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后路融合固定术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与脱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后路融合固定术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与脱位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对23例创伤性寰枢椎不稳与脱位的后路手术治疗进行分析。10例寰枢椎不稳及7例可复性寰枢椎脱位,行寰枢椎内固定、植骨融合术;6例不可复性寰枢椎脱位,行寰椎后弓切除减压、枕颈融合术。结果1例可复性寰枢椎脱位于术后1周死亡;1例术后脱位复发,症状未改善。其余病例随访5个月~5年,枕颈部症状减轻或消失,神经系统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寰枢椎或枕颈部植骨于3~6个月骨性融合;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结论后路融合固定术是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与脱位的有效方法。术前应仔细分析创伤性寰枢椎不稳或脱位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与徒手颈后路置钉内固定治疗寰枢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22例寰枢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13例, 女9例;年龄26~68岁[(50.7±11.9)岁]。患者均行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融合术。2019年11月至2020年12月入院的11例采用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置入椎弓根螺钉(导板辅助置钉组), 2018年9月至2019年10月入院的11例采用徒手方式置入椎弓根螺钉(徒手置钉组)。两组共置入椎弓根螺钉88枚, 其中导板辅助置钉组和徒手置钉组各置入44枚。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在术前, 术后3 d、3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比较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根据Kawaguchi分级比较两组椎弓根螺钉置钉准确率。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24~30个月[(26.4±1.8)个月]。导板辅助置钉组手术时间和术中透视次数分别为(87.3±19.5)min、(6.4±1.4)次, 短于或少于徒手置钉组的(115.5±2...  相似文献   

3.
后路椎弓根螺钉治疗齿状突骨折伴可复性寰枢椎脱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复位、融合治疗齿状突骨折伴可复性寰枢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 对27例齿状突骨折伴可复性寰枢椎骨折脱位的患者经术前颅骨牵引,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行寰枢椎复位、固定及植骨融合.结果 患者寰枢椎椎间稳定性得到恢复,无并发症发生;随访12-48个月(平均24个月),27例患者均获骨性融合.结论 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术可为齿状突骨折伴可复性寰枢椎骨折脱位的患者提供牢固的三维固定,是一种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后路寰枢椎固定融合治疗陈旧性寰枢椎损伤继发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2年3月采用寰枢椎后路固定融合术治疗的陈旧性寰枢椎损伤继发寰枢椎脱位患者16例,其中男14例,女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36个月,平均10.5个月.其中采用寰枢椎后路椎弓根钉板系统治疗13例,包括陈旧性齿状突骨折10例,陈旧性创伤性寰椎横韧带断裂合并寰枢椎脱位3例.采用经寰椎后弓椎弓根钉板联合枢椎椎板螺钉固定治疗3例,均为陈旧性齿突骨折合并寰枢关节脱位.全部患者在复位固定的同时行椎板间自体骨植骨.比较术前、术后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变化,术后随访X线片及CT,观察寰枢椎复位及融合情况. 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 ~18个月,平均13个月.全组患者无一例发生脊髓或椎动脉损伤.复查CT显示2例一侧枢椎椎弓根螺钉部分进入横突孔,但无神经或血管损伤并发症,临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改善.术后JOA评分13 ~16分,平均14.8分,术前、术后JOA评分改善率为71% ~92%,平均82%.复查X线片、CT显示骨性融合好,未见寰枢椎失稳或复位丢失征象,固定螺钉位置良好,无松动或断钉发生. 结论 后路寰枢椎固定融合可有效重建寰枢椎稳定性,并能改善脊髓神经功能,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制后路寰椎多轴钉板治疗不稳定寰椎骨折的远期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4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20例不稳定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14例, 女6例;年龄23~60岁[(42.7±8.6)岁]。患者均采用自制后路寰椎多轴钉板内固定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 d通过颈椎CT扫描观察骨折复位情况;术后9个月通过颈椎正侧位X线片及CT扫描观察骨折愈合情况;术后1、2年及末次随访时采用Frankel分级评估有无迟发性脊髓损伤;比较术前, 术后3个月、1年、2年及末次随访时颈椎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术后3个月、1年、2年及末次随访时颈椎轴向旋转活动度和屈伸活动度;观察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1~148个月[(135.0±6.8)个月]。