等方面科学内涵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新疆阿魏抗氧化活性部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高通量的药物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检测方法,用于新疆阿魏抗氧化活性部位的初步筛选。方法以抗坏血酸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阳性对照,并以半抑制浓度(IC50)作为评价各供试品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的指标,评价和筛选新疆阿魏各极性部位(石油醚部、乙酸乙酯部、甲醇部、水部)的抗氧化能力。结果新疆阿魏不同极性部位对DPPH自由基清除的IC50分别为石油醚部3252.22μg/m L、乙酸乙酯部36.22μg/m L、甲醇部32.22μg/m L、水部2643.38μg/m L,抗坏血酸为27.16μg/m L。结论乙酸乙酯部、甲醇部为新疆阿魏清除DPPH自由基的有效抗氧化活性部位。本研究建立了简便、灵敏的药物对DPPH自由基清除测定方法,其高通量的快速检测可为其他抗氧化药物的筛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脉康体外抗氧化性。方法:采用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还原能力为评价指标,以维生素C及没食子酸为对照,初步研究冠脉康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冠脉康和维生素C清除DPPH的EC50分别是44.04μg/mL和28.89μg/mL;冠脉康和没食子酸消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EC50分别是126.7μg/mL和32.7μmg/mL;结论:冠脉康提取物具有一定的还原力,能清除DPP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冠脉康多方面抗氧化活性可能是其治疗心脑血管病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秦岭龙胆挥发油酯化前后化学成分及相对含量的变化,并评价其抗氧化能力。方法利用超声辅助提取技术提取秦岭龙胆中的挥发油,并对挥发油进行甲酯化。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酯化前后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利用清除DPPH自由基及ABTS自由基测定秦岭龙胆挥发油的抗氧化活性。结果GC-MS结果显示,秦岭龙胆挥发性成分组成在酯化前后发生了较大变化,酯化前共分析出26种成分,酯化后分析出25种成分,其中有相同成分16种;其主要成分含量在酯化前后亦发生了较大变化,如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从酯化前的1.56%上升到酯化后的6.72%,油酸从酯化前的0.42%上升到4.92%;秦岭龙胆总挥发油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对DPPH及ABTS自由基阳离子均有一定的清除作用,其中对DPPH的清除率远大于标准品抗氧化剂VC。结论秦岭龙胆挥发性成分组成在酯化前后组成及含量均发生了较大变化,且秦岭龙胆挥发油成分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9.
龙莉  秦慧真  林思  朱华  韦安达 《中成药》2023,(8):2525-2531
目的 探讨乌蔹莓70%醇提物对脂多糖(LPS)诱导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MTT法观察不同质量浓度乌蔹莓醇提物对RAW264.7细胞活性的影响,筛选合适的实验剂量。以LPS(1μg/mL)诱导建立细胞炎症模型,同时加入30、60、120μg/mL乌蔹莓醇提物进行处理,24 h后Griess法检测细胞上清液NO水平,DCFH-DA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ROS水平,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PGE2、TNF-α、IL-6、IL-1β水平,RT-qPCR法检测细胞TNF-α、IL-6、IL-1β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iNOS、COX-2、NF-κB p65、p-NF-κB p65、Akt、p-Akt、p38 MAPK、p-p38 MAPK蛋白表达。结果 乌蔹莓醇提取物质量浓度在180μg/mL及以下时对RAW264.7细胞存活率无明显变化(P>0.05)。与模型组比较,乌蔹莓醇提物组细胞内ROS水平及上清液NO、PGE2、TNF-α、IL-6、IL-1β水平均降低(P<0.01),细胞T...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宽叶金粟兰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获得宽叶金粟兰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进行成分分析,同时运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以及总还原能力。结果:从宽叶金粟兰的挥发油中鉴定了21个化合物,占总量的82.30%;挥发油具有较好的还原能力,但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较弱。结论:宽叶金粟兰挥发油主要成分为乙酸冰片酯(45.43%)、3-亚甲基-2-降冰片酮(12.36%)、莰烯(8.74%)等,挥发油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