手术时间为68~122 min[(86.0±14.1)min], 术中出血量为90~400 ml[(120.0±67.9)ml]。术后3 d颈椎CT扫描示骨折复位均满意。术后9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术后1、2年及末次随访时, 无迟发性脊髓损伤出现, Frankel分级...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寰椎侧块螺钉结合枢椎椎弓根螺钉与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治疗寰枢椎失稳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年2月至2013年2月我院行手术治疗的寰枢椎失稳113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侧块螺钉组(59例)和椎弓根螺钉组(54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VAS评分和Frankel分级。结果全部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48个月,平均(33.8±8.5)个月。全部患者均获得骨愈合。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侧块螺钉组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椎弓根螺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和Frankel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弓根螺钉技术对术者要求较高,而侧块螺钉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安全之优点,但存在潜在的出血和神经根刺激的风险。两种方法均是治疗寰枢椎失稳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经口咽改良Ⅱ型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typeⅡtransoral atlantoaxial re- duction plate,TARP-Ⅱ)内固定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TARP-Ⅱ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并采用枢椎双皮质固定法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15例。按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分级:C级3例,D级10例,E级2例。ASIA运动评分(83.0±13.4)分(46~100分)。结果平均随访10个月,15例均达到即时解剖复位,颈部疼痛和肢体麻木无力症状均不同程度改善。术后3例C级改善为D级,10例D级中的4例改善为E级,其余6例分级无变化,但术后运动评分改善为(93.5±4.0)分(82~100分),10例D级的患者术后评分增加(13.1±9.4)分(4~33分)。术后MRI示脊髓减压充分,减压改善率平均89%(82%~99%),术后3个月寰枢椎均骨性愈合。结论Ⅱ型解剖型TARP手术操作简便可行,效果优于I型TARP固定,对难复性寰枢椎脱位可获得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陈果  陈建梅  张永光 《武警医学》2015,26(3):262-265
 目的 观察经后路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某院2009-04至2013-06共收治10例强直性脊柱炎合并寰枢椎脱位患者,均采用经颈后路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采用JOA法和Frankel分级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本组病例获(21.0±11.1)个月随访。所有患者症状均明显改善,术前JOA评分(12.7±1.7)分,术后JOA评分(15.4±4.0)分,手术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例脊髓损伤患者Frankel分级从术前D级恢复至E级。所有病例术中未出现椎动脉、静脉窦及脊髓损伤,术后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随访期间寰枢椎无再移位、失稳,植骨融合满意。结论 经后路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寰枢椎脱位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分期与择期手术治疗急性闭合性跖跗关节复合体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26例急性闭合性跖跗关节复合体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18例, 女8例;年龄32~52岁[(44.3±5.2)岁]。按照受伤至收治时间分组, 伤后8 h内收治的14例患者行分期手术治疗(分期组), Ⅰ期手术均为急诊在C形臂X线机监视下行复位和克氏针临时内固定术, 待肿胀消退后Ⅱ期行跖跗关节骨折脱位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伤后超过8 h收治的12例患者行择期手术(择期组), 待肿胀消退后, 择期行跖跗关节骨折脱位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术前、术后1, 6, 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中足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24个月[(18.5±3.8)个月]。分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77.3±5.6)min、(14.3±2.2)d、(12.3±1.2)周, 短于择期组的(101.5±7.5)min、(20.3±5.2)d、...  相似文献   

10.
经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儿童寰枢椎难治性脱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后路经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治疗儿童难治性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2年6月-2007年1月,对7例寰枢椎难治性脱位的患儿采用后路经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同时辅以寰枢椎间植骨.结果 7例患儿寰枢椎脱位得到复位,无并发症发生,随访8~14个月(平均10个月),影像学显示患儿均获骨性融合.结论 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儿童寰枢椎难治性脱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游离齿状突并寰枢椎脱位的疗效和影像学变化.方法 对15例游离齿状突并寰枢椎脱位患者利用椎弓根螺钉技术行枕颈融合术或寰枢椎固定术,其中2例难复型脱位者先行经口入路寰枢关节松解术、1例行后弓切除加枕颈融合术;2例寰椎畸形及1例幼儿行枕颈融合术;其余患者均行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随访患者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改变,评估临床疗效. 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7~47个月,平均26个月.15例患者中,症状明显改善13例,好转2例.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由术前平均8.27分增加到术后6个月的15分.根据Hirabayashi方法 计算术后改善率,平均改善率为77%,其中优10例,良5例,优良率为100%.颈髓延髓角由术前平均130.3°增加到术后151.7°;术后X线片及CT提示寰枢椎序列良好,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无内固定脱落、断裂等并发症. 结论 利用椎弓根螺钉技术行枕颈融合术或寰枢椎固定术是治疗游离齿状突合并寰枢椎脱位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后路寰椎侧块枢椎椎弓根螺钉加钛缆内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采用后路寰椎侧块枢椎椎弓根螺钉加钛缆内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3例,其中3例均为男性,年龄28~56岁,车祸伤2例,砸伤1例,齿状突骨折1例,寰枢关节脱位2例。按D ickm an等根据横韧带及骨性结构的损伤程度及范围分型[1]:ⅠA型2例,ⅡB型1例。观察后路寰椎侧块枢椎椎弓根螺钉加钛缆内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的力学稳定性和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2年,平均16个月。术后3个月随访,植骨均得到骨性愈合,与术前X线相比,侧块椎弓根螺钉及固定钛缆无断裂、松动及脱落征象。结论后路寰椎侧块枢椎椎弓根螺钉加钛缆内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即提供了坚强的内固定,减少了钛缆断裂等并发症,又给了植骨块一个很好的固定,更好的促进了植骨融合,提高了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讨论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治疗寰枢椎不稳及脱位的手术指征、技术特点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植入治疗30例寰枢椎不稳及脱位患者,其中男性22例,女性8例;平均43.5岁,病程1周~16年。30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颈部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22例伴不同程度四肢感觉和运动障碍;4例先天性游离齿状突、8例齿状突陈旧性骨折及7例横韧带断裂的患者行后路植骨。结果所有患者未出现脊髓或椎动脉损伤、无断钉等严重并发症,术后伤口无感染,X线检查提示寰枢椎的解剖关系得到恢复。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术后6~18个月,X线及三维CT提示:获得骨性融合;随访中,螺钉未出现松动、断裂,位置满意。结论在对寰枢椎不稳及脱位的治疗上,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技术能有效重建寰枢椎的稳定性,提高融合率,是一种值得推广、安全可靠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寰枢椎后路三种组合固定技术治疗C1~2不稳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 2002年8月至2008年3月,采用不同方法治疗寰枢关节不稳68例.(1)采用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32例,其中AndersonⅡ型齿状突骨折20例(陈旧骨折7例,新鲜骨折13例),Ⅲ型新鲜齿状突骨折6例,寰椎横韧带断裂4例,先天性游离齿突并寰枢椎不稳2例;(2)采用经寰椎后弓椎弓根螺钉联合枢椎椎板螺钉固定治疗20例,其中AndersonⅡ型齿状突骨折伴寰枢关节向后脱位8例,向前脱位4例,齿状突骨折不愈合2例,Ⅲ型齿状突骨折伴寰枢关节不稳3例,寰枢关节前脱位伴横韧带断裂3例;(3)对16例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经牵引已达复位的可复型及经口前路松解后牵引复位的难复型寰枢椎脱位患者,采用经颈后路Apofix椎板夹和C1~2关节突螺钉内固定联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结果 (1)采用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32例患者共置入寰枢椎椎弓根螺钉120枚,其中有3例在置入寰椎椎弓根螺钉时,因后弓细小发生破裂,改用寰椎侧块固定.术中无一例发生脊髓和椎动脉损伤.术后CT显示2例一侧枢椎椎弓根螺钉部分进入椎动脉孔,另1例枢椎螺钉偏内致椎弓根内侧皮质破裂,均无症状,未发现与螺钉有关的神经血管损伤并发症.32例患者均获随访6~42个月,平均26个月.术后JOA评分13.2~16.8分,平均14.8分.无内固定松动或断钉现象,均已达到骨性融合.(2)采用寰椎经后弓椎弓根螺钉联合枢椎椎板螺钉固定治疗20例患者共置入枢椎椎板螺钉32枚,枢椎椎板螺钉位于椎板中,无偏斜.术中无一例发生脊髓和椎动脉损伤.20例随访6~14个月,平均11.2个月.术后X线片未见明显颈椎不稳、无内固定松动或断钉现象,均获得了良好的骨性愈合.(3)16例难复型寰枢椎脱位患者症状均有所改善,无神经症状加重表现.无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16例随访8~26个月,平均16个月,所有患者在3~6个月均获得骨性融合.术后脊髓功能改善优5例,良8例,有效2例,无变化1例,无加重患者.内置物无松动、断裂.结论 寰枢椎后路三种组合固定技术是治疗上颈椎疾患的有效方法,具有固定牢固、固定节段短和三维固定的优点,在临床应用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组合固定.  相似文献   

15.
高嵩  宋涛 《人民军医》1999,42(3):131-131
1993年3月~1997年12月,我们采用寰枢后路融合术治疗寰枢椎不稳14例,疗效可靠。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男11例,女3例;年龄18~56岁,平均31岁。齿状突骨折12例,齿状突发育不良2例。合并寰枢椎脱位10例,横韧带断裂6例。手术时间为伤后3周~2年,平均5个月。1.2 手术方式 在颅骨牵引下行寰枢后路融合术。常用方法为:(1)Gauie法,即经后路将寰椎后弓与枢椎棘突用钢丝扎紧并植骨融合;(2)Brooks法,经寰椎后弓两侧各绕钢丝,并经枢椎椎板下穿越,两侧各植一骨块并扎紧钢丝。1.3 术后处理 术后应用颈胸石膏或头环背心外固定。常规应用地塞…  相似文献   

16.
组合枢椎椎板螺钉固定技术治疗颈椎损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组合枢椎椎板螺钉固定技术治疗颈椎损伤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方法 对32具颈椎标本行枢椎椎板轴向CT加密扫描,测量枢椎椎板的长度、高度,枢椎椎板上、中、下部的厚度,椎板轴线与欠状面的夹角.8例颈椎损伤患者中,Anderson Ⅱ型齿状突骨折伴寰枢关节向后脱位2例、向前脱位1例、齿状突骨不愈合1例,Ⅲ型齿状突骨折伴寰枢关节不稳、横韧带撕裂2例,Ⅱ型Hangman骨折伴C<,2~3>不稳1例,寰枢关节前脱位伴横韧带断裂1例.牵引复位后,根据患者病情组合枢椎椎板螺钉进行组合式固定,并行后路自体髂骨植骨融合.结果 枢椎椎板的长度为(26.2±1.2)mm,高度为(12.8±1.6)mm,枢椎椎板上、中、下部的厚度分别为(300±1.4)mm、(6.0±1.6)mm、(5.6±1.2)mm、椎板轴线与矢状面的夹角平均为43.5°.8例患者枢椎椎板螺钉位于椎板中,无偏斜.全部患者随访6~14个月,平均10.5个月.术中和术后没有任何并发症发生,获得了良好的骨性愈合.本组无一例发生螺钉松动及断裂.结论 枢椎椎板螺钉固定技术避免了螺钉置入过程中损伤椎动脉的风险.此技术操作简单,不受C2横突孔中椎动脉的位置限制.全程在直视下进行,该方法可作为传统枢椎后路螺钉固定技术的补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X线数字化断层融合成像技术(digital tomosynthesis,DTS)对寰枢椎脱位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20年7月期间共113例寰枢椎脱位患者的影像资料,其中包括DR检查43例,DTS检查17例,CT检查63例。并对其行影像诊断符合率和有效剂量(effectivedose,ED)换算值的对比分析。结果 DR检查中诊断寰枢椎脱位20例,占46.50%,DTS检查诊断寰枢椎脱位15例,占88.20%,CT检查诊断寰枢椎脱位60例,占95.20%。DTS和CT诊断寰枢椎脱位的符合率均明显高于D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DTS和CT诊断寰枢椎脱位的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寰枢椎检查在DR正位、侧位,DTS冠状位、矢状位和CT的ED分别为(0.0961±0.0469) m Sv、(0.0974±0.0471) m Sv、(0.1358±0.0117) m Sv、(0.1135±0.0132) m Sv、(0.8377±0.0769) m Sv。DTS和CT的有效剂量明显高于DR,CT的有效剂量明显高于DTS。...  相似文献   

18.
后路钉棒系统术中复位内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后路钉棒系统术中复位内固定治疗在寰枢椎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1月-2009年5月治疗的寰枢椎脱位患者27例,男18例,女9例;年龄13~51岁,平均31岁.其中,陈旧性齿状突骨折11例,齿状突游离小骨5例,寰椎横韧带断裂7例,类风湿性寰枢椎脱位4例.所有患者术前均难以获得良好复位,寰齿间距(atlantodens interval,ADI)8~15 mm,平均11mm.术中采用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利用弯棒提拉进行复位,并行椎板间植骨.治疗前按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B级8例,C级15例,D级4例.结果 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3个月.所有患者枕颈部症状得到改善,均获得骨性融合.术后ADI为2~4 mm,平均2.8 mm.术后ASIA脊髓神经功能分级:C级4例,D级12例,E级11例.无椎动脉及脊髓神经损伤患者.无内固定脱落、断裂、退钉等并发症.结论 后路钉棒系统能够对寰枢椎脱位进行有效的术中复位,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寰枢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伸直型齿状突骨折并寰枢关节半脱位临床疗效.方法 2002年12月-2006年12月,采用后路寰楸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伸直型齿状突骨折并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7例,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21~59岁,平均39.2岁.齿状突骨折均为Anderson Ⅱ型新鲜骨折,术前神经功能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8.6~14.9分,平均10.7分.术前均行X线、CT等影像学检查及颅骨牵引术.均于全身麻醉下采用枢法模Vertex寰枢椎椎弓根钉系统,直视下行C1、C2复位固定术.结果 本组患者未发生椎动脉、脊髓及神经根损伤,寰枢椎骨折脱位均完全复位,术口均Ⅰ期愈合;术后3~6 d(平均4 d)颈托保护下离床活动.随访12~36个月(平均22个月),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术后6个月X线片示螺钉位置良好,无松动、断钉,所有骨折均呈骨性愈合.神经功能JOA评分13.5~16.9分,平均15.8分.结论 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具有术中复位、固定可靠、骨愈合率高等特点,为齿状突骨折合并伸直型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提供了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寰枢椎椎弓根钉板固定融合治疗寰枢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2例上颈椎伤病患者进行后路经寰枢椎椎弓根钉板系统复位内固定,置入88枚寰枢椎椎弓根钉,在寰椎后弓及枢椎椎板间植骨融合,使寰枢椎复合体得到稳定。结果 2例术后出现枕大神经痛,经对症治疗1个月后痊愈;2例螺钉穿破寰椎左侧椎弓根外侧壁,未发现脊髓、椎动脉损伤。2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个月~6年,均获得骨性融合,未发现钉板断裂。所有患者X线片示寰椎完全复位,枢椎齿状突骨折处复位良好。CT片示螺钉与椎动脉及脊髓位置关系良好。结论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结合钉板系统固定治疗上颈椎伤病,能显著增强寰枢椎间生物力学稳定性,植骨融合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